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进行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节,而往往却忽视了作业的设计问题,历史作业布置往往是教师课后统一布置,题量大且形式单一,对于“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有接受并按要求完成。致使学生对历史作业感到乏味、厌倦,敷衍应付,一遇到分析题、综合题、探究题就想翻各类辅导书找寻答案,或者希望老师能直接提供标准答案,这样的作业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历史教师应该重视作业设计,合理布置作业,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历史作业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求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以致用,达到有效作业与有效教学的有效结合。那么初中历史作业该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呢?我认为起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多样,趣味作业形式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长期以来,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死板乏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学特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那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强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度”,加深印象,既可以使学生喜爱做作业,又能起到巩固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在布置作业趣味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可以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根据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抽签等多种竞赛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游戏、猜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能力,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二、因材施教,分层作业因材施教,初中学生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而我们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布置作业是否恰当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是相同的,但批改指导不能相同。对学困生尽量做到面批面改,评语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多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心理、性格特征的顺应性评语,发现进步及时鼓励。也可采用“以优带差”的方法,由于学生之间没有心理障碍易于接触,学生相互帮助没有精神压力,也易于提高。在学生相互帮助中不仅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秀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的题目,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在作业设计中
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量度和难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各取所需,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练习、提高、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历史作业完成中得到成功体验,提高教学有效性。三、发展个性,开放作业发展个性,个性好的教学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力。新课程突出的理念,就是在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才能找到解题的方向,获得自身的发展。设计教学开放作业时,要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锐性和严密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上的开放题,更要善于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开放题。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四、以人为本,生活作业以人为本,生活作业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应该付诸于行动,付诸于实践。我以为,作业的多少,要看教学内容、课程性质,不管如何练,应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实际、去思考,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锻炼他们的智力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后,可以观看影片《甲午风云》并写观后感。学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后,请学生搜集日军侵华资料和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历史、篡改历史的有关资料,结合我国政府对此的严正立场和态度,写一篇评述文章。其他诸如编写历史歌谣、编辑历史专题小报、历史话剧表演等,学生在眼、耳、口、手、脑的历史体验中,在影视、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的历史遨游中,在社区、家乡的历史走访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关注历史人物和普通人的生活,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学生感到历史不再遥远和枯燥,而变得亲近和生动,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五、找准盲区,反思作业找准盲区,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我们往往造成一种错觉:作业讲评后,学生的作业订正好了,而且订正得正确、清楚。教师感到很满意,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际上部分学生往往对有些习题仍一知半解,存在着认知上的"盲区"。因此,加强作业订正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更可以理顺解题思路,积累经验,提高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思的方法很多:如学生自己对作业进行检查,反思作业的得失;同桌互相探讨对不同习题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方法,总结一下作业中成功的做法;还可以师生间采用聊天的形式谈谈作业过程中的感受,说说思考解答中易错的地方及一些错误的思考方法等等。六、评价多元,鼓励作业评价多元,鼓励作业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可以以灵活多样的作业及其评价方式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创造力。这样历史课的学习也才更有活力和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多采用激励式、委婉式、点拨式、祝福式等多元化的作业评语。如可用“妙不可言”、“真有个性”等激励式词语。又如有个学生的作业相当潦草,在历史作业后面我写上了这样一句话:“你的书法很不错,不过练的地方不对。”一则好的作业评语,不但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而且能激发起学生行为动机,强化良好品质,调节、疏导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在以往的评价机制下,特别是农村家庭,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作业情况,只以学习成绩判断孩子学习的优劣。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认识的片面性,只注重学习成绩,不重视学习过程。将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杜绝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而在家里变成另外一个人,从而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可见历史作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❷ 如何设计有效的历史教学问题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渐深入课堂。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升学率,也不断引起我们的注意、研究、探索。现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采用问题化教学模式,但效果不一,有的问题质量不高,过于简单,课堂表面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有的问题艰涩,学生只能“沉默” “被参与”,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学生仍然“启而不发”,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时下像这样低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课堂教学预期目标并非都能达到。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提高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现状
近年来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都在尽力打破“满堂灌”,普遍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的观念存在着模糊、混乱的现象,课堂教学所设计的问题还存在以下现象:
1.设计的问题出现两个极端倾向。不是过于简单的选择式问法,或者是非常肤浅的填空式问法,就是宽泛且难度极大的问题。选择式问法如:是不是?等,填空式问法如: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等,这类问题思维含量低,不能起到训练学生学科能力的作用。而难度过大的问题问的范围过大或太宽泛,或者问得过深、过难,学生答题没有任何思路,不知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恐怕都难以实现。
2.问题过于笼统,层次不清晰,指向性不明确。如: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这种大而全的问题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厌学。
3.问题不分主次轻重,过于繁琐。如:某个历史人物出生于哪一年?是什么地方人?有哪些事迹?如何评价他? “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嘻嘻笑笑,热热闹闹,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这种问题混淆了教学重点,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4.随意性提问。上课时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或者是讲到某个知识点时突然学习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分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注意力。
二、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遵循以下原则:
1.掌控难度。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都会失去意义。因此,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要让每个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不同的“果子”。
2.掌握问题的梯度,也就是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所设计的问题里面要含有不同层次的小问题,由易到难,适合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系列化的问题。
3.注重效度。所设计的问题要对解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帮助,才能叫有效。
4.注重联系。历史的发展是内在联系的,因此,问题设计要多注重时间(纵向)或空间(横向)的联系。学生对于所学或尚未学到的知识不能做到上引下联,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教学目标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强化。
三、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1.整体构思,层层设问。课堂教学所设计的问题要从教学内容整体考虑,形成教学内容整体知识结构,在整体结构中依据重点和难点理清层次,按照层次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链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如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教学内容,整体上就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三个大问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管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和消极)。每个大问题再设计有层次的细致的小问题,如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一知识点,可以设计为:皇帝称号的由来是什么?它是如何建立的?这一制度有何特点?这一制度有何影响?如何评价它?等问题。
2.扣住重点,抓住难点。重点难点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核心,重点难点解决了,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就基本实现了。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聚焦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问题时,要注意突破“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一难点,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来讲是有些难度的,我们可以设计成系列性的问题来突破,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引起社会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涉及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已有一定的了解,再来理解“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很容易了。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有效的问题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要提供这样一把钥匙,就要以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不断优化问题设计,构筑有活力、有效力的历史课堂。
❸ 如何学习历史,做历史题!!
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版,但要有技权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你就一定会讨厌历史的. 何况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意思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张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有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历史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❹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❺ 如何设计历史学科的教学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设计评选活动总结
为发挥历史“教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质量,调动历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总结前一段“教学案设计”教研活动,明确下一步教研工作思路,按照教研工作计划,进行优秀教学案设计评选活动。
一、教学案设计教研活动的提出原因
历史学科以往教案设计重点是知识的梳理与教法的选取,缺少师生探究问题设计与学法的选取,也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教案的作用不大,有的老师书写教案就是应付检查。
近两年多数学校使用学案的同时,教案还要写,老师认为增加备课的负担,有反感情绪。有的学校还是重视教案,对学案要求与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历史学科每课内容多,课时又少,传统的教案与单一的学案,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如何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我县历史学科需要解决的教研课题。
二、教学案设计教研活动的理论依据
依据历史课程倡导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遵循“教”与“学”的客观规律,以较少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论。
借鉴杜郎口与杨思中学的外地成功经验。
依据我们全体历史教师的实践经验。
贯彻教育局与进修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教研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文件精神。
基于以上原因和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确定:“以历史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为核心,全体历史教师参与,每人完成两课的教学案设计,利用网络教研的方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教研活动”。
三、教学案设计教研活动的阶段性成果
在2009——2010学年度,全县80%的历史教师,每人完成了两课教学案设计的任务,历史中心教研组五位成员,还承担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专题知识的归纳,教学案与专题知识归纳等资料,都上传到“群共享空间”,到现在已经上传作品达140多个,实现了教学案设计等资源共享的目的。
为了总结前一段教研工作经验,明确下一阶段教研活动的思路,根据《教研工作计划》,决定进行初中历史学科优秀“教学案”设计评选比赛。
在10—19日教学案设计评选初赛活动中,全县有22所学校27位教师参加此次评选比赛,参赛教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按照通知文件要求,完成教学案设计与课件制作,及时上传到群共享空间。于19日,由七位评委进行初选,有12位老师的作品进入了决赛。
今天参加决赛的十二位参赛教师,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案设计基本思路,还说出这样设计的原因与理由,这是我们在研讨课上所学习不到的。 应该说今天的参赛作品,大多都是课堂教学真实的教学案例,他们的教学案设计:每个环节目的明确,设计符合历史知识呈现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有效,值得借鉴与推广。下面就结合参赛教师的作品,说明一下历史学科教学案设计的特点,
(1)情景导入的设计:
目的:引起注意力,激发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
学生主体的现状:每周两课时,时间跨度大;前节课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课间学生户外活动,精力分散。
教师的导学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历史思维情景,联系旧知识、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造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
(2)学习目标的设计:
按照课标确定“三维目标”,结合校情、学情等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没有具体内容,他们所选取的过程与方法,就是课堂教学实际运用的,而不是给别人检查看的,这样设计学习目标是有效的。体现学习目标科学性与适用性。
(3)自主学习的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历史知识。
教师的导学是:在教学案设计时要求明确,如:预习指导、阅读指导、设计检测题、课上组织与引导学生全员、有序的参与。
学生主体参与是: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检测习题、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的有效实施,实现学生感知历史知识的目的。
(4)合作探究的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体验历史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导学是:有效整合教材资源,联系已有知识设计问题情境,利用现代化技术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围绕重点内容与情感目标,有效地质疑思考问题,思考题设计不偏、不难,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组织与引导学生得法、有效参与。
学生主体参与是:积极思考问题、阅读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互相协作,通过合作探究过程的学习,落实了学生理解、体验历史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5)知识梳理的设计:
目的是归纳历史知识结构,得出值得借鉴的历史结论。
教师导学是:鼓励与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得出值得借鉴的历史结论。
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感知、理解、体验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归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巩固训练的设计:
目的是掌握重点知识,学以致用。
教师的导学是:结合中考题型与重点内容,设计巩固训练题,组织与引导审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学生主体参与是:阅读题干、分析问题、独立完成。实现当堂所学习的内容当堂掌握。
十二位参赛教师,遵循新课程与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设计的教学案:学习目标明确、环节齐全、内容科学完整、设计思路清楚、便于操作,有利于教师导学与师生共同探究,把教案与学案融合成一个整体,把教师导学与学生合作探究融合成一个整体;把知识呈现与问题质疑融合成一个整体;以教师导学为主导,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体,能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感悟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案,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四、今后历史学科教研工作的要求。
1、教学案设计的教研活动,还是我们历史学科今后教研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每个学期、每位老师、上传一篇、自己在教学中认为比较成功教学案设计及课件,形成主动参与网络教研的一种习惯,以实现资源共享。
2、设计教学案不要简单模仿,要体现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使用教学案要课前下发、课下收回,发挥“教学案”的导学作用,实现“教学案”让学生“学会”的目标,更要实现教学案让学生“会学”的目标。
3、今天举行的教学案设计评比活动,应是历史学科网络教研活动的起步,下一步教研活动的方向已经明确,期待没有参与的三所学校与十一位没有参与网络教研的老师主动地参与,只要我们调整一下工作的思路,就能提高我们的备课质量,就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能丰富我们教书育人的美好人生。
❻ 如何设计历史试卷
第一题选择15小题30分,第二题判断4小题8分,第三题材料解析3小题20分
❼ 如何设计一个历史材料论述题
要写一下这种论述的一个材料是
❽ 如何设计历史课的活动
花点心思找到和你要说的历史时间的人物传记、历史趣闻、和相关的历史典故,从学生的趣闻着手。
❾ 关于历史的设计
让大家来演戏,就是每个人扮演一些不同的历史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