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没有海南抗日的电影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海南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南岛风云》。该片讲述海南岛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展反扫荡的故事,著名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和孙道临主演了片中的符若华和韩承光,使海南岛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及其壮美的自然风光,首次在全国电影观众心中留下了烙印。
1957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椰林曲》,影片表现了海南岛人民武装部队在海洋中与日寇展开惊险搏斗的故事,雷州半岛、海南岛和浩瀚大海成了影片中的亮点。
196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经典影片《红色娘子军》的上映,红遍了全中国。该片在海南琼海等地拍摄,历时3个多月,这部影片让饰演吴琼花的祝希娟、饰演洪常青的王心刚成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大明星。
1962年,田华与任影片副导演的丈夫苏凡一起,来三亚大东海拍摄表现海南军民木船打军舰的影片《碧海丹心》。影片描写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197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歌舞》的舞台艺术片,执导过《椰林曲》、《南海潮》等片的著名导演王为一不忘海南情,把广东省歌舞团和海南歌舞团请进摄制组,拍成了中国式的歌舞片。其中,海南歌舞团演出的《胶林晨曲》、《开山歌》等永远留在了观众的记忆里。
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海霞》摄制组来海南拍摄,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在继出演《红色娘子军》之后再次来到海南演电影。
197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南海风云》也选择来海南拍外景,著名影视演员唐国强就是从这部影片走上表演艺术之路的;青年影星洪学敏也从《海霞》开始,到《南海风云》,连续多次来海南拍片。
197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五指山下的美丽传说为蓝本,拍出了木偶美术片《歌声飞出五指山》,讲述黎族人民解放前后的生活变化。
197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海南兴隆华侨农场拍摄了著名影片《海外赤子》。影片首次将海外归侨作为电影主角,讴歌他们的赤子奉献之情。
在刚刚上映的电影《非诚勿扰》中,细心的海南影迷会看到,世纪大桥、滨海大道、美兰机场等海口标志性的风景出现在这部贺岁大片里。远不止《非诚勿扰》,据了解,如今每年在海南拍摄选景的影视剧超过50部,“天然摄影棚”的称号在影视圈内不胫而走。
② 琼崖纵队的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特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当局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达成了团结杭日的协议,并于1938年12月5日在琼山县云龙圩将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以下简称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改编时约300人,编为3个中队。
1939年2月10日,日军以台湾混成旅团一部,在海军的支援下。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登陆,迅即占领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14日,日军又以第五舰队一部,在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港登陆,迅即占领三亚、榆林等地。尔后,日军南北对进,海南全岛遂告沦陷。国民党守军保安第十五团等部退入五指山区。
日军登陆时,刚改编的独立队在国民党军撤退的情况下,毅然开赴南渡江的重要渡口潭口,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构筑工事,阻击日军渡江。独立队的这一行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此后,独立队以第一中队在琼山县的云龙、道崇、三江、丰演,以第二、第三中队在琼山县的咸来、树德和文昌县的大昌等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动群众,扩大武装。不久,与国民党当局联合成立了琼崖战时党政处,颁布了《动员委员会组织条例》,在部分县、乡成立了保卫琼崖动员委员会。由于这一时期琼崖地区的国共合作较好,琼崖抗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各地的农民抗日协会、青年抗日协会、妇女抗日协会等抗日组织纷纷成立;许多失散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要求独立队收编,共同抗日;不少国民党军队和行政机关要求独立队派员协助加强政治工作,整顿组织;而独立队本身也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为了适应部队迅速发展的形势,1939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将独立队改称独立总队,由冯白驹任总队长,下编3个大队。
独立总队成立后,中共琼崖特委和总队部即以第一、第二大队于琼山、文昌地区,以第三大队于澄迈、临高、儋县、昌江、感恩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3月中旬,第一大队在琼(山)文(昌)公路干线上的罗牛桥伏击日军的运输车辆,击毁汽车1辆,歼日军大佐指挥官以下20余人。5月,第二大队在海口市郊长村桥附近伏击修路的日军,缴枪7支。6月,第一大队化装潜入文昌县城,袭击日军北门哨所,歼日军数人。日军遭独立总队连续打击后,出动1000余人对琼(山)文(昌)地区进行“扫荡”。为牵制敌人,独立总队以第二大队一部西渡南渡江,迸至琼山县龙塘、十字路、龙桥、府城和海口郊区活动,威胁敌心脏地区,并将游击战争发展到海南岛西部地区。从1939年2月至年底,第一、第二大队在琼文地区作战70余次,歼日军800余人,开辟了琼崖抗日根据地。
为了发展海南岛西部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独立总队第三大队于1939年冬组织了围困那大日军据点的战斗。那大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是情县、临高、昌江、感恩、白沙五县的交通枢纽,驻有日军100余人及伪军1个中队,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决定联合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动员群众,采取围困战术将日军挤走。战前,在独立总队第三大队的主持下,召开了陶江、南丰等8个乡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成立围困那大行动委员会指挥部,在国民党儋县县长和各乡行政人员的支持下,组织工作队深入群众,建立各种围困组织,参加围困的有武装人员400余人,群众2000余人。10月下旬,围困战斗发起,第三大队以两个中队及部分地方游击武装对那大之敌连续进行袭扰,以部分武装人员带领群众在那大外围严密警戒,切断那大之敌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至11月初,那大之敌因给养断绝,孤立无援,被迫乘夜暗突围向儋县县城逃窜。第三大队进入那大后,未及逃跑的伪军1个中队全部就俘,缴枪60余支。那大战斗的胜利,促进了海南岛西部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为了发展海南岛西部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琼崖特委于1939年12月决定将特委和总队部转移到临高、儋县、白沙交界的纱帽岭地区,建立以那大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下旬,特委及总队领导机关率特务大队向纱帽岭地区转移。2月中旬,转移部队抵达美合地区时,那大镇已被日军重新占领,特委及总队机关不能继续西进,于是决定留在美合地区创建根据地。
美合位于澄迈县东南部山区,是控制屯昌、澄迈、临高、儋县的要地。独立总队进至美合后,迅速控制了美合周围的仁兴、南坤等乡,并建立了100余人的民兵。与此同时,在儋县、昌江、临高等县成立了第四大队和第五大队。同年夏,在美合建立了干部学校。9月,中共中央派庄田、李振亚抵琼崖,加强了独立总队的领导和指挥。接着,整编了部队,统一编成2个支队,1个特务大队和1个独立大队(亦称第四大队),共3000余人。同时,充实了总队领导机关,由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总队长,李振亚任参谋长,王业喜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指示琼崖特委:海南岛应作长期抗战的打算,应以全岛为目标,大力发展党和武装,开展民运工作,不顾国民党的任何阻碍,坚决组织全岛人民的抗日斗争。要自力更生,把琼岛创造为争取900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中共中央的指示,指明了海南岛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方向。
独立总队的迅速发展壮大,引起了海南岛国民党当局的恐惧。从1939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就不断制造借口,限制独立总队的发展。独立总队始终以大局为重,据理交涉。但国民党地方当局不仅不听独立总队团结抗战的劝告,反而于1940年11月7日,以保安第七团及部分地方武装共3000余人向美合根据地发起进攻。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独立总队被迫撤出美合,向琼山、文昌地区转移,于1941年1月进至琼山县树德乡。3月。国民党军保安第七团再次向独立总队发动进攻,独立总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坚决实行自卫反击,歼顽军一部于罗蓬坡。6月,独立总队又粉碎顽军3000余人对琼山文昌根据地的进攻。在反击顽军进攻的同时,独立总队于7月以两个支队的兵力袭击日军美德村据点,击毁日军军车2辆,歼日军60余人,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20余支。此后,第一、第二支队向琼山县甲子乡挺进,继续巩固和扩大琼文根据地。
自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琼(山)文(昌),乐(会)万(宁)、澄(迈)临(高)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41年5月至11月,相继成立了乐万、文昌、澄(迈)临(高)抗日民主政府或办事处和琼崖东北抗日民主政府,独立总队也由原来的300多人发展到3500余人。此外,还在许多县、区、乡建立了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其成员达5万多人,从而使海南岛的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1943年夏,总队领导机关转移到澄迈县,挫败日、伪军的“蚕食”、“扫荡”。1944年秋,独立总队改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1945年7月初,建立起白沙抗日根据地,继而对日、伪军实施反攻。
在抗日战争时期,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沉重的打击了海南岛的日伪军。至抗战胜利,纵队发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
③ 海南当年有没有被日本侵略过
有。
日本军队自1938年10月下旬占领了武汉、广州之后,由于其军事力量的不足和国际政治上的空前孤立,被迫开始转入对华的持久战争。
日军占领广州以后,日军方面通过情报获知,中国政府仍然通过香港、九龙、澳门、汕头、广州湾的南海沿岸以及越南等地进口大量的抗战物资,为此日军的大本营,在1938年冬和1939年春先后对驻广州的日军第21军下达了设法切断我国沿海的近海交通要道的命令。
根据这项指示,日军第21军开始确定在中国南部沿海作战活动的主要目标,即攻占海南岛、汕头、江门及九龙以北的深圳等地区,以强化对中国海疆的全面封锁。
在1939年1月13日13时,日本的御前会议决定进攻海南岛。但是一直到1月19日才向驻广州的日军第21军下达了和海军协同攻占海南岛的命令。
海口市民谈“九一八”87周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018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的87周年,当天上午10:00至10:19海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防空警报试鸣,以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人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网记者走上街头,就海口拉响防控警报对个人有什么教育意义,以及如何提醒下一代等问题对海口市民进行随机采访。
“听到防空警报拉响,也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现在和平时间久了,也许有小孩子已经忘记了那段历史,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回忆起来,并且谨记”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希望我们能珍爱和平、勿忘国耻。”
“今天拉响防空警报非常有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让下一代产生记忆,对以后的成长也有好处。”李女士说,“希望下一代的青少年朋友可以铭记历史。”
“九·一八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国耻,警钟长鸣也能让我们始终记住这个日子。” 叶先生表示,“我期望我们的下一代,第一不要忘记国耻,第二一定要奋发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起来,不要受到外人的欺负,我们只有自强才能国强。”
市民陈女士表示:“我们现在的和平是用前辈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铭记那段历史,爱我中华。”
朱先生表示:“今天的警报非常有教育意义,让我们不能忘记日本的侵略。作为我们这一代也要经常教育下一代以及孩子们不能忘记那段国耻。”
④ 海南什么时候开始抗日
抗日战争中,日军几乎完整占领的当时省级行政区有 6 个: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热河 北平 上海
(如果加上早期占领的专台湾,则有 7 个)
被日军局部占领的当时省级行政区有 16 个:
河北属 察哈尔 山西 绥远
山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含海南) 广西
云南(滇西局部)
被日军短暂侵入、仅一小片被占领的当时省级行政区有 1 个:
贵州 以上累计起来:
沦陷区涉及当时的 23 个省级行政区(如算台湾,则有24个)。
[其中,几乎被日军完整侵占的有 6个,加上台湾则有7个;16个为部分沦陷;1个为短暂、很小一部分沦陷。]
⑤ 红军在海南的历史
中华民国时期,海南行政区称为琼崖,直隶于广东省。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和琼崖军事委员会于先后在文昌、琼山等县组建琼崖讨逆革命军。9月至10月,琼崖特委领导举行武装起义。11月,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编为琼崖工农革命军。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红军。当年底,琼崖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受到严重挫折,余部转移到定安县母瑞山。1929年冬,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团,次年扩编为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9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1独立师(后称第2独立师)。1932年7月,第2独立师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遭受严重损失,余部在特委书记冯白驹等领导下坚持斗争,后组建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琼崖特委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1938年12月将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独立队积极组织游击作战。3月,扩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独立队总队,即广东省人民抗日纵队琼崖独立总队。
详细资料:
<<琼崖纵队>>:http://ke..com/view/263406.htm#3
<<23年不倒的琼崖纵队与冯白驹>>: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21/63/76/8_1.html
<<冯白驹>>:http://ke..com/view/55567.htm
⑥ 谁知道海南有多少个抗日英雄
请大家列举三个海南的抗战英雄,比如冯白驹
⑦ 抗日战争时期,海南有什么有名的军队或什么有名的事迹.
1、云龙改编,冯白驹领导的琼崖工农红军和国民党达成共识,枪口一致对外,并在海口云龙镇进行了琼崖工农红军的改编,琼崖工农红军改编成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2、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7)海南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特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当局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协议,并于1938年12月5日在琼山县云龙圩将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以下简称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
改编时约300人,编为3个中队。1939年2月10日,日军以台湾混成旅团一部,在海军的支援下。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登陆,迅即占领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
14日,日军又以第五舰队一部,在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港登陆,迅即占领三亚、榆林等地。尔后,日军南北对进,海南全岛遂告沦陷。国民党守军保安第十五团等部退入五指山区。
⑧ 海南抗日战争时有游击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南游击队怎么样了
1950年我人民解放军和琼崖纵队会师在五指山上http://www.gmw.cn/01gmrb/2007-04/01/content_582313.htm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积极策划内战,1945年10月调第46军到海南岛。次年2月,第46军集中主力并纠集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共 3万多人对五指山进行“清剿”。此时,纵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为了保存力量,部队撤出白沙,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与敌周旋,积极寻机反击,经数月作战,取得了反“清剿”的胜利。9~11月,国民党46军撤出海南岛后又派 5个保安总队继续“清剿”,也被琼崖独立纵队击退。此时,琼崖独立纵队与中共中央恢复了电台联系,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重新开辟根据地,坚持长期斗争的指示,于1947年初,独立纵队领导机关及主力一部转至海南岛南部,相继解放保亭、乐东县,建立了五指山中心根据地。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同年10月,独立纵队召开全军代表大会,总结过去斗争的经验教训,研究了琼崖纵队的建设和以后的斗争方针。大会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将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振亚、吴克之任副司令员,黄康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马白山任参谋长。 下辖第1、第3、第5总队和一个独立支队,总兵力8000余人。随即开展整风运动,进行军政训练,增强了战斗力,为尔后开创新的斗争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琼崖纵队为了加速海南岛的解放,于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国民党军发动了秋、春、夏季攻势,歼灭4900余人,缴获迫击炮9门、转重机枪130多挺、长短枪2400余支,解放了昌江、感恩县城和石碌铁矿,琼崖纵队发展到1.5万人。1949年秋,国民党军一部先后从大陆退据海南岛,琼崖纵队遂转入保卫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12月,琼崖纵队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指示,在动员岛上军民迎接主力部队渡海登陆的同时,还派出部分干部,带领一批船工和船只,到达雷州半岛,积极配合渡海登陆兵团作好准备。1950年3~4月初,纵队以5个团先后4次成功地接应第15兵团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加强团偷渡登陆,为主力部队大规模渡海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4月16日,兵团主力实施强渡登陆作战,琼崖纵队以全部10个团分别担任接应和配合任务。17日,兵团主力登陆成功后,琼崖纵队即配合主力进行琼北地区的围歼战和追歼逃跑的国民党军,至5月1日全岛解放。此后,琼崖纵队又担负剿匪和保卫海防的任务。1950年7月,根据中南军区命令,琼崖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
琼崖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海南岛各族人民,艰苦奋战23年,革命红旗始终不倒,最后配合野战军取得了解放全岛的伟大胜利,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⑨ 抗战时期海南遭日本侵占掠夺的历史1,日本人是怎样占领海南岛的2,当时采用了那些特务手段调查海南资源
一、日军占领海南岛经过
1939年(昭和年、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十九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二六五号作战命令,内容有关海南作战与协同的指示,此前一周,日军大本营陆军部与海军部在联合召开的海南北部作战会议中,商议了有关的协同摘要,一月二十一月,下达[广东登字(Y)作战命令]、[第二十一军与第五舰队间协同概要],命令中还规定了有关综合情报资料,如《海南兵要地志》等由第五舰队负责向参战日军部队提供,日本海军陆战队到海南参战,并于同期下达了日军华南部队作战概要。
日军第二十一军,是驻扎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一支主力部队,自1938年(昭和十三年、民国二十七年)占领广东后,其受命作战的目标和进攻方向是中国华南至西南地区和法属安南,军事行动是企图切断从印度、缅甸来自盟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物资补给。此时沿粤汉铁路伸展开的运输线已被日军切断,但是,西南方向的补给路线仍然通畅,不断向中国输送战争物资,日军大本营认为,有必要在尽快在华南至西南方向上,采取军事行动,彻底割断这一地区的物资运输路线,以保证中国战区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是故,命令驻广东的二十一军,尽速采取军事行动。
早在一九三七年二月,日军少数部队就来到了海南岛北部南渡江以西的地区,同年六月日军又攻占汕头、八月攻占深圳、十一月攻下南宁,矛头直指大西南。日军不断发起攻势,其主要战役有四个:一是六月花县战役、二是八月夏季作战攻势、三是十二月翁、英会战(注:广东翁源、英德二县地区),四是宾阳战役。因为华南地区作战需要,日军大本营逐渐向这一地区增派兵力,扩充以二十一军为主的军事力量,以投入到相关战场,总计调入该地区的兵力有:一月末,将住台湾的饭田支队改编为台湾混成旅团,投入海南岛作战;二月末,将住华的六个步兵大队合编成独立旅团,归入二十一军战斗序列,该旅团调二个大队驻守佛山和虎门,其他部队警备军部各兵站;七月,二十一军下令海南派遣部队司令官马渊久之助少将,将三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大队和其他部队一部分编成战斗群,与台湾混成旅团交替防守广东至海南岛沿海一线;二月初,将第五师团和三十八师团调来广东,归入二十一军战斗序列,并命令第五师和台湾混成旅团发起南宁战役(昆仑关战役),由三十八师团接替台湾混成旅团警备佛山地区;十一月中,又将近卫混成旅团调来广东,加入二十一军战斗序列;十二月将一0六师团调归二十一军指挥,将十八师团投入广西宾阳战役,此前该师团住广东(海南岛)东方县担任警备任务,调广西后改由一0六师团前来东方县接替。
在日军的作战方案中有这样的描述:海南岛为中国的南部要地,占领后可切断来自法属印度支那半岛及缅甸方向的支援路线,同时可将海南岛当做日军航空作战及海上作战的重要基地,其对于南洋军事行动有重大价值。日军大本营视占领海南为一项重大军事行动,命令二十一军要与海南现驻在日军协同作战,举一役完全占领之。二十一军司令官基于上方命令,下达各部队展开海南北部作战行动,发动作战行动的是陆军饭田支队(台湾混成旅团)、海军第五舰队,由海军运送部队到登陆地点,海、陆军协同实施作战行动。从日军大本营“二五六”号作计划及战纲要上看,日军海南岛的作战目的是:建立在海南岛北部空军作战基地,用于对南海的封锁作战。此目的的达成,必须占领海口附近要地,因此,除军防的必要措施以外,其他有关政策上的措施暂不实施。占领海南后,陆上地区警备任务交由陆军担任,海上警备由海军担任,海口机场、港口及相关管理使用由海军担任与陆军协同处理,登陆后岛上事务由指挥官直接与日军大本营请示,要求于登陆第二日例行报告制度,对海南岛的占领行动,在陆军的作战计划中称“登”字行动,在海军的作战计划中称“Y”字行动。北面由陆军主导,南面由海军主导。北部行动计划中地区代号如下:A地区指澄迈角以西湿地附近海岸,登陆第一梯队;B地区指澄迈角帽山海岸(第一方案);C地区帽山东部地区,第一梯队登陆地点;D地区指帽山以东地区(第二方案);E地区指秀英炮台地区,第二梯队登陆地点,F地区,海口附近地区海岸,第二梯队登陆地点。第一梯队登陆计划兵力为,步兵六个大队、作战物资六万吨,第二梯队作战计划是运输其他军种部队及后勤物资约六万吨。海军舰队起渡地点确定为,第一次在黄埔和虎门,第二次在虎门和万山群岛,第一次时间为X-4日中午集合后逐次出港,第二次为X-2午夜出港。海上编队中,第一梯队指挥官是第五舰队司令官,搭载部队为第九战斗群,护航为23和28驱逐舰分队,航空兵部队是由十四和十六航空队组成的第三联合航空队,包括舰载机18架、渔雷机6架、中岛型轰炸机18架、水上侦察机9架;还有由“赤城”号和“千代田”号航空母战斗群,包括舰载战斗机18架、渔雷机12架、“中岛”型轰炸机18架和水上侦察机9架共两批,分别支援北部和南部进攻行动。陆军部分,参加此次登陆作战行动的是,第四飞行团直协一队4架战斗机,18架轻型轰炸机;饭田支队(台湾混成旅团),司令官饭田祥次郎、台湾守备队司令部、台湾步兵第一、二联队,台湾炮兵联队、第二卫生队、暂编汽车队和其他一部分后勤部队。攻占海南岛行动中日军的总指挥官为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吉利少将,各部队指挥官分别是,陆军少将饭田祥次郎(台湾混成旅团)、海军中将兵藤信雄(第五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山县正卿(航空兵指挥官负责北部作战)、海军少将细萱茂子郎(航空兵指挥官负责南部作战)、第四飞行团团长陆军少将本乡义夫。
日军在发起进攻前,相关海南岛情报获得主要是由日本驻香港领事馆组织华南地区日本情报网搜集,时间是日军进攻汉口前,概要如下:海南岛有余汉谋部一个半师兵力约一万五千人,但于193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两天,在六十二军军长张达指挥下,将正规军全部搭帆船渡海向广东西江地区撤退,海南军政权力交警备司令王毅掌握。其他部队为非正规军,有:游击司令云震中一部、行政督察专员吉章简一部、自卫团独立大队冯白驹(共产党)一部,日军情报表述说,现王毅与各部感情不睦,军政团结力量薄弱,中央政府拟将王毅与在东江的指挥官吴道南交换任命,由他接替海南守备司令兼行政督察专员,而吴某因行动日程未定,且因其家属居住香港而延后,当时吴某认为海南作战方法不妥,不能与日军正面相碰,应将军队集结于五指山区,以期进行游击战战法。海南岛现有兵力数量,保安第五旅两个团一千六百人,新编守备军七个大队一千七百人,独立大队(共产党)三百人,秀英炮台守军二百五十人,自卫团(还在组建中),共有步枪二千枝、机关枪一百一十挺。海口港口和三亚港口已经埋没水雷。由于各部队主张不一致,军队无法统一行动,海口方面之民众对政府和民国军队无好感,尽管海南军人和官吏排日运动激烈,但社会情形却是如同满洲。日军情报还详细描述海南岛的地理情况,位置:北纬十八度至二十度,东经一0九度至一百一十度。面积比台湾小,约九百七十八平方华里,住民及人口多数是汉族,有少数黎族(约占当地人口百分之十),人口总数二百0九万。交通方面全岛汽车公路已经完成,共有汽车五百辆,民国政府军队,有一师团级指挥部设于琼州(府城镇)府,一旅团级指挥部设于海口,秀英炮台驻军二百余人,保安五旅及第一团、第二团(约二千五百人),分驻海口附近、文昌、清澜、榆林及三亚等地。以上各项是昭和十三年(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三月)日军进攻海南岛前一年,由香港领事馆总领事中村报告。
澄迈东北角的一个海湾,在普通地图上是澄迈老城以北沿海,航海图上是澄迈角,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日军史料称,1939年(昭和二十八年)二月十日午夜三时,日军一部在此登陆,四时,右路先头部队到达龙市虚的公路上,左路先头部队到达北村东南方向约两公里处,早晨七时左右,在文盛附近遇到民国政府部队的零星抵抗,战斗终于打响。得相持的时间不久,上午八时,日军左路部队攻下武兴一带地区,而后占领秀英高地(注:原向荣村西南方向台地),中午十二时日军攻进海口市内。民国政府当时驻扎在琼北的部队是地方保安团一千多人,其中五百人在战斗中已转向澄迈南部山区溃散,另外五百人被日军击败,海口、琼山两地于十日当天全部沦陷。日军攻占琼北后,以一部兵力转向文昌、定安县境,于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分别攻下清澜和文盛(此地现名不详姑且认为是定城)二地。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华南派遣部队(舰队和陆战队),在二十一军部队的协同下,于二月十四日傍晚前,由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联合展开行动,在海南岛南部三亚登陆,不久三亚至榆林港等南部沿海地区沦陷。
⑩ 抗战时期日本人打进海南岛了吗
抗战时期日本人打进海南岛了。
1939年2月10日,日军在三十余艘舰艇护卫和五十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在海口西北角琼山县天尾港登陆,随即分左右两翼进攻海口、府城。
然后继续侵占三亚港、榆林等大小市镇。日军所到之处,肆意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在遭受空前灾难下,琼崖儿女奋起反击,在各地纷纷成立抗日青年救国会、抗日妇女救国会等组织。
1940年初,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琼山、文昌先后成立一些区、乡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建立抗日青年救国会、抗日妇女救国会和抗日儿童组织。
(10)海南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一九三九年二月八日,饭田支队的两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和一个工兵联队,在海军第五舰队的护卫下,从中国万山群岛锚地起航,向西南行驶约二百三十海里。
于第二天夜晚十时抵达海口以西约二十公里的澄迈湾抛锚;海军和陆军联合指挥部则乘坐第五舰队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在海口北面的琼州海峡停泊。
十日凌晨二时三十分,日军开始在澄迈湾的东北角登陆。此时,海南岛上的中国防御部队已全部被调至广州作战方向,岛上只剩下少量的地方部队。
登陆的日军击退中国守军微弱的抵抗,迅速扩大登陆场,并向纵深迅猛发展,十日中午,日军占领海口,下午占领琼山,黄昏占领海口以南的安定以及东南的清澜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