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上校

抗日战争上校

发布时间:2021-02-04 03:02:14

Ⅰ 为什么抗战时期国军军衔没有大校 上校之后直接就少将 求解释

当时来打小鬼子时国民党的穿军装的都源是从事军事工作的,升将官难,所以上校后就是少将了。大校是解放军独有,世界唯一,解放军文艺兵唱歌跳舞都能唱出个将军,你看春晚演出的部队里的大校的好多。其实这个军衔就是避免将军太多了而设的,否则,中国将军数量会过五千,天哪,什么概念,美国人打遍世界也就400个将军都不到,中国将军人数是美国的十倍还多,太不正常了,将军真不值钱!

Ⅱ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将领是什么军衔

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将领名单

朱德(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林彪(八路军第115师师长,一说1938年1月挂少将军衔)。

贺龙(八路军120师师长)、肖克(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刘伯承(八路军129师师长)、宣侠夫(八路军总部总参议,一说少将军衔)、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将领名单:

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指挥部参谋长)、聂荣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徐向前(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周昆(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后携款脱队)、周士第(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倪志亮(八路军129师参谋长)。

陈光(八路军343旅旅长、后代理师长)、周建屏(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徐海东(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黄克诚(八路军344旅副旅长)、卢冬生(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八路军358旅副旅长,后旅长)。

陈伯钧(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后旅长)、王宏坤(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王维舟(八路军385旅副旅长)、陈赓(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再道(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

授予陆军上校军衔将领名单:

120师参谋长周士第、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张宗逊、359旅旅长陈伯均、副旅长王震、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为少将军衔。

120师参谋处长彭绍辉、359旅参谋长郭鹏、385旅政治部主任谢扶民、715团团长王尚荣、716团团长贺炳炎、770团团长张才千、支队长宋时轮。

(2)抗日战争上校扩展阅读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改红军为八路军的命令,原文如下:“南京已经开始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初步成功。

为着实现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推动这一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我们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着将:前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

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

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及七十四师合编为陆军第一一五师,以林彪为该师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及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等部,合编为陆军第一二〇师,以贺龙为师长,肖克为副师长。

四方面军二十九军、三十军、陕甘宁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等部,改编为陆军第一二九师,以刘伯承为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以上各部改编后,人员委任照前总命令行之。

各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和发挥十年斗争的光荣传统,坚决执行党中央与军委会的命令,保证红军在改编后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党的路线及政策而斗争,完成中国革命之伟大使命。”

Ⅲ 抗日战争时,中国牺牲军衔最高的首长是那位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名单
在抗日战争中,从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个个都是积极抗战拼死抵抗,如此惨烈!在八路军中,牺牲的高级将领有左权将军和彭雪枫将军(左权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彭雪枫为新四军的师长)。
国民党军的对日战场为主战场,抗击着大部分的日军。共歼灭日军一百二十万,八路军与新四军歼灭日军和伪军共计五十几万。国民党军在西北、东北、华南、华中、华东、东亚、东南亚地区抗击日军,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地区抗击日军。
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高级将领致敬!
张自忠
上将
李家钰
上将
郝梦龄
上将
唐淮源
上将
陈安宝
上将
佟磷阁
上将
王甲本
中将
赵登禹
上将
武士敏
上将
冯安邦
上将
吴克仁
上将
黄梅兴
中将
蔡炳兴
中将
张本禹
少将
梁鉴堂
少将
姜玉贞
中将


少将
刘家麒
中将
郑廷珍
中将
庞汉木贞
中将


中将
官惠民
少将
刘眉生
少将
吴继光
少将
夏国璋
中将
饶国华
上将
萧山令
中将


少将
高致嵩
中将
姚中英
少将
李兰池
少将
易安华
少将
司徒非
少将
刘震东
中将
王铭章
上将
范廷兰
少将

怀
少将
刘桂五
中将
陈钟书
中将
扈先梅
少将


少将
李必蕃
中将
杨家骝
少将
范筑先
少将
徐积璋
少将
李国良
中将
张胥行
中将
王禹九
少将
唐聚五
少将
马玉仁
中将


中将
燕鼎九
少将
张雅韵
少将
蒋志英
少将
谢晋元
少将
王竣
中将
梁希贤
少将
陈文木已
少将
寸性奇
中将
陈忠柱
少将
金崇印
少将
石作衡
中将
赖传湘
中将
李翰卿
中将
朱世勤
中将
戴安澜
中将
王风山
少将
胡义宾
少将


中将
彭士量
中将
许国璋
中将
孙明瑾
中将
卢广伟
少将
王剑岳
少将
陈济恒
中将
史蔚香复
少将
齐学启
少将
高志航
少将
张数桢
少将
尉迟凤岗
少将
吴国璋少将
庞泰峰
少将
赵锡章
中将
方叔洪
中将
萨师俊
上校
毛岱钧
少将
胡文臣
少将
赵渭冰
少将
邹慕陶
少将
黄启东,少将
林英灿
少将
郑做民
中将


少将
刘世焱
少将
朱实夫
少将
吕旋蒙
少将
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高级将领致敬!也向所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战士致敬!
左权将军(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Ⅳ 抗战时期国军战死了多少位少将以上的将军

在抗日战争中,从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名单如下:张自忠上将李家钰上将 郝梦龄 上将唐淮源上将 陈安宝上将佟磷阁 上将 王甲本中将 赵登禹 上将
武士敏上将冯安邦上将 吴克仁上将 黄梅兴中将蔡炳兴中将
张本禹少将梁鉴堂少将姜玉贞中将 杨杰少将刘家麒中将郑廷珍中将
庞汉木贞中将秦霖中将官惠民少将刘眉生少将吴继光少将夏国璋中将
饶国华上将萧山令中将 朱赤少将高致嵩中将姚中英少将李兰池少将
易安华少将 司徒非少将刘震东中将王铭章上将范廷兰少将 杨怀少将
刘桂五中将陈钟书中将 扈先梅少将周元少将 李必蕃中将 杨家骝少将
范筑先少将徐积璋少将李国良中将 张胥行中将王禹九少将唐聚五少将
马玉仁中将 钟毅中将燕鼎九少将 张雅韵少将 蒋志英少将谢晋元少将
王竣中将 梁希贤少将陈文木已少将寸性奇中将 陈忠柱少将金崇印少将
石作衡中将 赖传湘中将 李翰卿中将 朱世勤中将 戴安澜中将 王风山少将
胡义宾少将 周复中将彭士量中将 许国璋中将 孙明瑾中将 卢广伟少将
王剑岳少将 陈济恒中将史蔚香复少将齐学启少将高志航少将 张数桢少将
尉迟凤岗少将吴国璋少将庞泰峰少将赵锡章中将 方叔洪中将萨师俊上校
毛岱钧少将 胡文臣少将 赵渭冰少将 邹慕陶少将黄启东,少将林英灿少将
郑做民中将 张敬少将 刘世焱少将 朱实夫少将 吕旋蒙少将

Ⅳ 抗战时期的上校高参是什么职位干什么的貌似张灵甫将军曾经做过。

上校是级别,高参就是高级参谋,说白了就是帮长官出出主意,像古代的版师爷,都不是编制权内的官,俸禄什么的都是长官自己发,但这种人通常都是现阶段没合适的职位,比较得到上司欣赏,或者是上司的亲朋故旧,镀镀金就可以升官的。

Ⅵ 求有关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将军刘金贵,军衔履属于上校(团长)或副师长级别。求关于此人详细资料,拜谢。

看见你发了两次,应该比较急切,这种问题来网络毫无作用,建议你到新浪版微博上找这几权个人或所在地官方及个人微博寻求帮助,或有希望。这几个人是专门研究抗战史的,私信问问知不知道信息或认不认识当地的人,“方军”、“余戈-松山战役笔记 ”、“孙春龙”、“戈叔亚”。

Ⅶ 民国时期上校以上的职位排名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军衔制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沿用了刚刚实行不到一年的晚清军衔制,但做了一些变动,主要是废除清朝军衔制的军官衔称,取消所有品级,仍按原来的三等九级,规定了新的军衔名称,军士和兵均改为二级:
上等官佐:大将校、中将校、少将校;
中等官佐:大领、中领、少领;
初等官佐:大尉、中尉、少尉;
额外军官;
军士:一等目兵、二等目兵;
兵:一等兵、二等兵。
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又对军衔等级和称谓做了修改,由六等十四级增至六等十六级:
上等官佐: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中等官佐:大都尉、左都尉、右都尉;
初等官佐:大军校、左军校、右军校;
额外军官;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右军校升左军校2年;左军校升大军校3年;大军校升右都尉4年;右都尉升左都尉、左都尉升大都尉、大都尉升右将军各3年;右将军升左将军4年;左将军升大将军无定年。
1912年8月,北洋政府公布新的《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军官仍为三等九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官;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北洋政府还有两个特殊的规定,其中:
虚衔规定:将官衔在正式授予之前,可以先加一个虚衔,即陆军上校可加少将衔,陆军少将可加中将衔,陆军中将可加上将衔。如护国名将蔡锷,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追赠军衔的规定:军官作战阵亡或病逝后,依其生前业绩,可以追赠高一级的军衔,如中将可以追赠上将。

国民党军队军衔制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当时蒋介石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
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
此外,国民政府于1934年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都统、一等二级称副统、一等三级称协统,二等一级称都领、二等二级称副领、二等三级称协领,三等一级称都卫、三等二级称副卫、三等三级称协卫,此外还设有准卫一级。
中国的军衔制从清末建立到民国的几次改动,军衔等级中都没有“大元帅”这一级,那么孙中山和蒋介石等人的大元帅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孙中山等人的大元帅并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力象征。1917年7月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即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有130多名议员出席,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规定军政府设海陆军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均由国会选举产生。大元帅是国家元首兼行政首长,元帅则协助其工作。9月1日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桂系军阀陆荣廷、滇系军阀唐继尧为元帅。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大元帅职,但陆、唐二人不愿和孙中山合作,分别通电拒受元帅职务。可见,孙中山的大元帅是一种职务,即最高军政长官,其权力相当于实行“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即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而不是军衔。
其实,在晚清实行军衔制时,就有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是由光绪皇帝兼;光绪病逝后,宣统皇帝即位,因他当时才3岁,大元帅之职由其父摄政王载沣兼。
而民国时期的大元帅也不止孙中山一人。北洋政府历届元首(总统或执政),均兼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11月,孙中山督师北上,国民党元老谭延 、胡汉民在广州先后代理大元帅职。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的大元帅也是一种实际职务名称,其权力相当于实行“内阁制”国家的总统。
1934年3月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在长春当上了“满洲国”儿皇帝,并兼“满洲国陆海军大元帅”。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即最高军事统帅。蒋介石是旧中国最后一位大元帅。
以上这些大元帅都不是军衔。如蒋介石就任大元帅时,军衔仍为特级上将,直到1975年蒋在台湾去世时,其特级上将的军衔都未曾改变过。

Ⅷ 谁知道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官军衔

1934年来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制定了陆、源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军衔和职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绝对对应,不同的资历和部队等级有不同情况,比如精锐部队的师长可能是中将,比某些杂牌军的军长军衔还高。大致上士为班长,少尉为排长,中尉-上尉为连长、少校为营长,中校-上校为团长,师参谋长为上校,师长为少将,军长为中将,集团军司令为上将。一级上将大多为当年拥兵自重的老军阀,特级上将仅蒋介石一人。

Ⅸ 求抗战期间国民党上校以上(不包括上校)阵亡军官!

名将有张自忠 郝梦玲 佟麟阁 赵登禹 左权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上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