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毛概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毛概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3-09 15:26:20

『壹』 毛概,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伟大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和逻辑起点。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紧接着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领导之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之后,毛泽东同志又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难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虽然没有使用“中国特色”的字眼,但却处处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规律,成为举世公认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扛鼎之作!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和逻辑起点!
(二)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中介。
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分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成果的角度分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邓小平理论;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是科学发展观。那么,两大理论体系和四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是什么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只有毛泽东思想第一大理论成果,这在认识上几乎没有什么分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括几大理论成果?在理论界、学术界中,主流看法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它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总结的“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党、我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践无止境,理论的发展也无止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也就永远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深化、飞跃与升华!

『贰』 何为“毛概”“毛概”的内容如何简要概括

”毛概“指的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本书。

《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有它本身的理论特色、特殊贡献、丰富内容和科学体系。通过不太长的篇幅,以简洁的线索和框架,联系历史的发展把毛泽东思想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准确地介绍出来。

简要的概括:

揭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环境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理想,勾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并在实践中艰辛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以及阐述毛泽东的思想理论精髓——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实践所进行的初步探索。

『叁』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近代和现代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历史的产物、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正确的。

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根据毛泽东晚年时期犯下的一些错误,企图从毛泽东个人出发去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这是无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彻底的混淆视听、彻底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体现。

其次,抛开对历史的回顾而否认毛泽东思想是极端错误的。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与欧洲革命是有区别的,所以在革命初期照搬欧洲的革命方法使我们党遭受了很多挫折。。

『肆』 如何学习毛概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去理解毛概这门课里面的理论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治党治国的政策方针,我们必须多注重国际时事,多关注国家大事政策改变政局变动等内容,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验证、修改、完善自己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不仅仅是治党治国,还可以转换到如专业相关的投资方面。毛概要灵活运用,而且也可以灵活运用,多用案例去分析理论,与别人一起针对相关的时事进行理论探讨,深入了解理论并发现不足。

其次就是回归历史,学史明己。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相同之处,如人本思想,既是传承又是在新时代的基础上的改造与创新,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的相似之处。历史是相似的,改革开放这种锐进向上的精神,历史上也并不少见,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到大跃进等,为何改革开放成功而其他的改革存在缺陷,我们如何避免走向缺陷,这都是我们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最后,便是我们要真正的放下偏见。若是你觉得一门课没有用,证明你的知识和思想水平还没有到达理解它的高度。因为所有学科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它在历史中发挥过其作用,在实践中验证了正确性才会保留到今天,因为有用才流传下来。一个没有真正阅读过毛概专著的人,是不能够对其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进行探讨的。只有当你完整的掌握毛概的理论体系之后,才能够站在一定的角度对其进行褒扬或者批评。对理论的掌握完整度决定了我们这门科目是否真正的入门。

拓展资料:

毛概一文揭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环境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理想,勾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并在实践中艰辛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以及阐述毛泽东的思想理论精髓——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实践所进行的初步探索。

参考资料:网络毛概

『伍』 如何准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毛概》中的一个问题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教出版社2010修订版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P21—22。

『陆』 对于毛概这类问题怎么答有什么技巧呢,请教一下。谢谢!

毛邓开卷考,咱们手机开Q上空间考,不转的考试来我空间看咯!考完就删咯!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B理论意义:
1)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 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七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柒』 毛概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们之间即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3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 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法。
6 邓小平理论的内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同当代中国时间和时代特征想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行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背景 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7 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是毛泽东的时代背景。
8 三个代表的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始终,同时有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名字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发展规律的认识。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和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12 什么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性问题。解放思想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在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联系: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关系,才能正确的领导中国革命。
5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工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3 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化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6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本质),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B理论意义: 1)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 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七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 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5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捌』 毛概老师说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

有一种说法是:历史是成功者编写的。有些野史和正史有很大差别。。。你懂得

『玖』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必须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要件。

(2)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3)必须坚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任务的历史作用。

(4)必须坚持用全面分析与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讲到:“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9)毛概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第二,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依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

『拾』 你对历史合理性的看法 毛概作业 在线等,谢谢 没几分,全数奉上

许多人都引用黑格尔的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以消除自己对于不能解释的事和不能接受的事的烦恼。就像把难得糊涂挂在嘴边一样,不求甚解的人们也常常把黑格尔的这句话作为逃避现实和矛盾的挡箭牌。这句话在中国的知名度太高了,大大地高于《大逻辑》和《小逻辑》,甚至比黑格尔本人的知名度还要高。估计黑格尔本人泉下有知,会十分纳闷他说了那么多只有这句话在中国如此走红。

黑格尔说的“合理”或“合乎理性”,本意是指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这里绝对没有“正确”的意思,更没有“合理”了,就不能质疑、不能反对、不能变革了的含义。这里的重大误读,恰恰在于“合理”一词在中国的多义性,其包含着“合理等于合乎道理合乎情理等于正确等于不能改变”的逻辑。

历史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在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在重新审视和评价既往的历史中取得的。但是对历史较为彻底一点的反思往往会遭遇到强力反对和抵抗。阻力即来自既得利益的恐惧,更多的来自认识的局限和误区。反对抵抗者强有力的武器之一,就是黑格尔的这句话。既然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你们还叽叽咕咕干什么,相当地理直气壮。在这里,反对抵抗者有意无意混淆了历史的合理性与价值的合理性。

所谓历史的合理性,是指历史的客观性,包括某历史事件发生的缘由、过程和结尾。探求历史的合理性,就是探索研究历史事件产生背后的动因、机理和变化脉络,如同对于自然现象的研究;价值的合理性是指人们的主观认识,包括对历史事件给予是非好坏的评价。对于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认为其价值上合理还是不合理,这里的依据是评价人的主观意愿。因而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众多评价人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当然,大多数人一致性的评价反映的一定是这个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主流意识。

有趣的是,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毁誉鲜明的评价,不仅会发生在同时代不同的评价人之间,更会发生在不同时代之间。时代变迁了,人们的价值观改变了,过去的崇拜偶像就可能成为不齿的垃圾。比如过去很多人信奉“成王败贼”,只要把事弄成,再下三滥的办法都认为是合理的。现在人们明白了“程序正义”,开始不赞成“不择一切手段”了。

只要认真观察总结可以发现,对既往历史的重新评价常常是社会变革进步的先兆,这说明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意识发生了变革。这种价值合理性的发展变化,一定会为人类创造出新的、更加美好的历史。

阅读全文

与毛概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