A. 中国与日本的战争
第一次中(唐)日战争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村之战。
白江村之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中国抗衡,于是此后的几百年间,他们一直与中国修好,并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济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而其国内了经历了天皇集权、摄关统治(由权臣担任摄政、关白,实际掌权)、院政(由天皇让位于子弟,自己称“上皇”、“法皇”,实际仍行使政治权利)、战国大名纷争等时期,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元入侵,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本。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白江口中日一战,创建了全新的朝鲜半岛新秩序,以及日本方面经战争失败后而对唐朝尊敬有加的双重原因。
第二、三次中(元)日战争
元朝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从亚洲体系的角度来看,元朝侵日的失败,使日本始终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并保持着相应的入侵大陆的力量,蒙古入侵失败后,很快发生的日本对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入侵,都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忽必烈有必要全面征服日本,以消除对元帝国秩序的威胁。而元朝的快速衰落,使其试图建立大陆主导的东亚统一帝国秩序未能完成,而在中华帝国秩序外的日本、最终证明了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第四次中(明)日战争
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天皇文禄元年,庆长三年),所以日本方面称为“庆长·文禄之役”,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
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明朝中国在华夷体系内预留给日本的地位,此后两年多的明日和谈最终失败。1597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到12月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侵朝彻底失败。另一位日本封建领主德川家康也了取代丰臣秀吉的势力,建立统一的日本户幕府。这次侵略战争的失败,使日本又意识到与中国作战的时机不成熟,于是江户幕府马上又采取对中国表面上睦邻友好的政策,直到明治维新后,中日间又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第五次中日战争。
第五次中(清)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必然产物。
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清政府和清军部分将领的腐败无能,无论在朝鲜战场还是在中国国内战场,总是屡战屡败。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政府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政府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由于沙俄等国出面干涉,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中国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作补偿。《马关条约》是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数亿金钱,为其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割占台湾使得台湾宝岛离开祖国长达半个世纪,台湾同胞从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殖民统治。
第六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中日战争”应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B.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针对日本军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国民党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0万人,伤亡失踪近3万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最终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歼灭性打击,从而高长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百团大战: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你是问这几场战役吗?还是其他?若是问这几场,回答只有一个——我国部队取得最终的战事胜利。
C. 中国第一次对日战争是好久
甲午战争称为“中国第一次对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内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容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War)。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 中国对日本发动过几次战争
1271年以后当时统治中国的元朝政府曾经以日本拒绝向蒙古称臣和纳供而从1274年起三次入内侵日本,虽然初战告容捷,但是最后因为长途远征和台风的阻挡最后被日本所败。元朝以后都是日本来侵略中国而中国则从来没有侵略日本。
E. 中国对日战争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第一战役:淞沪会战(先后两次,中日双方参战部队累计高达100万人次,战争场面规模宏大,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方几乎出动了国民革命军的所有精锐部队,蒋介石亲自指挥全局作战。由于双方均是大兵团作战,武器以重装备为主,故双方均伤亡惨重,故战场被称为人血磨房和绞肉机)
第二战役:徐州会战(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在鲁南和苏北地区反复拉锯作战,其中,国军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一战击溃日军两大精锐师团的合围)
第三战役:太原会战(包括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平型关战役等一系列战事,国民党部队损失极为惨重,两名军长阵亡,最后太原失守,但却坚持贯彻了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意图)
第四战役:武汉会战(先后两个阶段,中日双方参战部队高达100万人次,日军纠集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架分四路进攻武汉。国民政府则调集陆海空三军,计有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陆军110个师总兵力约120万人。)
第五战役:长沙会战(先后进行了三次,中日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次,战斗空前惨烈,双方均动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双方均损失惨重,在会战前夕,意外地发生长沙大火,使“焦土抗战” 不幸成为了严酷的现实)
第六战役:上高会战(总指挥薛岳,副总指挥罗卓英,参战主力74军王耀武、张灵甫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军松蒲106师团,是一次完胜日军的大战役,为74军赢得抗日铁军的称谓)
第七战役:滇缅会战(1944年初,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滇缅边境、即缅北进行反攻,全歼日军两个师团,重创日军两个师。同年春月,为打通中印公路,以中国驻印军指挥官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黄伯韬、邱清泉率新一军、新六军反攻缅北,越崇山峻岭,进击新平洋,与日军战于太白家。三月五日,克孟关,后又克孟拱,密支那,发动滇西攻势策应驻印军作战。同时,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五个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攻势,策应驻印军作战,叠克日军坚固据点龙陵、腾衡,直捣畹町。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国滇西军与驻印军会师芒友,完全打通中印公路,旋协同盟军收复了缅北。)
第八战役:桂南会战(白崇禧指挥以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为首的四个集团军与南下日军主力激战,取得昆仑关大捷,摧毁日军号称“钢军”的精锐师团,歼灭日军官兵达上万人之多)
第九战役:湘西会战(抗日铁军74军在此战役中与其他中国部队合围痛击西犯日军主力,把几万日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取得一次战役歼灭日军达2万余人之多的雪峰山大捷)
第十战役:百团大战(八路军彭德怀部发动的共产党部队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行动,又称“正太线破袭战”,参战部队多达105个团,几乎占了八路军总兵力的80 %,共发动了上百次大小战斗和袭击,共歼灭、俘虏日伪军3万余人,彭德怀因此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成为共产党部队中名副其实的抗战第一名将)
另外,还有: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在此战役中英勇殉国)、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常德会战、浙赣会战、中条山会战、鄂豫湘西战役、豫南会战、鄂西会战、随枣会战等著名大会战。
补充说明:除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3年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八年间,国民革命军先后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其中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将军即达200余
F. 中国对日本的战争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1937.7.7卢沟桥事变 历史老师说 对于日本而言叫“侵华战争”对于中国而言叫“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G. 抗日战争中国政府何时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袭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国会通版过决议权对日本宣战,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国民政府随即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
H. 抗日战争时,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宣战的
1941年12月9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号召全民族抗战;
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但国民政府仅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并未正式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变为美国。翌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并呼吁世界各国对日本实施贸易制裁。
12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中华民国政府对德意宣战布告》发表,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战。
不久之后,除了与日本保持中立的苏联以外,英国等同盟国也对日本宣战。从此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进入了与美英苏共同领衔签字的四大国之列,这标志着中国在那时就是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
1月3日,盟军为更有效地协调作战,成立了中国战区,蒋介石任中国战区(包括泰越)盟军最高统帅。
(8)中国对日战争扩展阅读:
一、抗战前期不宣战原因:
1937年7月16日,国民政府曾召开会议,讨论对日宣战的问题。由于中国军需品不能自给自足,有相当大一部分需要外国输送,如果宣战,日本政府可以以交战国的身份,通过各国禁止一切军需物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
再者,日本海军远远强大与中国海军,握有制海权,中国没有能力保护从海上输入的援华物资。
另外,中国在日本的侨民极多,中日一旦断交,中国在日侨民就会被驱逐或拘捕,中国没有能力将侨民接回国内,侨民便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会议作出决定:对日不宣战,不断交。
二、宣战书:
1、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1941年12月9日)
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在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此中国政府屡经声明者也。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
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
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2、中华民国政府对德意宣战布告(1941年12月9日)
自去年九月,德意志、意大利与日本订立三国同盟以来,同恶共济,已成一侵略集团。
德、意两国始则承认伪满洲,继复承认南京伪组织,中国政府业经正式宣布与该两国断绝外交关系。
最近德、意与日本竟扩大其侵略行动,破坏生太平洋之和平,此实为国际正义之蟊贼,人类文明之公敌,中国政府与人民对此碍难再予容忍。
兹正式宣布,自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午夜十二时起,中国对德意志、意大利两国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I. 中国共产党于何时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中国共产党于年1月15日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正式对日宣战是1932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锦州,号召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宣言。
《宣言》指出,任何国民党的派别跳上政治舞台,都只能投降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只能加紧对于工农民众的剥削;宣言还指出,全中国的民众对于国民党的统治,再不能有丝毫的幻想了,"对日宣战"、"革命外交"在国民党统治下,都是不可能的。
《宣言》号召全中国民众必须坚决地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工农民众自己的政权,创造出工农自己的武装力量,同日本帝国主义举行民族的战争,争取中国的独立和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迅速高涨起来。
(9)中国对日战争扩展阅读:
为回答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宣言》庄严宣告: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地解放和独立”。
对日宣战宣言脱稿后,毛泽东又起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这时,伪满殖民政权已粉墨登场,毛泽东在《训令》中怒斥:“满洲傀儡政府已在东三省建立起来了,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最忠顺的走狗”。
在《训令》中,毛泽东命令:“全苏区红色战士应准备着更大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5]指示红军报刊经常不断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当局妥协退让的事实,激发红军战士的抗日热忱和勇气。特别强调了抗日义勇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在接近中心城市与帝国主义势力直接统治的地方,可由游击队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实行游击行动”。
“当着红色游击队向外发展到接近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地方,则应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
最后,《训令》指示:“加紧动员工农劳苦群众自愿到红军中去,向外发展革命战争,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要使全苏区劳动群众不论男女,都有接受军事训练准备对日作战的热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