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印度战争结局

中国印度战争结局

发布时间:2021-02-04 12:10:51

『壹』 中国打过印度战争,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据我了解中国也牺牲了不少军人,这能显示我军的战斗水平吗

你看过的历史书是不是只有中学的历史课本啊?

天朝在冷战期间打得这几场战争,其实只有和苏联打那次算是打赢了,其他几场顶多算是平手。
天朝自古以来在写历史书时,一方面要把自己塑造成正义形象,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塑造自己的胜利形象。
中立国家的历史书对这些事件描述很客观,比如芬兰、卡塔尔、泰国等等
如果楼主不懂外文的话,看看台湾关于中越战争和朝鲜战争的描述,会发现与我们自己描述的有很大出入,当然台湾的也不是完全客观真实的,所以最好多看几个国家的描述,综合一下。

现在回答楼主的问题,中印战争究竟是那边先动手的在中立国已经无从考证了,中印双方当然都宣称是对方先动手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战争初期我们这边是完全胜利的,在四场战争中这一场是我们占优势最大的一场,兵力是印军的6到8倍,很快就完全击溃了印度军队。这一仗我们损失比较大,700余人阵亡,16余人受伤,但印军的损失更大,阵亡人数达数千(具体数字有争议),因为战争后期主要是在印度境内进行的。
还有一点就是天朝最后的“撤军”也不是自愿的,对内当然宣称是自愿的,对外则是宣称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不过中立国的普遍观点是:印度的作战环境迫使PLA撤军。亚历山大、蒙古帝国都曾从路上入侵过印度,但最后打败他们的并不是印度军队。如果继续入境作战,那么PLA的非战斗减员和经济损失将远远大于战斗损失,而且60年代天朝的后勤保障很落后,国内作战很大程度上都是人民保障的。

『贰』 中国古代几次攻打印度结果如何

历次中印战争

(648-649)

公元641年,中国唐王朝与印度卡瑙季王朝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公元647年,唐
皇太宗派遣使团觐见印度国王。使团到达时,发现原国王已经驾崩,阿周那(公
元7世纪中期在位)篡夺了王位。新国王收下赠品,却阴谋杀死全部中国官员。
唐朝使臣王玄策(活动时期公元7世纪中期)和1名使团成员设法逃往尼伯尔,在
那里招募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部队。在中国骑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进入卡
瑙季,围困并攻陷其王都,俘获阿周那,将其披枷带锁押回长安(今西安)。

(1221-1329)

由于偶然原因,中国蒙古汗国入侵印度,与其蒙古进行的其他战争不同,入侵
印度由始自终都没有周密的计划。第一次是因为追赶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卒于
1231)1221年蒙古人在印度河战役取得辉煌成果。1241年、1292年及1299-1308年间
,蒙古人又多次入侵印度,战争主要在帝遮普的拉合尔附近进行。1329年,蒙古
人兵临德里城下。至此中国蒙古汗国及中国元朝对印度的战争完全结束。然而蒙
古民族对印度的征战却只是刚刚开始。70年后贴木儿大举入侵印度德里城被毁,
1526年4月25日年贴木儿的第五代(父系)和成吉思汗的第14代(母系)后裔“雄
狮”巴伯尔入通过一系列征战进入印度德里以自己的名义在清真寺读诚图白(阿
訇讲道用语)成为印度莫卧尔王朝(莫卧尔即蒙古人的意思)的开国皇帝,他的
子孙则逐步征服了整个印度,莫卧儿王朝为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959-1962)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
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
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
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
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
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
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
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
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
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
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叁』 中国印度战争内幕

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全长2000公里,虽未正式划定,但存在着一条双方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1951年,印度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此后,印军侵占了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区。

195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西藏平叛的胜利后,印度政府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在其无理要求遭中国政府拒绝后,便推行“前进政策”,继续蚕食中国领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

中国政府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印度政府视中国军队的忍让为软弱可欺,从1961年特别是1962年4月起,印度军队大肆蚕食中国领土,至9月份,仅在西段中国境内就设立了43个侵略据点。1962年9月20日,命令印度军队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10月10日,向东段的中国尺冬哨所攻击。印度向中印边境集结重兵,在东段,部署了1.6万余人兵力;在西段,印军部署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干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10月20日,印军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面对印度军队的猖狂侵略行径,中国政府、中央军委决定实施自卫反击作战。反击作战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始至28日止。

10月20日,在东段,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克节朗地区印军部署前重后轻、翼侧暴露的特点,采取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集中主要兵力,向印军第7旅左右两翼发起攻击,迅速攻占枪等、卡龙、克宁乃、沙则等地;以一部兵力在山南军分区协同下,向印军正面扯果布、邦冈丁攻击,一部兵力向左侧后章多迂回攻击;昌都、山南、林芝军分区各以一部兵力对当面之敌实施反击;配合主要方向作战。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山、峡谷、密林等天然障碍,攻克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重要据点,迅速瓦解了印军部署,印军溃不成军,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发展进攻,23日进占达旺。此战,歼灭了印军第7旅,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部分中国领土。

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首先对侵入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印军据点发起攻击,边防部队在高山缺氧、气候严寒的边境地区,对入侵印军据点实施强攻,全歼守敌;尔后向班公湖、巴里加斯等地区转用兵力,战至28日,清除了侵入中国境内的印军据点37个。

在东段克节朗地区作战取得胜利的形势下,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并命令东线反击作战部队停止追击。印度政府再次拒绝这一和平建议,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进行战争动员,调整部署,至11月中旬,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增加到3万余人。11日、14日、16日,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全线反扑。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向入侵印军实施反击作战。第二阶段作战自11月16日始至21日结束。

东段瓦弄方向,西藏边防部队某部于16日对印军第11旅发起反击,于21日进至金古底,逼近了传统习惯线;在东段西山口-邦迪拉方向,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成线式配置、前重后轻的特点,18日,对印军进行多路攻击。19日,攻占了邦迪拉,随即展开搜剿、追击作战,于21日全部清除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的印军据点。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自18日至20日,清除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历时1个月,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在西段,清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共毙、俘印军8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12月1日至1963年3月1日,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北地区。随后,中国政府又向印度政府交还了缴获的大批装备,释放了3900名被俘官兵。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边防部队在特殊高原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作战。战区自然环境恶劣,部队机动、指挥、协同不便;交通线长,运输补给困难。中央军委灵活运用军事、政治、外交手段,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原、严寒、山高、谷深的困难,大胆运用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术手段,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肆』 在建国后中国和印度的战争是怎么回事

因为南藏地区中华民国初期英国背着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秘密划出一个版麦克马洪线把权原属于我国的藏南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到印度国界内。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新中国建立后进驻土改队建立人民政权,印度出兵抢夺,引发战争,但战争在中国胜利后中国军队却以中印人民友好为名退出,致使这一地带至今仍在印度人手里,可恨

『伍』 上世纪60年代中国跟印度的战争是怎样挑起的最终结果如何

西藏和边界问题是印中交恶的根源。随着印美关系好转、中苏关系版恶化,印度对华态度发生权微妙变化。从英印殖民政府那里继承来的“西藏缓冲区”战略开始回潮,印度在边界问题上更是要求全面继承英印遗产,强硬坚持“麦克马洪线”,认为“无须谈判”。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印政府容留外逃的达赖等人,尼赫鲁公开称中国对西藏只享有“宗主权”。1960年周总理亲赴德里,提议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签订边界一揽子协议却遭到拒绝,而印方实施“前进政策”,尼赫鲁要求印军向“边界”持续推进,“将‘入侵的’中国人清除掉”。
尽管1962年的武装冲突持续时间不长,却深刻地改变了印度的外交战略。印苏接近,印度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地位动摇,开始扩军备战,秘密研制核武器。同时两国召回了各自的大使。在印度的数十万华人被搜查、监视甚至投进监狱,幸存者纷纷移民他国,在印仅余不足万人,甚至对华友好的印度朋友也受到牵连。没有人再敢提及“印中友好”,中国变成了恶魔的代名词。

『陆』 1962 中国与印度的战争来源是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一、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
二、原因是:其一是历史原因,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为由,擅自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中印争执的祸根。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而且要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其二是现实原因,我们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
三、战争结局是中国完胜,印度惨败。中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印度军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
四、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柒』 中国敢不敢动印度,如果对印度动武,结局又会怎么样

中国如果真的和印度打仗的话并不虚,但是打仗不仅仅是打仗,还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稳定,还要防止其他部分国家会不会趁火打劫等等。所以没有什么大问题中国是不会对印度动用武力的。

『捌』 中国与印度的战争

名义上没有 名义上是 中国赢了 可是跟输家一样把地送给人家了

解放军内作家金辉在《墨脱的诱容惑》书中对那段历史作了这样结论,“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结合现在再来看那场战争及其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胜利者因为胜利的飘飘然,以至连对胜利成果的彻底丧失和巨大的屈辱都无动于衷。失败者因为唯独还没有得到胜利者的虚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发誓要报一箭之仇。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嘲弄,如果当年印度取得了胜利,那么现在他们在这一地区肯定不会如此占尽便宜,如果当时中国在此地失败,那么现在反而大概不会这么被动和可怜。”

『玖』 印度和中国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最终结果是什么

对于发生在1962年6月至11月间的中国和印度的战争,中国称之为对印自卫反击战,外媒则称之为中印边界战争。
战争的结果:中国取得了局部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遏制了印度蚕食我西南领土的野心和嚣张气焰。但在1962年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宣布:从22日起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主动后撤。从12月1日开始,我军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方一侧20公里以内。
双方战争伤亡:
在整个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共完整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币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缴获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我军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拾』 中印战争,印度当年被中国教训的究竟有多惨

最后,来毛高屋建瓴地评价中印边自境之战:“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
历史完全证明了毛的预见。事实上,从1962年至今,四十多年了,中印边境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这个局面的取得与这一仗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这一仗,是难以维持这么长的和平稳定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印度战争结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