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印度情报部门称中国战争愿望空前高涨

印度情报部门称中国战争愿望空前高涨

发布时间:2021-02-06 11:47:07

① 中国与印度的第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

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印战争发生在公元647年。

公元641年,中国唐王朝与印度卡瑙季王内朝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到容了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使团觐见印度国王。使团到达时,发现原国王已经驾崩,阿周那(公元7世纪中期在位)篡夺了王位。

印度新国王收下了赠品后,却阴谋杀死全部中国官员。唐朝使臣王玄策和一名使团成员设法逃往尼伯尔,在那里招募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部队。在唐朝骑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进入卡瑙季,围困并攻陷其王都,俘获阿周那,并将其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近代的中印边境战争发生在1962年6月至11月。这场战争,中国称之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② 中印战争印度为何损失那么惨

1、准备不足。
印度一直认为中国在没有得到美苏首肯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发动反击,所以其部队并未认真备战。争议地区绝大多数都是无人区,所以印军的“蚕食”很多时候就像在做登山运动,以至于遭解放军反击时准备不充分。甚至很多部队连冬装都准备不足。
2、部队训练不足。
印度的部队虽然算是“精锐”,但是大多都没有受过山地战训练。山地作战是一种远远脱离公路的作战模式,补给、作战方式都发生彻底的变化,印军却不会如何山地作战。
而中国边防军一直在进行山地战训练,解放军长期也擅长脱离公路作战。
在补给接近断了,经验又不足的情况下,印军士气掉得很快。
3、指挥脱离实际。
例如,熟悉瓦弄地区的拉其普特人被派往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陌生的区域,无计划的征召以及对原有军队编制的打乱削弱了印度军队的战斗力;而坐镇德里的总参谋长居然在情形不明的情况下向前线下达了占领扯冬(印度称之为Dhola)哨所东北1000码处的一个中国哨所的命令,实际上那里的中国军队处于优势地位。
第四军指挥官考尔中将(B。M。Kaul)也是被指责的对象,他奉命率军将中国军队从塔格拉山脊上赶走,而实际上考尔基本没有指挥类似行动的经验。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无视军队的指挥系统,官方历史指责他越级直接与陆军总参谋长接触,有时也越过中级军官直接向下级军官发布命令。
4、印度空军未参战。
前空军少将特瓦里(A。K。Tewary)曾在《印度防务评论》上发表文章表示,如果印度使用了空军,溃败的一方可能会变为中国,他谴责了当时的情报局负责人穆里克,因为后者认为一旦使用空军会导致印度城市遭到中国轰炸机的报复。
以上四点就是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情况,我是听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前辈口述的。
他说,印度人都是雇佣兵(可能是因为其作战表现造成的误传,在此我仅原话转述),作战决心很差。当时印军向我们山头发动进攻,火力很猛。他和另外几个人从山崖爬到印军后面,枪声一响,印军就像炸了锅一样,估计以为被包围了,马上全跑回去了。

③ 中印战争印度为何损失那么惨

1、准备不足。

印度一直认为中国在没有得到美苏首肯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发动反击,所以其部队并未认真备战。争议地区绝大多数都是无人区,所以印军的“蚕食”很多时候就像在做登山运动,以至于遭解放军反击时准备不充分。甚至很多部队连冬装都准备不足。


2、部队训练不足。

印度的部队虽然算是“精锐”,但是大多都没有受过山地战训练。山地作战是一种远远脱离公路的作战模式,补给、作战方式都发生彻底的变化,印军却不会如何山地作战。

而中国边防军一直在进行山地战训练,解放军长期也擅长脱离公路作战。

在补给接近断了,经验又不足的情况下,印军士气掉得很快。


3、指挥脱离实际。

例如,熟悉瓦弄地区的拉其普特人被派往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陌生的区域,无计划的征召以及对原有军队编制的打乱削弱了印度军队的战斗力;而坐镇德里的总参谋长居然在情形不明的情况下向前线下达了占领扯冬(印度称之为Dhola)哨所东北1000码处的一个中国哨所的命令,实际上那里的中国军队处于优势地位。

第四军指挥官考尔中将(B。M。Kaul)也是被指责的对象,他奉命率军将中国军队从塔格拉山脊上赶走,而实际上考尔基本没有指挥类似行动的经验。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无视军队的指挥系统,官方历史指责他越级直接与陆军总参谋长接触,有时也越过中级军官直接向下级军官发布命令。


4、印度空军未参战。

前空军少将特瓦里(A。K。Tewary)曾在《印度防务评论》上发表文章表示,如果印度使用了空军,溃败的一方可能会变为中国,他谴责了当时的情报局负责人穆里克,因为后者认为一旦使用空军会导致印度城市遭到中国轰炸机的报复。



以上四点就是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情况,我是听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前辈口述的。

他说,印度人都是雇佣兵(可能是因为其作战表现造成的误传,在此我仅原话转述),作战决心很差。当时印军向我们山头发动进攻,火力很猛。他和另外几个人从山崖爬到印军后面,枪声一响,印军就像炸了锅一样,估计以为被包围了,马上全跑回去了。

④ 中国象棋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 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 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 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 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 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⑤ 中国和印度的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版称为权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而印度则称'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名 称中印战争
地 点阿克赛钦、藏南地区
时 间1962年6月至11月
参战方中国;印度
结 果中国获胜,军队回撤到战前位置
伤亡情况中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
印度军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
主要指挥官张国华;Brij Mohan Kaul

来源:网络

⑥ 印度人看 中国什么印刷,免费复印3d打印

转:印度情报部门称:“中国战争愿望空前高涨,每一个城市几乎每一条街道都明目张胆回的贴着标语——打印、激答光打印、快速打印、双面打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双面打印,可能和巴基斯坦有关。………”特码的3D打印算大规模杀伤武器么?

⑦ 中国印度战争 为什么不占领印度

没有那个能力。
本国可以打败印度,但不可能全部占领印度。中印战争里专本国军队属只是歼灭了印度军队三个旅几万人,但印度是一个大国,还有上百万军队,本国当时还是在建设阶段,根本没有力量和印度打一场全面战争。否则,就算全面战争打赢了,也不过是给苏联或美国做了嫁衣而已。
即使是中印战争,也是很艰苦的打赢的,当时没有青藏铁路,本国军队的补给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只能靠人背,前线部队每拿到一斤粮食或一份弹药都要在路上消耗十倍以上的补给,根本不足以支持长期作战。所以本国军队在歼灭印度军队之后马上撤回原地,完全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再打下去部队就没有食品和弹药了,不得已而为之。

阅读全文

与印度情报部门称中国战争愿望空前高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