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年抗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啊
八年抗战是从1937年到1945年。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㈡ 中国抗日战争究竟是8年还是14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回共十四年抗战。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答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
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争规模没有扩大到国战。
(2)八年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
“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
㈢ 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打了八年
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这八年中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可是,我们想过为什么抗日用了八年之久?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当时有多么的孱弱。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开始了百余年的耻辱史,清廷长期的愚民统治使国人丧失了进取精神,变得麻木不仁,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干涉,使整个国家一直处于衰弱状态,战争打得就是综合国力。那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硬实力,软实力,外实力。
1.硬实力。硬实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和军事实力,这些物质上的力量。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积极的向西方学习,工业能力迅速增长,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奠定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战争潜力暴涨;日本经济腾飞后,就加大了军事上的投资和建设,尤其是建立了日本海军,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正式迈进了世界军事强国的行列。而中国一直在原地踏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可惜历史让中国错过了这一机遇,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各种军阀战争严重的浪费了中国的人力物力,中国可以说没有任何发展,严重的与整个世界脱节。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时,日本应经确立了对中国的全面优势: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军事教育体系,为军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官人才,支持着整个庞大的军队;长期的战争机制,是整个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其完善的工业体系,为军队提供了当时中国不具备的犀利武器,比如说高精准的步枪,机枪,山炮,坦克,尤其是飞机和庞大的海军。37年时,中国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统一,完全和一个集全国之力并长期法西斯教育日本不是一个级别。中国当时军事实力极弱,绝大多数部队使用的是老掉牙的汉阳造,没有重武器,海军和空军更是没法比。
2.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日本对国民实行洗脑式教育,确定天皇的“神人”定位,时刻准备着为天皇献身,虽然这种行为愚昧,可也塑造了整个民族的狂热思想,在军队上形成了强大战斗力,不可否认即使在战争后期,日本主动投降的很少,尤其在中国。当时,中国绝大部分人对外国人都有一种敬畏,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打掉了中国人最后的尊严,面对外来军队时常常不战而逃,这种骨子里的敬畏,就是中国长期积弱的结果,比如1931年日本轻而易举的占领整个东北三省,山东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逃,几十个日本人就可以击溃是其几倍的国军等,还有一种我们唾弃的对象:庞大的伪军和汉奸。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时站起来了,真正站起来的时候应该是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后,中国人民爆发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使全国恢复了缺失已久的尊严。
3.外实力。外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盟友或取得支持的力量。不可否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美国,苏联,海外华侨及其他国际社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由于在二战前期,美国执行的是“先欧后亚”的战略,抗日中前期对中国援助不大,但在战争后期,随着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和基于战后的考虑,加上了对中国的支持,支援了不少武器装备和为国民党训练军队;苏联,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横扫了号称日本精锐的关东军,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海外华侨,也在中国处于危难时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捐钱捐物,甚至献出了生命。外实力,也使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砝码。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是由其深刻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的破茧重生的过程:它给了我们苦难,也使中国巨龙真正的觉醒了。综合国力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更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全方位考虑,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少些坎坷。
㈣ 八年抗战指的是哪八年
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意味着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4)八年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伤亡
1、国军方面
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此数字不包括台湾省、东北地区和解放区军民的伤亡数字。
2、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记载:中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4267人,其中伤29万0467人、亡16万0603人、被俘4万5989人、失踪8万7208人。《抗日战争8年敌我兵力损失统计》载:“中共军队负伤29万人,阵亡16万人,被俘4.6万人,失踪8.7万人,合计58.3万人。”
㈤ 八年抗战
第一次合作:
①原因:
a、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内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容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d、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②意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
第二次合作:
原因:
a、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变“反将抗日”的政策为“拥蒋抗日”的政策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开始。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走向抗日战场
㈥ 八年抗战过程具体点
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㈦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有何区别
1、时间不同:
一个是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开始的,就是“八年抗战”。另一个内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容就是“十四年抗战”。
2、由来不同:
十四年抗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开始对华实施侵略战争,由此我国开始出现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局部抗战。
八年抗战,是指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全民族参与的抗日战争。这场全面族抗战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开始,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以日本投降而宣告结束时,共持续了8年时间。
(7)八年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十四年抗战,包含了八年的全面族抗战以及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对抗日战争始末的全面概括。而八年抗战,仅仅是指在局部抗日战争升级为全面族抗战直至日本投降的八年抗日战争。
因此,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这里面需要提醒的是,切莫将八年抗战错误的理解为中国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时间只有八年,而是从局部抗战演变到全面抗战一共历时长达十四年。
㈧ "八年抗战"指什么事件
8年抗战,是指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历史事件一般称抗日战争,也叫八年抗战。
㈨ 为什么抗日战争既是十四年抗战又是八年抗战
抗日战争的十四来年自抗战是指东北义勇军从1931年918事变后到1945年这十四年的抗战,而八年抗战是指全中华民族从1937年77事变到1945年8月这八年的抗战。统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9)八年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前期国际背景:
在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尤其是各主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绥靖政策,客观上纵容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连。
中国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然而西方政治家们此时主要精力集中于欧洲战场,此时未向中国伸出援手。而国联的绥靖主义态度使日本对国际社会不再心存忌惮,它向日本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日本从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