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碉楼

抗日战争碉楼

发布时间:2021-02-04 08:59:00

『壹』 抗日战争中碉楼七勇士的故事

支那七勇士之墓

在无聊中看cctv10的古北口长城介绍。正要转台,忽然一个镜头吸引了我,“支那七勇士之墓”,支那,这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又何来勇士之说?

再看下来,才知惊心动魄。

可惜本人无知,竟然不知道这段往事,只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不多说了,那是我党抗日英雄的故事。说句有些招人怨的话,总是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虚假的成分。但是要声明,我绝无诋毁抗日英雄之意,只是说这件事情可能在宣传过程中被美化和夸张了。但是从抗战的需要来看,这种美化和宣传并不过分。

可是支那七勇士的故事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这段战事发生在长城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奉命抵抗。谁占领了长城,谁就占领了华北。

可是国民党虽然奋力抗击,却终于不敌凶残的日军,最后终于撤退。

在撤退的过程中,有一个孤立在日军阵线中的班并未接到撤退通知,他们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中孤军奋战。仅仅只有七个人,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飞机大炮轮番上阵,日军伤亡了数百人。最后依靠大炮炸平了山头,攻上山岭,寻找尸体,最后发现仅仅只有七个人。

日军指挥官下令将七个人洗干净安葬,并设立了一块石碑,上书“支那七勇士之墓”。在墓前鞠躬致敬。

如此一段历史,想让更多人分享,也许哪位导演看了,也能用这个题材。比那些垃圾剧本要好多了。

现在官方的说法叫古北口七勇士,可以在网络中查到。

转一段关于他们的描写

----------------------------------------------------------

----------------------------------------------------------

狄爱国上到一线阵地查看敌情,从一营主阵地看过去,古北口和团里原前出阵地硝烟滚滚,火光冲天。只见一处废弃长城隘口上成群的鬼子在发起集团冲锋。看到这里狄爱国很纳闷,那是哪个部队在打。

“清点一下,咱们还有哪些部队没有撤下来。”狄爱国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下面的参谋很快把清查结果报了上来之后把狄爱国吓了一跳,刚才狄爱国看到的废弃长城隘口正是三营一个多星期前部署的,结果传令兵没有来得及去找他们,就发现路已经被鬼子切断了。防守那个哨位的约有七个兄弟。

狄爱国听完之后顿时朝着几个参谋一通咆哮,严令立刻由团部抽调人手把人给救回来。但此时哨位已经孤悬在敌后,哪里还能救的回来。

由于地势险要,鬼子志在必得这个哨位。指挥这场战斗的日军军官叫板垣六,他带着自己的中队两轮冲锋都没有攻下这个哨位,这让他非常愤怒。

“为了感谢天皇的恩情,我们一定好打败这些支那军,命令我们的炮兵,再轰炸一次。”板垣六放下望远镜拔出指挥刀。

在他的身后,七门迫击炮开始朝山峰上的哨位轰击。炮火如同风暴一样席卷过去,在风暴的撕扯中,整个山峰上乱石飞舞弹片横飞,一个个闪亮的火球伴随着巨大的轰鸣腾起了烟柱。

指挥刀猛地指向远方,“士兵们,为了天皇陛下,为了我们皇军的荣誉,冲啊!”日军如同潮水一般冲向了哨位。

山峰正面只有一条仅供一人穿行的小道,日军勇猛地冲小道上向上冲。等到前锋差不多距离哨位不到一百米的地方,从哨位里面打过来一阵排枪,冲在最前面的两个日军相继被打倒。在他身后的人丝毫不停顿,把子弹穿胸而过的两具尸体拖了下来,其他的人继续朝前冲。

哨位上的射击非常精准,而且都是朝着最狭窄的那处通道开火。一路上日军簇拥在一起,火力和兵力都很难展开。有一个日军曹长,他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坚持着抄起掷弹筒朝哨位方向上打了两发榴弹。其中的一发准确地打在哨位前面,顿时射击稀落了片刻。

趁着这个机会,日军又一窝蜂地向上冲。最后的五十多米整整倒下了十几名日军,但即使是倒下的日军,仍然在朝哨位上爬。

举着望远镜观察的板垣六不禁在心里佩服坚守哨位的中国人,他们居然在自己的重兵之下能坚持这么久。在望远镜里,几个日军士兵差不多在冲到离哨位不到二十米的地上被打倒在地。但后面的日军还在坚持。

“命令,停止攻击。”板垣六终于放弃了,他不想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哨位上牺牲太多皇军士兵的生命。他估计这个哨位上至少驻扎了支那军三四十人以上。

板垣六要通了电话,二十多分钟后,从东北方飞来两架陆军航空部队的攻机盘旋在哨位上方。距离哨位下方一百多米处的日军士兵将一发红色信号弹打在哨位上。片刻功夫,整个哨位上被日军飞机的航空炸弹炸成了一片火海,扔完了炸弹的飞机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盘旋扫射。

在板垣六的心里,他相信哨位上此时不会再有生命存在了。他向边上的传令兵示意,可以重新开始冲锋了。

趴在山坡上的日军这时又起身向哨位进攻,等冲到距离哨位不足百米的地方,在他们的前方,又一次打过来密集的子弹。而且这次射击中还夹着机枪的扫射,很显然是哨位上的中国士兵捡拾了被打死的日军士兵遗留下的机枪。

这轮冲锋再次被哨位上的射击压制了下去。板垣六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令他毕生难忘的一幕。刚才被炸断的木头旗杆被哨位里面的中国人支了起来,一面被炸得几乎看不出颜色的中国国旗在寒风中朔风飘扬。

这时中国人在示威,他们用这面国旗在示威……

人在,这面旗子就会继续飘扬下去,即使是全部阵亡,这面旗帜仍将高悬于国土之上。

塞北的寒风中,那面遍布弹孔的国旗似乎在昂扬着一个不屈的民族精神,更是在讲述哨位上这些中华民族铁血男儿那份悲壮的骄傲。

一面旗帜,一面国旗,当几十年后国旗一次又一次在国际赛事上飘扬的时候,旗下的运动员会留下激动的泪水。可是抗战期间那十余载血拼厮杀的日子里呢,一面旗帜,当它被无数铁血男儿扛在肩膀上冲锋的时候,当国旗插在日军的尸体堆的时候,当国旗在炮火中屹立不倒的时候,那面国旗的下面一个顽强的民族在坚强地站立着。

我是中国人,所以即使我已经被包围,但为了我的国土,我将血战到底……

当年的抗战正是那面旗帜在不断激励着热血男儿走上战场,带领着铁血男儿奋勇杀敌。中国人饿着肚子穿着草鞋打完了这场战争。铁脚板扛着国旗踩过日军的钢盔,穿着草鞋的人们举着大刀迎向日军的子弹。

那不是一面简单的旗帜,那是一种精神,一种五千年里让我们从不屈服、奋勇顽强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人呐喊着、厮杀着、哭泣着、昂扬着走向胜利的辉煌……

旗帜无声,旗帜摄人。

板垣六被震撼了,他身边的副官在催促他,炮兵那边在等待着开火的命令。板垣六轻轻地将戴着白手套的手掌向下一挥。

几门大口径重炮抖动着身躯将死神的羽翼覆盖在那个昂扬着不屈的民族魂魄的哨位上……剧烈的爆炸之后,大地陷入了谜一般地宁静,一群初春季节难得一见的白鹤展露着优美的身姿从山谷中飞向远方。日军敢死队冲上了山峰,当他们清点战场时,他们惊奇的发现,迟滞他们数小时,毙伤近百人的哨位阵地上只发现了七名中国士兵的尸体

板垣六接到报告之后被惊呆了,不可能,居然只有七个人。七个人怎么可能能够阻击自己一个中队如此之久,而且面对如此猛烈的炮击。等到他看到并列放在地上的那七具中国士兵的遗体的时候,他不得不信服了。

地上那七名普通的中国士兵脸上似乎带着神秘无比的安详。可能板垣六无法理解那种安详,他更不知道对于中国的文脉传承而言,这七名勇士已经将他们的人生价值张扬到了一个极致,他们为国尽忠了……

“将尸体清洗,然后合葬。”板垣六命令部队停止下一步的行动,将哨位上的中国妥善安葬。一个小时后,板垣六怀着敬意向埋在哨位前的这七名中国士兵的坟墓鞠躬,在坟墓前面的木牌子上赫然写着:“支那七勇士之墓”。(来自·幻剑书盟)

山坡上,两百多名日军向这七名长眠地下的敌人深深地鞠躬

『贰』 恩平碉楼的作用功能

防盗贼
由于当时社会动乱,盗贼蜂起,抢劫盗窃时有发生,为了抵御匪盗,各村回集体或个人出钱兴建答碉楼,一些华侨和港澳同胞鼎力支持,纷纷捐款资助;1931年,君堂镇茶园村一次遭贼掳劫,华侨子弟郑安三兄弟被掳去,囚禁荒野一间木屋,勒索白银三千元,侨眷迫于无奈,只好东借西筹,筹足三千元,才赎回郑家三兄弟。那时,富裕的侨眷成匪贼抢劫的对象,华侨们便汇钱建碉楼防贼。
防水患
由于旧社会水患频仍,每当洪水暴涨,村民爬上楼顶躲避洪灾,逃过劫难。君堂横涉头村在一次发大洪水中,300多男女老幼纷纷爬上村中的5座碉楼,才保住性命。
抵抗外敌入侵
碉楼还有抵抗外敌入侵的功能,成为抗击日寇侵犯的坚固堡垒。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队伍和村民团结一致,据守在碉楼狠狠打击了日本强盗,牛江镇仕洞村92岁的冯伯回忆,1945年7月25日,60多名日寇窜入村中,攻打马来西亚华侨冯相的碉楼,仕洞村的热血男儿据守碉楼奋起抵抗,激战两小时,敌人强攻不下,只好撤退。碉楼至今仍留下弹痕累累。

『叁』 开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

血 溅 光 周 楼

光周楼,位于塘口镇里村村委会角龙里,隐于山野绿荫间,始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该楼高五层,楼体坚固,楼身较宽,顶部为城堡式,抗日战争期间曾一度成为国民党军"挺五纵队"司令周汉铃的指挥所及家属的避难所。该楼的累累痕迹仿佛在细说一个悲怆的故事。

话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上半年,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反攻的阶段,日军节节败退。为了顺利撤退,打开广东南路干线,是年6月1日,江门、新会的日军发动了一次"应惩之战",大举进犯五邑、两阳各大小城镇。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在司令周汉铃的率领下,展开"反应惩之战",采用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作战办法,重创日军。
为了迫使周汉铃放下武器,6月10日,日军轻骑100多人围攻周汉铃家族聚居的地方--角龙里光周楼。

日军在村子对面山头挖一条战壕,架起两门钢炮,瞄准光周楼。随着日军头目的一声令下,两门钢炮一齐向光周楼轰击。第一发炮弹落在村前塘边,第二发炮弹击中四楼,栏杆破毁。此时,楼内周汉铃最宠爱的太太、3个儿子(大儿子大牛、二儿子二牛、三儿子三牛)及马弁5人全躲于楼的底层,大家都安然无恙。
炮声过后,光周楼一片死寂。日军见无人反击,便一步一步逼近光周楼。经过一番观察,日军以为楼内无人,便放松了警惕,放下枪炮,坐在楼下的空地休息。周汉铃的马弁周锦辉悄悄上楼,向日军投下一枚手榴弹,日军惊得四处逃窜。可惜这枚手榴弹是哑弹,发挥不了作用。惊慌过后,日军迅速将碉楼包围,与光周楼内的人交火。周汉铃三儿子三牛从枪眼观察日军动静时,被日兵瞄准射击。一发子弹穿过其眼部从后脑射出。周三牛当场死去。

周锦辉见日军人多势众,决定往县城苍城搬救兵。他将白旗伸出窗外,假装投降,然后突然打开大门,冲了出去。虽然突出了重围,但已身受重伤。经过艰难的跋涉,他终于到达苍江河边。此时的他已精疲力竭,加上流血过多,感到头晕目眩。但他强忍着,凫水渡河。到对岸后,他眼前一黑,再也没有醒来。
再说光周楼周围的日军,见光周楼久攻不下,便进行劝降,而楼内的人却不为所动。此时,日军头目恼羞成怒,竟然不顾国际公法,下令日兵在村子对面山头重新架起钢炮,装入毒气弹,向光周楼轰击。一枚毒气弹击穿楼顶,落入楼中。楼内周汉铃的太太及大儿子周大牛、二儿子周二牛被毒气熏得脸上起了很多大泡,强忍难耐之下,只好弃楼投降。

日军抓住周汉铃的太太及两个儿子后,威胁周汉铃放下武器,但周汉铃不受日军的威迫利诱,与日军激战一日两夜,日军伤亡惨重,终不得逞。日军企图从陆路北进与死守华中的10万大军会师的计划终被打破。后经多方周旋,周汉铃的太太及两个儿子终被放回。

『肆』 开平碉楼有什么作用

(一)避盗防涝
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其赤坎乡一带旧称驼驮,过去是一片湿地,芦苇丛生,水凫成群,最初到这里来定居的人是芦庵公。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二)抗日据点


开平碉楼
平碉楼,在抗日战争后期,为阻止日寇开辟四邑直通两阳之捷径——由新会、江门出广州,连结成一条由南路向广州撤退之交通线,起过一定作用。其中,以坐落在赤坎镇腾蛟村的南楼最为出名。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南临潭江,北靠东龙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陆交通之要冲,地势险要。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1945年7月16日,日寇为了打通南路干线以便撤退,从三埠分兵三路直扑赤坎镇,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司徒氏四乡自卫队的勇士们凭据南楼抗击日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7日赤坎沦陷。是日晚,日军从陆路包围南楼。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援军,自卫队部分队员在激战中突围出去,留下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等7名队员坚守南楼,战斗7天7夜,重创日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勇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日军久攻不下,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轰击,但因楼房坚固,不能奏效。最后,灭绝人性的日寇向南楼施放了毒气弹,七壮士昏厥后被捕,敌人把他们押赴赤坎司徒氏图书馆的日军大本营,施以酷刑后残暴杀害,并将烈士遗体斩成数段抛入江中。抗战胜利后,开平人民在赤坎镇召开追悼大会,开、恩、台、新四邑3万多人参加了大会,足见烈士的英勇事迹深得人心。
(三)共产党地下活动场所
开平境内不少碉楼在各个革命阶段,党开展的革命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1937年8月18日,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在塘口区以敬乡庆民里谢创家的碉楼“中山楼”开会宣告成立。谢创被推选为特支书记,会上,确定以抗日救亡为中心,领导开平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开平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阶段。
“中山楼”是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于1912年兴建,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山楼”一度是开平党组织的重要活动中心,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区工委、县委和中共四邑工委、广东省西南特委等领导机关均曾在“中山楼”设立,各种革命活动的研究、布置,都在这个碉楼里进行。因此,这个碉楼成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中心,在开平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作用。

『伍』 开平碉楼好看吗

今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分布于广东开平的乡村。据考证,它们大约出现在16世纪,但20世纪开始的几年却是它们的黄金年代。一个世纪前,广东开平的乡村忽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碉楼,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欧洲古堡,有的像教堂,更多的是“四不像”,不伦不类。那些古怪的楼房,似乎从欧美各地腾云驾雾而来,偶然飞落此地,顿时在南国构筑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19世纪60年代,开平城内兴起了华侨热,当地的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1922年12月的一个雨夜,100多名土匪乔装打扮,突袭了富家子弟云集的开平中学,绑走了校长和20多名师生。在途中他们被一座碉镂的探照灯召见,民团立时出动,打散土匪救回人质。碉楼的神奇作用,被华侨们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这些古已有之的古怪建筑在当地被推崇备至,富有的华侨们四处修建碉楼,乃至“无=碉不成村”。
事实上,从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建成起,碉楼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1884年,开平大水,村民们纷纷登上迎龙楼而得以幸存。1908年,人们再一次躲进迎龙楼避水。然而碉楼更多还是用于居住和防卫方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南侵,开平百姓为了守住先人千百年的梦想家园,决定决一死战。1945年7月16日深夜,日寇数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经潭江,企图偷袭南楼,被驻守楼内的司徒氏自卫队发现。7位英雄把日寇党在潭江两天两夜。后来日军攻占了赤坎古镇,包围了南楼开始狂轰滥炸,但南楼岿然不动。第4天,7位队员自知无法突围,便在楼内的墙上写下了遗书,表明了尽忠卫国的志向。第8天,日军公然不顾国际法,向南楼发射毒气弹,只是队员昏厥,落入敌手。日寇将7名英雄绑在树上,残忍折磨之后抛尸江中。悲愤的乡民们找到6名英雄的遗体,隆重安葬,而队长司徒煦的遗体却永远地留在了潭江。这一天,是1945年7月24日,20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投降,7名烈士用轰轰烈烈的义举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1948年,开平的最后一座碉楼落成。兴盛了半个世纪的碉楼,逐渐走向落寞。如今的开平碉楼,早已人去楼空,只有楼上那密集的枪眼,仍在含着泪,向人们叙述开平碉楼那兴亡起伏、有血有泪的往事。

『陆』 开平碉楼与村落南楼打仗的时候 楼打仗时候过程

南楼旁的河边建有庙宇七间,总名为腾蛟庙。腾蛟庙是滘堤洲的乡民于明末清初建成的,从江边一字儿排开,分别为:圣母庙、三灵宫、北帝庙、敦义祠、敦武将军祠、司徒福相祠、至富宫。南楼建于1913年,是腾蛟乡民和旅外华侨,为防止海盗骚扰而集资兴建的,在至富宫后面,与福相祠相连。
7月18日,天还未亮,从水陆进攻腾蛟的日寇凭人多势众,大规模地在腾蛟各庙搜索。他们破门拆墙,见有可疑的地方就开枪扫射。自卫队炮手司徒尚铎原是省渡新联和的护航炮手,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三埠至广州的省渡停航,他回到老家,参加了自卫队,司徒煦见他对掌管大炮有老练经验,命他为炮手。他多次立功,在战斗中击沉敌艇数艘。他虽然已五十多岁,但为人老练、持重、沉重,绝对服从命令,深得司徒煦和自卫队员们的尊敬。日寇搜索腾蛟庙,他还不知道第一防线哨兵被俘,仍在坚守炮位,一步不离。当见到腾蛟庙周围都是敌人时,才知道已遭敌人包围,突围已不可能了,终于被敌寇俘虏。气势汹汹的敌人,马上对司徒尚铎进行严刑迫供,以图从他的口中套出腾蛟自卫队的行动秘密。但司徒尚铎沉着应付,日寇怎样拷问,都是守口如瓶,只说他是个良民,在家耕田,前几天才被腾蛟的自卫队捉来南楼当伙传夫。敌人见了他已是六十开外的人,这样的老头子是不会跟皇军作对的,因而不再折磨他。而把他押到南楼旁边,迫他劝楼内的人投降。这时司徒尚铎已是插翼难飞,他想反正难逃一死,何不将计就计,趁此机会激励楼上的兄弟,一定要固守南楼,坚持战斗到底。于是他大声喊:“楼上的兄弟们,日本鬼子迫我劝你们投降,我想你们一定不会投降的!投降等于自寻死路,千万不要上当受骗,就算死也要死得有骨气,一定要坚持到底!”日冠中有个翻译略懂开平话,向敌官作了翻译后,敌官顿时大怒,命敌兵用枪托向司徒尚铎猛击,使他痛得昏倒在庙门前呻吟,敌兵又用麻绳将他的手脚扎住,还抽出剌刀向他的头部乱砍乱刺,司徒尚铎被砍得血流满面,晕死过去,日寇丢下他,又到另处搜索去了。过了一会,司徒尚铎苏醒过来,他一眼就望见第一防线的哨兵司徒长,亦已被日寇打至重伤,倒在血泊中。
腾蛟庙这么快被敌人占领,是敌人趁着风雨交加的黑夜,伪装成乡民摸进来的。第一防线哨兵司徒长初以为是自己人,放松警惕,当敌人摸到跟前才知已来不及了,于是被俘。六个敌兵把司徒长打伤后正在指手划脚地讲着什么,忽然,楼上“砰砰砰”传来一阵枪声,六个敌兵倒地毙命。楼上壮士个个兴高采烈,神枪手司徒遇笑着喊:“我们自卫队已打死八个敌人了,我们死也值得了。”
占领腾蛟庙的敌军,屡次想攻破南楼,但都不成功,敌军损兵抓紧将,老羞成怒。为了挽回面子,即电请三埠总指挥部增兵百余名,洗劫上下股和中股各乡。楼上壮士见敌人成群结队地入村,怕未来得及逃走的村民受到摧残,于是用声筒大声报叫:“日本鬼入村了,快走啊!”村民听到楼上呼喊,纷纷找地方躲藏,来不及找处藏身的人就凭地形熟之利,跟敌人“捉迷藏”。一些走避不及的就被日寇残忍地杀害了,惨状令人目不忍睹。
http://ke..com/link?url=rp_VdC335ohTgYRK

『柒』 开平碉楼的资料

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二十世纪初,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1833座,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文艺长廊”。
开平碉楼主要用于放匪,防涝及居住,其建筑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开平碉楼突出了历史文化艺术合科学价值日益被国内外所关注和认同。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开平碉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向联合国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 10 座,占碉楼总数的 0.5 %。
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 100 座,占碉楼总数的 5.5 %。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 3 种。少部分碉楼用近代的红砖建造,在红砖外面抹一层水泥。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 249 座,占碉楼总数的 13.6 %。
混凝土楼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有的碉楼内面的楼层用木阁做成。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 1474 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 80.4 %。
按使用功能,开平碉楼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 473 座,约占开平碉楼的 26 %。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 1149 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 62% 。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 221 座,约占开平碉楼的 12% 。

开平碉楼是广东开平侨乡民间建筑的一大特色,是一种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也是地域性历史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原用于避洪涝、御盗贼。

碉楼最具特色的是顶部的装饰艺术,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吸取各自侨居国的建筑风格,结合中国建筑传统而设计建造,风格迥异,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硬山顶式,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别墅式、古罗马式、中东式、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堡垒式、教堂式等十余种。开平现存碉楼1,400余幢,大致可分为泥楼、青砖楼、钢筋水泥楼。它以世界各国建筑艺术总汇而著称,反映了侨乡文化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在中国乡村建筑史上堪称奇迹,开平也因而被称为近代建筑博物馆。

『捌』 开平碉楼的解说词

我不是导游,不会写解说词,但我确实写过一篇介绍开平雕镂的文章.

今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分布于广东开平的乡村。据考证,它们大约出现在16世纪,但20世纪开始的几年却是它们的黄金年代。一个世纪前,广东开平的乡村忽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碉楼,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欧洲古堡,有的像教堂,更多的是“四不像”,不伦不类。那些古怪的楼房,似乎从欧美各地腾云驾雾而来,偶然飞落此地,顿时在南国构筑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19世纪60年代,开平城内兴起了华侨热,当地的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1922年12月的一个雨夜,100多名土匪乔装打扮,突袭了富家子弟云集的开平中学,绑走了校长和20多名师生。在途中他们被一座碉镂的探照灯召见,民团立时出动,打散土匪救回人质。碉楼的神奇作用,被华侨们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这些古已有之的古怪建筑在当地被推崇备至,富有的华侨们四处修建碉楼,乃至“无=碉不成村”。
事实上,从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建成起,碉楼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1884年,开平大水,村民们纷纷登上迎龙楼而得以幸存。1908年,人们再一次躲进迎龙楼避水。然而碉楼更多还是用于居住和防卫方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南侵,开平百姓为了守住先人千百年的梦想家园,决定决一死战。1945年7月16日深夜,日寇数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经潭江,企图偷袭南楼,被驻守楼内的司徒氏自卫队发现。7位英雄把日寇党在潭江两天两夜。后来日军攻占了赤坎古镇,包围了南楼开始狂轰滥炸,但南楼岿然不动。第4天,7位队员自知无法突围,便在楼内的墙上写下了遗书,表明了尽忠卫国的志向。第8天,日军公然不顾国际法,向南楼发射毒气弹,只是队员昏厥,落入敌手。日寇将7名英雄绑在树上,残忍折磨之后抛尸江中。悲愤的乡民们找到6名英雄的遗体,隆重安葬,而队长司徒煦的遗体却永远地留在了潭江。这一天,是1945年7月24日,20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投降,7名烈士用轰轰烈烈的义举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1948年,开平的最后一座碉楼落成。兴盛了半个世纪的碉楼,逐渐走向落寞。如今的开平碉楼,早已人去楼空,只有楼上那密集的枪眼,仍在含着泪,向人们叙述开平碉楼那兴亡起伏、有血有泪的往事。

希望对你有用!

『玖』 碉楼的资料...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 开平碉楼的兴起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当时县内较大的土匪有张韶、朱炳、胡南、候晚、谭钦、吴金发、张沾、黄保诸帮,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收拾金银细软,四处躲避,往往一夕数惊,彻夜无眠。华侨回乡,常常不敢在家里住宿,而到墟镇或亲戚家去,且经常变换住宿地点,否则即有家破人亡之虞。

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这样,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

二、碉楼的类别和建筑艺术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

(1)钢筋水泥楼

这种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收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整座碉楼的用料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钢筋建成,建成之后,极为坚固耐用,但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也有的在内面的楼层用木阁组成。

(2)青砖楼

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内泥外青砖。这种碉楼,实际上就是上面说的泥砖楼,不过,它在泥墙外表镶上一层青砖,这样,不但美观,而且可以延长碉楼的使用寿命。内水泥外青砖。这种碉楼的墙,表面看上去是青砖建筑,其实是里、外青砖包皮,中间用少量钢筋和水泥,使楼较为坚固,但又比全部用钢筋水泥省钱,且保持美观的特点。青砖楼。全部用青砖砌成,比较经济、美观、耐用,适应南方雨水多的特点。

(3)泥楼

包括泥砖楼和黄泥夯筑楼两种。泥砖楼是将泥做成一个个泥砖晒干后用作建筑材料。为了延长泥砖的使用寿命,工匠们在建筑泥楼时,往往在泥砖墙外面,抹上一层灰沙或水泥,用以防御雨水冲刷,从而起到保护和加固的作用。黄泥夯筑的碉楼是用黄泥、石灰、砂、红糖按比例混合拌成作为原料,然 后用两块大木板夯筑成墙。这样夯筑而成的黄泥墙,一般有1尺多厚,其坚固程度可与钢筋水泥墙相比。

(4)石楼

即用山石或鹅卵石作建筑材料,外形粗糙,矮小,却坚固耐用,这种碉楼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大沙等山区。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更是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大陆)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哥特式、罗马式等等。而大多数碉楼既有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又有那个国家的艺术特点,很难具体界定。北京大学博士后张国雄先生在《开平碉楼与民居》一文中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认为,在碉楼的总体造型、建筑构件和表现手法上,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熔为一体;而西方建筑风格又有多种类型,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兰的叶形券拱和铁雕、哥特时期的券拱、巴洛克建筑的山花、新文艺运动的装饰手法以及工业派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等等,都融进了开平的乡土建筑之中,它不单纯是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某一地域建筑艺术的引进。这就是我们无法将开平碉楼和民居具体归入某种西方建筑风格的原因所在,准确地讲它应该是中外多种建筑风格“碎片”的组合,多种建筑类型相互交融的产物。中国领土上西洋特色的建筑,大都是洋人用坚船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开平碉楼,却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千辛万苦建成的碉楼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建筑,本就属于艺术的范畴,侨乡人民在建造这数千座碉楼的时候,不经意地便创造出一种绝世艺术,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开平碉楼尽管在用材、建筑、装饰形式上各有差异,但碉楼门窗窄小,铁门钢窗,顶层四边均设有枪眼,这是共同的特色。枪眼大体上都开成长方型或“T”字型的,有的碉楼更是在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居高临下便可以对碉楼的上下左右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楼顶层多设有了望台,不少还设有枪械、火炮、石块、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患装置,这便使良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很好的保护。
三、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

(一)避盗防涝

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非此则牛猪谷米不能保存,妇人孺子不能安睡,故合数家或数十家建一楼”(《开平县志》卷二十三)事实上,碉楼 建成后,确在保护侨眷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过不小作用,特别是匪劫 赤坎中学那次,在鹰村碉楼探照灯掩射配合下,“乡团堵截擒谭钦及匪徒十一人,置于法,人心大快”(《开平县志》卷二十二),此事在县内及海外侨胞中产生极大影响。

(二)抗日据点

开平碉楼,在抗日战争后期,为阻止日寇开辟四邑直通两阳之捷径——由新会、江门出广州,连结成一条由南路向广州撤退之交通线,起过一定作用。其中,以坐落在赤坎镇腾蛟村的南楼最为出名。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南临潭江,北靠东 龙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陆交通之要冲,地势险要。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1945年7月16日,日寇为了打通南路干线以便撤退,从三埠分兵三路直扑赤坎镇,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司徒 氏四乡自卫队的勇士们凭据南楼抗击日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7日赤坎沦陷。是日晚, 日军从陆路包围南楼。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援军, 自卫队部分队员在激战中突围出去,留下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等7名队员坚守南楼,战斗7天7夜,重创日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勇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日军久攻不下,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轰击,但因楼房坚固,不能奏效。最后,灭绝人性的日寇向南楼施放了毒气弹,七壮士昏厥后被捕,敌人把他们押赴赤坎司徒氏图书馆的日军大本营,施以酷刑后残暴杀害,并将烈士遗体斩成数段抛入江中。抗战胜利后,开平人民在赤坎镇召开追悼大会,开、恩、台、新四邑3万多人参加了大会,足见烈士的英勇事迹深得人心。

(三)共产党地下活动场所

开平境内不少碉楼在各个革命阶段,党开展的革命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一九二四年,经过共产党员关仲的艰苦工作,开平第一个农民协会——百合虾边农民协会宣告成立,关以文被选为农会会长,他经常利用自己的碉楼“适楼”与委员们研究农会事务,开展各项活动。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八日,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在塘口区以敬乡庆民里谢创家的碉楼“中山楼”开会宣告成立。谢创被推选为特支书记,会上,确定以抗日救亡为中心,领导开平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开平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阶段。“中山楼”是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于一九一二年兴建,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山楼”一度是开平党组织的重要活动中心,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区工委、县委和中共四邑工委、广东省西南特委等领导机关均曾在“中山楼”设立,各种革命活动的研究、布置,都在这个碉楼里进行。因此,这个碉楼成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中心,在开平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作用。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开平人民,特别是华侨、港澳同胞以及他们的家属,对碉楼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碉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