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战中国战争

中国战中国战争

发布时间:2021-02-06 13:24:05

Ⅰ 建国后中国的战争

自1949年新中国来成立后至今,自中国曾先后经历过六次对外战争,即:
1、抗美援朝战争;
2、中印边境反击战;
3、抗美援越战争;
4、中苏珍宝岛之战;
5、中越(南越)西沙之战;
6、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Ⅱ 中国战争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在泓水发生了一场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意义却很大的战争。这场宋、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史称“泓水之战”,宋襄公也因这场战争而成了名人。

十一月初一,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军众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乘楚军渡河过半时予以打击,宋襄公断然拒绝。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战争的结果是人所尽知的,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严重的箭伤,连其禁卫军(门官)也悉数被楚军所歼灭。

而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在于表明宋襄公指挥有错误,或他本人智力有缺陷。因为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并非他本人心血来潮、视战争如儿戏,而是他努力保持君子尊严的举动,恪守战争当受道德规则约束的选择。这场战争的标志作用是,自西周初建,到春秋末期,兵家所奉行“仁义之兵”,提倡“成列而鼓”的“正道”,被“不讲信义”且又实力强大的楚军彻底击碎了。

周王朝建立之后,充满诡道权谋思想的“太公阴符”,并没有成为军事的主导思想,而是“治兵以礼”。同时代的《司马法》与其说是兵书不如说是礼书,其中强调的“军礼”是,用兵应该“正而不诈”,即必须做到“成列而鼓,不相诈”,“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战争的程度与范围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不允许无节制地使用暴力。

宋襄公所坚持强调的,“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捕捉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都是对《司马法》作战原则的坚持。

如果在中国破坏了有限战争规则的是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楚国,那么在欧洲破坏有限战争规则的就是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在泓水之战后中国诞生了一位举世公认的战略家,他就是提倡“兵者诡道”,主张“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孙武。在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战争已经不允许有任何温情,只要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正当途径,“堕其城,毁其国”是应有做法,“掠于饶野”、“掠乡分众”是可行举措。虽然兵不血刃是任何一个军事统帅的希望,而在孙武的时代“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是遥远的理想。

在战国时代的将领都将“兵不厌诈”奉行为指导作战的最高原则,其客观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促使战争手段变得越来越残酷,战争破坏程度越来越骇人。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秦将白起在长平一战后坑杀赵国降卒40万,就是战争已经变成了只求目的不讲手段的例证。

在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一代战略学大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拿破仑战争为经验,写出了著名的传世之作《战争论》。这部和《孙子兵法》一样诞生于战乱背景下的军事著作,同样把战争暴力推进到最大限度,并以战胜和消灭敌人的军队作为核心目标。这种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原则的作战思想,一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都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世纪初的两次大战中把屠杀演义到了极致。

在中国,到了结束战乱统一后的汉朝。军事思想家再次对战争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反思,这一点在两汉时期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完整兵学著作《三略》中有集中的反映。在战争目的论方面,所强调的是“诛暴讨不义”;在对待“战胜”与“国安”关系上,它既重视如何争取“胜可全”,更重视如何实现“天下宁”;思想上又回到了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施“仁义”之泽于万民:“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同时《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感叹:“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Ⅲ 中国近来的战争有哪些

1、解放战争:1946年6月—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 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援助下,国民党企图独吞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消灭我党我军中国大陆与海南岛等岛屿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战争初期国民党军430万人,我军120万人,兵力对比3.5∶1。战略决战开始时,敌军360万人,我军280万人,敌我兵力对比 1.3∶1。

最大规模的淮海、辽沈、平津、渡江战役,敌我参照兵力分别为:55∶100万,70∶60万,60∶100万,45∶120万。 国民党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我军。我党领导全国军民,奋起自卫,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战争在四年作战中,共消灭国民党军队807万人,我军发展到500万人。解放了除台湾省以外的领土。

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而进行的战 争。 美帝国主义组织联合国军入侵朝鲜,越过三八线,企图消灭北朝鲜,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朝鲜南部和北部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军,共16个国家的军队,约110多万人,还有五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

战争最高峰时,敌对双方总兵力300余万人。敌我兵力对比为1∶1.4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放和相持阶段。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万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将敌人打回三八线,迫使美帝国主义签定了停战协定,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抗美援越: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有些类似,一家两兄弟仗着自己的帮派互相掐。一个为了“三八线”,一个为了“十七度线”,却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首先是结果,朝鲜两兄弟打了等于没打,越南却是大吃小,统一了。还有一个,就是中美参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或许是在朝鲜战场上硬碰硬,觉得不合算,于是这次改策略了——当后台老板。美国人出钱出枪,让南越出人打北越,中国是钱也出、枪也出、人都出,但是不派参战的部队了。

4、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国的第二次卫国战争,对手是人口仅次于中国,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印度,当麦克阿瑟听说印度挑衅中国时,他说了一句话:“想和中国陆军打仗,他简直疯了。” 后来中国一度攻入印度,几乎兵临新德里,后来主动撤军,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例战胜国主动撤军的先例。这件事导致了印度杰出领袖尼赫鲁的黯然下台。

5、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Ⅳ 中国战争列表

抗美援朝时期战争年表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至11月5日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防空作战
1950年11月 云山战斗
1950年11月至12月 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 武陵里战斗
1950年11月 新兴里战斗
1950年11月—12月 三所里战斗
1950年11月 松骨峰战斗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 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 新垡石湖以南地区战斗
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 高阳以南地区战斗
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 仙岩里战斗
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 道城岘石长里战斗
1951年1月 草鞋洞华岳里战斗
1951年1月1日 泽川车站战斗
1951年1月1日至2日 济宁里战斗
1951年1月 釜谷里南山战斗
1950年至1953年 空军作战
1951年1月21日 安州一·二一空战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 第四次战役
1951年2月 536.9高地防御战
1951年2月 京安里大桥战斗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 第五次战役
1951年5月 芝岩里以南地区战斗
1951年5月 加郎山战斗
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 反绞杀战
1951年8月至10月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1年10月 文登川之战
1951年11月 大小和岛空战
1951年11月 肃川一一·一八空战
1951年11 清川江口一一·二三空战
1951年12月至1952年8月 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1951年12月 泰川龟城一二·五空战
1951年12月 清川江一二·一四空战
1951年12月 平壤一二·一五空战
1952年至1953年 冷枪冷炮战
1952年1月 清川江口一·一一空战
1952年1月 黄州沙里院一·三一空战
1952年2月 军隅里二·一O空战
1952年2月 三登谷仓二·二二空战
1952年5月 镇南浦五·四空战
1952年5月 平壤五·八空战
1952年6月 官垈里西无名高地战斗
1952年7月 镇南浦7.27空战
1952年8月 沙院里八·五空战
1952年9月 沙院里海州九·一空战
1952年9月至10月 1952年秋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1月 597.9高地之战
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 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1952年12月 永山铁山龟城一二·二空战
1953年1月 205高地及以南无名高地战斗
1953年3月 龟城三·一三空战
1953年4月 883.7西北无名高地战斗
1953年4月 大堡四·七空战
1953年5月至7月 1953年夏季战役
1953年5月 方形山战斗
1953年5月 安州空战
1953年6月 883.7及973高地战斗
1953年6月 座首洞南山战斗
1953年7月7月13—27日 金城战役
1953年7月 二青洞以南战斗
1953年7月 义州空战
新中国时期战争年表

1950年3月至5月 伊吾保卫战
1950年5月至8月 万山群岛战役
1950年9月至12月 川滇黔康边剿匪
1950年9月至11月 黔东北剿匪
1950年10月至11月 湘西鄂边剿匪
1950年10月至12月 湘西剿匪
1950年10月 昌都战役
1950年11月至12月 梵净山剿匪
1950年11月 斗逢冲战斗
1950年12月至1951年2月 十万大山剿匪
1950年12月至1951年2月 六万大山剿匪
1951年1月上旬至2月底 瑶山剿匪
1951年4至5月 桂西剿匪
1951年6月至1966年9月 打击逃缅国民党军窜扰的作战
1952年至1971年 打击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军飞机作战
1952年9月 崇明岛九·二零空战
1953年7月 东山岛保卫战
1954年5月 一江山岛空战
1954年11月至1955年2月 一江山岛战役
1958年7月至1961年12月 炮击金门
1958年8月 平潭岛八·一四空战
1958年8月 漳州八·二五空战
1958年10月 金门以南一零·三空战
1958年10月 龙田一零·一零空战
1959年3月至1961年底 西藏平叛
1959年5月 恩平五·二九空战
1959年10月 北京一零·七防空战
1962年10月至11月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 克节朗达旺战斗
1962年11月 西山口邦迪拉战斗
1963年6月 赣中六·二零空战
1963年11月 上饶防空战
1964年3月至1966年底 打击海狼艇战斗
1964年11月 雷州半岛一一·一五空战
1965年1月 包头一·一零防空战斗
1965年3月 陵水三·三一空战
1965年8月 八六海战
1965年至1975年 抗美援越作战
1965年9月 雷州半岛九·二零空战
1965年10月 隘店一零·五空战
1965年11月 崇武以东海战
1967年4月 板兴四·二四空战
1967年6月 陵水六·二六空战
1967年8月 板兴八·二一空战
1968年2月 万宁二·一四空战
1969年3月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至1973年 援老抗美防空作战
1974年1月 西沙自卫反击战
1974年1月 西沙海战
1974年1月 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战斗
1979年2月至3月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 高平之战
1979年2月 东溪穿插战
1984年4月至5月 收复老山者阴山之战

Ⅳ 中国战争!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是不愿意孩子去打仗的 如果我们被别的国家欺负 当然是先加强防御 然后组织兵力进行反攻! 下面是我过的兵力分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二炮部队组成,武警部队不属于解放军,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虽然解放军四总部、各大军区也有领导武警部队的权利,但这支武装力量并不计入解放军总兵力,这也是我国基于裁军后的种种考虑。
我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在补充几点,简单的说说我国军队的大致数量。
你说我军裁军之后人数是210万,这个数字式不准确的,解放军的总兵力是230万。
我国2004年在《2004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提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是230万,这是在我国在又一次裁军二十万之后统计的总人数。陆军现役兵力大约有178万人左右,占解放军总人数的73%。海军现役兵力大约有23万人左右,占解放军总人数的10%。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剩下的人数为空军,大约在28万人左右。
另外武警部队也属于现役军人。我国基于裁军后的种种考虑,并没有提到武警部队的总兵力,而且武警部队现在列入国务院序列,虽然武警部队是以军委领导为主。所以在我国武装力量的人数的统计中并没有包括武警部队。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各种媒体中提到的数字中了解到武警部队的总兵力是120万,其中武警内卫部队,即武警部队的主力部队的总兵力是80万。剩下的包括武警部队的其他警种,即武警边防部队、警卫部队、消防部队、黄金部队、森林部队、水电部队、交通部队的总兵力大约在40万。我国当过兵的人有4200万,所以这样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可以迅速集结编制庞大的武装力量,而每年不断新兵入伍、老兵复员,所以这个数据也在不断的增长。至于民兵预备役的总兵力我国一直是保密的,即使是我国各级政府的武装部的军官也是不知道的。除此之外,我国公安干警的总人数大约在160万左右。

Ⅵ 建国后中国一共打过几战争最后一次是哪一场有多久时间

建国后中国一共打了八场战争。它们分别是:

1.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停战时说的好听叫打成了平手,但是占据装备优势的美国实际上就是输了这结局;

2. 援越抗法战争:1950年初—1954年7月21日。最后歼灭法军14万多人,解放了越南北方,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3. 中印边界战争:1962年6月—11月21日。1962年11月22日,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4. 抗美援越战争:1965年6月—1973年8月,包含西沙海战(1973年1月19日);

5. 中苏珍宝岛之战:1969年3月2日—17日。双方谈判但未和解。2005年双方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确定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

6. 铁列克提之战:1969年8月13日。8月在新疆铁列克提发生了一场边境冲突,这场冲突鲜为人知,却以我方惨重的伤亡而宣告结束;

7.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990年2月,包含南沙海战(1988年3月14日)。中国边防部队撤出越南之后,双方都宣布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8. 建国后对外战争的最后一仗:发生在1990年2月13日凌晨,越军以一个排的兵力对我边防部队驻守的阵地实施偷袭。我军迅速阻止还击。此战也是中越战争的最后一仗。

(6)中国战中国战争扩展阅读: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越南抗法战争(英语:Vietnam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France),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法语:Guerre d'Indochine),或称法越战争,越南称东洋战争、反法抗战。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间越南独立同盟会为使越南独立与法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越南抗法战争大致可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防御阶段(1946年12月—1947年12月)。抗法战争爆发时,法国投入近10万海陆空兵力,而越南卫国军的总兵力8.5万人,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100万人。武器原始,又无外援。越军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他们将队伍一分为二:一部分打阵地防御战,正面狙击法军进攻;另一部分则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消耗法军有生力量。

1947,越南军民发扬“决战决胜”的精神,在诱敌深入之后,展开游击战和运动战,于12月23日粉碎了法军的进攻,收复了太原、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战役的胜利。

1948—1949年冬春,越军在东北、西北、罗江、洮江等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大片国土。

1950年边界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北部的军事主动权已转移到越军手中,也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Ⅶ 中国战场与整个战争的关系

您指的是哪场战争,如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中国战场是同盟国反法版西斯的主战场之权一,长时间地牵制、消耗了日本的有生力量。中国在居于巨大的劣势下,付出巨大的牺牲,给予了日本法西斯沉重打击,迫使其最终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开始对美英的战争,最终为反法西斯阵营取得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辉煌贡献,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尊重,是中国全面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重要一步。

Ⅷ 中国战争

中国和西方很不一样,中国自古没有因为宗教信仰的纠纷对外发内动过战争,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容秉承上帝旨意的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那么对中国人来说什么是正义的战争,什么是非正义的呢?主要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看的,比如说反侵略,中国人就认为是正义的战争,作为侵略者打着什么样美好的旗号,哪怕说是来拯救中国人民的,中国人一样认为它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一方。再比如说,反分裂中国人也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等等。

Ⅸ 国内战争是什么

国内战争简称“内战”,是指国内敌对势力之间所进行的战争。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革命的和反革命的两种性质。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战争,是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反动统治阶级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运动的战争以及反动阶级之间的战争,是反革命的、非正义的战争。

中国近代比较有名的两次内战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926~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这就是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获得成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内战期间,国民党人大肆残害中国共产党人,但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吓倒,于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之后,共产党人陆续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接着,红军又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力。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国内战争

阅读全文

与中国战中国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