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来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源,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但长期以来该论断主要基于“8年抗战”体系而非“14年抗战”体系。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贯穿“14年抗战”始终。
在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九一八”抗战的首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正如1945年3月18日日本东京《同盟世界周刊》所写:“根据我们的见解,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一贯的是中国共产党。”
(1)抗日战争中流砥柱作用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最早可追溯到中共满洲省委“九一八”事变当夜起草并经第二天紧急会议讨论后发表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简称《9·19宣言》)。
《9·19宣言》指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出中国”,等等。
《9·19宣言》是中国14年抗战开始的“法理依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正以卓有战略、政略的远见引领抗战方向。
⑵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理论讲来,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应自该是正面战场,因为一般而言正面战场相当于MT,干的是蓝领的活,流的是最多的血。
但为什么会说我党是中流砥柱呢?
很简单的道理,MT的作用没体现出来,表现出的价值还不如在一旁打游击打辅助的。这个应该是感到羞耻才对,如果当时的表现从上到下能出色点,没人会昧着良心说他们的牺牲对不上中流砥柱国之栋梁这些的,而不是现在这样除了心疼和佩服那些一线流血和做出实实在在贡献的群体后,其它的给人这么大的负面印象。
同样的流血牺牲,同样的敌后作战,对德的苏联可没听说敌后作战和正面流血相比是中流砥柱的说法呀。
⑶ 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共改编军队后,版大权部分力量在敌后战场与当地的农民群众一起打游击,反日军扫荡,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拉长了敌人的战线,使得资源匮乏的日本军力空虚被迫改变对华政策。而国民党的军队则主要在正面战场组织会战,但由于战略战术原因,后来又由于日军的政治诱降政策出了汪精卫之类的汉奸,一直处于劣势,节节败退,全国大片土地相继沦陷。在这个时候,中共独当一面,打退了日军多次围剿,战略进入相持阶段后,又积极发展军需生产,开展整风运动,统一全国人民抗战的思想和中国人民最终会胜利的决心。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所以说中共在抗战中起到强有力的中流砥柱作用。
⑷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抗日主张,与国民党对日不抵抗并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将全国各党各界各派各军,以及广大民众紧紧地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者。适时采取的两个重要政治步骤,对两党重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重要政治步骤是从民族大义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个重要政治步骤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以通电的形式致电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以必要的让步,争取了国民党抗日。通电发出后,得到全国民众的热烈支持,并且推动了国民党内部抗日派反对亲日派的斗争。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模范实践者。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在抗战中与国民党真诚合作,带动了各方面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如在对日作战中,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英勇奋战,不仅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而且在太原、徐州等会战中,很好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实现了两党军事上的友好合作等,这些工作都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发展。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并且依靠这一原则,妥善处理了国共之间的关系,维护了合作抗日的局面。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这些重要的策略原则,对全党在复杂的斗争中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巩固与发展统一战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敌后战场变成抗击日军的坚强堡垒
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有效和重要的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是促成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在敌后战场表现出了“很大的威力”,而且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已经过16年艰苦卓绝斗争的考验,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形势下,能够以无产阶级特有的坚定性,忠实地代表全国各阶层和各族人民的利益,不仅可以制定出坚持全面抗战的一系列正确政策,而且能够组织起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来贯彻实施,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担当起挽救民族危机的历史重任。
为了更好地团结全党完成抗日战争的神圣使命,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在党内进行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全党范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经过这次整风学习,中国共产党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经验,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党在历史上所犯的“左”右倾错误,实现了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此,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与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以及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
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团结了全体人民有力地抗击日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⑸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可从五个方面得到证实:
一、是最早抗战,成为全民抗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参与者。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的宣言》。
9月20日、22日、25日、30日和10月12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连续多次发表决议、宣言、告全国人民书等,提出组织东北人民群众,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联合各抗日组织和军队共同抗日。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到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已经成为东北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
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共3万多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与日伪军进行数千次战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涌现了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一批民族英雄和先烈。而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即美国对日宣战之后。
二、是组织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全面抗战的杰出的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核心。“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并于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人民集中国力为抗日而奋斗。同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的广泛响应。之后又与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等实现西北联合抗日。
特别是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其和平解决,打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七七”事变后,经过共产党的不懈努力,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但是中共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共同维护大局,实际上成了政治领导核心。
三、是领导抗战,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持久战的总方针、一整套的战略战术,成为正确抗战的指导者、引领者。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进行全民总动员,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民参战、全面抗战的路线,提出了游击战的一系列战略战术。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提出中国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增强人民信心,正确地实施抗战发挥了指导作用。
四、是艰苦抗战,以实际行动,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人民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抗战有生力量,最后成为中坚力量。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参加了一些正面战场作战,同时主要在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秋,敌后战场逐步转入局部反攻,从1945年8月11日到9月2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收复县以上城市150座。
五、是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尽了最大努力,做了最大牺牲,发挥了关键作用。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共计发动对日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多支。
在此过程中,共产党的力量也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解放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共产党与人民流血在一起,也和人民胜利在一起,造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历史雄辩地证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担当大任,依靠人民扭转危局,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抗日战争中流砥柱作用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说,首先,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并始终坚持。其次,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适合中国国情、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略与战术——游击战,并坚持持久战战略。再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在对日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果。
“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共御外侮的力量,就没有抗战的胜利。”罗平汉表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领导了整个东北地区的抗战。
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团结各党派、各政治力量共同抗战这一重要决策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形成了全民抗战所必需的国内团结形势,特别是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合作,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并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策应。特别是在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了超过60%的日军力量及绝大多数伪军,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在正面战场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还指挥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地区,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在敌后战场,克敌制胜的法宝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施游击战法,开创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李蓉说,游击战的有效性,对国民党政府军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一方面向共产党请教游击战战法,一方面将相当数量的正规部队置留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⑹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的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能得到民众拥护、是否能领导和影响民众的一个重要标尺。而能否广泛地组织和发动民众,这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和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是根本保证。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谁领导和主导的呢?按理说应该由当时处在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领导和主导。
三、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军事力量又非常弱小,如何抗战、怎样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就至关重要。
从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实行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
领导和主导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抗战的特殊领导和组织形式。而中国的抗日战场由于国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同、抗战路线和战略战术不同,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这又造成了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略布局。
(6)抗日战争中流砥柱作用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表现如下:
一、中共形成了统一、系统的持久抗战思想认识,从而揭示并掌握了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规律。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执政的国民党及其领导人蒋介石,虽也曾强调持久抗战是抗战的精神、战略、方针、目标等,但其关于持久抗战的核心观点在于:中国依靠自己的实力是无法取得抗战胜利的,只有坚持持久抗战,才能赢得时间以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从而避免亡国的命运。
二、中共提出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最大程度地动员和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战力量。
面对强敌入侵,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依靠什么力量取得持久抗战的胜利。对此,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认识和实践有着本质区别。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共开始提出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科学地解决了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抗战力量的问题。
三、中共提出并实践了人民战争思想,制定了取得抗战胜利的具体战略战术坚持全民族持久抗战,必须制定和实施。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洛川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图为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
⑺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
一、最早抗战: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最早组织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起全民族抗战号召。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9月20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侵略罪行。
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二、组织抗战: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放下遭受血腥屠杀、围追堵截的阶级仇恨,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得到全国各界的热烈响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规模抗日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三、领导抗战: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7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指出,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
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成为引领全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指南。
四、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当时,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八路军、新四军分属全国抗战的第二、第三、第五战区战斗序列,分别参加了各战区防御作战。同时,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出现新局面,各族青年踊跃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
五、胜利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取得辉煌战果,力量空前壮大。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取得重大抗战成果,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建立了辽阔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东北、华南,一直到海南岛,建立了广阔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先进青年踊跃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各抗日根据地,“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愈打愈多,愈战愈强,空前发展。
共产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
⑻ 抗日战争中,始终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
主要测试的选举一个
这道题目下辖的各个时期的革命军队,共产党的名称更改发内挥了重要作用。方法可用于容排除
B.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势力的英雄,但其主要作战区域将在东北
C.红军土地皮革中国战争(即国民党中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D.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统称
A.国民革命军,八路军,简称作为八路军,在中国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前西北的中国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国民革命军“
八路军主力红军,抗日战争参加太原战役的游击战争,在战争中,日军占领的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在1940年推出了百团大战,抗战的主战场对日本的敌人的大后方基地
⑼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能得到民众拥护、是否能领导和影响民众的一个重要标尺。而能否广泛地组织和发动民众,这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和条件。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个时间比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早8年,比1941年6月德国进攻莫斯科和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爆发太平洋战争早10年。尽管这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局部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立即发起了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即9月19日、20日,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就先后分别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和《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当时虽然力量还很弱小,而且没有所谓的合法地位,还不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但是,却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二、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是根本保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尔后,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适时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
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策转变。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两党合作抗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创造了基本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从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实行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强调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游击战的战略理论及一系列与之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略战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日双方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它也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下正确战略战术的展开和具体实施。
1937年8月1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指出红军作战的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是“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强调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由于敌强我弱以及由此产生的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主要不是在内线、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而是在外线即在敌之深远后方独立作战,担负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它是长期贯穿于抗日战争的战争形式,是敌强我弱形势下人民战争的最佳方式,是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积小胜为大胜,从游击军和游击战逐步向正规军和正规战发展,最终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独特有效战法。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领导的武装力量,采取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方式,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战场,创建了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骨干和主力。在战略防御阶段,随着日军进攻的深入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果断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遏止日军持续进攻的生力军。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野蛮凶狠,惨无人道,其铁蹄践踏之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毁,无辜平民遭到杀戮,妇女遭到奸淫,大好河山遭到蹂躏。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与横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高昂的抗日热情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感染和激励着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因此,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