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信息化战争

中国信息化战争

发布时间:2021-02-04 11:38:01

Ⅰ 中国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我们从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要求的实际出发,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以谋求理论创新、科技强军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战略工程为保障等作简要阐述。

一、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
中央军委从国家利益出发,适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需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指导思想。积极防御这一战略方针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赋予它新的内涵,要与时俱进,去研究新问题、新特点,迎接新挑战,树立新观念。
二、以谋求打赢信息化战争理论创新为前提,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努力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履行军队历史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要着眼信息化军队建设;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围绕重大现实问题,突出针对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在解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拿出有效管用的创新成果来。
三、以科技强军战略为条件。打什么样的仗,就要什么样的军队。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要坚定不移的执行科技强军战略,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
四、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研制新武器,二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原有的旧武器进行升级改装,使之能适应未来的作战要求。这两条路我们都要走,而且都要走好。
五、以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为保障。要驾驭信息化战争,人才是关键。新型军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Ⅱ 浅谈中国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

一、关于信息战争与信息化战争
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所反映的内涵基本相同。信息战争是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战争,信息化战争包含了不一定完全是信息化了的战争和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战争。信息战争既然是信息化了的战争,称之为信息化战争是无可非议的。信息化战争既然包含了信息化了的战争的一面,称之为信息战争也未尝不可。但是,信息化战争还表示着一种发展的过程和趋向,其信息化程度有较大的伸缩性。信息战争似乎已经达到了或基本达到了发展的目标,其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确定性,是一种较固定的战争形态。信息战争与信息化战争虽然在信息化程度上有量的不同,但其使用武器和作战手段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对它们在概念上的区别不必过于苛求。战争发展到今天,其形态已经进入了信息战争的领域了。就像一支很长的行进队伍,其先头已经到达二点,尽管其后尾可能离X点还有一定距离,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支行进队伍已经到达了X点。同样,从战争形态的发展轨迹看,其“先头”已经达到信息战争的坐标点,标志着战争形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战争的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
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可以说,发生在信息时代的所有战争都可以称为信息时代的战争。但是,真正反映时代特征的应当是信息战争。而当前世界上还有不少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同一时代各个国家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使信息时代的战争这一称谓的内涵很难确定。
二、关于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
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是:①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③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装备系统。包含各种信息作战的作战平台;各种信息化弹体,如各种导弹、雷体等;单兵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信息化头盔、服装、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网络化战场的基础设施,如各种军用卫星、C4ISR系统等;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战的数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③构成信息网络化战场。在完备的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和完善的*#l系统的基础上,由信息获取系统、传递系统、处理和利用系统。部队行动系统、保障供应系统构成。连接五大系统的中心环节是C4I系统。有了完善的C4I系统,就构成厂完整的信息网络化战场。④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要把握信息战争的三大基本链环。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只有获取了信息,才能耳聪目明;只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才能指挥自如;只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才能运筹帷幄,争取时间,组织力量,压制、打击和消灭敌人。严格地说,所谓信息斗争,主要的就是在这三个链环上的斗争。三个基本链环上的信息斗争又可以归结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要在信息斗争中获取胜利,就要创建上述五种基本手段的物质基础,并在实践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之。
这些基本特征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其他特征:如空间扩大,战争进程缩短,战场空前透明,战争消耗大,以及战法革新如远距离精确打击、非线式作战、天地一体作战、网络空间作战,等等。
三、关于信息战争与高技术战争
信息战争与高技术战争都是以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质量为其称谓的依据。也就是说,使用的是信息武器,即为信息战争,使用的是高技术武器,即为高技术战争。而当今的高技术武器,主要的就是信息武器。按钱学森的观点,信息技术是高技术的核心。那末,信息武器也是高技术武器的核心,信息战争也就是高技术战争的核心了。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当前,说高技术战争就意味着信息战争,或者说信息战争就意味着高技术战争。当然,高技术不等于信息技术,高技术是个群体,信息技术只是高技术的一种。由此推论,信息武器只是高技术武器中的一种,信息战争也只是高技术战争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战争与高技术战争之间还不能划等号。
高技术战争这个词,与现代化战争这个词有某种近似之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化战争这个词是很时髦的,当时主要讲战争的立体化和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技术战争这个词时髦起来了,大有取代现代化战争的趋势。其实,当今的高技术战争不过是当今的现代化战争而已。现代化战争的内容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同,高技术战争似乎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以随着高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战争的内容。信息战争只是当今高技术战争的一种形态而已。当定向能武器。机器入武器、基因武器或其他高技术武器分别在战争中占主导地位、控制战争的进程、影响和决定战争的结局的时候,信息战争这一战争形态就可能分别转变为定向能战争、机器人战争、基因战争或其他高技术战争。但是,当前信息战争有其时代代表性,是高技术战争的核心内容。

Ⅲ 中国信息化战争建设取得的成果

20多年来,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专信息基础设属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级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指挥手段明显改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军队日常业务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

Ⅳ 中国应对信息化战争策略

一、关于信息战争与信息化战争
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所反映的内涵基本相同。信息战争是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战争,信息化战争包含了不一定完全是信息化了的战争和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战争。信息战争既然是信息化了的战争,称之为信息化战争是无可非议的。信息化战争既然包含了信息化了的战争的一面,称之为信息战争也未尝不可。但是,信息化战争还表示着一种发展的过程和趋向,其信息化程度有较大的伸缩性。信息战争似乎已经达到了或基本达到了发展的目标,其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确定性,是一种较固定的战争形态。信息战争与信息化战争虽然在信息化程度上有量的不同,但其使用武器和作战手段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对它们在概念上的区别不必过于苛求。战争发展到今天,其形态已经进入了信息战争的领域了。就像一支很长的行进队伍,其先头已经到达二点,尽管其后尾可能离X点还有一定距离,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支行进队伍已经到达了X点。同样,从战争形态的发展轨迹看,其“先头”已经达到信息战争的坐标点,标志着战争形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战争的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
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可以说,发生在信息时代的所有战争都可以称为信息时代的战争。但是,真正反映时代特征的应当是信息战争。而当前世界上还有不少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同一时代各个国家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使信息时代的战争这一称谓的内涵很难确定。
二、关于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
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是:①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③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装备系统。包含各种信息作战的作战平台;各种信息化弹体,如各种导弹、雷体等;单兵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信息化头盔、服装、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网络化战场的基础设施,如各种军用卫星、C4ISR系统等;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战的数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③构成信息网络化战场。在完备的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和完善的*#l系统的基础上,由信息获取系统、传递系统、处理和利用系统。部队行动系统、保障供应系统构成。连接五大系统的中心环节是C4I系统。有了完善的C4I系统,就构成厂完整的信息网络化战场。④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要把握信息战争的三大基本链环。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只有获取了信息,才能耳聪目明;只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才能指挥自如;只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才能运筹帷幄,争取时间,组织力量,压制、打击和消灭敌人。严格地说,所谓信息斗争,主要的就是在这三个链环上的斗争。三个基本链环上的信息斗争又可以归结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要在信息斗争中获取胜利,就要创建上述五种基本手段的物质基础,并在实践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之。
这些基本特征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其他特征:如空间扩大,战争进程缩短,战场空前透明,战争消耗大,以及战法革新如远距离精确打击、非线式作战、天地一体作战、网络空间作战,等等。
三、关于信息战争与高技术战争
信息战争与高技术战争都是以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质量为其称谓的依据。也就是说,使用的是信息武器,即为信息战争,使用的是高技术武器,即为高技术战争。而当今的高技术武器,主要的就是信息武器。按钱学森的观点,信息技术是高技术的核心。那末,信息武器也是高技术武器的核心,信息战争也就是高技术战争的核心了。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当前,说高技术战争就意味着信息战争,或者说信息战争就意味着高技术战争。当然,高技术不等于信息技术,高技术是个群体,信息技术只是高技术的一种。由此推论,信息武器只是高技术武器中的一种,信息战争也只是高技术战争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战争与高技术战争之间还不能划等号。
高技术战争这个词,与现代化战争这个词有某种近似之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化战争这个词是很时髦的,当时主要讲战争的立体化和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技术战争这个词时髦起来了,大有取代现代化战争的趋势。其实,当今的高技术战争不过是当今的现代化战争而已。现代化战争的内容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同,高技术战争似乎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以随着高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战争的内容。信息战争只是当今高技术战争的一种形态而已。当定向能武器。机器入武器、基因武器或其他高技术武器分别在战争中占主导地位、控制战争的进程、影响和决定战争的结局的时候,信息战争这一战争形态就可能分别转变为定向能战争、机器人战争、基因战争或其他高技术战争。但是,当前信息战争有其时代代表性,是高技术战争的核心内容。

Ⅳ 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简述中国信息化武装力量的发展。

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抄息获取、处理袭、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Ⅵ 中国目前能不能打一场信息化战争

不能,现在也就美国可以做到信息化战争

Ⅶ 信息化战争是谁提出来的

信息战概念是80年代中期分别由美、苏、中三国军事理论界几乎同时提出的,其研究属于信息战理论研究的范畴。 据已查到的资料,"信息战"这一军事术语最早出现在1985年3月美国《电子防御》杂志(JournalofElectronicDefense)上发表的"电子战与信息战"(EWandtheInformationWar)一文:"现在,电子战是一个更大概念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不只是一种信号战斗。""这个更大范畴也包括阻止敌方攻击我方决策能力。这场斗争可公认为是“信息战”。 然而,在相当长时间里,国内外以及不同领域对于信息战的定义有不同说法。我国开展信息战理论研究较早。1986年,我国军事专家沈伟光先生在《信息战》专著中,就曾指出,广义的信息战指(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领域)对垒的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斗争,狭义的信息战指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它是现代战争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战理论。有的专家认为:所谓信息战,是指对立双方为争夺对于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而展开的斗争。 1996年1月2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颁发的《联合信息战政策》、1996年美国陆军颁发的指挥控制战条令、1996年6月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军用关键技术",以及1996年8月27日美国陆军颁发的FM100-6"信息作战"条令中,均阐述了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确定的下述信息战定义:"信息战指为获取信息优势而采取的影响敌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同时保护己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的各种行动。" 上述定义很快在美军内部遭致批评,说它设置了一个"语义学雷区"。因为按照这个定义,在信息时代,任何实体(包括从大学生、"黑客"到有组织的犯罪者)采取的针对美国的行动,都被认为是战争行动,从而要求采取某种报复。 1996年12月9日,美国国防部批准关于"信息对抗行动"的秘密指南(,S-3600.1),该指南对"信息对抗行动"的定义是:"在任何时间,为了影响敌人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同时保护自已的信息和信息系统而采取的行动。"该指南新的"信息战"定义是:"在危机或冲突期间,为达到或促成特定目的,针对一个或一些特定的敌人采取的信息对抗行动。"上述定义,现已基本上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支撑信息战的装备和技术名目繁多,从性质上,可分为进攻性信息战(IW-O)武器和技术和防御性信息战(IW-D)武器和技术。进攻性信息战武器和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引导型、文件型、混合型)、"666"病毒(影响操作员心理、生理甚至使之死亡)、蠕虫(短时间内大量自我复制)、特洛伊木马(隐藏病毒的程序码段)、逻辑炸弹(能引爆、激活病毒的机制)、陷门(能悄悄调动数据或造成死机的设计陷井)、程序搅糊器(使无法查明软件的预设故障)、网络分析仪(破译通行字、接入代码)、探测软件(破译口令和数据分组)、"黑客"行动、"芯片捣鬼"(蓄意修改、更动、设计或使用集成电路芯片的活动)、微米\纳米机器人(搜集情报或破坏敌方的电脑/供电线路)、芯片细菌(吞噬硅片)、电波辐射(影响人脑,引变人的行为)、心理战手段(如美军在索马里投射的特大耶酥全息图象)、信息欺骗手段、秘密破译分析、电子干扰机等电子战进攻装备、高能/定向能武器(包括破坏敌方信息设备的高能射频枪、电磁脉冲炸弹等)。 防御性信息战的武器或技术可分为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两类。传统的防御性信息战手段包括网络和通信系统的物理与技术安全措施和加密措施,以及保持探测器有效性的措施;非传统的防御性信息对抗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对抗(防病毒措施〕和传送保密数据的先进方法等。具体的防御性信息战技术与手段包括:网络安全设计(如风险分析)与测评、网络的安全使用与告警、信息环境安全、网络"防火墙"、信息设施防护、安全/开放的信息网络、移动计算机安全技术、防电磁(如屏蔽和加扰)、防窃听/窃录/窃照、病毒免疫卡、大型数据库的安全技术、病毒检测与消除、标准报文卡、访问控制、用户识别、防火墙、审计跟踪、数据加密、安全密匙管理、智能水(一种基于DNA的芯片涂液,可以记录个人代码)、网络安全协议、多级安全、光学加密、辐射探测器(如美联邦调查局籍此抓住了中央情报局中的一名间谍)、网络安全监控、信息犯罪侦察与惩罚、反情报、反欺骗等。 [相关技术]信息战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光电子技术 [技术难点]在进攻性信息战武器发展方面,通过天线电磁波辐射注入病毒的方式和智能可控型计算机病毒是今后计算机病毒研究的重点之一;高能射频枪(一种无线电发射机);电磁脉冲变压器弹(以光速发射高工率电磁脉冲或信号,可导致计算机元件融化,可能是信息战的终极武器)是信息战武器开发的重点。 在防御性信息战装备方面,美军特别强调"信息保障"是保持战备状态的关键要素。美军在今后5~10年,将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入侵探测/响应设备和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等。

Ⅷ 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简述中国信息化武装力量的发展。

来自cfa1802的暖冬问候,如下:
①从传统的军事攻击转化为建设“信息边疆”信息化国内防容为目标。
②调整了国防建设,建设并发展新的军事力量体系,建设相应的的“信息防护部队”—— 一支知识密集型、技水密集型的专业化部队,连渐提升传统部队的专业技能,建设成新的军事力量体系。
③建成信息化,“一体化部队”
我国正处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信息化军事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作战方式,让部队的决策指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等作战元素有机协调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部队的一体化”
④由军队指挥体制向网络化发展
相比于传统的人口相传的这样的指挥体制,网络化指挥体制能让信息构成的一系列主要因素在部队内部和战场上实时、顺畅、有序的流动。

Ⅸ 中国90年代是谁提出信息化战争的

1995年钱学森教授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当内人类逐步从工容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时,信息化战争也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 另外,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是两回事。第一次信息化战争应该是海湾战争了,那次战争全维全向,高科技,信息化(基于当时的条件下),后来的美伊战争也是信息化战争,现代大国对小国或者大国之间的战争基本都是信息化战争,这是从战略角度来看不是从战役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小战役中都是信息化的 信息战争,目前还没有看到。所谓“信息战争”是指利用和围绕信息的没有硝烟也不真杀实砍的战争。

阅读全文

与中国信息化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