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战争的英雄故事
建议你看《中来国远征军:源血战滇、缅、印纪实》。讲的是1942-1945年间,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抗击日寇的事情。
还有《滇缅公路祭》等一批有关远征军的书籍。
此外,由编剧兰小龙编写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则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描写了远征军在滇缅的生活及作战情况。在他的笔下,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年代真实的重现在我们眼前,士兵们模糊的身影幻化成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此书亦被拍为同名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希望你能喜欢!
Ⅱ 谁能告诉我2篇关于中国战争的故事
项羽、刘邦灭秦战争
前208年—前206年
农民起义军与秦王朝军队
为推翻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巨鹿(今河北平乡)、砀县(今河南夏邑)、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咸阳(今陕西)等地
农民起义战争
巨鹿之站,秦军投入兵力40余万;刘邦军到霸上时发展到十几万人。
巨鹿一战歼秦军主力20万人,秦军主力覆灭,为刘邦西进创造了条件。刘邦进至兰田,大破秦军。前206年10月,刘邦抵霸上(今西安东南)迫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灭亡秦朝。灭秦战争的胜利,完成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使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军推翻封建暴政的先例。但胜利后,刘邦又建立了封建王朝。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年—1927年
中国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阀军队
为达到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反革命集团。
中国南部、西部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吴佩孚总兵力20万,孙传芳总兵力20万,张作霖总兵力30万。北阀军出师时8个军10万余人。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阀。1926年9月北阀军在武汉,先后歼吴佩孚部队10反余人;10月占南昌,12月占福州,至年底,先后占领了湘、鄂、赣、闽、皖、浙等省的全部或大部,大跨了吴佩孚主力,歼孙传芳军队10万余人。1927年初进军江苏,逼迫沪、宁、贵 州、四川、山西等地军阀先后宣布归顺国民征服。革命风暴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中国与日本
日本为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为而后“南进”或“北进”建立战略基地,与德意法西斯重新瓜分世界。
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战争初期日伪军37万人,国民党军206万人,八路军、新四军4.6万人。1945年战略反攻前,日军175万人,国民党军250万人,我军93万人,民兵220万人。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军先后对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日军52.7万余人,伪军118.6万余人,创造了1.2亿人口的根据地。抗日战争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结束。但是,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代价,伤亡2258万人,损失财产和战争消耗共计1000多亿美元。
解放战争
1946年6月—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
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援助下,国民党企图独吞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消灭我党我军
中国大陆与海南岛等岛屿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战争初期国民党军430万人,我军120万人,兵力对比3.5∶1。战略决战开始时,敌军360万人,我军280万人,敌我兵力对比 1.3∶1。最大规模的战役辽沈、平津、渡江战役,敌我参照兵力分别为:55∶100万,70∶60万,60∶100万,45∶120万。
国民党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我军。我党领导全国军民,奋起自卫,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战争在四年作战中,共消灭国民党军队807万人,我军发展到500万人。解放了除台湾省以外的领土。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7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而进行的战 争。
美帝国主义组织联合国军入侵朝鲜,越过三八线,企图消灭北朝鲜,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朝鲜南部和北部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军,共16个国家的军队,约110多万人,还有五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战争最高峰时,敌对双方总兵力300余万人。敌我兵力对比为1∶1.4
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放和相持阶段。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万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将敌人打回三八线,迫使美帝国主义签定了停战协定,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Ⅲ 中国历史战争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抑或抢劫历史前进、抑或阻碍社会发展,形形色色的、悲壮而惨死的战争。战争毁灭着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但是,它也带来了朝代兴替、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契机。 战争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因此战争既有破坏性,又有进步性,它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战争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也包括主观能动性的竞赛。作战指挥符合客观实际,就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我们从古代战争战例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来,真假、虚实、刚柔、正奇、进退、攻守等等。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军事故事。要了解历史,就要了解战争。在本书编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二十五史》等历史巨著,力求真实、深刻。摘选的全是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战争故事。
目录 [返回] 长勺之战
假途伐虢
泓水之战
城濮之战
晋阳之战
围魏救赵
孙膑减灶赚庞涓
火牛阵
李牧守代郡
长平大战
王剪益兵定楚地
巨鹿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
昆阳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彝陵之战
淝水之战
沙苑之战
邙山之战
贺若弼奇袭陈军
张巡守城
郭子仪破吐蕃
李愬雪夜袭蔡旅州
黄巢长安建国
李存勖败梁军
高平之战
岳飞大败金兀术
Ⅳ 关于中国战争时期的故事
鸦片来战争!!!!自!!!!!!!!!!!!!!!!!!!!!!!!!!!!!!!!!!!!!!!!!!!!!!!!!!!!!!!!!!!!!!!!!!!!!!!!!!!!!!!!!!!!!!!!!!!!!!!!!!!!!!!!!!!!!!!!!!!!!!!!!!!!!!!!!!!!!!!!!!!!!!!!!!!!!!!!!!!!!!!!
Ⅳ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1、赤壁之战
周瑜嫉恨诸葛亮,所以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于是周瑜让诸葛亮10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表示3天之内就能送10万支箭过来。周瑜很吃惊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这么做的意义。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请鲁肃和他一同去取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笑而不语。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雾快散时。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支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2、官渡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
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3、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发生于商纣王时期,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终结了商王朝6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让中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4、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一共投入了近百万人的军队,打了三年的时间,最后,秦国胜利,赵国失败,而赵国也因此被杀死了四十多万人。
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领80万军队去进攻东晋。两国在淝水对峙。最终东晋以八万军队打败了80万前秦军队,前秦也因此灭国。
Ⅵ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毙伤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3、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5、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Ⅶ 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故事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2、张忠心
张忠心(1916.1.18-1996.9.6),郭家屯镇尚庄前街人。1941年至1945年曾任丰玉遵联合县大队副大队长、玉田县县大队长等职。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提出“要忠心耿耿干革命”,因其屡立战功,唐山军分区命名他为“忠心”,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后来,毛主席提出“当人民的老黄牛,做革命的傻子”,唐山军分区将其命名为“傻忠心”。1949年任玉田县首任武装部长,同时兼任残劳院院长、法院副院长、公安局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宣传张忠心的英雄事迹,影社曾演出皮影戏“忠心游击队”。
张忠心英勇杀敌的事迹在玉田广为流传,成为战争年代冀东根据地军民学习的楷模。后转业到河北省柏各庄农场工作。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受迫害打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予平反,落实政策离休。1996年9月6日病逝,享年81岁。
3、郭兴
郭兴出生在辉县(现新乡市辉县市)高庄乡金章村。1938年2月,日军侵入辉县,烧杀抢掠。1940年秋天的一个夜里,一支八路军路过郭兴的老家。郭兴瞒着父母,决定与同村的15名青年一起参军。因为郭兴岁数小、个子矮,连指导员把其他15人留下了,唯独不要郭兴。
“指导员不要我,因为我还没有枪高。他不要我,我就跟着队伍走。”软磨硬泡了三天,他终于被留了下来。就这样,16岁的郭兴到了山西,成了平顺县抗日政府公安局的一名通讯员。因读过4年书,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公安队队长。
1941年1月,他被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皮定均看中,担任敌后武工队队长。其实,司令员就给他一个班长和两个战士,外加两支步枪、3发子弹、8颗手榴弹。
用皮司令的话说,“没有兵你就去动员嘛,没有枪你就去向敌人要嘛!”就这样,郭兴一行4人开始前往石家庄以南、邢台以北一带开展敌后抗战。
4、陈晓云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挺然、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
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关心群众受人拥戴。1944年4月,被国民党顽军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岭下坟弄。
5、杨义忠
杨义忠,原名杨明昌,1921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回山镇上市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认识了共产党员杨世华。在杨世华的教育下,激发了爱国抗日思想。
1942年9月,参加三北游击司令部第一期教导队学习,并在教导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教导队结业后,他被派往余姚陆埠区工作。
1943年初,中共姚虞县委决定建立陆埠联乡自卫队,派杨明昌担任指导员。1943年4月30日,余姚城内的日伪军,乘我主力部队不在陆埠区之际,对陆埠联乡自卫队下了毒手。杨明昌和13名战士落入敌手。5月18日,被杀于余姚城东玉皇山。
Ⅷ 关于中国抗日的战争的故事
台儿庄巷战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0万人,伤亡失踪近3万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1984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抗战中的第一次胜利,此战对于鼓舞军民抗战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此战也让这个运河之滨的千年古城夷为平地,堪与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波兰华沙并提的二战名城,成为中华扬威不屈之地,国民党战后曾许诺重建台儿庄古城,但是一直没有兑现,如今英勇的枣庄儿女正在筹集资金重建这座二战城市,全国最大的运河古城,水网密度最长的东方古水城。在台儿庄战役激烈进行的时候,日军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台儿庄内。守卫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1]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下11人活着回来······ 谢谢!
Ⅸ 中国解放战争的故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