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小兵张嗄抗日战争的故事

小兵张嗄抗日战争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11 22:23:44

Ⅰ 小兵张嘎的故事简短(不少于60字)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1)小兵张嗄抗日战争的故事扩展阅读

《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主演。该片于1963年在中国上映。

《小兵张嘎》是中国第一部产学研模式一体的动画电影;中国第一部二维传统技术和电脑三维技术结合的动画电影;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中国第一部写实手法的动画电影;北京市第一部动画电影《小兵张嘎》获得第十一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影片奖”。

1958年,徐光耀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同时创作出《小兵张嘎》的小说与剧本。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其搬上银幕 。徐光耀把改好的剧本交给了崔嵬,崔嵬却没看剧本,便出国访问了。而北影厂的另外一位导演欧阳红樱看了《小兵张嘎》的小说之后,决定筹拍《小兵张嘎》。

徐光耀告诉欧阳红樱,电影剧本已经送给崔嵬导演了。欧阳红缨在崔嵬处找到剧本后,两人都想执导影片,最后两个导演决定合作拍摄该片 。

Ⅱ 抗日战争时期真有“小兵张嘎”吗

《小兵张嘎》系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张嘎”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

●“‘张嘎’应该是雁翎队队员的化身。像‘张嘎’这样的人和事在抗战时期有很多”

在民间,“张嘎”有不少传说中的“原型”。

传说一: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就流传了几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老雁翎队员赵波。赵波一直担任雁翎队的侦察员,他经历的抗敌故事也曾被报刊报道。当年《小兵张嘎》在白洋淀拍外景时,摄制组还请他到场,就服装、武器、作战等方面向他咨询。

——他是“嘎子”的原型吗?

传说二:上个世纪80年代初,“燕嘎子”(燕秀峰,曾名燕嘎子)在天津被“发现”了。他确是冀中(任丘)抗日根据地轰动一时的英雄人物:作家魏巍当年曾根据他的事迹,在自己的散文集中专门写了一篇《燕嘎子的故事》。很快,大小报刊都将他许为“张嘎”的原型。

——他们是“嘎子”的原型吗?

为了找到“张嘎”的原型,记者走访了北京、天津以及“张嘎”的故乡白洋淀等地几位仍健在的当年雁翎队的领导及队员。所幸的是,几位老人都健在。但是,我们却没有找到肯定的答案。

在白洋淀,我们走访了当年的雁翎队队员、后任雁翎队副队长的孙革老人,孙老谈了一个名叫“张沉底”的小鬼,认为他最接近“张嘎”原型,但后来参加八路军跟部队走了,再也杳无音信。

在天津,我们走访了原白洋淀区委书记徐健。徐老今年已经94岁高龄,听力不好,但思维相当清晰。徐老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说:“‘张嘎’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从报刊的宣传来看,河北人(承)认赵波,天津人(承)认燕秀峰。但就我所知,当时的抗战英雄里没有‘张嘎’这么一个人。这个形象是综合起来的,没有特定的原型。” 同在天津的原雁翎队队员杜仲奎老人,也赞同徐老的看法。

徐健的继任、原白洋淀区委书记兼雁翎队政委马仲秋(抗战时期化名刘刚)现居北京,老人耳聪目明,全然不象一个已86岁高龄的人。马老在谈及‘张嘎’的原型时,非常认真地说道:“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小兵‘张嘎’。‘张嘎’应该是雁翎队队员的化身。像‘张嘎’这样的人和事在抗战时期有很多。”

那么,“嘎子”到底有没有原型?有的话,是谁?上述几位民间流传的人物,是不是“嘎子”的原型?

解铃还须系铃人。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小说及电影剧本《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

■“瞪眼虎”和“希特勒”的传说

●提起“张嘎”原型问题,徐老谈起两个小人物:一个叫“瞪眼虎”,一个叫“希特勒”

2005年5月6日,小病初愈的徐老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像母亲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今年已80高龄的徐老对于这个问题略带兴奋地娓娓道来:

关于“张嘎”原型的问题,我很想谈两个小人物,他们也是抗战中最先引起我激奋和感佩的,他们是赵县县大队的两个小侦察员,一个叫“瞪眼虎”,一个叫“希特勒”。

那是1942年—1944年的事,那时我在宁晋县大队。宁晋县和赵县是邻县,我们两个县的部队经常在作战中有一些军事配合,平常也有一些交往。我们宁晋县大队也有一些12、13岁的小侦察员,但他们没有作出什么突出的贡献。邻县赵县的两个小侦察员“瞪眼虎”和“希特勒”就不一样了。他俩不仅在赵县很有名,而且在邻近的几个县也声名远扬,是当时已经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了。

大家对他们的传说很多,我也听到了很多。那时,冀中地区经过了1942年的“5?1”大扫荡以后,“变质”成为敌占区,县大队一般白天都在村里隐蔽,晚上才能出来活动。

这样,白天的时候,大队就派一些侦察员到村子外或路口设一些暗哨,监视敌人的活动。例如,当时我听到过关于他俩的这样两个故事:

一次,“瞪眼虎”和“希特勒”被派出去监视敌情。两个小侦察员都是12、13岁的孩子,呆久了他俩就开始玩起来了,忘了执行任务的事儿。没想到,敌人突然出现在村口,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回县大队报告情况了。这时如果往回跑,会让敌人起疑心。怎么办呢?这两个小侦察员就假装打架,一个被另一个打哭了,撒腿就往回跑,另一个在后面追。就这样跑回去报告了情报。

还有一次,两个小侦察员化装成要饭的,背了一个粪筐,到敌人的据点去。结果,他俩不仅带回来了敌人的数量、装备等情报,还把敌人的枪和手榴弹也偷回来了。他俩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但我们那个县大队没有。

那个时候我也才17岁,也可以说是个大孩子。而且我这个人天性就有孩子气,喜欢文学,喜欢听故事,所以对“瞪眼虎”和“希特勒”的传说印象深刻。

在现实中,我也只见过“瞪眼虎”一面,没有见过“希特勒”。那次,宁晋县和赵县的县大队配合围攻敌人的一个岗楼。由于“瞪眼虎”和“希特勒”当时很有名,我就很留心观察谁是“瞪眼虎”,谁是“希特勒”。

当时我在战壕上看见一个小战士,他倒背着一条马枪,枪口朝下,穿的是便衣,头上却歪戴着一顶八路军的军帽,英气逼人,当时他也就13、14岁的样子。尤其是他的帽子一歪,就有一股野气、一股嘎气。别人告诉我,他就是“瞪眼虎”。但那时候我尚无写作愿望,所以没有上前去和他搭话,对他俩的事迹也没有搜集。

后来,在我19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小鬼“瞪眼虎”,出场时曾是挺活跃的,可后来被主角挤到一边去,没啥事可干,最后只得蔫不唧地结束。一位我的老战友看了批评说:“你怎么把个挺可爱的孩子写丢了呢?”为此,我自己也挺遗憾。但这却为以后的“嘎子”,埋下了一株嫩芽。

到了1958年我酝酿“张嘎”时,第一颗在心中萌发的种子,就是他们。当时我还以私人的名义给赵县武装部去过一封信,询问有关“瞪眼虎”和“希特勒”的情况,但没有得到回音。

现在想来,如果说我的“张嘎”有原型,就是他们俩。因为当我这个写作愿望产生时,他俩就蹦了出来。但也可以说他俩不是原型,因为我并没有采访过他们,也并非根据他俩的事迹创作了“张嘎”。

有些人曾传说:“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因他也是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与‘张嘎’同岁。”

■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非也!

●徐老说:“形成“张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储存中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徐老郑重而谦虚地说:非也!“我虽然是13岁当的八路,但我这个人是非常刻板的,很守规矩,全无灵动之气,也没有创立过可以名垂史册的功勋。”

尽管如此,正是徐老的这一段生涯,才最终成就了小说及电影《小兵张嘎》。

我13岁当八路军战士,参加过很多次战斗。仅在宁晋县大队呆的三年时间,就打了几十次仗。我一生打的仗就100仗左右。我记得1944年的一天,我在日记本上统计时,就已经打了72仗了。因此,我对在敌人眼皮下进行军事斗争的环境和斗争方式都非常熟悉,生活储存非常丰富。我所写的东西,不是靠采访、访问来完成的,而是我亲身经历的时代,我对那种斗争环境和斗争方式太熟悉了。

徐老说:“形成‘张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储存中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因为我这个人也很孩子气,所以我很注意我周围的嘎人、嘎事。我搜集的这些事,并不一定是小孩干的,也可能是大人干的;不一定全是部队的事,也有老百姓干的事。写“嘎子”的时候,抓个性成了我方法上的头等大事,即:凡符合“嘎子”个性的,就拼命强化、突出;凡与“嘎子”个性无关的,戏再好,也予割弃,即或“冲犯”了什么,也在所不惜。

那么,什么是“嘎”呢?徐老说,在他的故乡——河北省雄县,“嘎”就是调皮捣蛋、干点儿无伤大雅的小坏事儿,而且还有点儿可爱。凡带有这个特点的人和事,就称之为“嘎”。

在徐老的故乡,如果形容一个人聪明、善于出招,称为“故点儿”。这个词的发音很特别,后两个字要连起来读,否则就不是那个意思了。当初徐老在创作《小兵张嘎》时,曾想取名《小兵张故点儿》,但后来转念一想:这个词太偏了,读者也念不出当地的味儿来,就索性把名字改成了“张嘎”。至于他为什么要姓“张”,徐老说:“‘张’姓很普遍,正好代表了很多这样的人,而且‘张’字的口音很响亮。”

对于民间流传的各种“张嘎”原型,徐老说,他实际接触过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白洋淀的赵波,一个是原保定武装部的干部,由于在战斗中失去了左胳膊,人们都叫他“董胳膊”,真名反倒记不起来了。而且这两个人都是在小说及电影剧本《小兵张嘎》完成之后才接触的。

徐老第一次和赵波见面是在1962年秋,作为保定文联的工作者前去采访雁翎队的故事。那时,创作于1958年的小说《小兵张嘎》已于1961年发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也已经交付剧组了。至于燕秀峰,徐老并不认识。在燕秀峰刚被发现并见诸报道时,徐老曾很高兴地撰文:毕竟又多了一个佳话流传中的“张嘎”,英雄的发现总是让人高兴的。但要论起“张嘎”的原型,显然上述几位都不是。 所以,对于一些自称“张嘎”原型的人、媒体宣传的所谓“张嘎”原型,以及有媒体称“徐光耀要据某原型的事迹再写《张嘎新传》”等等,徐老非常反感。

Ⅲ 小兵张嗄的故事100字

《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Ⅳ 小兵张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兵张嘎的主要内容是:

抗战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叔也被鬼子抓走了。

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小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

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终于,嘎子的家乡解放了。

(4)小兵张嗄抗日战争的故事扩展阅读:

《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原型是民兵抗日英雄赵波。据记载,赵波出生于1922年,1939年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成立,赵波担任侦察员。

雁翎队是水上抗日游击队。之所以叫“雁翎队”,是因为游击队的武器落后,只有猎枪“大抬杆”和鱼叉、大刀等。“大抬杆”是装火药和砂子射击的,为了防止枪膛里的火药沾水受潮,就在点火眼上插上一根大雁毛一一雁翎。

Ⅳ 红色经典故事. 小兵张嗄 小兵张嗄的经典故事

1943年,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鬼不灵村的张嘎,是个机灵勇敢而又顽皮淘气的小男孩。鬼子进村搜捕时,钟连长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被捕,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杀害。张嘎为了给奶奶报仇,参加了八路军……经历多次惊心动魄的场面,经过多场战斗的磨练,张嘎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Ⅵ 小兵张嘎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

《小兵张嘎》是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张嘎和其他三位“小游击队员”击败日本鬼子的故事。
故事从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嘎子梦想参加八路军,并得到一把属于自己的“真家伙”,后来,嘎子在鬼子的一次扫荡中,亲眼目睹了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老钟牺牲了,嘎子因此下定决心替奶奶报仇,并上县城去找罗金保。
嘎子在县城找罗金宝的过程中结识了佟乐,可嘎子不仅没报仇,反而还陷入鬼子的追杀。幸好在佟乐和一个神秘人帮助下,脱离了险境,神秘人原来是罗金宝,罗金宝将嘎子带回区队,钱队长也收留了嘎子,嘎子十分开心。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其中嘎子获得一把“真家伙”,眼看梦想全部实现,却被钱队长没收,嘎子很生气,想不通队长为什么这么做,一气之下嘎子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找佟乐并单独替奶奶报仇。
在过程中嘎子佟乐和胖墩又认识了新伙伴玉英,还无意中发现了鬼子的计划,于是他们四人行动了起来与鬼子斗智斗勇,最后粉碎了敌人的计划,而且还救出钟亮,队长代表部队给了嘎子一把真枪。张嘎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侦察员。

Ⅶ 抗日英雄人物简介张嘎子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小子"。他还有伙伴英子,胖墩,佟乐。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叔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小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终于,嘎子的家乡解放了!

Ⅷ 作文:小兵张嘎电影的大概故事350

《小兵张嘎》是一部战争时期的电影,主人公张嘎和其他三位“小游击队员”们一起帮助游击队打败了日本鬼子。
当时,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目睹了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因此决心报仇,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后来,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配合游击队救出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手枪。张嘎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这部电影再现革命年代的激烈斗争,体现出了当时日本鬼子的可恶,又让人为嘎子感到高兴自豪。

Ⅸ 小兵张嘎主要内容

张嘎子是文艺作品《小兵张嘎》中的主角人物,为作家徐光耀创作而成,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讲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

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

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在县城结识了集贤居少掌柜佟乐,嘎子仇没报,反而陷入日军追杀。

在佟乐和一个神秘便衣的帮助下,脱离险境。便衣原来是罗金保,将嘎子带到区队秘密隐藏之地,钱队长收留了嘎子。

同时《小兵张嘎》也是一部严肃的抗战史诗,它场面并不宏大、哲理也不那么深邃,但它依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刻画了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几个少年儿童艰难的成长史,并用它独有的笔墨准确地勾勒了民族不屈的脊梁和各色人等在特定历史境遇中的心路历程。

阅读全文

与小兵张嗄抗日战争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