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中国近代历史问题有哪些

中国近代历史问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3-10 13:37:22

Ⅰ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问题

1问的作用和功绩:①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⑥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2问: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
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有腐朽性。
3问:、辛亥革命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她彻底打倒了腐朽的黑暗的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彻底推翻了统治中国26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府。
2、是一场生产力的解放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是一场反帝运动,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4、是一场思想、科学、文化的解放运动,为新思想、新文化、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吹响了号角。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5、辛亥革命产生了伟大的三民主义理论,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反帝、反封建的灵魂。
6、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4问: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5问:日本是法西斯之一而中国的抗日在极大地牵制、打击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力量,并打乱了日本的侵略部署,阻止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对德作战,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解除了后顾之忧,才敢于将其主力从远东西调,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东方主战场。
6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我们的共识是: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特点:(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见下章)

Ⅱ 关于中国近代的历史问题

.①1966年7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做出决定,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受中央回军委的答直接领导和指挥。这一兵种是装备地地战略导弹系统,实行积极防御战略任务的重要核反击力量。它与后来的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标志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

Ⅲ 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

1、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着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是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请指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领导者、进程、依靠力量方面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解答前须明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化主要指工业革命,并需要知道西方近代化的领导、进程和依靠的力量,然后对比归纳)
(1)领导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近代化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中国则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中国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未经工业革命,没有成熟的资产阶级;而农民阶级又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势力更是不能担当此任。于是开创近代化的使命便落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派身上。
(2)进程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一般是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中国恰相反。原因是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所以先军事后民用,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3)依靠力量方面的特点及原因: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工业化则基本依靠政权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随着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才出现了官督商办和商办形式的企业。
2、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别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包括三部分:政治力量;特点;原因)
(1)清政府: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顽固守旧,拒绝进行任何改革。这是由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及满洲贵族的阶级立场决定的。
(2)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鸦片战争使民族面对加剧的背景下,开始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
(3)农民阶级领袖洪秀全: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影响下,主张也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

(4)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洪仁玕:受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的影响,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
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答题关键:领会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按题意,如果选择正确,用其利于中国发展的客观效果来说明;如果选择不正确,则抓住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观目的和对中国的危害以证明。同时注意:“答案一”是常规答法,保险系数高,推荐。)
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其合理性。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是一场侵略性的掠夺战争。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重了中国人民苦难。②客观上,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并加速了中国内部变革。如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方面,先进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可见,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它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的,上述观点没有正确区分近代文明与殖民化的关系,是错误的。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作用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说明:“①”证明其错误性;“②”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参考“①”)
答案三: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参考“②”)

4、比较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②都享有国家赋予的某些特殊权力。
不同点:
①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②建立原因目的不同。前者是对外开放的产物,其目的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后者是“一国两制”的产物,主要为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③权限范围不同。前者享有较大的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后者拥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5、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概述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方面所做的历史贡献。比较这两次运动失败原因的异同点,这两次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贡献: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重创了清政府的发动统治。
(3)失败原因:
相同点:反动势力强大;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阶级身上;结果都遭到关键顽固势力镇压或参与镇压而失败。
不同点: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勇气,采取改良办法,脱离了广大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领导,对清政府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

(4)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盲目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
6、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较之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提示:结合不同时期背景,主要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社会矛盾方面对比回答)
1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①甲午战争后,中国又面临瓜分狂潮,民族矛盾尖锐。②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欠成熟,尚不能认识清政府的反对本质。③资本主义发展有限,资产阶未形成强大革命势力,对封建势力具有依赖性并抱幻想。
20世纪初成为主流的原因: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矛盾更显突出;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反动性进一步暴露;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另外,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
进步性:斗争方式上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斗争目标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Ⅳ 中国近代史问题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征:

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2、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

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

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Ⅳ 中国近代史问题。。

187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以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作为日军退出台湾的条件。此后,日本逐渐形成以“征韩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1876年强迫朝鲜订立《江华条约》,攫取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及开埠通商等特权,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年在美国支持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1910年日本正式侵吞朝鲜,把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此,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首先是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1927年,日本军阀炮制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扬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扶植了以清废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此后日本侵华步步深入,终于在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并向太平洋扩张,与德意法西斯沆瀣一气,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与全世界人民为敌,在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联合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其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从918事变开始长达1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经济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自不待言,对战后至今甚至今后一、二十年的中日关系(尤其是中国人的对日观)仍会带来深远的消极影响。
侵华战争为何发生?它既有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分割世界的背景,又有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导之内因。这场战争给21世纪中日留下的最大经验教训是:
在主权国家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寻求本国发展的权利,不应以牺牲别国利益为前提。追求一时得益而伤害其他民族对本国长期利益的损害远大于一时的收益,实际上得不偿失。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主张在国际关系上推行“王道”以取代西方的“霸道”,还主张亚洲各国平等联合。这就是强调东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要以德为上,互相留有余地,不乘人之危、逼人到墙脚,不能套用西方列强和殖民主义者的做法。这一主张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和亚太合作仍有启示。
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大遗憾。但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日本自己。这成为日本与周围各国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也使日本在成为“普通国家”、得到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上发挥其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等问题上无法取得中国的由衷支持。
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怎样中国和日本各应采取什么措施以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中国一直要求日本干干净净地解决历史问题,除了感情因素外,可能主要还是出于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疑虑。此外,似乎还一种中国式“治病救人”的善良意识,期待日本能够像德国那样有大国胸怀,“尽快解脱历史包袱”。军国主义复活已几乎不可能,对此国内现在有了一定的共识,对日本国内大部分国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及其社会状况国内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意识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给中国带来自信,带来新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复活军国主义的一大牵制。
而中国希望日本有德国那样的表现,这本身是否可以说是期待过高?某一位驻日大使说过,日本历史上没有过真正的世界大国意识,总是跟着别的强国走。明治维新以前是跟中国,之后是“脱亚入欧”靠英国,二战其间是有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才敢挑战美苏,战后则奔走于美国的车前马后。而德国的确是世界大国,不怕否定自己的过去以求得东山再起。对日德在历史问题上表现的巨大差异,日本政学界有不少人以“中日两国的历史观不同”“日本与德国情况不同”来搪塞。不管其辩解的内容如何,在有没有大国心胸、大国战略这一点上,他们也许是对的。或许可以说,期待日本痛痛快快地解决历史问题然后“重做大国”,这是一个过于善良的美好的愿望?既不可教也,奈何再三诲之?
关键是,什么对中国最重要、最有利?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对中国的现代化非常重要;与日本人民的相互信赖合作关系,真正有利于地区和平;与日本的政治外交合作,对中国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共同创建亚太新的合作机制、阻止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本地区为所欲为有决定性意义;与日本搞好关系,也是包抄了台独势力的后院。反之,如果中日交恶,对中国内政外交都没有什么益处,只有美国高兴,日本右派高兴,台独高兴。也许有人会说“宁失千金,要争这口气”,但中国现在有了比争一口气更高的目标。
我觉得,在内外形势、内政外交的工作重点发生变化后,不管对方如何,“以我为主”地进行一些对日政策的调整,可以从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对滞留和离开陕北的两次定位上得到一些启示。1947年3月,胡宗南攻占延安,毛带着小部队在陕北山区与之周旋,并宣布不收复延安就不离开此地。但到了48年3月,尽管延安尚未收复,毛带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前者着眼于把国民党军队机动力量牵制在黄土高原,是正确的决策;而后者是因为全国战局已发生了根本转折,毛把目光放到了解放全中国这一更大的目标上,历史证明,也是正确的决策。
概而言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权衡历史问题与国家最高利益这两者的关系。过去中国没有精力和自信去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所以眼中更多的是盯住日本,必然重视历史问题。但是中国的外交重点已转为建立亚洲多边合作、经济共同体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那么就必须对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重新定位,即如何不使历史问题影响中国更远大的国际战略?
在靖国神社(主要是指日本政府领导人对A级战犯牌位的参拜)问题上中国没有什么退路,让中国人民在现在的状况下忘记那场战争也不可能,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抗议、反驳、批判,但不必把历史问题当作整个中日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而是把它当作一个部分,使之不影响其他方面的正常交往,并在扩大交流、争取更多日本国民支持中日友好的过程中予以解决和超越。借用日语的说法,前者是“入口”解决法(即先解决历史问题然后发展关系的思路),后者是“出口”解决法(主张在发展关系的过程中予以解决的思路),两者都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意味着是单方面退让,而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的高层次思考,是要寻求一种既不回避历史问题又对中国国家利益最为有利的模式。

Ⅵ 中国近代史历史问题

不同在于:
抗日复战争中实行地主减制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对地主不再实行十年对峙时期的消灭政策,改为实行减租政策维护地主的合法权力。

原因是: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十年对峙时期主要矛盾是国共之间的国内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国内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为了调动一切抗日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变了土地政策。

Ⅶ 中国近现代史问题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农民阶级砸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农民阶级的抗争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坚持了14年, 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客观原因中是外反动势力色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联合绞杀.历史教训是: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注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产生背景不同;经济主张不同;群众基础不同;作用不同;反映时代特征不同
联系: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弥补了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二)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等地掀起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在斗争中提"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即以贫苦农民为主,还包括手工业者,小商贩,运输工人和城市贫民等.义和团运动有严重的自发性质,"扶清灭洋"口号体现出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爱国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注意: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性质,斗争方式,失败原因,历史作用等
不同点:背景,主要对象,组织性,斗争规模,时代特点等

(三)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Ⅷ 中国近代历史问题

1、“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1月16日返回,飞行7天。

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内船,技术状态容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1月16日返回,飞行7天。

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2.神舟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是在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是杨立伟;他在太空呆了29小时32分;

3.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的重要意义:神舟五号是载人飞,中国是第三,这不仅仅是争层外层空间的权力,还有一个巨大的商业潜力在后面,尽管商业利益要几十年后才能出现,但争夺早已展开了。
同时,国家发动的宇航事业,也推动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其中大部分可以在转化成民用上取得商业利益。这些相关企业在国家需要的拉动下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从军事上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在升入太空过程中进行了摆动运动,走的不是直线,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轨迹,这标志着中国彻底突破美国的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政治上看,中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神州五号成功发射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实力,社会主义是具有请大的生命力的.

Ⅸ 几个中国近代史问题

1鸦片战争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将中国硬生生拉入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圈,是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从那以后中国开始了机器代替手工生产的道路。近代其实就是机器生产。
2帝国主义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也可以说地主与劳动人民的矛盾)。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有一个过程,鸦片战争是开始,甲午战争是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是完全沦为......)基本特征你指什么基本特征,是社会基本特征呢还是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基本特征的话就是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的反抗矛头分别指向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经济特征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摧毁,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可是由于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完善。
3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相互关系由于当时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则是存在着一种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同以往一样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关系到一种生死存亡。而既然清政府是走狗,那么中国人民顺便也把它反了.......
4这个历史教课书上明确有,自己去看看吧(主要是我记不得了~~~~~~)
5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2100万西班牙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份,以狡诈的手段,分别于 6月 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另外,英法联军不满足于《天津条约》的内容,之后又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其实在我映像里,对中国有巨大影响的战争只有四次,可能你把中法战争也算进去了吧,但是这场战争远没有其他四次对中国的剥削严重)
中法战争:结果: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於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接下来是小鬼子的甲午海战: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条约的主要内容为: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③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⑥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⑦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最后,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国人建立和参加抵抗侵略军的各种组织;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分39年付清,本息9亿8000万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使馆区,各国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平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台;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以上......

Ⅹ 中国近代历史问题

五四运动不是政府行动,而是爱国民众自发组织的,所以不算

保卫和平: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虽为战胜国却被强迫签订凡尔赛合约,由于五四运动的推动未签订此合约
反抗侵略:鸦片战争,结果失败,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战争失败,签订中法新约;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失败,签订辛丑条约

近代史从1840年到1919年,所以抗战不在这一时间段

阅读全文

与中国近代历史问题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