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战时日本士兵到底有多强
东北老家游击队,在日军占领东三省全境的时候,为了给老百姓争取撤离时间,拿着土炮,砍刀伏击日军,50多对20多,楞没打过人家,主要是武器先进,然后是训练比我们多,土炮那玩意你装药装不好就容易打坏,几乎就是一次性武器没人舍得用,人家那射击训练一天上百发,比不了,当时县城里有俩坦克,就这俩坦克,没法打,陕北有部队,我们就一些黑火药还是自己配的,那玩意做鞭炮可以,坦克打不了,研究多少年想炸了他都放弃了。
想打3,5个鬼子,你的10多个人上去,拼了命抱住,剩下人用刀子捅,用命去换装备,特别惨,后来抗联被打散,得到一部分武器装备,没事炸个铁轨,伏击你哨兵,啥的,这才对日本人构成威胁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武器配备
日本装备好,海军航母十几艘,驱逐舰很多,还有潜艇。陆军装备了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迫击炮,92式步兵炮,小豆坦克,香瓜手雷。空军主力战机零式,三菱G4M,95式陆上攻击机。
我国国军德械师20个调整师大略情况如下:
番号师长步枪数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缺编部队;
第二师黄杰70005671264230连
第十一师黄维4000324722415连
第十四师霍揆章4000324722415连
第二五师关麟征4000324722411连
第三六师宋希濂4500324722413连
第五七师阮肇昌400032466016连
第六七师李树森4000324722413连
第八七师王敬久4000324722413连
教导总队桂永清95333228卫生队
以上是第一期调整的十个师。
第三师李玉堂4000324722412连
第四师王万龄4000324722411连
第六师周磊4000216722414连
第九师李延年4000324722412连
第十师李默庵4000324722412连
第二七师冯安邦4000324722412连
第八十师陈琪4000324722412连
第八三师刘戡4000324242412连
第八八师孙元良4000324722411连
第八九师王仲廉4000324722411连
以上是第二期调整的十个师。
装备最全的是教导总队,基本编制如下:
师直属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通信营、军士营、特务营、输送营各1个。
师辖3个旅,旅辖2个团。以全德式装备的第1团为例:
团直属榴弹炮连、战防炮连、通信连、输送连各1个。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9挺轻机枪)、1个重机枪连(6挺重机枪)、1个迫击炮排(2门82毫米迫击 炮)
德式师的另一类是以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为代表的所谓新式中央军,基本编制如下:
(一)师直属部队:
1个炮兵营:
3个榴弹炮连(12门75毫米山炮)
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
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
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
1个辎重营
1个特务营
1个卫生队(平时为师医院)
(二)师辖2个步兵旅:
旅辖2个步兵团:
团直属部队:
1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
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
1个通信连
1个特务连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
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
营辖3个步兵连:
连辖3个步兵排:
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三)师辖2个补充团:采用换装德式装备时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
全师总兵力约1.4万人。
在抗战爆发后,没有一个师在兵员上达到编制数,这一方面是和当时的征兵制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这么多武器装备.除教总,36D,87D,88D外,其它调整师在火炮上也无法达到编制数.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和德国曾有过一段密切的军事合作,德国不仅向中国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还向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协助中国建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通常被称为德械师,这支部队可以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无论装备、训练还是编制、战术诸方面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在抗战初期发挥了中流砥柱般的巨大作用!
火炮是现代化军队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装备,可惜中国由于技术和财力所限,连号称最现代化的德械师在此方面与现代化军队的差距都是非常悬殊的。德械部队中,除了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其他各德械师都没有师属重炮部队,就以装备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师为例,也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而已(在最初的计划中应是1个辖3个营的炮兵团)外加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各1个。
为弥补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国顾问建议将少量先进火炮集中编成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统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调配,来达到支援作战的目的。为此组建了一些装备重炮的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如装备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山炮的炮兵第2旅、装备75毫米德制L/29克虏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六旅。火炮性能最好当属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2 sFH 18莱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1934年采购)和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0 sFH 18 克虏伯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4团(1936年采购)。
非常遗憾的是,德械师本来是用于训练军官,然后再利用这些军官训练整个军队。但是在淞沪会战和后来的南京保卫战中,这些德国人训练出来的精英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因此,漫长的抗战中,没有能够起到其本来制定的带动整个军队素质提高的作用。后来中国远征军装备的全是美国装备,春田步枪,M4谢尔曼坦克。国军海军第一第二舰队在江阴几乎被日本空军炸沉(练习舰队
应瑞号练习舰2460吨,20节,152炮2,102炮4,76炮2,47炮7,40高炮2,37炮1,鱼雷2
通济号练习舰1900吨,11节,152炮2,120炮5,57炮3,37炮8
靖安号练习舰1015吨,12节,57炮2
第一舰队
海容号巡洋舰2950吨,20节,150炮3,105炮8,47炮4,40高炮1,37炮4,鱼雷1
海筹号巡洋舰2950吨,20节,150炮3,105炮8,47炮4,40高炮1,37炮4,鱼雷1
逸仙号轻巡洋舰1500吨,18节,150炮1,140炮1,75高炮4,47炮2
永健号炮舰860吨,13节,102炮1,76炮1,47炮4,40高炮1,37炮2
永绩号炮舰860吨,13节,120炮1,76炮1,47炮4,40高炮1,37炮2
普安号运输舰2305吨,15节
华安号运输舰3318吨,11节,47炮2
定安号运输舰1242吨,11节
海鸥号炮艇166吨,12节,37炮2
海凫号炮艇166吨,12节,37炮2
第二舰队
大同号轻巡洋舰1050吨,17节,102炮2,76炮1,57炮2,20高炮1
自强号轻巡洋舰1050吨,17节,102炮2,76炮1,57炮2,20高炮1
楚有号炮舰740吨,12节,102炮2,76炮2,65炮5,40高炮1,25炮2
楚泰号炮舰740吨,12节,102炮2,76炮2,40高炮1,25炮2
楚同号炮舰740吨,12节,102炮2,76炮2,25炮2
楚谦号炮舰740吨,12节,102炮2,76炮2,25炮2
楚观号炮舰740吨,12节,102炮2,76炮2,25炮2
永绥号炮舰600吨,19节,120炮2,76高炮1,76炮2,47炮2,20高炮2
江元号炮舰550吨,13节,120炮1,76炮1,57炮4
江贞号炮舰550吨,13节,120炮1,76炮1,57炮4
民权号炮舰460吨,18节,120炮1,100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民生号炮舰460吨,18节,120炮1,100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咸宁号炮舰418吨,17节,120炮1,76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德胜号飞机母舰932吨,15节,120炮1,76炮1
威胜号飞机母舰932吨,15节,120炮1,76炮1
江犀号浅水炮舰140吨,9节,87曲射炮1,37炮1
江鲲号浅水炮舰140吨,10节,87曲射炮1,76炮1,37炮2
鱼雷游击队
建康号驱逐舰390吨,32节,76炮2,47炮4,鱼雷2
豫章号驱逐舰390吨,32节,76炮2,47炮4,鱼雷2
湖鹏号鱼雷艇96吨,23节,47炮1,37炮1,鱼雷3
湖鹰号鱼雷艇96吨,23节,47炮1,37炮1,鱼雷3
湖鹗号鱼雷艇96吨,23节,47炮1,37炮1,鱼雷2
湖隼号鱼雷艇96吨,23节,47炮1,37炮1,鱼雷3
辰字号鱼雷艇90吨,18节,37炮2,鱼雷3
宿字号鱼雷艇90吨,18节,37炮3,鱼雷3
列字号鱼雷艇62吨,16节,37炮2,鱼雷3
张字号鱼雷艇62吨,16节,37炮3,鱼雷3
测量舰队
甘露号测量舰1396吨,10节,57炮2,37炮1
皦日号测量舰500吨,14节,37炮2
武胜号测量舰740吨,11节
青天号测量舰279吨,10节,37炮1
庆云号测量舰121吨,8节
景星号测量舰104吨,8节,37炮2
巡防队
顺胜号巡防舰280吨,8节,76炮2,37炮1 义胜号巡防舰350吨,10节,76炮1,65炮1
公胜号巡防舰280吨,10节,76炮1,37炮2
诚胜号巡防舰270吨,12节,57炮1,47炮1
勇胜号巡防舰280吨,10节,76炮1,57炮1
仁胜号巡防舰260吨,10节,76炮1,57炮1 海鹄号巡防舰190吨,10节,37炮2
海鸿号巡防舰190吨,11节,37炮2
长风号巡防舰120吨,6节,37炮2
粤海舰队
海圻号巡洋舰4300吨,24节,203炮2,120炮10,47炮12
海琛号巡洋舰2950吨,19节,150炮3,105炮8
肇和号练习舰2800吨,24节,152炮2,120炮4
舞风号炮舰200吨,13节
江固号炮舰280吨
和肇号炮舰280吨
福安号运输舰700吨,12节
——前三舰系东北海军逃亡而来,不久之后前两舰又逃亡香港,后归南京)。国军空军装备:霍克,雅克型战机)
八路军装备:老套筒,汉阳造,快慢机(20响),王八盒子,捷克式,82迫击炮,边区造手榴弹,还有缴获的日式装备(歪把子,92式步兵炮,三八大盖)。八路军装备主要靠缴获和黄崖洞兵工厂生产。
3. 抗战时期日军的单兵装备究竟有多强
相较于中国算强,但与欧美列强相比,在单兵武器或者说班兵火力方面,差距还很大的,应该说日军的班兵火力介于一战水平和二战强国水平之间,主要以栓动步枪为主,辅以并不先进的轻机枪以及比较实用的掷弹筒,军官配备并不先进的自卫手枪和仅仅算是荣誉性质的武士刀。
日军普遍装备是:
三八式步枪:因其枪机上较明显的防尘盖被中国人称为“三八大盖儿”,技术上落后98k一代,即没有跟上大国的枪管缩短潮流,一方面可能与日军的拼刺思想有关,一方面可能与日军的精确射击思想有关,还有可能是因为日军自身未实现大规模摩托化。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与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显得比较古怪,中国人称其为“歪把子”,是日本军方和设计方不切实际、胡乱作为的典范,军方提出一定要能方便地用步枪弹夹供弹这种超越当时技术水平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设计者为了实现弹夹供弹功能搞出了重量极大而且性能极不可靠的供弹装置,人机功效很差。被美军称为只适合在靶场打靶用的枪支。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中国人称其为“王八盒子”,有史以来最差的手枪之一,人机功效极差,由于反人类的细节设计,使用中问题不断,诸如击针断裂、弹匣脱落、装填复杂,而且威力很小,就连普通的门板都打不穿,曾经有人披着一床棉被挡住了王八盒子的子弹。中国军迷调侃成“用他自杀都困难的手枪”。
掷弹筒:这个日本在设计思路和使用上比其他国家都先进,主要体现在广泛装备基础士兵,射程较远,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操作时精度可以接受,而且使用比枪榴弹方便。在抗战中,国军没有射程介于手榴弹和轻型迫击炮之间的面杀伤武器,无法与掷弹筒抗衡,吃了很大的亏。
枪榴弹:日本货和其他国家性能大同小异,使用空包弹发射,和掷弹筒原理类似。
九五式士官刀:仅仅是外形像传统日本武士刀,实际是机械加工的工厂货,大批装备基层士官,被日本官兵贬为“铁条”。和传统意义上手工打造的刀剑没法比,像包钢渗碳之类传统工艺完全没有体现。不过因为钢材质量有保障,所以肯定比中国民间菜刀匠人打造的大刀队刀具好。
还有一些穿着生活用的装具就不一一列举了。
日本单兵武器其实超过中国军队有限,甚至在班排级别,国民党中央军并不弱于日本人。
中国军队真正的劣势:
硬件上的劣势:师级、军级、集团军级的支援火力装备数量严重不足。根据老兵回忆,中国军队修几天的工事,几分钟就会被重炮摧毁,构筑的轻机枪重机枪火力点,只要打几个点射就会被日军支援武器端掉,所以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真的只能靠血肉铸成长城,但血肉毕竟不是长城。中国重武器无法自产,抗战初期连续几个消耗战就把从国外捣鼓来的底子打光了,而日本是工业国家,重武器全部自产,虽然性能不一定比得过中国的进口货,但胜在日本武器全部有自主知识产权,随打随补,实力此消彼长,因此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战绩很差。
软件上的劣势:中国军队即使是地方杂牌军,在抵御外辱时也常常迸发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这并不能弥补软实力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的训练、经验、兵员素质、精神面貌、主观能动性、后勤补给都不如日军。
射击训练上,日本人花大量资金,用大量的子弹把国内和东北的几个日本精锐师团喂成神射手,中国无力负担高强度的实弹训练,只能规定距离敌人很近才允许开枪以弥补枪法的不足。
刺杀训练上,日本经历过日俄战争,被战斗民族剽悍的格斗能力深深震撼,于是在白刃战下了苦功,日军不但单兵刺杀能力强,而且还有团队合作的训练,即使是互不认识的士兵也能默契结为战斗小组互为犄角,中国军队则只看重单兵武术,各自为战,且日常营养差,身体素质普遍低下。老兵回忆,中国军队往往要付出四五条人命才能换一个小鬼子的性命。
人员素质上,日本普及了基础教育,招募的士兵普遍理解能力强,学习作战技能和武器操作的速度快,而且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荼毒,战斗意志和主观能动性方面MAX。中国士兵绝大部分是农民,很多是临阵征召,缺乏军事教育,执行力差。具体表现在大部分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只能集中到一起打阵地战,缺乏运动战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士兵一旦脱队立即成为散沙,而日军的战斗意志则能支撑日本士兵重新集结成小队坚持战斗。当然士兵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也能完美做到甚至比小日本更强。
4. 抗日战争时国军和日军的陆军武器装备差距有多大
2楼和5楼说的都比较中肯。
美援大量到来前都没比日军好过,最初在淞沪打八一三的几个德械师倒是不差,但淞沪日军有海空支援,还是被虐的命。
以当时的国力,连子弹和山炮都不能自行生产,拿什么去打赢一支后勤工业体系完整,海空军强大,军队组织结构严密,军令政令畅通的军队?
个人不是很同意把败战归咎于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说法。
打赢打不赢其实和所谓消极抗战没什么关系,淞沪八一三抗战国民政府投入正规军70余万,日军投入30余万,蒋介石把最能打的部队都砸到了淞沪战场,能说国民政府消极么?显然这是不公正的,但人多却没有现代化的军事体制和思想,桂系的精锐部队甚至进攻前团长给战士训话,准备士气大振去打鬼子,结果被飞机发现一顿炸弹,整个团给炸的失去建制,这能用消极抗战来解释么?
战争是个总体性的,综合性的国力,军力,生产力和组织力的对抗,我们国家当时在这些方面全面落后日本至少20年,但直到今天我们中很多人还简单地把失败归咎于国民政府消极抗战,是很可悲的。实事求是的说,打赢日本的是美国人,不是我们,如果美国人不参战,日本最起码可以占住沿海最繁荣的地方然后凭借海空军固守不退,我们是毫无办法的,没有苏联参战,没有美国迫使梅津美治郎把关东军精锐一个劲往东南亚调,我们连东北都收不回来。
如果国民政府消极抗战,那新四军在南方打国民政府军比打日本人还多,又该怎么解释呢?八路军加起来就打了一次大型战役百团大战,结果日本人一报复就把整个冀中都丢掉了,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事实上国民政府的问题其实是军令政令不统一——不抵抗的张学良是通过换个旗子加入国民政府的,都说蒋介石不让小张抵抗,可事实上那时候蒋介石根本没空管小张,忙着剿共呢,小张前几年自己都承认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另一个大汉奸韩复榘,是山东的地方军阀,不战而逃,被蒋介石枪毙;很多地区国民政府都是通过当地的军阀在统治,并没有直接的控制力,这些军阀平时不听国民政府的,打了败仗就怪国民政府,投降了还要国民政府负责,而我们的宣传机构,也一直有意无意地加深这种印象,其实仔细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了,根本是说不通的。
8年抗战中国始终处于下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整体发展程度和国力的落后;第二就是国家还没有彻底统一,牵扯了很多力量,但这个没有统一的责任,不是国民政府或者蒋介石一家应该背的。
----------------------------------------------
日本的陆炮肯定是不如美国的,毫无疑问,而且炮弹严重不足,但这和国军抗日有什么关系?哪个告诉你国军抗日时候大量使用美制火炮的?
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军用美军火炮和日军对抗的机会总体来说不太多,淞沪的时候用的是德国造火炮,只有缅甸远征军用过一些美军的迫击炮和小型轻炮,重炮是没有的,缅甸也不适合重炮跟随机动,还是空军支援更多。国内战场在大反攻以前的外援都烂在滇缅公路了,国军哪来的美制重炮和日本人对轰啊,好不容易弄几门来自己又生产不出炮弹,还要进口,无法形成有实际意义的运用规模,这种比较没什么意义。
你要比较就要先搞清楚国军到底用过什么,没用过什么,不要预设立场进行比较,这样结论肯定经不起推敲。
老蒋的个人利益么?牺牲国家利益自己捞好处的领导人多的是了,某国贪污腐败满地跑已经习以为常了,有谁说过什么么?评价一个领导人很简单,把你自己放到他那个位子,看看你能不能做的更好,想想老蒋将一个军阀混战的中国一步步统一成一个能大体上一个政府的国家,我自问如果是老蒋,未必比他强多少,就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对领导人有好恶,但如果要作为一个逻辑推理的论断拿出来,是不能凭感觉的。
5. 抗战中,中日双方的步枪,机枪
日军
1、三八式步枪。这款装备和国军对应的中正式步枪(仿制德国步枪)各有优缺点。三八式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2、四四式骑枪。这种枪1909年在日本开始试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为“四四式骑铳”,一直生产到1940年间。我军部队中的四四骑枪数量不少,在朝鲜战争中仍有使用。
3、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非常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缴获过不少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八路军缴获后,装备再用的不多。据说其供弹较卡,还有射击很麻烦,新生难以操作,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行。这款武器不如国军对应装备捷克式轻机枪。
4、92式重机枪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缴获过不少日军92式重机枪并装配部队。此枪也是我志愿军装备的重机枪之一。
5、89式掷弹筒。它和轻机枪一样,装备于日军步兵小队(排),每个小队有一个轻机枪分队2挺,一个掷弹筒分队2门,4个步枪分队(班)。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 带着三百多人精锐卫队在自己的占领区巡视。当路过一个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时候,这队日军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军战士的袭击。
6、92式步兵炮。装备于日军步兵大队直辖的炮兵小队2门,适合山地作战,口径70毫米,既可平射也可曲射,国军对应的装备是75毫米山炮,装备于步兵师直辖的山炮营。
7、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和九九式81mm曲射步兵炮,日军把90毫米口径以下的曲射炮叫掷弹筒和步兵炮,实际都是轻型迫击炮,90毫米以上才叫迫击炮(又叫化学炮),国军对应的有81和82毫米两
8、野炮和重炮。日军的野炮就是轻型榴弹炮,凡口径70MM以上8英寸以下,火炮重量8吨以内,射程不到15公里的压制火炮都是野炮。野战重炮是炮重8吨以上或射程15公里以上的火炮,重炮是口径8英寸以上的火炮或射程超过20公里的火炮。
9、车辆和装甲车、坦克
95式,98式,一式坦克
10、速射炮(战防炮)
九四式37mm速射炮
一式37mm速射炮
一式47mm速射炮
试制二式57mm速射炮
11、高射机关炮和高射炮
九六式25mm高射机关炮
九六式三联装25mm高射机关炮
九八式20mm高射机关炮
二式甲型20mm高射机关炮
二式乙型20mm高射机关炮
四式联装20mm高射机关炮
一式37mm高射机关炮
ボ式40mm高射机关炮
大正十一年式75mm高射炮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高射炮
八八式75mm高射炮
九九式88mm高射炮
三式120mm高射炮
四式75mm高射炮
五式150mm高射炮
国军
“汉阳造”步枪
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时,即用此枪。由清朝新军开始,北洋军、北伐军、中央军、红军,汉阳造武装了无数的中国部队,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
“中正式”步枪
为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抗战时期,国军
主要装备的制式武器,曾经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正式”步枪与日军主要使用的三八式步枪相比,射击精度差一些,但子弹威力要大。
捷克ZB26轻机枪
原由捷克勃诺国营兵工厂生产,后来中国方面在大批采购的同时,还大量仿造, ZB-26使用数量世居界第一。是抗战时期的标准班用机枪。理想上,国军每个班编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 当时的中国部队的轻机枪组, 对日军杀伤很大。该枪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以德国造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为蓝本仿制而成的。1934年(民国23年),金陵兵工厂取得了德国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的工作图纸。随即按图纸开始仿制,于1935年(民国24年)仿制成功并正式出品,列为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因为是民国24年仿制成功,定为“二四式”。 由于重机枪杀伤力极大,又被称为“魔鬼的画笔”。 战场上,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曾令无数日军为之闻风丧胆。
汤姆逊冲锋枪
由于译音的不同,我国曾称汤姆森冲锋枪。在美国,该枪又被军迷称之为\"芝加哥打字机\"和\"芝加哥小提琴\",由美国自动军火公司出品。二战时期,曾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国。抗战后期,国军部队陆续装备。该枪威力惊人,缺点是重量较大,且瞄准困难。
上述几种枪械,是抗战时期,国军装备的主要武器。不过由于当时中国的军队编制很乱,不同的部队之间,装备差别可能也很大。
望采纳
6. 抗日战争单兵武器汇总
三八大盖:正式名称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歩兵铳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日俄战争中,在中国东北使用,由于大陆特有的一种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操作不良。三八式步枪通过简化操作机关和随枪机动作防尘盖的改良而成。早一些年,三十年式步枪也同三八式步枪一同服役。这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被命名为有坂步枪。有坂(Arisaka)38式步枪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日本在侵华前曾向中国出口。中国辽宁、太原等兵工厂也先后仿造。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欢迎。该步枪的瞄准基线长,所以射击精度较好,加之日军射击准确,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少伤亡。但该枪口径小,杀伤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较易医治。其杀伤威力小主要由于膛线的缠度设计问题,该枪的弹丸弹道稳定性极好,就是上面大家说的“一穿一个眼”,所以在抗战后期,我军战士在弹头上刻槽、削短弹头,就是让弹头在敌人体内产生翻滚、爆裂等二次杀伤效应。
三八式步枪是由有坂成章(Arisaka)上校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由南部骐次郎(Nambu)少校设计完成。其设计改良自毛瑟步枪,但是其枪栓及节套均大为简化。其正式名称为三十八年式步兵铳。后来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异为改用7.7mm无底缘子弹,但基本设计仍然相同,是日本军队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
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八式步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毛瑟步枪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6.5mm口径枪弹,射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确度。但是6.5×50毫米枪弹杀伤威力不足,弹头飞行稳定,虽然侵彻效果好,但是高稳定特性,使得杀伤力反而不高。虽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它的枪机闭锁时极为牢固,发生膛炸时几乎都是枪管爆裂,少有枪栓突耳断裂的情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几乎不会产生枪口炽焰,在太平洋岛屿战斗时使用这步枪的日军狙击手对美军造成很大困扰,非常难以从枪口火光发现狙击手潜伏的位置。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
三八式步枪的枪身较长,三八式马枪是三八式步枪中短枪管的型号。在日本,它也被称为三十八年式骑铳(卡宾枪)。它不仅用于骑兵,也同样用于工兵,后勤部队和其他非前线部队。三八式马枪是同时投入军队使用的,它的枪管缩短为487毫米,枪全长966毫米,重量3.3公斤。
三八式步枪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优缺点: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贯穿的优缺点
三八式步枪发射6.5mm步枪弹,应算小口径。有很多老兵回忆说三八式停止作用不好,易产生贯穿。弹道方面设计有问题,枪管长,膛线缠距密。导致子弹飞行过于稳定,击中人体后不会翻滚只能穿一个洞所以杀伤力弱,但精度很高。因为弹道稳定,所以杀伤力不大,基本上是一进一出两个眼,弹道不稳定枪的打中人体后会翻滚,进去是一个眼,出来就是碗口大的洞,杀伤力就很大。弹道过于稳定,打中人体后直接穿透而不翻滚。在没打中脑部、心脏等要害的前提下,只要救治及时,未必丧命。
规格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 毫米
弹药:6.5×50 mm 步枪弹
弹仓容量:5 发
全长:1,280 毫米
枪管长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制造国家:日本
http://ke..com/albums/16180/16180.html#886482$
驳壳枪:正式名称 毛瑟军用手枪。 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也有盒子炮, 也称驳壳枪。 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苏联共产党及其党员的别称), 因为3.9寸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 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 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 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 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 但整体而言, 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 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 二. 修械所、 厂、 队生产: 这一类盒子炮为随军修械队, 在修枪之馀, 也制造一些军械。 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 湘西荼陵修械所、 八路军梁沟四所等。 这一类的材质及品质差距极大, 有的修械所设备好, 材料供应好, 则产品较佳。 中共在敌后的修械所, 因为钢材来源断绝, 多半是用铁道钢加工而成。 三. 私人游动修枪、 造枪商贩: 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有如走方郎中。 史料中说到河北、 河南、 四川都很多。 由一人到数人不等, 为地方豪强大户、 小股军队土匪修造枪枝, 按客户的意思, 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 以手工打造。 其品质依人而异, 一般都烙印有原厂的一切印记, 惟妙惟肖。 当然, 也有的印得不知所云, 可能是没有原枪作样子, 只是师傅教下来, 以讹传讹。 这类枪很多中看不中用, 打几发是可以, 打多了就会出问题。 有许多的表面处理非常粗糙, 一看就晓得是手工打造。 许多此类枪贩在抗战时为中共吸收, 成为中共兵工人员。 四. 舶来品: 主要来源是德国和西班牙, 经由上海、 天津等地的洋行进口。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
全长:288mm 全重:1.16kg
枪管长(连弹膛):132mm 口径: 7.63mm
表尺射程:1000m 来复线:6条,右旋
来复线缠度:200mm 瞄准基线长:230mm 装弹具式样:弹夹 制造国:德国
http://ke..com/image/32bb9c8ba25030edfd1f10a9
捷克式轻机枪:正式名称ZB-26轻机枪。 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
1920年时,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Vaclav Holek)在布拉格军械厂(Parga Zbrojovka- Prague Armory)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机枪。他设计的概念来自同厂的另一位设计师杰兰(Rudolf Jelan)。 第一支样枪称为布拉格一式(Praga I),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供弹,交给捷克国防部测试。测试成绩与有名的勃朗宁、麦迪森(Madsen)和维克斯(Vickers)不相上下,国防部要求布拉格军械厂在样枪得基础上继续研发。
1923年,捷克国防部征集徵选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捷克陆军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 IIA)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仅次于麦迪森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 I-23),此型采用了伸缩枪托、两脚架、可迅速更换的枪管等功能。不但射击精确,而且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加上又是捷克本国设计,很快被捷克国防部选中,成为捷克军队的制式武器。
此时布拉格军械厂已经濒临破产,已无力生产。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已先后离职。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设在布尔诺的国营兵工厂(Ceskoslovernska Zbrojovka Akciova Spolecnost v Brno)签署了生产合约合作生产。哈力克随后加入了设在布尔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协助完成了生产蓝图的绘制。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 kulomet praga vzor 26),样枪于1926年4月经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 即ZB-26)。
中国是使用ZB-26轻机枪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但采购了ZB-26轻机枪,而且大量仿造ZB-26,根据捷克布尔诺工厂历史资料,1927年-1939年间,一共运送给中国30,249挺ZB-26轻机枪。ZB-26轻机枪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估计超过10万挺,其中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单单重庆的21兵工厂抗战期间就生产了1万多挺。
性能数据
全枪长:1161毫米。全枪重:9.60千克。枪管长:672毫米。自动方式:导气式。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mm。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00发/分。枪管冷却方式:气冷。供弹方式:20发弹匣。使用枪弹:7.92×57毫米毛瑟枪弹。 制造国:捷克斯洛伐克
http://ke..com/image/f392492cee75bdd28b13994e
歪把子机枪:正式名称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考虑到连发情况下枪管的寿命,使用的是减装药的机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仿效法国“哈奇开斯”(Hotchkiss) 用润滑油润滑子弹,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150发/分。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日本神武纪元2596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共敌后游击队缴获大量使用。
性能数据
操作:自动 口径:6.5毫米 弹药:6.5×50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 制造国:日本
http://ke..com/image/027a45b5bae0daf036d3caee
汉阳造:汉阳造是清政府按德国毛瑟1898步枪为母本在汉阳兵工厂仿制而得名.该枪使用毛瑟7.92mm枪弹,弹丸初速650m/s,标尺射程2000m,全长1250mm,5发固定弹匣。
性能数据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手动 弹匣容量:外露单排弹仓,5发,曼里夏式弹匣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最大有效射程1300米,无狙击镜。 口径:7.92mmx57 枪管长度:29.13" 枪重: 4.14 kg 相容性: Commission Rifle 制造厂:兵工署第21工厂 制造年代: 1941 目前状态:古董 制造国:清政府
http://ke..com/image/9a1151c2e3aebe26e4dd3b44
日轻型迫击炮:正式名称 89式掷弹筒。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制造国:日本
http://ke..com/image/647912d78c84afcea144df9f
王八盒子:正式名称 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 日本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是原南部式手枪的改进型,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1925年列为日本陆军制式武器,二战期间装备于将校级军官,该枪俗称“王八盒子”。在美军中该枪有一个“东方卢格”的称号,但并不是因为该手枪性能有多优越,而是因为该枪外形酷似德制卢格手枪。
这种手枪使用南部式8mm子弹,瞄准基线较长,精度较高,子弹伤害力极大基本与达姆弹相同,无防护人员被击中,通常非死即残。但这种子弹穿透力很弱,用5层棉被就能挡住,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必需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击发后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射击停顿。
此枪设计者为南部大佐,仿制自德国卢格P08手枪。但仿制十分拙劣,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美国大兵语)。卡壳频繁,由于弹匣卡笋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射击时弹夹易脱落(好可怕),容易走火。距离一远子弹就乱飞,穿透力极差,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八路军战士语)。即使八路军没有枪没有炮,也不愿使用这垃圾货。这实在是二战最差手枪。
性能数据
结构:枪管短后坐,卡铁摆动闭锁方式 口径:8 mm 尺寸:全枪长230mm,枪管长117mm
重量:0.91公斤 弹夹:8 发 有效射程:50米 制造国:日本
http://ke..com/image/2e6fa73853a0e88ed462251a
九二式重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使用的重机枪是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当时的陆军对重机枪的认识是,弹药能使用6.5mm×50子弹,如果有2km射程的话就足够了。但是和世界各国的重机枪相比威力不足(当时各国重机枪的标准口径7~8mm),而且防空射击时射程距离也不足。因此陆军于昭和4年开发了以对空射击为主的使用7.7mm子弹的八九式回旋重机枪。陆军也需要使用7.7mm子弹的重机枪。于是将八九式重机枪进行了改装,以用于地面部队。并进行量产以装备陆军。但以当时的日本的工业能力,无法大量生产这种型号重枪。 日本陆军认识到八九式回旋重机枪的地面使用化改装不太容易,于是在昭和7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机枪试验开发度使用7.7mm子弹,因为口径增大的原因,加强加大了枪体使其更加坚固也导到全枪重量增加,之后从昭和7年到8年对样枪进行了射击试验,昭和14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机枪的名称定型。其基本构造沿继了三年式重机枪的构造,不同的地方口径不同,光学瞄准镜不同,握把不同等。其瞄准装置采用了光学瞄准镜,远距离的命中精度相当高。子弹涂油装置以及供弹机构与三年型机关枪相同,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枪口消焰器。供应弹方式没有采取弹链供弹而是采取了弹板式,发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机式,而是变为对推的压铁式。因其特有的发射声音,盟国的士兵们称为“啄木鸟”。 九二式重机枪在中日战争第一次投入战斗,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日本陆军的制式机枪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其优点是命中率高。据说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自卫队开始采用武器时有人提出采用九二式重机枪的意见,但没有被采纳。在中日战争中,中国缴获了大量的九二式重机枪,并反过来用来打击日本鬼子。
性能数据
优点: 采用光学瞄准,命中率高; 握把折叠,容易机动; 使用枪口消焰器(不影响射手的观察)但说达到了“对方很难被发现”的程度还是有疑问的!
缺点: 比改装前的三年型机关枪更重了; 发射速度和当时的其他机枪相比慢(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重机枪可是日军的火力支柱); 战时更换枪管困难;
皇记2592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721mm 全枪长:1,156mm 重量:55.3kg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分(最大)实际200发/分 子弹初速:800m/sec 表尺射程:2,400m ] 最大射程:4,500m 生产商:日立 总产量:45,000挺 制造国:日本
http://ke..com/image/7a8a14461e90fd1a6b63e580
九二式步兵炮:92式步兵炮,步兵营支援武器。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例如对于山地战中的步兵营支援。任务范围广,几乎能包干所有步兵营需要的火力支援种类。结构简单,不但方便战时生产,相应的,使用和维护也都很容易。
基础性能:
口径:70毫米 炮管长:8.79倍口径 炮全重:0.212吨 炮全长: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带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资料宣称可达80度以上)
范围射界:左右45度 弹种:70毫米高爆弹/榴霰弹/烟幕弹 弹重:3.8公斤(高爆弹)
炮弹初速:198米/秒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运输方式:车辆/畜力/人力拖曳,或分解运输. 制造国:日本
1928年11月开始研制,1930年3月完成样炮试制,1932年7月设计定型,大阪陆军兵工厂和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共制造3000门以上。
早在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记录.但此时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日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与此同时,关内的日军大部分向国民党政府投降,相应的,国民党也得到了大量92式步兵炮。后来组建的日械师中,92式的装备不在少数,对于缺乏重武器的我军来说,92式步兵炮的装备,极大改善了我军的攻坚能力。尤其是当时国军的工事仍是土木工事为主的情况下,92式步兵炮平射是非常快捷有效的摧毁手段。
至三大战役时期,92式步兵炮已经成为我军非常重要的支援火力。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两样东西:支前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兵工厂的大炮弹."其中的"大炮弹"指的就是92式步兵炮的70毫米高爆弹。在济南战役中,负责攻坚的解放军某部也曾用就地缴获的日式(92式)步兵炮轰击城墙上的国民党守军目标,并最终登城成功,此事件被记录在济南解放阁的济南战役记录中。
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在志愿军的火炮配置中,每个团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就是92式步兵炮。考虑到当时志愿军加上60迫击炮,一个军才有火炮198门,并且每个步兵师只有一个榴弹炮连,装备日式或美式75毫米榴弹炮10~12门。这为数不少的92式步兵炮实际上就是志愿军的主要支援火力。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BE%C5%B6%FE%CA%BD%B2%BD%B1%F8%C5%DA&in=32158&cl=2&lm=-1&pn=3&rn=1&di=11721892095&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
7. 日本战斗时期军官用什手枪
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其实就是“十四年”式手枪,是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当时日本侵华的关东军不适应东北严寒的气候,所以,日本军事生产部门在原来"十四年"式的基础上,作了两次改进:一是扩大扳机护围,使关东军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将手指伸入扳机护围;二是手枪座上增加一个用钢皮做的弹簧卡住,以防止弹夹掉下来。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形很像在中国普遍使用的德国7.63毫米毛瑟驳壳枪,而后者因有一木盒装枪,人称“盒子枪”,这样一来,日本鬼子使用的、样子又像盒子枪的“十四年式”,中国军民便将之称为“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何以冠名?首先当然要从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憎恶说起。众所周知,在中国民间语言里,“王八”这个词带有绝对的贬义。中国抗日军民用“王八”这个贬义词来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在常理之中。那么为什么单单地给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冠以“王八盒子”之名呢?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在旧中国,老百姓通常把体重较小、用皮质枪套直接别在腰间的手枪,叫做“撸子”,而把体重较大、使用木质或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手枪,叫做“盒子枪”,例如把驳壳枪称之为“盒子枪”、“盒子炮”等等。抗日战争中,日军普遍装备的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绝大多数是用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因此中国百姓也就自然称其为“日本盒子枪”;其二,由于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的皮质枪套在设计上,为了能够携带备份枪弹和弹匣,枪套的盖子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样式,远远看去,那圆鼓鼓的枪套盖子还真的挺像“王八盖子”。如此形象思维,人们称其为“王八盒子”,唤来上口,贴切之至,与情与形,恰到好处,“专有名词”约定俗成。
8. 抗日时期用的什么武器
马尾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比较奇怪,一个圆圆的弹体后面结着一根粗粗的麻绳,很有点中国古代流星锤的味道,我们在电影电视作品中很少看到这种武器,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武器在红军和早期的八路军当中相当流行,而后来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制M24的木柄手榴弹,当时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档品呢。
汉式(汉阳造)步枪
从1895年开始, 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
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抗战时其步枪厂于1938年交与21厂,因此从1939年至1944年生产的汉阳造在枪匣上印有□字厂徽及『汉式』字样。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民初中国所有的战役此枪几乎无役不与,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内。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双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外露单排弹仓,5发, 曼里夏式弹□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mmx57
枪管长度: 29.13"
枪重: 4.14 kg
巩造九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x57mm
枪管长度: 73.8公分
枪重: 4.08 Kg
中正式步枪
抗战期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兵工厂内,曾仿制过这种步枪供八路军使用。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4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x57mm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八式步枪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山字形准星
口径: 6.5x50mmSR
枪管长度: 79.7cm
枪重: 3.95 Kg.
四四式骑枪
这种枪1909年在日本开始试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为“四四式骑铳”,一直生产到1940年间。我军部队中的四四骑枪数量不少,在朝鲜战争中仍有使用。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山字形准星
口径 6.5x50mm
枪管长度 460mm
枪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铳
C96手枪
在我国南方称为“驳壳枪”,北方称为“盒子炮”或“盒子枪”。
该枪因威力大、故障少,弹匣装10发子弹,性能优于日本“王八盒子”手枪,被我国抗日军民大量装备。
在战场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对头,是近战中令日本鬼子胆寒的武器。
作业原理: 起落式闭锁枪机,短后座力作业 ,半自动
弹匣容量: 10发内置式
击发方式: 单动式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63x25mm(7.63 Mauser)
枪管长度: 3.9吋
枪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制造厂: Mauser
制造年代: 一次大战之后
鲁格P08手枪
俗话说盒子挎鲁子,一个挎一个,我军也装备少量德制鲁格P08手枪。
作业原理: 肘节式起落闭锁 半自动
弹匣容量: 单行排列式弹匣8
瞄准具: 凹形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9x19mm
枪管长度: 101.6 mm
枪重: 0.85 kg
ZB26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一般看过抗战影片的网友,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款武器。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165公厘
枪身重:9.0公斤
瞄准基线长:568公厘
枪管长:602公厘
来复线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20发
自动方式:汽退式
冷却方式:气冷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非常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缴获过不少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八路军缴获后,装备再用的不多。据说其供弹较卡,还有射击很麻烦,新生难以网络家教作,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行。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径:6.5mm
供弹方式:弹斗供弹
有效射程:3000米
弹夹装弹:30发
射速:500发/分
92式重机枪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缴获过不少日军92式重机枪并装配部队。此枪也是我志愿军装备的重机枪之一。
全长: 1156mm
枪重为55.3kg
枪管长为698mm
口径7.7mm
初速为732m/s
膛线右旋4条
自动方式为气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发/分
30发保弹板(Strip)上弹
有效射距: 1000m
抗日战争我军主要使用水冷24式马克沁重机枪,其威力大、火力强、可靠性较高,一直为我军所青睐。
作业原理:短后坐力式
弹匣容量:250发布弹链
口径:7.92x57mm
枪管长:721.2mm
枪重:20kg
相容性:马克辛家族
制造厂:21兵工厂
制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军晋冀鲁豫第4纵队自制的炸药发射筒 飞雷炮
飞雷炮最初叫"飞送炸药",是一种威力极强的土制炸药包。它是用火药推送出去的一个6~8千克重的炸药包,只要在它落点半径5米内,一切生命体或工事都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它最初是用来对付敌人堡垒的,进而用以攻城,最后在淮海战场上大显神通。这一威力强大的武器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在1947年晋南战役之后研究发明的成果。
八路军的曲射平射两用82迫击炮
陈列在抗日战争馆的这门口径为82毫米、长1.23米的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是八路军第129师炮兵主任赵章成同志于1941年改造成功的,适应了八路军近战、夜战的要求。
赵章成是我军著名的神炮手。在长征路上,他曾创造过用仅有的3发炮弹,连连打中敌堡,掩护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奇迹。
89式掷弹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 带着三百多人精锐卫队在自己的占领区巡视。当路过一个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时候,这队日军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军战士的袭击。
坂本旅团长是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兵,枪声刚一响起他就立即跳下战马,躲过了数发急射而来的机枪子弹。但是一发小型炮弹准确的落在他的面前,将其头颅炸的粉碎---这个大日本皇军的陆军少将当场毙命!事后,日军检查坂本的尸体后发现:他并不是死于中国军队常用的迫击炮,而是死于日军自己的装备-89式掷弹筒!
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重量轻且威力大,之前准备时间又短,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到解放战争时期还被解放军使用。
口径:50毫米
射程:360米
弹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军应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历史的。早在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记录。但此时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日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对于这些武器,苏联红军自己是用不着的,因此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长:8.79倍口径
炮全重:0.212吨
炮全长: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带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资料宣称可达80度以上)
范围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军的第一架飞机
1930年,我军的力量比较薄弱,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没有能力制造飞机。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在武汉飞往开封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由于汽油燃尽,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别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陈家河河滩上。我红军第一师三团一营缴获了飞机,后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1931年新集解放后,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列宁号”飞机由卡房飞到新集,军委决定成立鄂豫皖军委航空局,任命龙文光为局长,钱均为政委,局址设在新集普济寺内,红军的第一个航空局就在这里诞生了。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拥有了第一架飞机。
“列宁号”飞机经常从新集机场起飞,两颗红星闪现于巍巍大别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汉执行空中侦察和投撒革命传单等任务给敌人以很大的震动。之后列宁号飞机又在黄安战役和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列宁号”飞机曾几次随军转移,战事频繁,巨大的飞机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别山。
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M3A3“功勋坦克”
1947年1月鲁南战役打响后,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奉命开赴前线接收缴获的大炮,他们却意外地在战场上搜集到国民党军队丢弃的一些坦克美制M3A3坦克。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568号M3A3坦克随坦克大队参加了攻打永固门和济南外城的战斗。济南战役后,568号坦克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功勋坦克”称号,炮手沈许也被誉为“铁人英雄”。此后,“功勋坦克”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屡立战功。1950年,炮手沈许作为战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功勋坦克”后来也作为功勋兵器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战斗全重12.4吨
乘员4人
装有1门37MM火炮和4挺7.62MM机枪。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19043596.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BF%B9%C8%D5%CA%B1%C6%DA%D3%C3%B5%C4%CA%B2%C3%B4%CE%E4%C6%F7
9. 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士兵缴获一把日本军官的刀是不是视为珍宝
抗日战争早期中国士兵对缴获日本武器都很重视,其实侵华日军陆军中班长、军曹以上都配有军刀,尉官以下佩戴的军刀叫95式士官刀,这种军刀是由兵工厂量产,机械制造。罪恶大多数是由这些军刀直接造成,而战争中被国军或共军缴获的几率也较多,这类机械量产军刀中还包括32甲型骑兵刀和32乙型军刀。
陆军尉官以上直到将官所用军刀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38年以前定制的94型军刀,这一类军刀是按照传统日本太刀为原型制作,由日本授命刀匠铸造,就是由政府指定刀匠手工锻造。还有很多具有武士家庭背景的军官将家传武士刀插入军刀外装,这部分刀是由传统玉钢所造,夹钢锻打,覆土烧刃,更为锋利和稀少。在当时叫军刀报国。
1938年后又新定制了98型陆军军刀,外形与94型接近,更突出了实战性。
日本军刀自尉官以上直到将官在刀的形状和质量上没有区分,区分只是在刀续(刀穗)上,将官为红黄两色花点,佐官为褐红、尉官为褐蓝。这类军刀不是军队配发,而是由军官自行购买。就如同望远镜、手枪一样。
这一类军刀对于鬼子也很看重,中国士兵缴获后也很重视,奖赏也会丰厚。一般都由上级主官作为炫耀品转送他人或匿藏收藏。普通士兵是得不到收藏的,我军战争缴获的量不大,所以只能像许世友等高级将领才能大量收藏。
其实这一类军刀只有在抗战早期的才具有一定价值,战争后期由于日寇战争资材的短缺,军刀制作早已不能和之前相比,材料缩减、质量下降。日本投降时大量的上缴,已经不再是稀罕之物。
10. 抗战期间中日武器对比,就知抗战胜利有多么不易
抗战期间中日双方主要由陆军交战。空军只起辅助作用。当年中国内地交通条件差,陆战多由徒步和骡马部队流动进行,重炮很少使用,双方主要以步兵武器和轻型火炮交锋。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武器,不少人在电影中看过--士兵扛“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军官挎“王八盒子”,其性能在当时的世界上已落后于西方国家和苏联的装备。
日军对华作战的单兵装备,主要使用6.5毫米口径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具有精度好、射程远和枪身长利于白刃格斗的优点,却也有口径小、杀伤力差的弱点。军阀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在上世纪20年代曾一度仿造该枪,部队拿到后却反映其杀伤力小而不喜欢。从清末起,中国军界大都看中德式7.92毫米口径枪械。最早大批量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外购外在国内仿造为“中正式”(连同Kat98一同称为“七九”枪)。此种枪在二战中也一直是德军主要装备。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大都知道,“七九”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6.5毫米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跟”。当时人们戏称:“用三八枪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日军也深感三八枪威力小,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性能与德国Kar98式相当,却因生产能力所限,只优先装备关东军和后来的南方军精锐师团,中国关内战场的“支那派遣军”还多继续装备“三八”式。
日军所用轻机枪主要是人称“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1926年)式,后装备中国人俗称为“拐把子”的九六式(1936年)。这类机枪供弹不畅,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弹杀伤力不足,性能均不如中国各派军队主要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通用德式7.9毫米弹)。日军于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轻机枪,也因生产能力不足未大量装备。战时日军的重机枪为九二式。使用7.7毫米口径子弹,耐寒性好,缺点是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当时中国军队的重机枪多属马克沁式,除需水冷这一麻烦外,可靠性优于九二式。
侵华战场上的日军没有装备冲锋枪。是拘泥于日俄战争的经验,认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要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感到冲锋枪耗弹多且精度差,又不符合日本武士最后以刺刀决胜的观念。抗战前中国各派军队购买了德、美多种型号的冲锋枪,后期又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近战时火力密度要占优势。尤其是在远征印缅的丛林战中,中国士兵与日本兵在草丛和密林中相遇时。往往在几十米内才能发现对手,此时手持冲锋枪以“弹雨”倾泻过去就会大占便宜。
从手枪对比看,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常出问题,被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中国进口的手枪型号杂乱,多数是德式毛瑟驳壳枪。德国生产此种享誉世界的手枪100多万支,多数销到中国,军官和豪绅大都最喜欢“二十响”。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使用7.62毫米手枪弹,相当于野战手枪。德、日两军认为此型枪用于野战威力不够,用于防身又太大太重。纳粹德国后来停产此型手枪,本国军队很少装备,日本仿造少量此型枪只装备少数特殊部门而未配发至作战部队。
抗战初期,日军地面重武器数量多于中国军队,性能却并不占优势。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支援火炮有2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加农炮(亦即野炮)和24门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性能不及同期中国购买的美、苏、德等国产品。中国军队的山炮口径以75毫米居多,其中德国克虏伯厂制品性能最优。在迫击炮方面,中国主要装备的82毫米炮与日军的同类武器性能相当,不过日军大量装备了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一个中队有6具),具备一定近战火力优势。抗战后期国民党军大量装备了美制60毫米迫击炮,性能和威力才明显优于八九式掷弹筒。
在航空兵方面,抗战初期中日双方飞机质量相差不大,日方却占有数量优势。中方主要装备美制“霍克”Ⅲ战斗机,随后主要补充苏制伊-15和伊-16。日军主力战斗机为中岛九七、川崎九一、三菱九六,双方战机性能基本相当。1937年夏,中国空军仅有作战飞机314架,飞行员700名,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却有作战飞机2100架,飞行员近1万名,加之其飞机多系国内生产,年产可达数千架。中方开战一个月后人机损耗便无法弥补,制空权完全落入日军手中。此后两年间苏联以“志愿航空队”名义派来2000名飞行员并援华1200架飞机,却因数量不如日军未夺回制空权。1940年日军装备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佳的零式战斗机后,质量压倒了伊-15和伊-16,中国空军便避战保机。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提供性能与零式相当的P-40战斗机。进入1944年以后,中美空军又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P-51“野马”活塞式战斗机,在华日军航空兵的川崎式、零式战斗机已不是对手,大陆战场上空便很少见日机踪影。
抗战期间日本陆军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因工业水平落后于美英苏等国,战前其军工生产就实行“重点主义”,在飞机、舰艇方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地面装备则放在次要发展位置。1939年夏,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与朱可夫指挥的苏军交锋,其落后的陆战武器抵挡不住机械化部队。第6军大败,阵亡1.8万人(死亡数为苏军三倍)。此后日本陆军虽提出改进陆军装备,却因太平洋战争期间实行保障海空的“超重点主义”。仍无力兼顾。当年数量大大少于国民党军的日本陆军能用性能并不占优势的装备在中国横行,重要原因在于其系统化程度高。
日本从甲午战争前夕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兵工业,装备基本系自产。旧中国的腐败和不统一,在武器方面表现为自制力差,外购也混乱无序。各派军阀分头购械(常视能否取得政治支持和回扣多少而定),仅枪支便来自十几个国家,有“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这种装备混乱对后勤保障是一种灾难,战时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还受制于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弹药。当时日军的枪械性能虽不占优势,却因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而便于组织火力,而且能保障弹药供应。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之初,中国的火力还能部分压制日军。然而与蒋介石政权关系密切的希特勒因顾虑盟友日本的抗议,在弹药供应方面故意拖延,结果国民党中央军在对日全面作战一两个月后便感到弹药不足,装备型号的杂乱也给组织火力造成困难。当时中日两军阵地交战时间一长,日方便能靠较好的武器配系和弹药供应充足,在火力上明显占优势。淞沪抗战时期有人总结:交战第一个月。中国四个德械师可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到第三个月,六个德械师也抵挡不住日军一个师团。
在现代战争中使用武器对抗,除了单项性能对比外,还需要武器配置按作战要求力争达成最优化。日本作为一个以组织力精强称雄世界的工业国,在侵华战争前已跟踪国际上现代战争发展的要求,对军队装备进行配置,具体表现为陆海军之间。航空兵(当时日本航空兵分隶陆海军而没有独立的空军)与地面部队及舰艇之间,陆军和步、炮、骑、装甲兵之间,武器使用能达成有机结合,战时有较好的火力协同。中国近代军阀部队的结构落后,重要表现又在于内部多是单一的步兵,少量炮兵、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组建规划性差,且缺少协同作战意识和训练。这样多而杂乱的部队往往会败于少而精强有序之敌
1937年夏全面抗战开始时,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各派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共编成178个师(其中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3个师)。总的作战兵力在200万人以上,相当于侵华日军的三倍,某些武器的单项性能也不差。不过占全军总数三分之一的国民党中央系军队虽有较多火炮,枪械也最精良,其步炮协同却很差,地面部队与空军更没有战术配合。中国多数的杂牌军则得不到多少重武器,主要靠步兵武器作战。蒋介石的中央军系统的一贯作风,又是利用内战外战消灭异己,作战时故意把杂牌军摆在危险地段,对其损失也很少给以补充。这些杂牌军也都尽量避战而自保,一些无良的将领见形势不妙还投降当了伪军。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成建制投降日军而被编成伪军的军队总数有60余万,其中有将级军官58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却无一连、一营成建制投降者)。中国抗战时出现这种可耻的“降官如毛”、“降兵如潮”的“汉奸”现象,是回顾抗战史的人所不能回避的,分析其原因也无法单纯以武器因素来解释。
1937年夏天,全面抗战开始。在中国军队总体素质和武器供应都不及日本,军内又派系杂乱、难以相统的情况下,蒋介石仍实行阵地防御方式,在华北、上海等日军进攻重点地域摆开“堂堂之阵”打正规战,日军各兵种组织有序的合同作战更能发挥优势。按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总结,日军同国民党中央军作战时以一个联队(团)足以击溃一个师,击溃杂牌军一个师只需一个大队。
1943年至1945年间,美国通过装备中国驻印军并进行“驼峰空运”,使国民党军有了39个全部美械师。蒋介石又决定动用各师附加的三分之一储备武器装备起18个半美械师。当时中国驻印军一个师有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2门)以及其它口径的各种中轻型火炮,火力远远超过日军一个师团。不过这些美械师大都配置在大西南后方,少数参战部队多用于滇缅战场,多数部队后来用于国共内战。抗战后期国民党军虽在装备上已对日军居于整体优势,又掌握制空权,兵力更是一直多于日军,然而除了反攻滇西缅北取得全胜外,在国内战场上仍是连遭败绩。除了战略指导思想和兵员素质的弊病外,国民党当局全盘依赖和仿照美国为军队配备武器,也是影响战斗力发挥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机械化装备是以其发达的工业基础作为保障,旧中国自身没有工业基础,从万里外的大洋彼岸运来的装备往往坏一个零件都无法修理和更换,许多车辆装备刚用不久便“趴窝”。当时一些美械化部队的作战效能特别是机动能力,反而不如徒步轻便部队,这恰恰反映出照搬美国模式进行武器配置并不完全适应中国战场的特点。
中国海军在抗战期间未能打一次海战,除了与敌实力相差悬殊外,重要原因又是战前装备配置不合理。1937年日本舰艇总吨位达130万吨,中国海军则只拥有6万吨陈旧水面舰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海军只用于南北内战,此后虽将日军视成主要敌人,海军建设仍缺乏有效的方针。当时中国海军要对抗强敌,最好的方式应是分散袭击并在沿海布雷,为此应放弃陈旧的大舰而以小型快艇、鱼雷艇、布雷艇和潜艇为主力,国内漫长的海岸和众多港口也具备分散小艇进行海上袭击战的条件。战前国民政府没有购买到潜艇,鱼雷快艇也只买了15艘,有限的海军装备费大都用于到敌国日本去订购中型水面舰只,以及维修清末留下的旧舰。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正处于打大规模海战力量不够,打小规模袭击战又缺乏准备的“高不成、低不就”状态。南京政府把舰艇集中到狭窄的江阴水域,又成为日机能轻易找到的活靶,开战后便出现了全部自沉和被炸沉的大悲剧。对当年的中国海军未同日军进行过一次海战便全部覆没,一些为国民党当局辩解的人对此只归咎于装备落后,而不反思海军建设和作战的指导思想。其实,落后装备抗敌可以有特殊的打法,这在世界海战史上比比皆是,不能出海而自沉或坐以待毙,这才是令后人追溯起来便可浩叹的大悲剧!
进入抗战后期,中国空中战场的形势有了根本改观。在美国帮助下中国重建了空军,具有8个大队、900余架飞机的规模,并实现了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和运输机有机结合的配置,大大提升了战斗力。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也来华参战,战机最多时达1000余架。以1943年秋常德会战为标志,中美空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日军在战机数量和质量都居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于1944年发动“一号作战”等大规模攻势。据美国第14航空队宣称,其空中攻击共杀伤日军12万人。这自然有夸大成份,不过1944年以后日军发动攻势时确实主要靠夜间行军,打通平汉、粤汉铁路这些“大陆交通线”后因空袭猛烈也无法修复通车。据日军战史记载,在衡阳围攻战时,其前沿部队白天都“要像地老鼠一样钻在洞里”,因供应不济只好让士兵用钢盔舂米吃,险些重蹈英帕尔一战供应断绝的覆辙。可惜当时国民党军地面部队腐败无能,丢失了7个基地和36个机场,不仅严重影响了中美空军作战,也使正面战场一直败退到贵州,导致重庆震动。
中国对日抗战乃至其它战争史都证明。在战前和战争中对军队武器配置得是否合理,关键在于能否合乎国情、军情的需要,这又反映了战争指挥者的战略指导水平。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不过战争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又是武器操纵者的素质。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一役取胜,其余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时间便有人口达2亿的区域沦陷。当时国民政府归咎于武器落后,回避了不发动人民的片面抗战弊病,多少还能对国内外做出一些解释。1944年春到1945年初,已成强弩之末的日军在丧失制空权且兵力、火力都不占优势情况下对豫湘桂进攻,竟又使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沦陷了有6000万人口的地区,丢弃了40个师的装备。在战争胜利前夕出现这种让反法西斯盟国惊讶和倍受国内人民谴责的战况,国民党当局再也无法推诿于武器的原因。
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装备最落后、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却能发展壮大。八路军出师到抗日前线的3万多部队,只有1万多支过去缴获的杂式枪,每支枪平均又只有30发子弹。至于火炮,八路军只是在山西拾到阎锡山军丢弃的12门75毫米山炮,成立了仅有的一个炮兵团,因炮弹无来源只能在关键性战斗中偶尔使用。1937年和1938年这两年间,国民党当局每年只象征性地发给八路军、新四军几十万发子弹,1939年以后便停止弹药供应。当时解放区的枪支弹药来源主要靠战场缴获,名副其实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得到盟国16亿美元的外援还连打败仗的情况下,八路军、新四军靠人民支援和战场缴获不断发展壮大,至1945年夏发展到93万人,有37万支枪,并解放了敌后1亿人口的地区。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间,八路军、新四军消耗子弹不足4000万发、手榴弹约800万枚(当时火炮极少可忽略不计)。按杀伤52万日军和同样数量的伪军统计,平均每毙伤一敌约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这一比例之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平均毙伤一敌就需消耗子弹2000发以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毙伤一敌平均耗子弹5000发。八年全面抗战中,国民党军共耗用子弹17.09亿发、炮弹959万发、手榴弹和枪榴弹2359万枚。按蒋纬国在《抗日御侮》一书中统计,共毙伤日军85万人(国民党军基本不同伪军作战),平均消耗子弹2000发、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才能毙伤一名日军。同为中国人,国共两党部队在抗战中的表现如此不同,连美国派到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中将都盛称共产党而一再斥责蒋介石集团无能,主张将援华武器分配给“能打日本”的部队即八路军一部分。1944年美军派到延安的观察组的报告,也预言中国的未来将属于共产党,只是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仍坚决支持腐败却亲美的国民政府。
国民党的大部分军队(印缅远征军等少数部队除外)的战斗能力低下,从军事角度而论,除了武器系统性、标准性差之外,关键在于组织领导者腐朽昏聩,武器操纵者素质低下。国民党军提升军官主要靠私人关系而不重军事知识,征兵又主要靠强抓壮丁,川、黔、滇军部队还多是大烟枪不离手的“双枪兵”,其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之糟不问可知。中国人口众多而财政困窘的特色,又使当权者有珍惜所购武器而轻视人命的传统心理,加上士兵经常开小差,便舍不得消耗弹药对其进行训练。当时外国来华人员感到很奇怪的一件事,便是“国军”士兵手中能有先进的德、美枪支,却赤脚穿草鞋,连一双极便宜的防护脚的胶鞋都不发。士兵如此不受珍爱、缺乏训练又文盲充斥的部队,使用武器的效能肯定不会高。
相比之下,当年的日军除军官作战组织能力较强,士兵又受到“武士道”熏陶和严酷训练,步兵出征前至少还要在各种条件下打靶耗弹数百发。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鬼子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对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国民党军。虽然当年日本是侵略者,然而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的,日军高明的战术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宣言》,虽然其全篇避而不谈“投降”二字,事实上却接受了要求其投降的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对日本侵略者具有压倒优势的整个形势下取得的。如仅以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的情况而论。日强中弱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国内的战略要地北平、南京、上海、武汉以及经济发达地区还都在日军占领之下,日本投降的消息当时对多数国人还是深感意外的惊喜。
在后来很长时间内,有些对抗战史的宣传只服从于振奋人心的宣传需要,而具有科学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如今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回顾抗战期间中日双方的武器对比,人们从中可以感到,武器落后并不一定要挨打,落后加腐败却注定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