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是怎么打败日本的呢
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敌人力量只能占领城市,在游击战组织起来就可以朝大而强的方向发展,就可以打败敌人,分兵发动群众,地方党组织自己组织群众,开辟游击区,建立根据地,政权军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不断发展自己,随着力量的增强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普遍出现跨军分区的作战,抽调军分区部队组建二级军区纵队,组建野战大兵团,打败日本的方案,就是先夺取整个华北或华北大部,然后支援其他方面作战,晋察冀军区等派出大量小部队对东北腹地进行渗透,开辟游击区,建立根据地,将来配合主力部队解放东北,晋冀豫野战军负责经略中原,华东作战则由山东和华中中国人民军队负责,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人民军队已经控制除华北大中城市外的地区,由游击战进入运动战,在运动中不断围歼敌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继而完全控制华北华东中原,取得全国胜利,敌人不投降中国人民军队有信心有力量歼灭他们,晋冀鲁豫野战军经略中原这是抗日战争时就已经形成的计划,中原战场的开辟,中原根据地的建立,可以掩护华北大块根据地的安全,发展自己,打击敌人,进入中原是为全国胜利做准备,发展经济,建立军事工业,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掌握火炸药技术,建立武器生产体系,不断改进技术,扩大生产,支援战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情况
二战前,日本人的日子其实挺好过的。虽然日本没有英美等欧美列强发达富裕,但在亚洲首屈一指,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国。当时的日本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日本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非常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国内民众也基本都能吃饱饭。
可以说在当时来讲,日本人的生活是非常安逸和富裕的,甚至让人羡慕。但战争爆发后,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
1936年,由日本军部支持的广田弘毅正式上台组阁,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日本正式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次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进入战争状态。由于日军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陷入了中国战争的泥潭。
日本是个小国,资源匮乏,底子也很薄,没多久外汇储备就用光了,财政也开始入不敷出。由于日本无法在国外借到钱,所以只能从国内百姓身上想办法。为了支援前线,日本人开始节衣缩食,民众纷纷把积蓄拿出来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但没多久,日本国民就已经没有什么积蓄,全都过的紧巴巴。
没钱不可怕,节衣缩食还能对付一下。问题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个无底洞。由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所以日本政府财政和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为了维持战争,日本把国内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军事上,并加大了对国内民众的掠夺,连日本国民的口粮都被征用了。
城里人再也吃不上雪白的大米,即使条件好一些的也只能吃一些掺杂粗粮的糙米。而乡下的农民们就更惨了,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基本上全部都要上交国家,自己只能吃粗粮和野菜。一到冬天来临,很多没吃没喝的日本农民根本撑不过寒冷的冬季。所以,每年日本农村很多地方都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日本人不仅忍饥挨饿没饭吃,他们的日用生活品也非常匮乏。由于执行配给制,日本国民手里又没有钱,所以他们只能分到数量很少、质量极差的生活品。大部分日本人分到的衣服是一种用木浆和树皮混合着粉碎的废旧棉布制作的粗制服装。
这种服装非常易碎,穿着也不舒服,但能够分到一套衣服已经非常不容易,因为有的人连衣服都没有。至于糖、油、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对于日本人来说完全属于奢侈品。二战后期,为了满足战舰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炒菜做饭的豆油都给征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
公园里的铁栅栏、路边的井盖甚至家里的收音机和门板也都被征用了。实际上,日本政府征不征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大部分民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由于盟军的轰炸,大量房屋被炸毁,很多人只能住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和老鼠住在一起。当时日本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他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力,除了为国家卖命什么都不能做。即使不被拉到前线充当炮灰,也要在后方像机器人一样进行超长时间和超长强度的乏味工作,忍受着折磨,为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圣战”服务。
所以“满洲”成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乐土,他们都梦寐以求的希望能到满洲去,因为满洲国被日本军部宣传的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实际上,真的如此吗?答案自然不是,当时的满洲并不比日本本土民众生活的好多少。不过满洲拥有他们渴望的和平。
毕竟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他们会生活的更好,也不会落到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的地步。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参与了日本的对外侵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即使忍饥挨饿、遭到轰炸,也不值得人们同情。
抗日战争日本国内环境:
日本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走上侵略道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国际环境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各主国联调查团调查南满铁路被炸情况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绥靖政策,客观上纵容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连。
中国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然而西方政治家们此时主要精力集中于欧洲战场,未向中国伸出援手。国联的绥靖主义态度使日本对国际社会不再心存忌惮,它向日本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尝到了甜头的日本从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C. 抗日战争日本在中国有多少军队
200万(1937~抄1940年)、130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100万(1945年投降时)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当时日军的总兵力是108、4万,到了1942年扩充到720余万。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日军在中国总兵力基本保持在200万,1941年,日本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等26个国家对日宣战,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时候,日本在中国兵力只有100多万。
1941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40万人,其中海军约30万人,海军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国战场,而其210万陆军除40万留在本土之外,有130万在中国战场上疲于奔命,能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有40万人。就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盟军作战最激烈、最危险的日子里,日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钉”在了中国战场动不得,使其“南进”计划一拖再拖,从而使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和日本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啊
一、中国背景
1、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百年之间,长期遭受列强的侵略与欺凌,积弱不堪。
2、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二、日本背景
1、日本对外扩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2、日本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走上侵略道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4)日本中国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的结局:日本投降
1945年8月21日,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茨之命令,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由南京飞抵湖南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首都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中国正式收复被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E.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哪些地方
一、 全省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二、 部分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按照 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另外,在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有6个直辖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直辖市也划入了部分沦陷的范畴。
1.河南省(98.5%沦陷)
抗战期间,有109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沈丘县和新蔡县两个县幸免于难。
2.山西省(98.2%沦陷)
抗战期间,有103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永和县和平顺县两个县免遭日寇占领。
3.安徵省(81.9%沦陷)
抗战期间,有48个县先后沦陷,只有14个县没有沦陷。这14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庐 江县、泾县、石埭县、旌德县、宁国县、祁门县、岳西县、临泉县、颖上县、黟县、霍邱县、休宁县、歙县和绩溪县。
4.浙江省(78.6%沦陷)
抗战期间,有64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2个县没有沦陷。这12个没有沦陷的 县城分别是:於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
5.绥远省(71%沦陷)
抗战期间,有14个县市和2个盟旗先后沦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 套地区的东胜县、凉城县、兴和县3个县没有沦陷。
6.广东省(70.3%沦陷)
抗战期间,有7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8个县没有沦陷。这28个没有沦陷的 县城分别是:开建县、恩平县、赤溪县、佛冈县、广宁县、仁化县、连县、阳山县、连山县、紫金县、河源县、和平县、连平县、饶平县、丰顺县、梅县、五华县、 兴宁县、平远县、蕉岭县、茂名县、大埔县、信宜县、化县、吴川县、徐闻县、阳春县和合浦县。
7.湖北省(69.3%沦陷)
抗战期间,有53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8个县没有沦陷。这18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均县、郧县、房县、竹溪县、竹山县、保康县、郧西县、谷城县、巴东县、兴山县、秭归县、恩施县、宜恩县、建始县、利川县、来凤县、咸丰县和鹤 峰县。
8.广西省(68.6%沦陷)
抗战期间,有67个县先后沦陷,只有32个县没有沦陷。这3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贺 县、博白县、郁林县、兴业县、都安县、隆安县、百色县、田东县、东兰县、凌云县、田阳县、凤山县、平治县、靖西县、镇边县、田西县、乐业县、万冈县、天峨 县、北流县、西林县、西隆县、向都县、镇结县、龙茗县、那马县、隆山县、敬德县、天保县、养利县、万承县和雷平县。
9.湖南省(68.4%沦陷)
抗战期间,有5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6个县没有沦陷。这26个没有沦陷的 县城分别是:酃县、临沣县、汝城县、桂东县、芷江县、凤凰县、沅陵县、沪溪县、辰溪县、溆浦县、黔阳县、麻阳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桑植县、古丈 县、靖县、绥宁县、合同县、通道县、乾城县、永绥县、晃县、大庸县和怀化县。
10.江西省(63.5%沦陷)
抗战期间,有56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7个县没有沦陷。这27个没有沦陷的 县城分别是:丰城县、鄱阳县、宁冈县、分宜县、南丰县、铜鼓县、广昌县、黎川县、雩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寻邬县、乐安县、宜春县、金溪县、安福 县、铅山县、上犹县、崇义县、宁都县、瑞金县、石城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和万年县。
11.福建省(18.5%沦陷)
抗战期间,有15个县市先后沦陷。这15个县市分别是:金门县、厦门市、诏安 县、东山县、福清县、长乐县、连江县、闽候县、海澄县、永安县、霞浦县、宁德县、福安县、漳浦县和云霄县。
12.贵州省(4.8%沦陷)
抗战期间,有4个县先后沦陷。这4个县分别是:三都县、独山县、丹寨县和荔波 县。
13.云南省(3.3%沦陷)
抗战期间,有3个县先后沦陷。这3个县分别是:龙陵县、保山县和滕冲县。
三、直辖市(6个直辖市沦陷5个)
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立了6个直辖市,分别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和重庆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分别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沦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沦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沦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
青岛市:1938年1月10日沦陷。
四、未沦陷的省份
在半个世纪的对日战争中,中国只有8个省份1个直辖市(重庆)没有落入日寇之手。这8个省份分别是: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四川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陕西省所辖的部分县城以及乡镇多次遭到日军的侵犯和轰炸。但是总体上说,各县城均没有被日军占领。
甘肃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直辖市(重庆)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
F. 为什么抗日时期日本打不过中国
G. 抗日战争中,日本是怎样败给中国的
主要有两大原因:
1 、坚持抵抗,死不认输,拖着日本一直在中国虚耗国力。给了美国通过对日石油禁运迫使日本主动攻击美国的机会。
2 、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阻止日军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可能性。
1937-1941,五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损失惨重、孤立无援却依然在奋战。中国的顽强、日本的残暴,扭转了美国人民原先亲日的主流思想,普遍开始同情中国。也就是说,中国创造了美国加入战争的契机。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一直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况。中国军队不断在消耗日军,消耗日本最精锐的、战前训练出来的精兵。直到最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终于迫使日本投降。
(7)日本中国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军民已开始局部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美军逐渐攻近日本本土。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出动百万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
与此同时,毛泽东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发动大规模反攻。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了投降书。9月9日,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军头子冈村宁次递交的投降书。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H. 抗日战争日本在中国投入多少兵力
抗日战争:
参战方兵力:
中国560万人(最高时)
日本200万人(最高时)
伤亡情况:版
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权 ,国军损失365万0465人,中共损失58万4267人。
日军伤亡130余万 。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I. 日本最早和中国抗战是什么时候
你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三方面去理解。
一、日本最早侵犯中国发生在明朝内嘉靖年间。十四世纪,日容本在内战中失败流亡海上的封建主、武士、海商、游民组成的海盗队伍(史称“倭寇”),一再侵犯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嘉靖二十二年至四十二年(1543~1563)的20年中,兴化府先后16次遭其侵掠,沿海群众深受其害,兴化军民奋勇抗击倭寇。
二、中国最早和日本交战是唐朝初年的“白江口之战”。
三、中国全民族对日本抗战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的八年抗战。
J. 抗战时期,日本打中国用了多少兵
二战时日军兵力最多的时候是在800万,如果加上伪日军,像满州的那些伪军,以及东南亚投降后为日本效力的军队,接近一千万的样子。
在整个侵华战争中,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5万余人,中国军民共击毙、击伤日军255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89%,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一半
日军侵华的总兵力,东北地区一百余万,关内一百余万,大约250万
这是二战两国兵力对比:
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中军事力量相比 陆军:日本有常备师17个,约38万人,但可以三倍动员,预备役678.8万人。中国总兵力210万人,日中比率为1:5.7。日本陆军兵力数量上虽少于中国,但其训练有素,且武器装备精良。空军:日本有91个飞行中队,共2700架飞机。中国有各式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比率是8:1。海军:日本有舰艇200余艘,总吨位190万吨,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国有新旧舰艇66艘,总吨位59034吨,比率为13:1。
然后现在来说
我们肯定能打赢日军的
最直接的,我们现在有核弹,日本没有,几颗核弹就能灭掉他
然后不说核弹,说常规的
现在日军的部队总规模只有二十几万兵力
但日本的军费开支高达几百亿美元
远远超过我们
就是说
在常规装备方面,
我们是远远比不上人家的
人家一个士兵身上装备的价钱
相当于我国五六个士兵身上装备的
然后在海军方面
日本的海军也十分强大,关键是技术太先进,领先于我国。事实上,我国的海军是在九十年代才开始重视的,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海军连印度都比不上。
但要打起来,我们不一定会输
就像二战
就算没有美国的那两颗原子弹
日军最后也会被我们打败
战争不光看装备等表面的
还得看一国的综合国力
而这正是我国强于日本的所在
我们的陆军全亚州战斗力最强
空军也十分强大
远程导弹可以覆盖日本的任何一个点
就算不用核弹
也可以摧毁日本国内大部分军事设施
可以随意打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