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思维导图

抗日战争思维导图

发布时间:2021-02-07 04:20:19

Ⅰ 第六单元抗日战争。 画这单元时间轴和思维导图

第六待遇可以再找啊,这待遇。世界石油和四味道。好多好多天。

Ⅱ 中国近代史中,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救中国的思维导图

十月革命的炮声有一次惊醒了中国的知识阶层,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而五内四运动的兴容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了民族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依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中国人民依旧处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然而,中国的精神气质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发生了深刻而又持久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的人民群众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使中国完成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Ⅲ 请给我看一张高中历史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专的形成
【知识梳理】属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列表)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Ⅳ 有没有大江保卫战的思维导图

台湾岛内很少拍抗战题材电影,因为台湾人对日本对台湾的占领(一部回分人认为是治理)答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和我们大陆人一样认为是侵略,但是另一种认为是对台湾的帮助,让台湾有了新生活等。

台湾基本上不怎么拍国军当年抗日战争的电影,主要是比较丢人,不敢拍,怕拍出来被人骂死。

目前最出名的抗日电影,还是拍的清朝当时的高山族抗日的,《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拍的相当不错,建议大家都看一看,网上有高清的那种版本可以看的,上下两部好几个小时,一部难得的电影,台湾优美的风景,高山族独特的民俗,抵抗日本战斗的精彩场面等,的确值看一下。

Ⅳ 小兵张嘎的思维导图怎么写,急

以小兵张嘎为中心,列出跟他比较亲密的几个人以及事件

《小兵张嘎》是2006年12月1日在湖北少年儿版童出版权社出版的革命小说,该小说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徐光耀。《小兵张嘎》是《百年经典》中的一册,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的是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白洋淀边一个小水庄子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张嘎,他热爱八路军,八路军也很喜欢他,住在他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叔,常常讲英雄故事给他听。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Ⅵ 狼牙山五壮士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狼牙山五壮士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狼牙山五壮士》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收入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和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2课,沪教版四年级上册13课,作者为当代作家沈重。文章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引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作者简介:

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新张家口报》社长,身体有残疾,一目失明。曾用笔名沈重和蓝戈。解放后任太原市市长。

Ⅶ 如何手绘制作百年屈辱抗战的思维导图

百年屈辱抗战的思维导图,只要是绘制和学科相关的思维导图,最有效的学习途版径就是参考思维可视权化研究院刘濯源老师团队的高品质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学科思维导图

Ⅷ 冀中的地道战思维导图怎么写以大括号行式写

写作思路:先写出整体,再在整体处分支两个重点,最后总结。

冀中的地道战思维版导图:

这篇课文从权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8)抗日战争思维导图扩展阅读

这篇课文可分三个部分,前面一部分说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其作出高度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

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Ⅸ 怎样设计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的思维导图 急用。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专化成果化为乌属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