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自古战争

中国自古战争

发布时间:2021-02-06 11:42:23

⑴ 自古以来中国史上有多少战争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公元前26世纪至前22世纪)5次
夏、商、西周时代(公元前22世纪至前770年)38次
春秋时代(公元前769年至前476年)384次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230次
秦代(公元前220年至前207年)9次
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124次
东汉时代(公元25~220年)278次
三国时代(公元220~265年)71次
西晋时代(公元265~316年)84次
东晋时代(公元317~420年)272次
南北朝时代(公元421~580年)178次
隋代(公元581~617年)88次
唐代(公元618~906年)192次
五代十国时代(公元907~959年)73次
北宋、辽、金、西夏时代(公元960~1127年)256次
南宋、金、蒙时代(公元1127~1279年)295次
元代(公元1280~1368年)208次
明代(公元1368~1643年)579次
清代(公元1644~1911年)427次
看来,还是明朝的战争次数最多啊。
战争有个场次的问题,比如抗日战争,我们可以看成一场战争,也可以看成大小上万次战争.因此,看成一场比较好记. 如果按照这样的数字,中国只算秦始皇统一后的2200多年,应该也有500来场战争的.可以说,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安宁过,所以中国才如此穷困啊.

⑵ 中国古代战争都有哪些

1、秦始皇灭六国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2、秦末农民战争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3、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战争。

4、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

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⑶ 中国古代战争史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在泓水发生了一场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意义却很大的战争。这场宋、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史称“泓水之战”,宋襄公也因这场战争而成了名人。 十一月初一,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军众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乘楚军渡河过半时予以打击,宋襄公断然拒绝。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战争的结果是人所尽知的,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严重的箭伤,连其禁卫军(门官)也悉数被楚军所歼灭。 而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在于表明宋襄公指挥有错误,或他本人智力有缺陷。因为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并非他本人心血来潮、视战争如儿戏,而是他努力保持君子尊严的举动,恪守战争当受道德规则约束的选择。这场战争的标志作用是,自西周初建,到春秋末期,兵家所奉行“仁义之兵”,提倡“成列而鼓”的“正道”,被“不讲信义”且又实力强大的楚军彻底击碎了。 周王朝建立之后,充满诡道权谋思想的“太公阴符”,并没有成为军事的主导思想,而是“治兵以礼”。同时代的《司马法》与其说是兵书不如说是礼书,其中强调的“军礼”是,用兵应该“正而不诈”,即必须做到“成列而鼓,不相诈”,“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战争的程度与范围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不允许无节制地使用暴力。 宋襄公所坚持强调的,“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捕捉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都是对《司马法》作战原则的坚持。 如果在中国破坏了有限战争规则的是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楚国,那么在欧洲破坏有限战争规则的就是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在泓水之战后中国诞生了一位举世公认的战略家,他就是提倡“兵者诡道”,主张“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孙武。在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战争已经不允许有任何温情,只要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正当途径,“堕其城,毁其国”是应有做法,“掠于饶野”、“掠乡分众”是可行举措。虽然兵不血刃是任何一个军事统帅的希望,而在孙武的时代“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是遥远的理想。 在战国时代的将领都将“兵不厌诈”奉行为指导作战的最高原则,其客观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促使战争手段变得越来越残酷,战争破坏程度越来越骇人。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秦将白起在长平一战后坑杀赵国降卒40万,就是战争已经变成了只求目的不讲手段的例证。 在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一代战略学大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拿破仑战争为经验,写出了著名的传世之作《战争论》。这部和《孙子兵法》一样诞生于战乱背景下的军事著作,同样把战争暴力推进到最大限度,并以战胜和消灭敌人的军队作为核心目标。这种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原则的作战思想,一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都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世纪初的两次大战中把屠杀演义到了极致。 在中国,到了结束战乱统一后的汉朝。军事思想家再次对战争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反思,这一点在两汉时期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完整兵学著作《三略》中有集中的反映。在战争目的论方面,所强调的是“诛暴讨不义”;在对待“战胜”与“国安”关系上,它既重视如何争取“胜可全”,更重视如何实现“天下宁”;思想上又回到了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施“仁义”之泽于万民:“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同时《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感叹:“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blade/zhuanti/tang_rw.html 中华军事网,上边有许多中国古代战争史的资料与图片 秦 朝 汉 朝 唐 朝 宋 朝 元 朝 明 朝 清 朝

⑷ 中国自古以来真的没有打过任何一场侵略战争吗

相对于西复方列强如英,法,荷制兰,西班牙,俄罗斯,美国等,中国确实没有发动过像他们那样的海外殖民战争,或者强占邻国主权国家并迫其割地。中国历来的对外战争基本都是被动自卫,哪怕打胜了,也会让敌人获得大量好处,更似不败而败,留下很多遗憾。而在大陆,中国自古以来的版图变化也大多只限于今日中国的疆域内,如果非要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算被殖民的话,那就是抬杠,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即便有些朝代版图远超今日中国(蒙元除外),比今日多出的数百万平方公里通常都是地广人稀,甚至很多地区就是无主地,没有形成像样的主权国家。

⑸ 为什么中国古代这么多战争呢

1、战争相对而言不算多了,欧洲那种碎片化的才是三天两头打仗;
2、王朝变版更速度其实真不算权快,长久的王朝200-300年变更一次,算是很正常;
3、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积重难返”,其实用在朝代上也适用,朝代建立初期原本有效的制度也是服务于起自身利益集团的,而利益集团的持续碰上成为古代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问题集中爆发形成改朝换代;
4、国力世界前列的原因是因为战争少,而且很多都在边境线附近或者以外,能够有大量的时间休养生息,自然国力就强了,而像欧洲中东那种领主隔三差五掐架的很难有发展环境;
5、农民起义的本质,是打破原本板结的社会层级结构,而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原本的社会层级垄断,改变农民起义领导者所在利益集团自身的所属层级。

⑹ 中国自古为什么战争多

事实上,应该说人类历史上战争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记得据统计人类历史至今,世专界上完全没有战争属的年份仅200余年。相对于世界大多数地区而言,中国尤其是汉民族传统地区整体上还是太平时期多于战争时期的。试想欧洲中世纪时期,先后十字军东征与东方的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鏖战;欧洲国家大多不大互相意图兼并,战争蔓延;英法一战就可长达百年。相对来说,中华大一统的传统还是可以更好地维持稳定与和平的。

⑺ 中国古代著名战争战役

中国古代有很多战役,著名的也有很多,角度不同,认同也不同。
现列出公认的古代十大战役如下:
曹操代表作
第十位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12万VS3.4万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日后雄霸北方就是依靠的此战
周瑜代表作
第九位 赤壁之战 周瑜VS曹操 联军5万,曹军20余万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没有此战就不会有以后的三国。
第八位卫青、霍去病
漠北之战时间:公元前119年春博弈:西汗军(卫青、霍去病)VS匈奴军(伊稚斜单于)结果:西汉大胜,歼灭匈奴主力9万余人评价:中原农业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战略胜利当卫青、霍去病挥数十万大军,并分两路,穿越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迹般地千里奔袭匈奴军队主力,用对手擅长的招法置对手于死地,并以坚毅果敢的执行力速战速决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这两位名将击节喝彩。毕竟,这是中华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漫长角力中的首次战略性全胜。漠北决战,号称野战无敌的匈奴铁骑主力尽失,庞大的草原帝国分崩离析。从此其势力骤衰,不仅再无余力威胁中原,其部分部众摄于汉朝之压力,向西迁徙,终于数百年之后成为终结西方罗马文明的生力军,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尽掀波澜。不过,如下的事实,我们却不应视而不见: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博弈。坐拥空前雄厚资源,适逢卓绝明君圣主,兼具旷世良将拱卫的大汉帝国,在倾举国之力将重量级对手击倒在地之同时,也几乎耗尽了自己的能量。随后数百年纷争混乱的中华图卷,即为明证。的确,铁血与战争虽然快意,却往往不是文明进程的最优选项,其理,古今依然。。
第七位李靖代表作
唐灭东突厥之战时间: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博弈:唐军(李靖)VS东突厥军(颉利可汗)结果:唐军大胜,灭东突厥国评价:中原农业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战略胜利李靖之所以铸就史上一代名将之盛誉,与其长途奔袭、以寡击众,于茫茫草原之地,一举戮灭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帝国之旷世传奇密不可分—— 这是在漫漫750年后,中原农耕文明再次于战略上全面压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标志性战役。与卫青、霍去病们不同,李靖的胜利来的堪称轻松至极;大唐也未如大汉帝国一战而竭,反倒是由此开启了中国帝制历史中,辉煌绚烂的盛世之门。与卫青、霍去病们相仿,战败的一方遽然间倒地星散,向西狂飙避难,错进错出中,深深地改变了中亚与西亚的历史版图,终成今日“东突”的滥觞之源
第六位
宋辽岐沟关之战时间:公元986年5月博弈:宋军(曹彬)VS 辽军(萧太后)结果:宋军惨败,步入数百年被动挨打之歧路评价:中原文明转入全面消极战略防御的开端夺回幽云十六州,取得对中原家天下的地理拱卫权,始终是大宋太祖毕生未曾圆满的夙愿;更是深知其中巨大艰险的宋太宗所以宁可与民休息、八载隐忍不发的原因。为此,太宗厉兵秣马,殚精竭虑,纸上周密谋划,自信万无一失之时,以老成持重的名将曹彬为帅,举全国精锐,以雷霆之势,步步为营,直指幽州。然事与愿违,被太宗弱智的军事理念多方掣肘的曹彬,面对灵活机动、指挥自如的辽国铁骑,力战崩盘,折了老英雄的一世英名。经此一役,由大宋至大明,再至大清,历代雄主们,除了窝里横之外,在外敌压境之时,无不以“先哲”宋太宗为标尺,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为最高准则,亦步亦趋,终将“难看的活”演绎到“屈辱的死”。
第五位
白起代表作 白起 战争机器
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第四位
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11月博弈:东晋军(谢安)VS 前秦军(苻坚)结果:8万东晋军大败80万前秦军评价:鼎定两百年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战的这些成语故事充分凸显着此次战役的传奇气质——神了!的确,以不足八万之众,瞬间将号称百万的巨人击倒,遍观人类历史,堪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不神才怪。
其实,穿越长久笼罩在淝水之战之上的炫目光环,再略去交战双方具体入微的战役组织与执行等影像,文化凝聚力实乃决定胜负之源。于是,八十万的“乌合之众”倒在了八万“忠勇之师”面前;于是,中华南北分治、混乱污浊、惨痛不堪的黑暗岁月,注定还要延续两百年。
韩信代表作
第三位 背水一战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第二位
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盘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宏历史画卷。
西楚霸王项羽代表作 4万VS40万
第一位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这是中国唯一进入世界十大战役的作品,这是一场史诗般的历史巨作,这是一场仿佛教科书般的战争题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之一)这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及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在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4万楚军,同秦朝名将章邯 王离所率的一共40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的决定天下归属的巨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个个作壁上观时项羽第一个站出来如同以卵击石的方式,向秦军主力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以自己英勇无敌的精神加上超凡的智慧,以及拿青春赌明天的魄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全歼秦军40万主力,(当中歼灭了20万王离军坑杀了20万章邯军)这场战役过后天下的所谓王侯将相们,个个在项羽面前自发的膝行而前,莫感仰视,此时的项羽还不满27岁.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盟主地位。为他日后成为天下霸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主力部队全部消失,名存实亡。(后人分析这场战役时,一致认为这场战役改变了今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军事统帅,一般指挥战役,基本都是拿别人的命在赌,没有任何一人是拿自己的命在赌,项羽在这方面堪称历史第一人.破釜沉舟脍炙人口,他排第一实至名归.

⑻ 中国古代战争

名称: 赤壁之战
地点: 赤壁
时间: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参战方: 孙刘联军,曹操
简述过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战争评论
此次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相关诗词
咏赤壁 (唐 李白)
魏吴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⑼ 中国古代战争列表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战争年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攻录国之战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康王攻鬼方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穆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犬戎之战
周穆王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徐之战
周穆王三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群舒之战
周共王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共王灭密之战
周孝王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攻西戎之战
周懿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懿王攻犬戎之战
周夷王十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武公攻玁狁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攻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周厉王十七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国人爆动
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抗玁允荆蛮之战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对周边各族之战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玁狁之战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攻戎之战
周宣王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公元前805—前790年)晋穆侯攻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鲁之战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子多父攻郐之战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攻六济戎之战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秦攻戎之战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周之战——
(暂时缺春秋)——
战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周定王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55—前453年)晋阳之战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攻秦河西之战
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灭中山之战
周赧王八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97—前296年)赵攻中山之战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
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浊泽之战
周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收复河西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桂陵之战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合纵攻秦之战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邯郸之战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鄗代之战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河外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破匈奴之战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蕞之战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至二年十二月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西汉时期战争年表(简)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楚汉战争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白登之战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汉平诸吕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平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下邑之战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上郡之战
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漠南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至元鼎六年冬汉平南越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23年)六月昆阳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九月杜陵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东汉建武二年(26年)刘秀统一河北之战
汉更始二年(24年)冬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十二年十一月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赤亭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黄巾农民起义
东汉光和七年(184年)四月长社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八月至十月广宗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下曲阳之战——
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鲁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夷陵之战
晋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凉州之战
汉光兴二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宁平城之战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建兴三年(315年)杜弢起义
汉嘉平二年(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襄国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汉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浚义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十二月棘城之战
前赵光初三年(320年)六月赵平大秦之战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晋平苏峻之战
后赵太和元年(前赵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晋平成汉之战
后赵永宁元年(350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襄国之战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灭冉魏之战
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晋攻前秦之战
前燕元玺三年(354年)三月鲁口之战
前燕元玺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广固之战
东晋升平五年(前燕建熙二年,361年)二月至七月野王之战
东晋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四月晋攻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灭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吕光攻龟兹之战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淝水之战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后凉太安二年(387年)凉州之战
后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战
后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四月杏城镇之战
北魏登国五年(390年)至六年七月北魏灭刘卫辰之战
后凉麟嘉四年(西秦太初五年,392年)吕光攻西秦之战
后燕建兴八年(西燕中兴八年,393年)十一月至九年八月后燕灭西燕之战
后燕建兴十年(北魏登国十年,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参合陂之战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攻后燕之战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起义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七年(411年)卢循起义
晋元兴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覆舟山之战
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刘裕击桓玄之战
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刘裕灭南燕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刘裕灭后秦之战——
南北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闰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攻谢晦之战
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凉之战
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统万之战
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统万之战
北魏神麚二年(429年)北魏攻柔然之战
宋元嘉七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三月至次年二月宋攻魏河南之战
夏胜光三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平凉之战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北魏攻北燕之战
宋元嘉十年(433年)九月至次年闰三月汉中之战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六月至九月北魏灭北凉之战
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之战
宋孝建元年(454年)二月至六月,宋平刘义宣之战
宋大明三年(459年)四月至七月广陵之战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至魏皇兴三年(宋泰始五年,469年)青州之战
宋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建康之战
齐建元元年至齐永元二年(479年—500年)齐与北魏的战争
北魏太和三年(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次年寿阳之战
齐建武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淮汉之战
齐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汉中之战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南阳之战
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监二年,503年)至次年钟离、义阳之战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合肥之战
北魏正始四年(梁天监六年,507)钟离之战
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硖石之战
梁天监二年至大通元年(527年—503年)梁与北魏的战争
梁中大通元年(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陈庆之攻北魏之战
东魏武定五年(太清元年,547年)至承圣元年(552年)三月侯景之乱
北魏中兴元年(531年)至次年高欢攻尔朱氏之战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北魏分裂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潼关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沙宛之战
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年)邙山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玉壁之战
梁承圣三年至天成元年(554—555年)江陵之战
北齐天保七年(梁太平元年556年)三月至六月北齐攻梁之战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564年)九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陈光大元年(北周天和二年,567年)五月至次年三月沌口之战
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宜阳、汾北之战
北齐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至九月河阴之战
隋朝时期战争年表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统一的战争
隋大业九年(613年)宋子贤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杜彦冰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正月李德逸起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黎阳之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邙山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窦建德攻占冀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窦建德攻幽州之战——
唐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至七年(624年)唐统一的战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祐六年,909年)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胡柳陂之战
北宋辽金西夏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北宋统一战争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高梁河之战
辽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满城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雁门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瓦桥关之战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982年—1127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
北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年)岐沟关之战
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冬君子馆之战
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代州之战
北宋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989年)徐河之战
北宋淳化四年至至道二年(993—996年)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咸平二年至三年(999—1000年)河北之战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澶州之战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至三年鄯州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延州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好水川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定川寨之战
辽重熙十八年(西夏延嗣宁国元年,1049年)河南、凉州之战
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昆仑关之战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五月断坞道之战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西夏、吐番攻宋之战
金朝开国前一年至天会三年(辽天庆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年)金与辽的战争
金开国前一年(辽天庆四年,1114年)宁江州之战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晏州之战
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南末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宋金战争
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太原之战
金天会三年至五年(宋宣和七年至靖康二年,1125—1127年)金灭北宋东京之战——
南宋金夏蒙元时期战争年表(简)
南宋建炎元年至二年(金天会五年至六年,1127—1128年)邵兴抗金起义
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金天会五年至十一年,1127—1133年)八字军抗金起义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十三翼之战
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秋阔亦田之战
南宋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1203年)春合兰真沙陀-折折运都山之战
南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4年)春纳忽昏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至西夏乾定五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与西夏的战争
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韩侂胄攻金之战
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十月至开禧三年十一月仆散揆攻宋之战
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窝阔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兴三年,1211—1234年)蒙金战争
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边堡寨之战
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1211年)至金朝末年红袄巾抗金起义
金至宁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七月至贞祜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十月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战
金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五月至三年五月中都之战
金贞祐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北京之战
金贞祐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潼关、南京之战
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蒙古攻西辽之战
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四月襄阳之战
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四月至十一年三月枣阳之战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二月金军三道攻宋之战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七月枣阳之战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蒙古第一次西征
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1221年)正月仆散安贞攻宋之战
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四月你沙不儿之战
南宋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十月江陵之战
元太宗九年(宋嘉熙元年,1237年)黄州之战
南宋嘉熙二年(元太宗十年,1238年)庐州之战
南宋嘉熙二年(元太宗十年,1238年)至次年四月京襄之战
南宋嘉熙三年(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大垭寨之战
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冬乞瓦之战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三月赛约河之战
宋淳祐三年(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二年,1243年)余玠防蜀之战
宋淳祐四年(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44年)寿春之战
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
元中统一年(1260年)二月大马士革之战
元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1261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元中统三年(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古平李璮之战
元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虎啸山之战
元至元五年至十六年(南宋咸淳四年至祥兴二年,1268年—1279年)元灭宋的战争
元至元五年(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至十年襄樊之战
元至元十年(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至十二年(宋德祐元年,1275年)淮西之战
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元第一次攻日本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至四月明攻河南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明靖难之役
明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至十二年(1414年)三月明平交阯之战
明正统元年(1436年)十一月至十三年(1448年)十月麓川之役
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至二年(1466年)四月大藤峡之战
明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红盐池之战
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起义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春西海之战
明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至九月明平定都掌部落之战
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至三年(1623年)十一月明平奢崇明之战
清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山海关之战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战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莱阳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月至6月陕中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7月宜沙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7月扶郿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福州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至9月兰州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至1950年5月舟山群岛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至9月翠微峰战斗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宁夏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河西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至10月漳厦金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至1950年3月大别山剿匪
1949年11月至1953年7月西北剿匪
1949年10月衡宝战役
1949年10月至11月广东战役
1949年10月阳明山战斗
1949年10月阳江战役
1949年10月金门战斗
1949年10至11月鄂西战役
1949年11月至12月西南战役
1949年11月至12月广西战役
1949年11月南川县北战役
1949年11月至12月博白战役
1949年12月成都战役
1949年12月剑门关战斗
1949年12月昆明战役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滇南战役
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西藏战役
1950年至1953年西南剿匪
1950年1月八面山战斗
1950年2月天全保卫战
1950年3月至5月海南岛战役
1950年3至4月西昌战役

⑽ 中国自古以来都对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战争

唐代有入侵攻打过中亚地区(现在哈萨克和阿富汗那里)...从而夺取更大的丝绸内之路地区...
唐代就容有攻朝鲜半岛~并且扶植新朝鲜王朝!!~
其战略意义有点像今天美国打伊拉克~~

元代是打最多的~~蒙古帝国好战啊...
元代打败阿拉伯帝国(当时称大食)!!!中亚地区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通通攻打下来!!!!
韩国也打下~并成为臣服国...也攻打过日本~但最后因为神风而失败...
还入侵东欧那里~把当时的俄罗斯"夷平"...太强了...

明代强盛时~有攻打一些东南亚国家~~尤其"下西洋"后~~
当时明朝海军有在印尼和菲律宾以及马来半岛一带建立类似殖民地的地区~~
且有攻打越南~使其臣服....

阅读全文

与中国自古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