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版、浴血奋战、艰苦奋权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或答: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和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
(2)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血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正义性的反侵来略战争:这是自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凝聚力。
中共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中国始终坚持在敌后抗战第一线。
世界反法西斯的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扩展阅读:
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
国际友人组织的医疗队到敌后参加战时救护工作。不少民族工商业家,努力增加生产、保障战时供应。许多少数民族直接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抗争。
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积极投身抗战,并积极捐款、认购国债,为抗战筹集了大量的钱款和物资,许多侨胞甚至直接回国参军参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逐步形成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日的战略局面,广大爱国将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却罔顾抗日大局、民族大义,不仅不积极抗日,反而积极反共,几乎与此同时,侵华日军调整战略,将主力对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军队在这双重压力下,始终坚持在抗日敌后战场一线,积极抗日,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塔密约》,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出兵中国东北。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与盟国一起对日本进行最后的决战,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大而弱,组织起来就可以朝大而强的方向发展,在1937年后到1940年在民族大义下迅速建立起来的各级军区各级政权,已经具备了同日本军队在全国各地作战的力量,经过1940年到1942年的战略防御和发展阶段,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自己,于1943年初中国各军区相继向敌人展开了战略进攻,夺取敌人各要点,向大中城市挺进,在1944年下旬就已经具备了发动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取大中城市的力量,接着要考虑国际局势开会进行部署,毛泽东写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会前发给各代表,这个报告,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抗战中两条路线的斗争,阐述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并指出中国人民争取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前途。会上,毛泽东做了口头报告。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农民的重要性,说:“忘记了农民,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他还提出准备进攻夺取大城市的问题。他说:像北平、天津这样大的三五个中心城市,我们八路军就要到那里去。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有人说,这是机会主义;恰恰相反,八大如果还要在延安开,那就近乎机会主义了。”他说:“我们要做好准备,由小麻雀变成大鹏鸟,一个翅膀扫遍全中国,让日本帝国主义滚蛋。”毛华泽东提出了“讲真话”问题,就是“不偷、不装、不吹”,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不讲多了。在七大上,大家喊“毛主席万岁”,毛泽东说,“我52岁”。在1945年5月估计战争还有一年半就可以结束了,加紧部署,准备发动进攻。
⑤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1、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专战线。
2、国民属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3、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肌肤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的支持,苏联红军,英美联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⑥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50年以后回顾那场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样转换祖国命运的,并增进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认识。
⑦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是什么 要有依据
个人觉得,是日本自身的过分贪婪和过度自信致其战败,才成就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假如,这只是个假如,假如日本对中国开战时,就集中其所有的机动军事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实施“闪电战”(也许当时还没流行“闪电战”这个概念,但至少有“速战速决”的古老说法),专一地对付中国而不分兵去侵略其他国家,我相信会如其所愿“三个月内占领全中国”。即使短时间内占领不了,日本也用不着八年这么快就退场了,而中国最快也要用八十年才能胜利。这并非是我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并非要贬损否定我中华民族二战中对日作战所作的贡献。在1931年,早已完全占领朝鲜半岛的日本,制造“九.一八”的事件中,从其所耗的时间及其斩获的战果来看,我一点都不怀疑上面的结论,在当时中日双方国内政局、当局者思想意志、部队士气、战斗力、战争意志及民族整体素质等综合国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
二、事实,这真的是事实,事实日本贪心自大地将整个亚太地区视为自己的势范围囊中物。它在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分兵侵略亚洲其他多个国家,而最大的败笔,居然还去招惹美苏(尽管与美军交手绝非单纯地想掌控太平洋,这有让日本很纠结的苦衷,日本也迫不得已,但无论如何终归还是交上火了)。孤军作战(虽然与德意有协约,但它们也疲于应付欧非战场难以分身),兵力分散,战线过长,树敌众多。作为一个人力和资源都贫乏的弹丸岛国,再强大的综合国力,都是经不起如此持久广袤的此消彼长的大手笔消耗战滴,更何况,当时就单单一个美国,就能平衡它,甚至是平定它了,更不要说这么多国家合一起了。与其说是一个日本挑战众诸侯,还不如说是众诸侯围欧一个日本。
三、从战后大概的战况来看,日军战死在中国战场的只是它二战投入总兵力四分之一多一点,而且还不是主力,而这四分之一多的,还不知道是否有包括那皇协军即日伪军在内,也就是说,这四分之一还有很多水分在里面。而国共两军不知死了多少,反正比正宗的日军都死得多,加在一起的战损就更可观了,作为主场作战的东道主,仗打成这样也实在太那个了。而日军的大部分兵力都战损在中国战场以外的地方,单就在太平洋战场,就被美军吃了它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有多,而且都是拥有高科技含量的海空精锐主力哦,而美军在整个二战各大战场中合计才折损40多万兵力,当然这里面也有因其自私想保存实力降低自身代价有关,但这仍未能掩盖其强劲战力。
四、苏联出兵东北对日作战以及美国投给日本吃的两个“鸟蛋”只是加速日本投降的催化剂而已,只是画龙点睛作用,因为那时,整个二战大剧已接近尾声,像其他协约国一样,日本的战败也已成定局。
综上所述,与其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不如说是日本自身的贪婪自大,招惹外部强大势力的介入打击致其战败:欲取整个亚太地区,孤军作战,兵力分散,战线过长,树敌众多。日本方面认为,自己主要是被美国打败的而不是中国,如果当时自己不去侵略进犯其他国家,只和你中国单挑,自己是绝不会输给你中国的。所以至今尚未就二战侵华道歉。
(不弟不才,不当之处望指正)
⑧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民抵抗的结果,盟友的帮助
⑨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50年以后回顾那场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样转换祖国命运的,并增进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认识。
关于抗日战争的性质
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压迫,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这里不去细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在中国实现“王道乐土”,也就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附属国、殖民地。抗战八年中,大半个中国土地遭到日军占领践踏。中华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续绝的关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民族战争来挣脱日本施加的民族压迫,收复中国领土主权,恢复自己的民族尊严。这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事业。中国属于反抗侵略的正义的一方,日本属于施加侵略的非正义的一方。这个性质不仅仅是用种种文字、图像记录下来的,也是用中国人民流成河的血记录下来的。这个性质不仅仅记载在中日双方的文字、图像中,也记载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至今为全世界所普遍承认的《联合国宪章》中,记载在遵循联合国大会批准的国际法原则的东京国际法庭材料中。“侵略”这个词人们可以改成别的什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却永世也无法改变。
人们也许要问,国际和日本历史学者怎么看。抗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国际和日本第一流的被称为“主流派”的历史学者的大量著作都是这么写的。日本少数人宣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皇国史观”,学术界不认为那是严肃的科学性研究。
事实上,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根本不需要那段历史过去以后才能作出判断。这里可以看一看就在抗日战争进行中正直的日本皇族成员是怎么说的。1943年至1944年,裕仁天皇胞弟三笠宫崇仁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幕僚,在中国战地广泛考察以后,有感于需要对派遣军总司令部的佐、尉级军官进行教育所写的题为《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文中说:“明治维新以来,伴随欧美文化的输人,日本人也感染了霸权主义的侵略压榨思想,并与欧美诸国一起,对中国实施此等行径,如二十一条要求”。“甲午战争以后滋长了侮华思想”。“满洲独立后,日本又对华北怀有野心”。“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又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大东亚战争开始以后,把中国看成,‘日本的军事基地’,在中枢决策机构内还有人认为,战争的主角是日本,日本必须战胜,所以日本必须榨取中国以自肥”。“如果是‘有取有予’,尚可另论,而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烈犬是不狂吠的,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三笠宫至今健在。这份文书当时被没收,后来偶然发现。他在回答《读卖新闻》编辑部负责人采访的提问中,接着又讲了许多亲眼目睹的骇人听闻的事实。对于日本从“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以后的所作所为,他的断语足:“连侵入他人所有的土地都要构成非法侵占罪,更何况侵占他国的领土,这能说不是侵略吗?”
抗日战争50年以后的今天,日本政界一些人极力否认中国抗日战争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极力给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翻案。他们扬言日本侵略中国、侵略亚洲邻国不但无罪,而是有大功。这个大功是把中国和亚洲国家从英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了,促进了亚洲国家今天的经济发展。那些人并非不知道联合国宪章精神、东京审判材料,不知道日本和国际上一切严肃历史学者的看法,不知道《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那类文件上记述的基本事实。但是他们仍然无止无休地颠倒黑白,这表明日本至今仍潜在着一股军国主义势力,表明日本社会中至今仍有那么一批蔑视、轻侮中国的人,盼望有朝一日重温“大东亚战争”、“皇军赫赫战果”的旧梦。6月间,日本国会通过的《战后50年国会决议》,受到东京各家大报猛烈谴责,认为“可耻,可悲,难以容忍”。这些言论鲜明地反映了广大知识界、大多数日本人的良知,和他们要求保持民族荣音的情感,是应该受到尊敬的。但《战后决议》大耍花招,颠倒原则,暗藏蒺藜,甚至有一天可能成为想要复活军国主义势力的所谓“法律根据”。中国人民有充分理由对此感到愤慨。日本政界一些人将把2l世纪的日本,把中日关系引向何处去,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蒋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本对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他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时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参考资料:http://www.cass.net.cn/zhuanti/y_party/yb/yb_m/yb_m_076a.htm
⑩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全民族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