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两伊战争中国支持谁

两伊战争中国支持谁

发布时间:2021-02-07 17:36:44

① 哪位政治达人给我介绍一下两伊战争的始末吧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编辑本段起因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编辑本段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停战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编辑本段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附:图片为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居民庆祝两伊于当日正式实现停火

② 两伊战争中美国支持谁

两伊战争时期美国为帮助伊拉克对付伊朗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和伊朗爆发了全面的武装冲突。两伊之战使原来并不安宁的国际局势,更加紧张起来,引起举世瞩目和严重的关注。这里记叙的是两伊之战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国际形势产生的影响。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伊之间的裂痕由来已久,边界领土之争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地处西南亚的伊拉克和伊朗是相互接壤的邻国,两国有128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在两国边界线南段,有一条阿拉伯河,河左岸有伊朗最大的海港、著名的石油工业基地阿巴丹和商港霍拉姆沙赫尔;河右岸有伊拉克最大港口城市巴士拉和重要的石油输出港法奥。

两伊之争主要是在阿拉伯河。这条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合形成的河流,向南流入波斯湾。阿拉伯河既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又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出海口。河上游在伊拉克境内,下游约一百公里在两伊的边界地区。1847年奥斯曼帝国(当时伊拉克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同伊朗签约,规定两国间的界河按河东岸伊朗一侧浅水线划分,河的主权全部属伊拉克。沿河两岸地区有着富饶的油田,对两国都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1937年,两伊再度签订边界条约,规定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尔港口地区划归伊朗,伊朗取得河上航行自由,界河以河道中心线划分。作为交换条件,伊拉克通过征收航行税来管理航行和护理河道。伊拉克对边界地区的划分始终有异议,认为这是当时全盛时期的伊朗强加给伊拉克的。数十年来,两国因边界纠纷而发生的冲突事件连续不断。

当英国撤走在海湾的驻军后,伊朗于1971年11月出动海军,驻扎在海湾入口处的三个小岛,即大通布岛、小通布岛和阿布穆萨岛。这三个岛地处霍尔木兹海峡,象三只看门虎一样扼守着海湾的咽喉。伊拉克对此一直愤恨不已。可是,伊拉克当时正忙于应付北部库尔德族谋求“独立”的战乱,而库尔德族又是得到伊朗军火支持的,因此难以向伊朗抗争。

经过调解,两伊于1975年3月6日在阿尔及尔又签署了边界协议:伊拉克默认伊朗占驻三岛,同意与伊朗分享阿拉伯河的控制权。伊朗则保证停止对库尔德族的军火援助,使伊拉克得以平息了内乱。然而,伊拉克认为阿尔及尔协议是不公平的,坚持海湾三岛应归属阿拉伯。

除了领土之争,还有教派纷争。两伊虽然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但却分属相互对立的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在伊斯兰国家中,逊尼派为多数,什叶派为少数。伊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穆斯林为什叶派;伊拉克的穆斯林虽然百分之六十是什叶派,但执政的却是逊尼派。1963年,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因领导反对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被流放到伊拉克。他流亡了十四年,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中很有影响。1979年巴列维国王被迫离开伊朗后,霍梅尼回到了德黑兰,在伊朗推行“伊斯兰革命”,并向邻近的伊斯兰国家输出“革命理论”,提出要建立伊斯兰的“神教统治”。

霍梅尼“一直号召伊拉克多数派什叶派穆斯林推翻侯赛因总统”,从而使伊拉克对伊朗的旧仇又添新恨。伊拉克在国内允许反霍梅尼的势力从事活动,伊朗前首相赫蒂亚尔、前德黑兰军事执行官员拉姆-阿里-奥韦西将军在巴格达设有广播电台,直接向伊朗播送反对霍梅尼政权的节目。今年四、五月间,巴格达将四万名伊拉克籍的伊朗人驱逐出境。随后,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穆罕默德-巴吉尔-萨德尔又在巴格达遭到暗杀。

领土纷争与教派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了两国兵戎相见。
美国之所以出师伊拉克,想象中的威胁成份似乎更大些。一是美国心怀鬼胎,两伊战争时期美国为帮助伊拉克对付伊朗,曾秘密向伊拉克运送大批生化武器。美国《新闻周刊》曾披露这批生化武器包括在世界引起恐慌、美国仍未告破的“炭疽孢芽”案件。如今,这批武器成为美国的难言之隐,也是困扰美国的心腹之患;二是美国在中东的盟国离心倾向日渐表面化。尤其是该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沙特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越来越不满意,美国瓦解伊拉克,不排除在中东地区重塑威权以“沙鸡儆猴”的目的。
美国曾以书面保证不入侵伊朗和向伊朗支付80亿美元的代价使伊朗释放了被扣押的美国人质。美国为此感到耻辱,但由于不能违反协议就利用萨达姆来达到报复伊朗的目的。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一百多万人丧生,美国在两伊战争期间向伊拉克提供了卫星情报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79年,一个伊拉克空军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在参观各大飞机制造厂之后,他们下了一个大订单,订购包括当时最先进的制空战斗机米格-25狐蝠在内的240架战斗机和直升机。经过审慎的考虑,苏联人同意了这一要求,但是附加了一个条件:必须随飞机一起在伊拉克部署1.8万名苏联“顾问”,以便帮助伊拉克人驾驶和维护保养这个庞大苏制机群。由于当时的伊拉克空军总人数也不过只有2.4万人,因此苏联人的这个附加条件实际上就等于将伊拉克空军变成苏联空军的一个分队。但是为了增强实力,伊拉克人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很快地,苏联人开始交货,24架米格-25在一个中队的米格-21MF和一个中队的米格-23ML战斗机的护航下飞抵伊拉克。

1980年春天,庞大的“苏联空军代表团”携带着他们的装备——包括各种型号的米格-25、米格-21和米格-23在内——全部抵达伊拉克,开始时他们的主基地设在新建的朔比亚空军基地,该基地位于伊拉克南部,距离港都巴士拉很近,所有的米格-25被编成了一个中队——第一战斗侦察机中队,这个中队的A部分由伊拉克飞行员组成,B部分则由苏联和东德“顾问”飞行员组成,直到第二次海湾战争前,第一中队都被认为是伊拉克空军中最精英的中队,参加这个中队是每一位伊拉克年轻飞行学员所向往的目标。
1980年9月22日拂晓,伊拉克空军对伊朗各个战略及军事目标发起空袭,两伊战争爆发。苏联在伊拉克的“顾问团”只是在人数上作了象征性的削减,而朔比亚空军基地更是从一开始就卷入了战争。9月22日下午,伊朗空军开始反击,在第一次空袭中朔比亚空军基地就受损严重,而在次日伊朗空军的第二次空袭中,朔比亚空军基地更是被完全摧毁,苏联顾问团不得不把他们的主基地迁到伊拉克西部的H-3/阿尔·瓦利德空军基地。

③ 两伊战争期间中国有没有从这两个国家获得过国外武器

中国没有从过武器

一开始,伊朗和中国的关系并不和睦,中国主要是和西方一起向伊拉克出口武器装备。后来通过朝鲜转口向伊朗出口一些苏式装备。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伊朗和苏联的关系恶化,遭受西方和苏联联合制裁和封锁的伊朗为了扩大武器进口渠道而主动修复和中国的关系,中国除了继续通过朝鲜倒卖苏式武器外,经过谈判伊朗把原来巴列维王朝时期遗留的美制武器装备交给中国,先由中国提供仿制配件以维持运转使用,后来干脆发展到仿制整体装备再出口给伊朗。

这是中国军工界自越南战争后第二次大规模接触和研究美制装备。而越南战争是主要是缴获的美制轻武器和击毁击伤的并不完整的大型武器装备,1975年北越统一南越后缴获的大量美制完整武器并没有交给中国研究仿制(因为当时双边关系已经冷淡下来了)而是交给了苏联。

④ 两伊战争美国支持谁

美国支持伊拉克,毕竟当时候和伊朗彻底闹翻了,现在还没有和好。

⑤ 两伊战争中,苏美两国各是什么立场

伊朗和伊拉克虽然都是伊斯兰国家。。但伊朗是由什叶派控制政权,而回伊拉克则是以萨达姆为答首的逊尼派控制政权。。两个国家都想在海湾地区取得领导权。。美国相对偏向伊拉克,而苏联保持中立。。美苏两国都不希望看到团结的统一的阿拉伯联盟。。

⑥ 两伊战争和当时的苏联美国有什么关系呢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内沙特阿拉伯容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

简单的来说,两伊战争有着多重意味,这场战争是西亚——中东地区两大军事强国的争霸,其中掺杂了领土争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争端等多种因素;另一方面,在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下,两国无可避免地成为了美苏的代理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伊战争也是一场美苏的代理人战争。

(6)两伊战争中国支持谁扩展阅读

两伊战争的起因

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长期以来存在着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

1975年两国曾为解决双方之间的争端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库尔德反政府力量;

伊拉克则同意将阿拉伯河南段102公里中心线定为两国水界。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日趋恶化,不断发生边界冲突。

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权。22日出兵伊朗,导致两伊战争爆发。

⑦ 两伊战争期间,中国有没有从这两个国家获得过国外武器

中国没有从过武器

一开始,伊朗和中国的关系并不和睦,中国主要是和西方一起向伊拉克出口武器装备。后来通过朝鲜转口向伊朗出口一些苏式装备。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伊朗和苏联的关系恶化,遭受西方和苏联联合制裁和封锁的伊朗为了扩大武器进口渠道而主动修复和中国的关系,中国除了继续通过朝鲜倒卖苏式武器外,经过谈判伊朗把原来巴列维王朝时期遗留的美制武器装备交给中国,先由中国提供仿制配件以维持运转使用,后来干脆发展到仿制整体装备再出口给伊朗。

这是中国军工界自越南战争后第二次大规模接触和研究美制装备。而越南战争是主要是缴获的美制轻武器和击毁击伤的并不完整的大型武器装备,1975年北越统一南越后缴获的大量美制完整武器并没有交给中国研究仿制(因为当时双边关系已经冷淡下来了)而是交给了苏联。

⑧ 两伊战争为什么中国可以给两伊同时卖军火

因为中国已经从“伟大的友谊”中清醒了,苏联、越南、阿尔巴尼亚等等当年哪个不是掏出心窝子来相处,白眼狼反咬中国一口或者辜负中国得多了去了
在一个虚情假意得世界里讲纯粹友谊是很傻的

⑨ 伊拉克被土欺负,求助中国:中方三大武器强势支援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从中国购买武器的,当时赚的中国很开心回啊。我们以前大学老师当答年在上海读书,据他说上海港两条船,满载坦克大炮,一艘开往伊拉克一艘开往伊朗。
据说乘着两伊战争,中国把国内所有的69式坦克全都打发干净了,因为中国根本不愿意用那玩意,所以全卖给两伊了,反正他们仗都打急了也不在乎武器质量到底怎么样了,是个能开能打炮的都要。。。

⑩ 两伊战争

呃……这个怎么说呢?
总的来说最开始美还是支持伊拉克的
而苏最开始支持伊朗
但是有意思的是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战争中均向双方出售了武器。
苏联出于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目的,支持反美的伊朗;
同时伊拉克也是苏联武器的老主顾,苏联向双方出售的武器包括坦克、飞机、轻兵器。
在战争后期,双方在袭城战中使用的地对地战术导弹,都是由第三国转运自苏联。苏联是两国最大的武器供货商。
除了直接出售武器外,苏联还帮助训练伊拉克飞行员。
并派遣一批顾问团驻扎在伊拉克,
在战争初期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战机基本全部由苏联顾问驾驶。
美国在初期表现出明显支持伊拉克的姿态,
甚至可能纵容乃至援助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
但是到了战争后期,由于担心伊拉克力量膨胀和其他诸多原因,
美国暗中向伊朗出售武器,并爆发了与之相关的伊朗门事件。
中国则同时向伊朗和伊拉克出售了包括坦克、反舰导弹、战斗机在内的许多武器装备。立场基本不明确,呵呵
法国为了保证能从伊拉克获取石油和同海湾地区维持良好的关系,
向其出售了反舰导弹、战机、武装直升机。
英国也通过第三方国家如新加坡、南非等向战争双方输出了武器弹药。

至于战争结果,应该算是两败俱伤吧
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
伊拉克和伊朗分别同意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
但直至1988年8月20日双方才正式停止战斗。
两伊战争的地面战争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9月战争爆发后开始到81年9月伊朗展开阿巴丹反击战为止,这一阶段伊拉克陆军入侵伊朗,战争多在伊朗境内进行。
第二阶段,从81年9月到84年3月伊朗数次攻击结束为止,这一阶段伊朗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完成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变,将战役从伊朗境内转移到伊拉克境内,一度威胁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第三阶段从84年4月直到战争结束,双方互有攻守,地面战场基本保持僵持,战争成为了消耗战。

阅读全文

与两伊战争中国支持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