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盘尼西林是什么在抗日时期有什么用
盘尼西林就是我们常说的青霉素,它是一种抗菌药。在战场上,在救治伤员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有效的杀菌,使伤员不因伤口感染而牺牲。因为抗战时期,大多数伤员都是因为细菌的感染而牺牲,所以盘尼西林这种药品十分短缺,而且在那个时代并不能大量供应,所以导致了很多伤员因此而牺牲,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盘尼西林是救命的药了。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1)小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作用扩展阅读: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 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并取得成功。此后的一段时间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因这项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 谁能介绍一下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小米加"式步枪
解放战争初期,没有人民币,以地方卷顶替,工人、职员每月挣100---120斤小米 折钱发给。士兵管吃管穿一支枪。这就叫小米加步枪。
③ 抗日战争中 国共两党的各自作用与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对外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也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初期阶段,一个相持阶段。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动摇,始终站在抗战前列不后退,并以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精神和抗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全国人民的信赖和拥戴,成了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人民的脊梁,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宏观上、本质上和发展观点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代表民族利益,反映人民愿望,提出合乎时代潮流的政治主张,获得人民的信赖和响应;二是能够制定符合国情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推动历史前进,得到人民的拥护;三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得到人民的支持;四是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群众表率,得到人民的爱戴。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倡导者、推动者和政治领导者。众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由此开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高举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为推动全民族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表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就无人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人领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那就无从实行抗日。”同时表明,“在要不要抗战的问题上,蒋介石受了我们的领导,就是我们推动了他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蒋介石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是发展抗日力量,掀起抗日高潮的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者。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分歧由要不要抗日转向怎样抗日的问题。由于两党代表的利益不同,参加抗战的原因和目的不同,因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和军事方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局面。
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全民族抗日推向了高潮,并在实践上指导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就威名天下扬,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振奋了全国民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此后不久,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收复大片国土,解放5千多万人民,建立大小10多个抗日根据地,抗击了近半数(约40万)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迫使敌人占领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促进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历史证明,“敌人进攻,国民党败退,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的对敌反进攻,战略相持阶段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败局也必将更为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在抗战第一阶段,也是共产党对全国抗战起了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和坚强堡垒。为了维护团结抗日的大局,共产党作出了重大牺牲,顶住了投降反共逆流,为全国人民的抗日大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方面及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开展了声讨汪精卫集团叛国罪行的斗争,制止了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活动。另一方面制定并坚持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及高度克制、忍让的“自卫”斗争等政策、方针和原则,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向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方向。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维持抗日的大局,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危险倾向,那就会弄得一团糟。”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敌后战场,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战场。在长达6年左右的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战场转向共产党战场,敌后战场成了抗战的重心,敌后军民成了坚持抗战的“脊梁”。坚持抗战打败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共产党肩上。
历史表明,“所谓相持阶段,实即解放区与敌人的相持。”其特点就是“敌人与解放区之长期反复的最残酷的战争。”如果没有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敌人相持的战争,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总之,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与作用,他们都是重要且绝对不能忽略的。共产党的作用更加积极有力,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全国抗战起到的关键的作用,在思想纲领上完全符合当时的国情需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游击战争,为正面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共产党在抗日战中有着鲜明的引领地位。而对于国民党虽然有时出现了一些反动的行动与极为消极退步的作法,但在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仍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对于共产党的作用与地位,仍属于次要地位。总的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还要归结于中国的民力民心,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坚持长期抗战的结果。
④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易;牵制了大量日军,使其无法奔赴太平洋战场,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军事力量,为美军的太平洋战争创造先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复杂来说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在战争形态上,它起初表现为一系列弱小国家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接连不断的局部战争,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面战争,其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发动以争夺我国东北为目标的日俄战争,先后从中国攫取了台湾、澎湖和旅顺、大连等,并勒索了巨额战争赔款,从而增强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列强中新崛起的最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7月,日本内阁提出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和侵略步骤。同时,它也表明日本由一般帝国主义向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的转变。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日本点燃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两年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来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影响下,激于民族义愤,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抵抗,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武装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70多个县,到1933年发展到30多万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到全国抗战爆发前发展到11个联军共4.5万余人,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共歼灭日军25万余人。“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战后,日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满洲’(九一八事变)为导火线而开始升起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
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开端。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苏的共同目标下终于紧密勾结到了一起,一个世界范围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组成,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把局部侵华战争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它表明日本法西斯首先将局部战争推向世界性规模,因为征服中国是日本实行“北进”或“南进”、称霸亚太地区的世界战略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德、意、日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既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七七事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起点,中国开始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举国动员,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广阔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加之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对日军构成战略夹击的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全国性抗战第一年,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型关、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有效作战方式,粉碎了日本法西斯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此时,日本侵华兵力已达32个师、海军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
中国的抗日战争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成为当时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侵华行径,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苏联等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更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随后,苏联又向中国政府提供4笔贷款,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朝鲜、苏联、印度、加拿大、美国等10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通过捐款、捐物和拒购、拒运日货等手段,支援中国抗战。美、英、法在1938年后为防日本“南进”,逐渐改变抗日战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总之,随着“七七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世界的焦点也由欧洲转向亚洲、远东。美国二战史委员会主席、国际二战史委员会副主席戴德华教授和以色列教授夏阿龙等人撰文提出: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后,由于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日本不能在德军需要战略配合之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进而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无法达成。
中国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日本关东军先后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实,结果由于中国抗战对日军主力的牵制,使日军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日本为什么甘心吃哑巴亏而不扩大武装冲突,最后采取外交谈判加以解决?当时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说了实话:“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之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第122页)可见,苏联能够在1938—1939年摆脱东线威胁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的打击和牵制。
中国抗日战争解除了苏联的后顾之忧,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亲自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告诉他,“希望尽早返回日本,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日本外相松冈曾力主对苏开战,以与德国法西斯配合,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从中国关内抽调5个师加强关东军的计划却遭到军方的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3页)日军大本营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决定:“帝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28页)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希特勒企图在严冬到来之前,联合日本打垮苏联。但此时的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1941年12月初,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5个师用于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69%。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使其无力“北进”发动侵苏战争。当时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决定:“不管德苏战争如何演变,以昭和二六(1941)年度内放弃解决北方的企图”。(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2页)正因为如此,苏联才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仅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就从远东方面军调出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及部分坦克、航空兵部队,加强了苏联西线对德作战的实力。中国的持久抗战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对此,苏联元帅崔可夫曾感激地说过:“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通讯社,1980年版,第38页)
中国持久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赢得了时间。日本“北进”侵苏被迫放弃,“南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同样因其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一再推迟。1940年春夏,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希特勒称霸西欧。日本本来可以在英、法遭受德国袭击、无暇东顾,美国又尚未直接卷入同德、意、日冲突的情况下,趁机南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以攫取英、法、荷、葡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德国法西斯也竭力唆使日本南进,以期望它从东方打垮英、法等势力,与其在战略上相互策应。但此时的中国战场正进行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对此,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解释说:“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1940年,日本陆军共49个师,其中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78%。
中国抗日战争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成为泡影。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得手,攻击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及“反击”号两艘巨舰成功,暂时取得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优势后,曾制订了一个用5个师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狂妄计划。是时,德国也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1942年3月23日,里宾特罗甫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商讨轴心国的战略问题时,要求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等地,以配合德军向中东和高加索的进军。但是,中国抗日战争愈战愈强,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力不从心。1942年春,罗斯福曾庆幸地对自己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见闻秘录》,新群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页)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最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载,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还有50%的空军和40%的海军力量用于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其中32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其中投入侵华战争34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不及侵华兵力的20%。
中国始终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最大战略集团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既不能回援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本土“决战”,又无力在大陆进行决战,最后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美、英盟军没有直接参加对日本中国派遣军的作战,相反,中国远征军却以10—20多个师的兵力两次入缅,参加印缅战区对日南方军和缅甸方面军的作战,并担任了缅南防御和缅北、滇西反攻的主力,为缅甸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的兵力128万余人,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不含向苏联投降的日军数)的50%以上。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前后达14年之久,它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三倍半,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两倍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民众伤亡2249.9万余人,被侵华日军强掳的中国劳工800余万人,香港同胞10万余人、台湾同胞115余万人被日军致死、致病残等。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永垂青史!
⑤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作用
在战场承担了大部分日军的进攻.
⑥ 在抗日战争时期翼中地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概括出来
在抗日战争时期翼中地道发挥了创新的作用。
《冀中的地道战》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体现了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6)小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作用扩展阅读: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⑦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具体事件
自己感觉中共在抗日战争起到的辅助作用,正面战场还是国军来应付。国军在正面战场牵制很多日军这个是不可否认的。虽然共军也有几次相对较大的对日作战,但还是以扰乱日军作战为主。总得来说,这个不能单以国军或是共军取得的胜利,这个是中华民族取得的胜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规模以上战役战斗统计:
(本统计起至时间为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并不包括1945年8月15日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拒绝投降之日军伪军所作的攻击。为避免无谓争论,本统计亦不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之反击,如皖南事变,黄桥战役等均不在内。)
(规模以上战斗指日伪军攻击兵力在万人以上,或八路军新四军毙伤俘敌军数目在千人以上之战役战斗。另如战役战斗确有特殊战略意义,则虽未达到上述标准 ,仍可能收录。)
(东北抗联因所处环境极为恶劣,兵力均不充裕,故对东北抗联之战役战斗,标准适当降低。)
以战役战斗发起时间为序;
本统计为个人独力完成,难免有疏漏或考据不精之处,敬请见谅,并请以确切之史实补充更正;
本统计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
-----------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平型关战斗
战果: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七亘村战斗
战果:连续两日在同一位置设伏,共歼敌500余人,八路军仅伤亡不足百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25日-11月7日,广阳战役
战果:毙、伤日军1300余人.迟滞了日军对太原的行动,掩护了国民党军的撤退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至12月,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边区所辖发展到30余个县,部队发展到2万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22日至4月2日,晋西北反围攻战役
战果:八路军歼灭日军1500余人,收复了7座县城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14日-19日,午城井沟战斗
战果:歼灭日军1000余人,焚毁汽车70余辆,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巩固吕梁山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15日至4月11日,易涞战役
战果:进行大小战斗40余次。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400余人,
1938年4.4——1938年4.27日,晋东南反“9路围攻”。
战果:日军战败,长乐村一战差点全歼108师团117联队,狼狈撤出晋东南根据地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至8月,宝清地区反讨伐作战
战果:毙伤日伪军300余人,第5、7军部队鉴于宝清局势空前恶化,主力向同江、富锦地区转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神头岭战斗
战果: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俘80多人,八路军仅伤亡240余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春,东边道北区春季反讨伐作战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600余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至9月,漳南战役
战果:歼灭伪军和土匪7800余人,为建立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长岗战斗
战果:击毙俘虏伪军160余人,缴获轻机枪8挺、步枪、手枪160余支。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伪军少将旅长索景清几被击毙。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14日-19日,薛公岭战斗
战果:三次伏击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至11月,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36次,歼灭日伪军5331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20日至11月17日,反二十五路围攻战役
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36次,歼灭日伪军5331人,五台、灵丘、曲阳等几座县城失守
1938年11.12——39年4.1日,冀中反”5次围攻“。
冀中军区2万多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冀中根据地。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月至3月,冀南1939年春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八路军作战1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1939年1——39年3月。晋南反“11路围攻”。
晋南军区3万多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晋南根据地。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大蒲柴河战斗
战果:击毙日军伪军220余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至11月,龙北地区作战
战果:较大战斗40余次,毙日伪军警400余人,俘伪军警600余人
1939年5月至12月,宝清地区反讨伐作战
战果:击毙日伪军23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60余支.此后,日伪军更加紧了对宝清地区的讨伐和封锁,第2路军在日伪军的轮番进攻下,处境极为困难。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陆房战斗
战果:毙伤日伪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胜利突出重围,
1939年6.1——7.14日。鲁中夏反围攻。
鲁中军区3万多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晋南根据地。
战果:7.16日,日军114师团师团长沼田德重中将率部撤向聊城途中,师团司令部突遭八路军鲁西军区伏击,被歼200多,沼田德重中将胸,腹中弹,8.2日,因医治无效,死于济南日军中心医院。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3日至8月,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歼灭日军2000余人,收复了榆社、武乡、沁源、高平等城,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9日-27日,易满徐战役
战果:大小战斗19次,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大沙河战斗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600余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陈庄战斗
战果:第120师伤亡557人,共毙伤日军1280余人,俘日军2人,俘伪军12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0月至12月,冀中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其于12月底全部退出冀中根据地。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0月至12月,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历时40余天,八路军作战108次,共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击毙阿部规秀。八路军伤亡约2000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邯长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军700余人,收复黎城、涉县两城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至4月,晋西北1940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30余次,毙伤日军1100余人,俘日伪军200余人,收复日军占领的岚县、方山、临县3座县城及11个市镇。
1940年4.14——5.5日,鲁南春反围攻。
鲁南军区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鲁南根据地。
1940年2月至3月,白彦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歼日伪军800余人,缴获长短枪350余支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大小战斗30余次。八路军共毙伤俘日伪军1000余人,击落飞机1架。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至5月,冀中区1940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96次,毙日军1800余人、伪军200余人,伤日军1200余人、伪军170余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23日-5月3日,南繁战役
战果:10余次战斗,以劣势兵力取得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6月至7月,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对日军作战251次,毙伤日伪军4490人。收复兴县、临县、方山、保德、河曲五城。120师伤亡伤亡2039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夏,冀中区1940年青纱帐战役
战果:八路军作战146次,共毙伤日军2189人、毙伤俘伪军1000余人,
百团大战是一系列较大规模战役战斗的组合,分列数例如下: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至9月,正太铁路破击战
战果:共毙伤日军2200余入,俘日军10人,严重破坏了正太铁路。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20日至9月27日, 同蒲铁路北段破击战
战果:作战200余次,歼灭日伪军3500余人,破坏铁路40余公里,破坏公路300余公里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至10月,榆辽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军近1000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涞灵战役
战果: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俘日军49人、伪军37人
1940年9.5——9.17日。皖东秋反围攻。
皖东军区新4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皖东根据地。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0月6日-11月5日,太行区秋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毙伤日军1050余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至1941年1月,北岳区反扫荡战役
战果:毙伤日军10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2日全部从根据地撤走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至12月, 太岳区冬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毙伤日军1060余人.太岳根据地遭到巨大的破坏和摧残,仅沁源县被杀害群众达5000余人,10户人家以上的村庄,绝大部分被烧毁,被抢被杀牲畜近万头。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2月至1941年1月,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217次,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破坏公路125公里
1941年1.11——2.10日。鲁西春反围攻。
鲁西军区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鲁西根据地。
1941年(民国三十年)2月至6月,冀中区1941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歼、俘日伪军300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7月,冀东区1941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但也付出较大的代价,冀东区受损严重
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至8月,冀中区1941年青纱帐战役
战果:八路军作战100余次,共歼日伪军200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20日至8月,苏北苏中1941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作战130余次,歼灭日伪军3800余人,击沉日军汽艇30余艘。
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至1942年10月,苏南反清乡作战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1000余人,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牺牲
1941年(民国三十年)8月至10月,晋察冀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和民兵、游击队共作战814次,毙伤日伪军5500余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伤亡5900余人,群众伤亡600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夏,北岳区1941年夏季反分割战役
战果: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平沟破路400余公里,北岳区、平西区的平原与山区以及山西与河北交界地区根据地被分割局面有一定扭转。
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至10月,太岳区1941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参战部队:中国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进支队、国民革命军第98军
战果:八路军作战1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00余人。
1941(民国三十年)年10月31日至11月20日,太行区冬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作战62次,共毙伤日军1384人,水腰兵工厂成功转移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黄崖洞战斗
战果:我军以不足—个团的兵力,与装备精良的5000多日军鏖战了8天8夜,毙伤日军700余人。开创了抗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前所未有之记录。成功保卫黄崖洞兵工厂转移。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2日至12月28日,沂蒙山反扫荡战役
战果:歼灭日伪军6200余人,抗日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伤亡1400余人,群众被杀害和抓走1.4万余人,粮食被抢走160余万斤。
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平汉路破袭战役
战果:大小战斗45次,毙俘日伪军960人,平毁封锁沟109公里,破坏公路69公里、铁路4公里
1941年(民国三十年)底至1942年初,侏儒山战役
战果:共歼灭毙伤日军200余人,伪定国军第1师5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至3月,晋西北1942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3次,歼灭日伪军75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2月3日-25日,太岳区春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2月3日至3月3日,太行区春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共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5月1日至6月底,冀中区“五一”反扫荡战役
战果;进行大小战斗272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冀中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冀中军区部队减员16800余人,群众被杀、被捕达5万余人,根据地绝大部分变为日占区和游击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太行太岳夏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部队突围作战中,于十字岭阵亡。
1942年(国民三十一年)7月至8月,冀鲁豫区夏季攻势作战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国民党顽军6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7月至8月,平北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作战38次,毙伤俘日伪军592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8月,冀东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作战20多次,毙伤日伪军900余人,开辟滦河以东、北宁铁路以南400余个村庄,使冀东抗日根据地人口增至270万。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8月至10月,冀中区1942年青纱帐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平毁公路、封锁沟50余公里。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9月至10月,冀鲁豫区秋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八路军共毙俘日伪军500余人,八路军损失较大,计牺牲、被俘、失散指战员11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9月至12月,冀东区1942年秋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八路军主力转移到外线,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抗日基本区为日伪军占领,冀东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
战果:八路军作战8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2800余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2月17日至4月10日,苏北1943年反扫荡战役
战果:大小战斗658次,毙日伪军1070余人,伤780余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4月至5月,北岳区1943年春季反辗转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218次,毙伤俘日伪军1700余人,攻克碉堡5座,炸毁汽车12辆,缴长短枪73支、轻机枪1挺、炮1门,军用物资一部。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5月3日-22日,太行1943年夏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2500余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6月,冀东区青纱帐战役
战果;歼灭日伪军约1100人,恢复了丰玉宁抗日根据地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7月10日至8月19日,卫南战役
战果:歼灭伪军5600余人,开辟了卫河以南抗日根据地。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7月至8月,诸日莒沂鲁山区战役
战果:毙日伪军6000余人,八路军控制了沂山山区全部和鲁山山区一部,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
1943年7月至9月,冀东第二次恢复基本区攻势作战
战果:作战80多次,攻克点碉40处,毙伤日伪军1100多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8月,林南战役
战果:历时9天,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开辟了豫北抗日根据地。战役中,八路军伤亡790余人,团长周凯东阵亡。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9月至11月,冀鲁豫边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共歼灭日伪军4000余人,第5军分区司令员朱程牺牲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9月至10月,晋西北1943年秋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消灭日伪军1300余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9月至12月,北岳区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战役
战果:八路军民兵共作战5300余次,攻克碉堡204座,毙伤俘日伪军9400余人,缴山炮1门、轻重机枪17挺、掷弹筒7具、步马枪800余支,毁日军火车18列、坦克3辆,汽车244辆,破坏铁路桥13座、公路950余公里、铁路5公里,击落飞机1架。八路军伤亡2400余人。
1943年9月至12月,冀东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约600人。攻入马兰峪金矿
1943年10月至11月,太岳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战果:八路军作战720多次,共毙伤日伪军3500余人。第十六团抓住战机,伏击歼灭敌军官战地观战团
1943年11月,八公桥战斗
战果:八路军攻克伪军据点、碉堡17处,歼灭伪军2150人,生俘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甄纪印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1月至12月,大岭山反“万人扫荡”作战
战果:突出包围圈,歼灭日伪军160余人,保存了主力部队。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至3月,冀中区1944年春季攻势战役
战果: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攻占肃宁、安新、赵县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3月至4月, 鲁中第三次讨伐吴化文部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伪军1300余人,俘伪军少将以下军官323人、士兵4800余人,打通了沂、鲁、泰、蒙各山区的联系。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3月,车桥战役
战果:新四军共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内俘168人)。新四军伤亡200余人。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日本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盟员,勇敢地参加火线喊话,松野党光荣牺牲。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4月至5月, 高沟杨口战役
战果:新四军歼灭伪军共2000余人,毙日军140余人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陈家港战斗
战果:击毙伪军900余人,俘虏伪军大队长以下425人,缴获食盐4万吨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7月至8月,渤海军区1944年夏季攻势作战
战果:八路军俘日军1人。毙伤日伪军270人,俘虏伪军1930人,缴获大小炮15门、轻重机枪52挺、长短枪1840支,汽车2辆、子弹10余万发。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8月,滨海区1944年反扫荡作战
战果:内线歼灭日伪军400余,外线歼灭日伪军700余人,8月29日日军撤离根据地中心区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8月至10月,渤海军区秋季攻势作战
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收复乐陵,临邑、南皮三座县城、打通各分区之间的联系,使小块游击区联成六块的恨据地,并对天津、德州、济南等地的日伪军造成威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8月至9月,晋绥军区1944年秋季攻势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297次,毙伤日军499名、伪军414名,俘日军20名、伪军1014名,缴长短枪674支、轻机枪10挺、重机枪1挺、追击炮2门,收复村庄446个,解放人口5万余,收复土地770平方公里。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8月, 郓城战役
战果:歼灭伪军2900余人
战果;毙伤日伪军1600余人,俘日伪军3670余人,八路军伤亡1100人。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9月,葛庄草沟战斗
战果:共毙伤日军中队长以下300余人,伪军独立旅旅长以下1000余人,俘日军31人、伪军师参谋长以下367人,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0月至12月,冀中区1944年冬季攻势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歼日伪军1000余人,攻占正定、安平、献县、保定城关及其周围县城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2月, 苏北区1944年反扫荡战役
战果:新四军毙伤俘日伪军1048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月至4月,道清战役
战果: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解放人口75万,扩大解放区2000余平方公里,建立了获嘉、武陟、修武等4个县抗日民主政权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2月,大田畈战斗
战果:毙伤日军400余人,缴获炮7门、轻重机枪25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2月至6月,冀热辽区反击伪满军战役
战果:冀热辽军区部队共作战230次,歼灭日伪军5035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2月17日-4月25日,晋绥军区1945年春季攻势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537次,毙伤日伪军1590余人,俘虏和瓦解伪军810人,夺取了离岚、五三两条公路线,扩大根据地面积3840余平方公里,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2月,讨伐伪军赵保原部战役
战果;毙伤敌2000余人,俘虏7370人,击溃2000余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3月,蒙阴战役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1300余人,使沂蒙与泰南两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阜宁战役
战果:新四军共俘伪军师长以下2000余人,毙伤300余人,攻占阜宁县城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南乐战役
战果:共歼灭日伪军3400余人,解放了卫河以东大片地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豫北战役
战果:共歼灭日伪军2800余人,伪军投诚与反正1700余人,建立了沁阳、孟县、济源三个抗日民主县政府。
1945年5月,安饶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6次,毙伤俘日伪军1043人,解放县城3座,八路军伤110人,亡47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至7月, 宿南战役
战果:共毙伤俘伪军1800余人,解放土地95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并开辟了宿南新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东平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2260余人,解放了东平县城。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雁北战役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1256人,扩大解放区面积5700余平方公里,解放村镇783个,人口约44万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至6月,察南战役
战果:毙伤日伪军800多人,俘1287人,缴获火炮两门、机枪21挺、长短枪2089支、战马102匹、电台两部、攻克县城3座,拔除据点117个,扩大解放区面积34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57万,使冀察、冀晋新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讨伐厉文礼部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7300余人,解放了安丘县城以南、临朐县城以东、景芝镇以西1700平方公里上地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子牙河东战役
战果:大小战斗123次,毙伤日伪军920人,俘伪军2152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19日-7月1日,晋绥军区1945年夏季攻势战役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1100余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至7月,睢宁战役
战果:解放睢宁城,毙伤俘伪军2200余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至7月,安阳战役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800余人,俘3400余人(内有伪军将官3名),扩大解放区15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5万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7月,大清河北战役
战果: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俘伪军2200余人,收复县城1座,扩大解放区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7月15日-30日, 讨张步云部战役
战果:歼灭伪军5000余人,开辟了诸城以北,胶济路以南,海(州)青(岛)路以西,潍河以东广大地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7月至8月,第二次讨伐张景月部战役田柳庄攻坚战
战果:歼伪军2000余人。解放了寿光外围,打通了渤海东部与胶东、鲁中的联系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山东反攻战役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1.58万余人,解放近四十个市县。
⑧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小米有那些好作用
这个应该只是一种比喻,用小米来比喻抗战的艰苦。然后还有就是你可以看看大染坊前几集里有用小米作为薪资发放的,这是不是说明小米作为一种计量名称呢?
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上力,被称为小米加步枪,机枪,步枪指的是什么
共产党军队的武器非常砸。步枪主要有汉阳造,老套筒等老爷枪,较新的有三八式和中正式步枪。但三八大盖已经成了八路军的象征,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小米加步枪指的是三八大盖。机枪,一般指的是标志性的就是捷克ZB26式轻机枪,也成了抗日武器的象征,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共产党也装备少量缴获的外巴子,但称不上标志
⑩ 怎样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了解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应了解它在当时所处的地位。事实上,国民政府是当时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拥有几百万人的庞大军队,仅此而言,它在国人心目中就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才使得日本在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逼迫国民政府的投降上。其次,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无论兵力、武器装备等都还与日本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武器装备。我们知道,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仅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上,就更不用说抗日战争时期的装备了。人民军队这样的军事实力,确实难于与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相抗衡。第三,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忙于克服危机而无暇顾及它国事务,而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扩张而采取了“绥靖”政策。这样的国际形势让我们认识到,不能把希望寄托到它国和国际联盟身上,只能靠我们自己。第四,国民政府在对抗日战争的态度上确实不够一致,由积极抗日转向消极抗日。但我们应该看到,它始终未曾投降过,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可以说正是这样,国民政府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与认可,二战后期,蒋介石代表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