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如果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哪个城市相对来说安全一些
兰州会比较安全。
兰州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具有明显的向青藏高原和蒙新草原区过渡的性质。西面与西宁之间有兰青铁路、兰青高等级公路沿黄河、湟水紧密联系,且两市之间属黄湟谷地用地平坦,城市发展条件较好。
全市大致可分为石质山地、黄土梁峁、河谷阶地三种地貌类型,其中由石质山地和相对高度较大的黄土梁构成的所谓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5%,作为城市用地的河谷阶地仅占15%,城市用地狭小。
(1)中国在准备大规模战争扩展阅读: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设金城郡,据史志记载,当时兰州滨河而建,规模较小,只是一个军事职能的滨河小镇。唐代由于丝绸之路必经兰州,同时当时黄河逐渐北移,今兰州平原不断扩大,兰州找到了最佳的地理位置,为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设立甘肃行省,与陕西分治,甘肃巡抚移至兰州,兰州遂成为甘肃省会。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陕甘总督由西安移驻兰州。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陕甘总督成为统治西北的封疆大吏。
至此兰州从一个滨河小镇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的、军事中心,担负守卫西北地区的重任,这显然与它的区位优势、山川地形、交通道路等地理上的优势有密切的关系。
『贰』 要发生大规模战争前,我们能看到哪些前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的领域,也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根本之道,因而是不可不深入加以考察的。没有人喜欢战争,但是战争依然存在,我们今天就一起看看战争爆发前的会有哪些前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哪一场战争都不可能毫无征兆地爆发,即使是现代战争,在开打之前也会有很多预兆。
1.中断经济来往。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十分频繁,如果一国决定对另一国开战,那么肯定会提前在经济上中断往来,断绝双方在经济上的依赖,为发动战争做准备。如:1986年1月,美国在空袭利比亚之前,提前2个月中断了利比亚贸易往来,同时对其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
2.大量囤油囤金
中国有句话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物资领域,一个国家准备发动战争的时候是会大量征收囤积石油储备和黄金储备,其他棉花、药品、钢铁、乃至木材都会被国家征收囤积。所以,一旦某个国家突然大量在国际市场囤积石油,在国内宣布限购石油,导致油价飞涨,那么就是证明这个国家要开始了。
3.军事演习和机构规模变化
自古以来,军事演习就被视作发起战争的前兆,而很多次战争都是由军事演习直接演化为战争,有时军事演习也会被当作挑起战争的导火索。国民会被散发各类避险通知,包括防空演习、防火演习等。同时,如果国内各个机构大规模变化。包括:核电站抽取燃料棒而停运,大坝水库宣布开闸放水,政府机构四散至各个地区,沿海工业宣布停运。这些事情发生之时,就是战争准备打响的时候。
4.大规模海外撤侨
以美国空袭利比亚为例,美国提前两个月就通知在利比亚的技术人员和公民务必撤离利比亚,果不其然,美国海空军战机在两个月后即对利比亚首都展开了突袭。再往近的说,2011年利比亚战争前夕以及2015年也门动荡之前,我国都组织了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叁』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战争一览表(内容详细一定加分!)
约5000年前,炎黄版泉之战
约5000年前,炎黄联军与蚩尤逐鹿之战
约前1600年,汤灭夏鸣条之战
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牧野之战
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
前627年,秦晋崤山之战
前511年,吴伐楚,郢之战
前478年,越王勾践灭吴
前354——前353年,齐魏桂陵之战
前343年,齐魏马陵之战
前284年,六国伐齐战争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战争
前207年,巨鹿之战
前206——前202年,楚汉争霸战争
前119年,漠北战争,汉伐匈奴
前104年,伐大宛
23年,昆阳之战
89年,东汉击北匈奴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223年,夷陵之战
228年——234年,诸葛亮北伐
263年,魏灭蜀战争
280年,长江之战,西晋统一全国
383年,淝水之战
431年,南朝宋与北魏战争
576——577年,北周灭北齐
589年,隋统一战争
626年,唐与突厥战争
755——763年,安史之乱
962—979年,北宋统一战争
1127年,宋金战争
1231——1234年,蒙古灭金战争
1279年,元统一全国战争
1363年,鄱阳湖之战
1398——1402年,靖难之役
1449年,明瓦剌之战
1561——1562年,明荡平倭寇
1616——1644年,明清战争
1673——1681年,三番之乱
1681年,施琅收复台湾
1683年,雅克萨之战
『肆』 现在好多国家在做战争准备,中国不知道也在准备着
世界有抄核武器威慑,怎么可能打得起来?
我们国家没有准备战争,但是,由于技术研究的需要,国家正在对军工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
如:
1、全球导航系统;
2、贸易路线保卫能力;
3、无人飞机;
4、无人战车;
5、星球大战拦截系统。
等等。
『伍』 中国在未来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没到来之前,必须先经历一次小规模的战争
我觉得最能引起战争的只有南海问题。根据什么海洋法,岛屿被占版50年后,就会被认为是其领土权,所以中国要在2020年之前解决这个问题。再者中国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提高自身影响力,顺便堵住国人的嘴。现在中国正疯狂的制造舰船,努力打造蓝海海军,就因为未来的战争多是岛屿问题把。
『陆』 中国发生过哪些大规模战役
长勺之战:
亦称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年,齐军攻鲁,两军遇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军先不与齐军交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士气低落后,才发动反攻,打败齐军,取得胜利。
泓水之战:
也称楚宋泓水之战。春秋无义战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襄公为接替齐桓公的霸业,率兵伐郑。郑向楚求救。楚不救郑,而派兵直接攻宋都睢阳。宋军回救,与楚军遇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楚军渡河来攻。襄公大谈仁义,不肯袭击半渡的楚军,结果大败,他本人受伤,不久丧命。
城濮之战:
亦称晋楚城濮之战。春秋时晋文公战胜楚军,建立霸权的战役。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依附于楚的曹、卫二国。楚军北上援救,联合陈、蔡在卫国的城濮(今河南濮城)与晋交战。战争开始,楚占优势。晋军尊重诺言,先“退避三舍”(三十里为一舍,即后退九十里),然后选择楚军力量薄弱的左右两翼予以猛击。楚军大败,晋国从此成为霸主。
巨鹿之战:
秦末农民起义军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领兵数十万攻赵,围巨鹿(今河北平乡)。项羽率领几万农民起义军救赵。大军西渡漳河后,破釜沉舟,誓与敌决一死战。经过九次激战,大破秦军,斩苏角,俘王离,秦将涉间兵败自焚。章邯被迫率所部二十万人投降。
成皋之战:
也称楚汉成皋之战。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与项羽双方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间相持颇久。刘邦屡战屡败,后制定正面坚持、敌后袭扰、南北两翼牵制的战略方针,使楚军多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前203年,汉军再度从正面反攻,乘楚军半渡汜水时大破楚军,收复成皋。
韩信破赵之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与楚王项羽各自率军在今河南荥阳、成皋一带对峙。刘邦派遣大将韩信领兵几万人,东进攻赵,与赵王歇大战于井陉。赵军号称二十万,数倍于远道而来的汉军。韩信背水为阵,遣兵袭占越军防御薄弱的后方,使赵军腹受敌,终于大破赵军。
昆阳之战:
也称新汉昆阳之战。公元23年,绿林农民起义军攻下昆阳(今河南叶县)等地。新帝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军四十二万反扑,以十万人围攻昆阳。赵义军主将王凤率八九年人苦战死守,并派刘秀等突围求援。刘秀调集起义军一万多人来援,选精兵三千突破莽军中坚,城内守军乘势出击,内外夹攻。莽军大败,王寻被杀,昆阳之围始解。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公元208年冬,曹操率兵二十余万进攻孙权,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出兵五万,共同抗曹。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长江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骄傲轻敌、疾疫流行、不习水战等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火延及岸上营寨;并乘曹军溃乱之机,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彝陵之战:
也称吴蜀彝陵之战或(犭虎)亭之战。公元221年,蜀汉刘备率军十余万攻吴。吴主孙权派陆逊率兵五万迎战。蜀军连战皆捷,深入吴境五六百里,自巫峡至彝陵(今湖北宜昌东)设置几十处军营,急于速战。陆逊以逸待劳,坚守七八个月而不出战。直到次年见刘备处处设防,兵力分散,蜀军疲惫、士气低落,乃由(犭虎)亭(今湖北宜都北)发起反攻,进行决战。利用顺风,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狼狈逃回蜀中。
淝水之战:
也称秦晋淝水之战。东晋击败前秦的著名战役。公元383年,秦主苻坚强征各族人民,组成九十万大军,南下攻晋。晋将谢玄率水陆军八万,拒秦军于淝水。晋军利用苻坚的骄傲自恃,要求淝水以北的秦军略退,让出一片战场,以便晋军渡水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予以袭击,同意稍退。但因秦军内各族士兵不愿作战,将帅之间又不团结,一退即不可止。晋军乘机渡水攻击,大败秦军。
崖山之战:
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虏宋恭帝显北去。宋抗元将领张世杰、陆秀夫等先后拥立两名赵氏后裔为帝,继续抗元。1279年退至崖山(今广东新会以南的海中小岛)。在元军围攻下,张世杰兵败突围。陆秀夫见粮尽无援,身背幼帝投海死。张世杰聚合溃军,意图再起,因遭台风,船覆溺死,南宋亡。
萨尔浒之战:
公元1619年,明朝为消灭后金政权,命杨镐调集十万大军,分四路进攻赫图阿拉。西路总兵杜松贪功冒进,率三万人提前出抚顺关,抵达萨尔浒,又留下两万人驻守,自领一万军队攻打金军,进一步分散了兵力。后金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采用“任尔几路来,吾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亲率八旗兵中的六旗人马攻打萨尔浒的明军,并派儿子皇太极率领其余两旗兵力截击杜松。杜松全部被歼。金军又歼灭另外两路明军,最后一路明军仓皇撤退。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6年,盛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辉煌战例中的精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他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当夜,韩信传令部队就餐,他对将校们说:“少餐即可,待今日破赵之后再饱餐。”将校们将信将疑,只能从命。韩信遂即传令击鼓,出大将旗仗,向井陉口进发,他说:“赵军已先我占据了有利地形,筑垒以待,看不到大将旗仗,怕他们疑我尚在后军,不肯发起攻击。”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直驰而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战后,汉军将士们饮宴相贺,他们纷纷问韩信:“将军叫我们背水列阵,这是有悖兵法的啊,为什么竟然能取胜呢?”韩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说了吗?置之死地而后生,置只亡地而后存。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背水列阵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态势。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生动描述了井陉大战。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http://hi..com/007cn/blog/category/%D5%BD%D5%F9%D5%BD%D2%DB
『柒』 近代中国五次大规模战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抗日战争
『捌』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大规模的战争是
在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应该是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