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十大名将
No.10 赵登禹
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No.9 戴安澜
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民国政府可谓忍辱负重,欲血奋战,发动了22次会战,1117次战役,28031次战斗。牺牲了三百多万军人,二百多命将领为国捐躯。
No.8 王耀武
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No.7 傅作义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No.6 卫立煌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No.5 薛岳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No.4 杜聿明
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No.3 李宗仁
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No.2 孙立人
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No.1 张自忠
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⑵ 抗日有哪些名将.
1、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
(2)抗日战争名将扩展阅读: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38师师长孙立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第74军军长王耀武,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日军侵华期间,他们不畏生死,杀敌雪耻、百般血战、锻造钢军、血洒疆场、扬我国威、勇敢参加重大正面战役,转战大江南北,以澎湃的卫国情操,灵便的战术运用,为祖国立下赫赫战果,让后人膜拜。
⑶ 中国抗日战争的十大名将都是谁
李宗仁、戴安澜、孙立人、卫立煌、张灵甫、张自忠、薛岳、杜聿明、傅作义、王耀武 这是国军十大抗日名将,史学界公认的
⑷ 抗日时期国共20位将军排名
1、孙立人:抗日名将,青天白日勋章,新一军军长,陆军中将(战后晋升为二级上将),孙立人有“东方隆美尔”之誉,被打败的日军尊称为战神。
2、薛岳:抗日将领,青天白日勋章,,第9战区司令长官,二级陆军上将,薛岳被公认为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指挥其部先后歼敌十四万:曾指挥抗战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
3、卫立煌:"声震忻口的抗日将军",青天白日勋章,第1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二级陆军上将。朱德曾称抗日名将卫立煌为“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美国盟军史迪威将军曾称之为“百战百胜将军”。
4、李宗仁:"台儿庄大捷的司令官",青天白日勋章,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5、戴安澜:抗日名将,革命烈士,第5军第200师少将师长,追授美国懋绩勋章,追晋为陆军中将。
6、张自忠:抗日名将,革命烈士,第5战区第33集团军中将加上将总司令,追晋为陆军上将。
7、傅作义:抗日爱国将领,青天白日勋章,第2战区司令长官,二级陆军上将。
8、饶国华:抗日将领,革命烈士,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
9、王铭章:抗日将领,革命烈士,第四十一军一二二中将师长,追晋为陆军上将。
10、赵登禹:抗日英雄,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第29军第133师中将师长,追晋为陆军上将。
11、佟麟阁:抗日将领,革命烈士,第29军中将副军长,追晋为陆军上将。
12、孙元良:抗日名将,青天白日勋章,第22集团军司令官,陆军中将。
13、郑洞国:名震缅北的抗日将领,青天白日勋章,,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陆军中将。
14、蔡廷锴:英勇抗战的十九路军军长,青天白日勋章,第26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中将(抗战后晋升为上将)。
15、李家钰:抗日名将,革命烈士,第36集团军总司令,追晋陆军上将。
16、蒋光鼐:淞沪抗战总指挥,青天白日勋章,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陆军中将。
17、马占山: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爱国将军,青天白日勋章,第12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中国国民党曾决议晋升为上将,未兑现。
18、宋哲元:抗日名将,青天白日勋章,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19、张发奎:抗日名将,青天白日勋章,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二级上将。
20、冯玉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组建者,青天白日勋章,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
⑸ 抗日战争的名将领及其事迹~
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1]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一九三八年的临沂战役中,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卒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胜利,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经过这次战役,人们对张自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不久之后,张自忠又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在潢川与敌血战十日,重创日寇于河南潢川,随即又被晋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进驻鄂西荆门县一带,在汉水两岸与日寇展开了周旋。
随枣会战
从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初,短短4个月里,张自忠指挥所部接连进行了4次中小规模的战役,歼敌不下4000人。其中二月的京山之役战绩尤佳。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发命令,授予张自忠宝鼎勋章一枚。1939年5月2日,国民政府又颁布命令,为张自忠加授上将军衔。 1939年5月,中日两军在鄂北地区展开了第一次大交锋——随枣会战。5月1日拂晓,日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向襄河以东张自忠右翼兵团一八O师和三十七师发起猛烈进攻。我军凭借工事顽强抗击,以血肉之躯支撑着并不坚固的防线,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战至6日,日军发起第四次进攻,我军阵地终于被突破,狮子山、杨家岗、长寿店、普门冲、黄起庵相继失守。8日拂晓,张自忠率幕僚及总部人员冒雨渡河,向东疾进。5月10日,该师在田家集以西之大家畈伏击日军辎重联队,一举歼灭其1000余人,并缴获军马数十匹、运输艇30余艘、军用地图、弹药给养和药品一大批。由于该辎重联队的覆灭,日军渡河攻击襄阳(原襄樊)之计划落空了。 随枣会战中国军队共歼敌1万余人。其中张自忠右翼兵团歼敌4500余人,缴获军马74匹及大批军用物资;自身伤亡4414人,失踪者2702人,其中又以五十九军付出代价最大,伤亡达2153人,失踪者2381人。
编辑本段冬季攻势
1939年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12月12日,随着张自忠一声令下,右翼兵团数万大军一齐向当面之敌发起猛烈攻势,枪炮在呼号的寒风中轰鸣,声震山河。经过八昼夜血战,三十八师终于攻克罗家陡坡北面的曾家大包。随后,又在王家台子一带杀伤日军1500多人。 在指挥部队展开正面进攻的同时,张自忠还策划了一次奇袭行动。命一三二师三九五团(团长任廷材)并配属三九四团一个营,对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O三旅团旅团部实施夜袭。此战,我军以伤亡280人代价,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的战利品,用两个运输营的驮马搬运两天方运完。 此后,敌我双方在钟祥、长寿店一线对峙,二十九集团军也因攻击无进展而与敌相持。 但这时日军第十三师团向汉宜公路反攻,郭仟之江北兵团伤亡惨重,于22日撤回襄河西岸。这样一来,右翼兵团陷入孤军苦战,日军得以将兵力集中,攻击我右翼兵团。我军各路出击部队纷纷告急,要求后撤。 但张自忠不为所动,他在电话中对要求撤退的部将说:“来电总说牺牲惨重,营长以上的官长阵亡了几个?今天退,明天退,退到西藏敌人也会跟踪而追。现在是军人报国的时机,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已死的弟兄。希望你苦撑几天,以待援军,免得你我成为国家的罪人!现在只准前进,不准后退!阵地就是我们的坟地,后退者死!” 官兵们咬牙坚持,在长寿店南北之线与敌鏖战。张自忠适时将总预备队第八十四军投入战斗,基本稳定了战线。此后 应援右翼兵团的第七十五军和第五十五师于1940年1月初到达前线。2月14日,张自忠下令反攻,日军抵挡不住,向东南溃退,我军跟踪追杀,斩获甚众。 这次全国性冬季攻势,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惟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据统计,冬季攻势中第五战区歼敌30804人,俘敌36名,是战绩最大的战区;而第五战区又以张自忠之右翼兵团战绩居首,歼敌1万余人。在后来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说:“冬季攻势以张自忠主持之襄东战场收获最为可贵,实为各战场之模范。”
编辑本段将军一去
将星陨落
1938年张自忠将军所部第77军179师师长何基沣驻防洋坪时,对蒋介石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在蒋介石派员到部队视察时,何师长向视察人员说了一些情况。例如“前线打的枪响,后方推的磨响,官兵吃饭垫的牙响。”以及大后方流传着的三种说法:一是前方抱紧枪,后方抱紧人;二是前方打枪,后方打牌;三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蒋介石知道后,十分恼火,密令张总司令,“撤掉何基沣179师师长职务,送重庆法办。”张总司令接到命令后,秘而不宣,趁去重庆开会机会,面见蒋介石陈述说:“何师长跟随我多年,是个真诚爱国者,对国家忠心耿耿,绝不会有负国家,自忠保证何师长不会有意外行动,委员长可调何到中训团来,再进行一次考查。”蒋介石答应了张总司令的请求。张总司令回部后,命令何师长带职到中训团受训。 战争前夕,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接获可靠情报,敌人受德国闪电战胜利的刺激,也预备和我们来一个闪电战……于四月中旬集结了六、七个师团的兵力,要再到随枣地区来扫荡我五战区。”李宗仁急电重庆,要求放回何基沣投入对敌作战,但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不准。当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李宗仁再电重庆,重庆仍不放何基沣归队,直至张自忠在激战中与179师联系不上,孤军作战而牺牲。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在日军集结重兵南下时,我方主力本应暂时规避,寻机集中力量分别围歼来犯之敌。但是,蒋介石被日方的假情报迷惑,错误判断形势,下令第五战区部队同时围歼南北两路日军。虽然张自忠在河东的部队只有五个师二万余人,兵力仅及对方一半,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立即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部署。然而不幸的是,张自忠的电报密码被日军截获破译,他的军事部署已完全被敌方掌握。日军当即调集两个师团另加四个大队奔袭而来。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当日上午,日军发动进攻。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至下午三时,张自忠身边士兵已大部阵亡,他本人也被炮弹炸伤右腿。此时,他已撤至杏仁山,与剩下的十几名卫士奋勇抵抗,竟将蜂拥而至的日军阻于山下达两个多小时。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 不久,大群日兵已冲到面前。根据日方资料,日军第四队一等兵藤冈是第一个冲到近前的。突然,从血泊中站起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他那威严的目光竟然使藤冈立即止步,惊愕地愣在那里。冲在后面的第三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打中了那军官的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清醒过来的藤冈端起刺刀,拚尽全身力气猛然刺去,那军官的高大身躯终于轰然倒地。这时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当天深夜,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 日军对张自忠将军表现了极大的崇敬,由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事隔十六年之后,1956年冈村宁次在日本东京与来访的何应钦曾谈到了张自忠之死,冈村宁次说:“我们成了冤家对头,不过这种冤家对头其妙无比。您也许知道,我以前在北平认识了张自忠司令官,而在进攻汉口之后,不幸得很,我们在汉水(即襄河)东岸之战两相对峙下来。那个时候战事爆发,张先生勇往直前,挥兵渡河,进入我方阵地,惟遇我方因战略关系向前进击,他竟冲至我军后面战死。他之死令我感慨无量,因我本身也随时有阵亡的危险。”
举国同悲十万百姓送英灵
⑹ 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有哪些
1、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明白中国。
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4、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必须明白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应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应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我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5、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⑺ 抗日战争中的名将有哪些在哪里有详细的记录
网络词条有个抗日十大名将:
1李宗仁 2杜聿明 3张自忠 4孙立人 5薛岳 6卫立煌 7傅作义回 8王耀武 9戴安澜 10赵登禹答
这里面有些将领进到这个名单是因为他牺牲了。
我个人认为可以称得上名将的有:
薛岳 三次长沙会战,在全国对抗日军都逢打必败的情况下,坚守长沙3年多,取得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绝对是对日作战贡献最大的将领。
孙立人 被称为东方隆美尔;
张自忠 张自忠绝对是抗战中中国战将之典范;
李宗仁 台儿庄的缔造者,而且部队还都是杂牌军;
王耀武 74军战绩的缔造者,国军王牌中的王牌;
傅作义 在绥远的抗战,战绩突出。
还有卫立煌,汤恩伯,张灵甫,胡琏,方先觉,余程万,戴安澜,廖耀湘,杜聿明都有着出色的战绩。
因为这个话题现在仍然有三分敏感性,网络知道的内容有些片面;如果想要看这些人的战绩,建议去维基网络搜索一下。
⑻ 抗日战争名将排列
1 张自忠。张将军是谁也无法抹煞的抗日第一大英雄。也是共产党承认的少数几个抗日名将。他参加过长城抗战,血战台儿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张将军永垂不朽! 2 薛岳薛岳将军号称“长沙之虎“,指挥三次长沙会战,杀伤日军几万人。虽然一度失利但最后还是夺回了长沙。可以说是他和顾祝同将军保卫了抗日的大后方。 3 彭德怀彭老总在抗日中的最大贡献当然是百团大战。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对日军杀伤极大的战役后来成为老总被整的“罪证”。另外,彭总也是参加了现代中国两次大规模外战的将军(抗日与抗美援朝)。最后却似在自己人的手下。 4 杜聿明这位淮海战场的俘虏却是抗日的大英雄。他在广西昆仑关的大捷与林彪的平型关大捷南北辉映,可以说是一时之人杰。后来他还曾率师入缅扬威域外。 5 戴安澜永远不能忘记这位战死在缅甸的抗日英雄。他的精神永垂千古。 6 孙立人入缅作战诸军中战绩最佳的一位。孙将军使英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和智慧。 7 聂荣臻晋察冀边区的司令。聂元帅最辉煌的一段就是这个时期,他麾下的杨成武吕正操都是日军闻风丧胆的人物。 8 卫立煌山西的沂口大战(记不太准了)成全了这位国军悍将。让我们忘了他指挥的围剿红军和辽沈之战的拙劣表现。而回味他打通中印公路的雄姿吧。 9 杨靖宇 东北抗联的总指挥。冰雪中养成的一代英豪。日本人把他杀害后,残忍的剖开了他的肚子,竟然没有一粒粮食。 10 张治中虽然长期担任后方工作,但他是英勇的淞沪会战的总指挥。向英雄的中华儿女致敬!向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将军们致敬!
⑼ 中国抗日名将名单
▪ 陈安宝 ( 上将 第军军长兼173师师长) ▪ 郝梦龄 ( 上将 第9军军长)
▪ 李家钰 ( 上将 第36集团军总司令) ▪ 饶国华 ( 上将 第145师师长)
▪ 唐淮源 ( 上将 第3军军长) ▪ 佟麟阁 ( 上将 第29军副军长)
▪ 王铭章 ( 上将 第41军代理军长兼122师师长) ▪ 张自忠 ( 上将 第33集团军总司令)
▪ 赵登禹 ( 上将 第29军132师长) ▪ 蔡炳炎 ( 中将 第18军67师201旅旅长)
▪ 陈济恒 ( 中将 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 寸性奇 ( 中将 第3军12师师长)
▪ 戴民权 ( 中将 第39军副军长) ▪ 戴安澜 ( 中将 第5军200师师长)
▪ 丁炳权 ( 中将 第8军197师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 ▪ 郭子斌 ( 中将 第30暂编师师长)
▪ 高致嵩 ( 中将 第72军88师264旅旅长) ▪ 黄启东 ( 中将 第32师参谋长)
▪ 黄梅兴 ( 中将 第72军88师264旅旅长) ▪ 姜玉桢 ( 中将 第66师196旅旅长)
▪ 蒋志英 ( 中将 浙江台州守备司令) ▪ 阚维雍 ( 中将 第31军131师师长)
▪ 刘桂五 ( 中将 第6骑兵师师长) ▪ 李必藩 ( 中将 第23师师长)
▪ 刘家骐 ( 中将 第54师师长) ▪ 赖传湘 ( 中将 第190师代理师长)
▪ 李翰卿 ( 中将 第74军57师步兵指挥官) ▪ 李巩良 ( 中将 军训部锱重总监)
▪ 刘震东 ( 中将 第5战区高级参谋兼第2路游击司令) ▪ 马玉仁 ( 中将 苏鲁战区第1路抗日游击军司令)
▪ 彭士量 ( 中将 第73军第5暂编师师长) ▪ 庞汉祯 ( 中将 第7军173师519旅旅长)
▪ 齐学启 ( 中将 第38新编师副师长) ▪ 秦霖 ( 中将 第7军173师521旅旅长)
▪ 孙明瑾 ( 中将 第10军第10预备师师长) ▪ 石作衡 ( 中将 第70师师长)
▪ 司徒非 ( 中将 第66军106师参谋长) ▪ 唐聚五 ( 中将 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
▪ 吴克仁 ( 中将 第67军军长) ▪ 王甲本 ( 中将 第79军军长)
▪ 武士敏 ( 中将 第98军军长) ▪ 王竣 ( 中将 第27新编师师长)
▪ 王凤山 ( 中将 第45暂编师师长) ▪ 吴国璋 ( 中将 第75师副师长)
▪ 许国璋 ( 中将 第44军150师师长) ▪ 夏国樟 ( 中将 第7军175师副师长)
▪ 萧山令 ( 中将 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 ▪ 张敬 ( 中将 第33集团军高级参谋)
▪ 张谞行 ( 中将 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 ▪ 郑作民 ( 中将 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
▪ 朱世勤 ( 中将 第30暂编师师长) ▪ 钟毅 ( 中将 第84军173师师长)
▪ 周元 ( 中将 第48军173师副师长) ▪ 赵锡章 ( 中将 第19军70师215旅旅长)
▪ 郑廷珍 ( 中将 第25军第5独立旅旅长) ▪ 周复 ( 中将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 艾亚春 ( 少将 第17军84师野战补充团团长) ▪ 安德馨 ( 少将 东北军独立第9旅626团营长)
▪ 陈文杞 ( 少将 第27新编师参谋长) ▪ 陈绍堂 ( 少将 第104师步兵指挥官)
▪ 陈昭礼 ( 少将 70军参议兼战时步兵培训班主任) ▪ 付忠贵 ( 少将 山东鲁北游击军总司令)
▪ 范筑先 ( 少将 山东省6区游击司令) ▪ 范庭兰 ( 少将 豫北别动第5总队总队长)
▪ 官惠民 ( 少将 第90师270旅旅长) ▪ 高道先 ( 少将 山东游击队铁道破坏队总队长)
▪ 高志航 ( 空军 少将 驱逐机司令兼第4大队大队长) ▪ 胡义宾 ( 少将 第96师师长)
▪ 扈先梅 ( 少将 第51军114师341旅旅长) ▪ 华品章 ( 少将 第72军88师262旅副旅长)
▪ 韩应斌 ( 少将 第18军11师32旅62团代理团长) ▪ 韩宪元 ( 少将 第72军88师262旅524团团长)
▪ 胡旭盱 ( 少将 第3战区第1突击队司令) ▪ 韩炳宸 ( 少将 山东第13战区敌后保安副司令)
▪ 金崇印 ( 少将 第17军参谋长) ▪ 江春炎 ( 少将 第114师参谋长)
▪ 吕公良 ( 少将 新29师师长) ▪ 吕旃蒙 ( 少将 第16集团军第31军参谋长)
▪ 卢广伟 ( 少将 第8骑兵师副师长) ▪ 李兰池 ( 少将 第57军112师副师长)
▪ 林英灿 ( 少将 第152师副师长) ▪ 梁希贤 ( 少将 第80军第27新编师副师长)
▪ 路景荣 ( 少将 第18军98师583团团长) ▪ 李忠 ( 少将 第63师361团团长)
▪ 刘眉生 ( 少将 第85师253旅510团团长) ▪ 林相侯 ( 少将 第20军135师805团团长)
▪ 史蔚馥 ( 少将 广西绥靖公署高级参谋) ▪ 王禹九 ( 少将 第79军参谋长)
▪ 王剑岳 ( 少将 第57军第8师副师长) ▪ 吴继光 ( 少将 第58师174旅旅长)
▪ 徐积章 ( 少将 第205旅旅长) ▪ 解固基 ( 少将 第43军26师152团团长)
▪ 谢晋元 ( 少将 第72军88师262旅524团团长) ▪ 谢志恒 ( 少将 第170师508团团长)
▪ 谢鼎新 ( 少将 第176师团长) ▪ 姚中英 ( 少将 第83军156师参谋长)
▪ 易安华 ( 少将 第71军87师259旅旅长) ▪ 杨杰 ( 少将 第1师第1旅副旅长)
▪ 雍济时 ( 少将 第33师195团团长) ▪ 杨怀 ( 少将 第60师108旅359团团长)
▪ 杨家骝 ( 少将 第60师108旅360团团长) ▪ 姚子青 ( 少将 第18军98师583团第3营营长)
▪ 燕鼎九 ( 少将 第1战区游击挺进军第22纵队副司令官) ▪ 严家训 ( 少将 第60军第183师541旅1082团团长)
▪ 周鼎铭 ( 少将 第36集团军副官) ▪ 张少舫 ( 少将 第113师参谋长)
▪ 赵渭滨 ( 少将 第41军122师参谋长) ▪ 邹绍孟 ( 少将 第41军124师参谋长)
▪ 朱实夫 ( 少将 第3新编师副师长) ▪ 朱赤 ( 少将 第72军88师262旅旅长)
▪ 张空逸 ( 少将 第62师367团团长) ▪ 张庆澍 ( 少将 鲁苏战区游击队高级参谋)
▪ 左权 ( 少将 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 ▪ 蒋铁军 ( 第109师师长)
▪ 吉鸿昌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 ▪ 刘启文 ( 第322旅旅长)
▪ 罗忠毅 ( 新4军第6师参谋长) ▪ 彭雄 ( 新4军3师参谋长)
▪ 彭雪枫 ( 新4军第4师长兼政委) ▪ 秦庆五 ( 第90师师长)
▪ 颜僧武 ( 第513旅旅长) ▪ 杨靖宇 ( 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总司令)
▪ 赵尚志 ( 东北抗日联军司令)
⑽ 中国抗日战争的十大伟人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李宗仁:第二名将。回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杜聿明:答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