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
1.淞沪会战:1937年月13日~11月11日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
5.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1)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忽略了日军伤员治愈后重返战场的人数)、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官方口径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
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
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㈢ 什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1937~1945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始,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败投降止,历时八年,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这场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华民族史上,也因一举洗雪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御外敌入侵屡败的屈辱史而永远彪炳史册。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芦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此,战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燃起,中国人民积极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国斗争之中。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的结果,也是日本为摆脱当时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争夺世界市场和东亚霸权所采取的新的侵略步骤。20年代末至30年代,日本国内矛盾激化,连续发生经济危机。为了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和实现夺取中国东北的战略计划,日本于1931年蓄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局部战争。随后,日本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华北,侵占热河,进逼北平、天津,策动“华北事变”,并加强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准备。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接着,形成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同盟。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日本政府认为只要对中国“加以一击”,就能使其完全屈服,从而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企图在3个月内结束对华战争。然而,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打破了帝国主义的美梦。
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形成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初期对日军做了较为积极的抵抗,进行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战役,给日军以杀伤和消耗。特别是台儿庄一战,更是对日军的一次重大打击,但是由于国民党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使国民党的数百万大军在日军压力下节节败退。到1938年10月,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以及江苏、安徽等省的大部分地区相继落入日军手中。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不断打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雁门关伏击战等重大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的斗志和信心。日本在占领广州和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特别是遭到八路军、新四军的沉重打击,便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而转移其主力于解放区战场。从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改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逐渐转移其主要兵力来打击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以巩固其占领区。从1938年底开始,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推行“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为粉碎日军的企图,八路军总部决定大举破坏正太路,进行“百团大战”。这次战役从1940年8月至12月历时近4个月,消灭敌伪军2.5万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与此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扫荡斗争,坚持敌后抗战,牵制了大量敌人,破坏了日军北上侵苏的计划。日军经过几年对我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作战,开始认识到剿共仅靠武力进行征伐不能取得成效,因而实行所谓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力战”,进行频繁的“大扫荡”,敌后抗战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同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多次掀起反共高潮,但我军和解放区禁受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渡过了困难时期。
从1943年开始,战争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3年2月,前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在中国人民特别是敌后战场军民的有力打击下,部队士气低落,战斗力明显下降。同时,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也加剧了日本的国内矛盾,人民反战情绪激增。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改变其在太平洋战场的不利态势,日本急欲结束对华战争,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为此,日本企图大力扶植和加强汪精卫伪政权的政治力量,并对蒋介石施加一定的压力,促成蒋、汪合流,以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在作战指导上,日军强调确保其占领区,保证重要资源开发地区、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安全,并以部分伪军接替部分日军守备任务,以便抽出日军用于太平洋战场和在中国占领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而在国际形势日益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情况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仍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敌后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严重困难,坚持了敌后抗战,并从1943年起开始进入恢复和再发展时期,不仅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和“清乡”,而且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而在太平洋战场,日本侵略者还在继续顽抗。1945年上半年,中国敌后解放区军民,继1944年春、夏、秋季攻势作战后,又发起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迫使其退守主要交通线、重要城市和沿海地区。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掷下两颗原子弹,给日本以巨大打击。8日,前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同时宣布参加《波茨坦公告》;9日,100余万苏军从北、东、西三个方向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同一天,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解放区军民立即展开全面大反攻,解放了大片国土。在中国、前苏联、亚洲各国以及美、英等盟国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日军迅即崩溃。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9月9日,日本在南京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至此,历经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迫使其不得不放弃“北进”前苏联的企图。持久的抗日战争,也拖延了日本法西斯“南进”时间,打破了它变中国占领区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的计划,使其南取澳洲、西取印度和在中东与德国法西斯会师的企图成为泡影。而且对支援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作战,加速太平洋战场反攻起了重要作用,并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洗百余年来中国被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历史。它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唤起了人民的觉醒,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此外,在抗日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游击战争战略思想,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也起了重大作用。
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
正面战场:几次大会战——淞沪大会战;徐州大会战;武汉大会战;川鄂边大会战等。另外远征军在云南、印度等地的战役。
我军:平型关战役,阳明堡大捷,百团大战等
㈤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
1、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5、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
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
㈥ 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服刑罪犯有哪些人
这个问题只能问司法部的监狱管理局了。
时下,抗日战争已经70年,解放战内争也65年多了,参加过容这两个战争的人,不论在那个时段犯了罪,至少也是8、90岁了老人。
把他们赦免了,放出来多社会的危害也不大,国家顾念他们当年的功劳,在盛世赦免,体现人本情怀、法外人情。
㈦ 目前我国有多少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民党老兵在世
国民党抗战老兵是指在抗日战争期间,隶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1]中的参与到抗日战争里的士兵,包括作战于国内正面战场的士兵和赴缅远征军等。由于政治原因,这些老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改革开放后,虽然没有受到政治压力,但是其抗战功绩仍然未得到官方的公开嘉奖;且大多数老兵由于年老体迈,生活十分困苦。目录1国民党抗战老兵简介2转折——老兵纳入社保国民党抗战老兵简介编辑国民党抗战老兵国民党抗战老兵是指在抗日战争期间,隶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中的参与到抗日战争里的士兵,包括作战于国内正面战场的士兵和赴缅远征军等。由于政治原因,这些老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改革开放后,虽然没有受到政治压力,但是其抗战功绩仍然未得到官方的公开嘉奖;且大多数老兵由于年老体迈,生活十分困苦。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给每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颁发纪念章,由于缺乏档案资料,有一部分国民党遗留老兵没有得到纪念章。因此,“关爱抗战老兵”组织自制的抗战英雄纪念章授予老人,以填补他们失落的心灵。“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抗战老兵大多生活困难,受病患困扰,他们为抵抗日寇侵略作出过贡献,他们渴望被认可。”在山西寻访到9名老兵的志愿者王慧景感触颇深。“毕竟,某种意义上,在抗战年代,他们是国之英雄。”[3]转折——老兵纳入社保编辑2013年6月4日,民政部发布红头文件,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3张)国民党抗战老兵列入优抚对象,享有与退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此文件出台的幕后推动者,深圳市龙越慈善会理事长孙春龙接受了记者访问,他认为国家优抚国民党老兵是突破性做法,民间努力终于有了重大进展。他们寻找到的1500多名抗战老兵将因此获益。深圳市龙越慈善会致力于寻找、关爱抗战老兵,并向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提供提案素材,希望国家能够重视抗战老兵问题。孙春龙表示,多年的奔走呼吁终于得到了好消息,寻找到的1500多人将很快享受到国家优抚计划,这些老兵最希望的就是得到国家的认可。[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财政部2015年8月份下发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具体发放对象包括:1.抗日战争时期的在乡复员军人和残疾军人;2.移交政府安置的抗日战争时期军队离休干部、无军籍职工;3.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后在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编入解放军序列的在乡复员军人;4.参加过抗日战争,后回乡务农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发放标准为每人5000元。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尽快组织实施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工作,确保9月份前将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到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手中。民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的发放范围认真审核发放对象,严格规范发放程序,精心组织发放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要加强对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到资金发放公正、公开、透明。望采纳
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国民党参加吗
这个不好说。但理论上是参加的。
在西安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线建立起来,蒋介石积极抗战;虽然到后来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是抗战的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国共两党的合作。
㈨ 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来反法西斯自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