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哪里有各校的初三历史模拟题

哪里有各校的初三历史模拟题

发布时间:2021-02-05 20:00:24

❶ 初三历史中考试题

2009年初三历史中考精英试题(2009。40。28)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2、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
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
民族的国家的有 (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郑和下西洋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册封达赖、班禅 ⑤多伦会盟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3、图2传奇人物,她的历史功过,犹如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后人评说。
以下选项对其评价具有不合理之处,应当选择( )
A.贞观之治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贞观遗风 D.她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指( )
A.上海 B.南昌 C.庐山 D.井冈山
5、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根据谈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双十协定 B.西安事变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同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同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来看,古代希腊是( )
A.东方文明的摇篮 B.游牧文明的摇篮 C.西方文明的摇篮 D.农业文明的摇篮
8、14—16世纪被称为“发现人的时代”,文中“发现人” 是通过什么事件实现的?(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 文艺复兴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 新航路的开辟
9、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这个纪念馆应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 )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
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
朝解体两极终”。根据上段文字的描述,判断它是下列哪个国家(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1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12、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右图,这个“转折点”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3、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灭亡
14、 三班历史兴趣小组在题为“思想解放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历史小论坛活动中,收集的
下列历史材料不恰当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5、周恩来是深受人民敬仰的政治家、革命家。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活动与他有关的是( )
①参加中共“一大”②重庆谈判 ③在黄埔军校任教 ④红军长征 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49年新中国成立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1861年改革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德国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也都遭到失败。下列会议中与惩罚、处置德国有关的是( )
①巴黎社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9、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0、图10人物,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他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二、非选择题
21、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的前奏曲,它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也是改革的动员令,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分)

(2)法国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思想是什么?(1分)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3)民国初年,我国经历了一次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根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请简要评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4)反思近代以来的历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十七大报告》
(1)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哪些斗争?(2分)

(2)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怎样的方针?(1分)取得了怎样的成果?(1分)

(3)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哪一次会议最先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1分)并请举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成就?(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所说的“九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哪些国家采取了相同的道路?(1分)

(3)在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上布满艰辛,20世界3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材料中所说的“九个世界性大国”在其崛起的过程中,都曾严重侵犯过中国的主权,试举一例说明。(1)

(5)纵观“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2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杰出的改革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推行的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是什么?(1分)

(2)图二的人物实行的改革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1分)

(3)图三中的人物为推动本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

(4)上述三位人物的改革得以取得成效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
材料三 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回答: (1) 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

(2)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3)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选择题答案写这里1----5 6----10 11----15 16----20

❷ 我想要初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模拟试题

http://demo.gxschool.net/Resource_Special.asp?ChannelID=5&SpecialID=6

❸ 历史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的问题,急求

这过份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是浮夸风时期典型表现 是一种缺乏对现实以及自我专的认识的表现 还有一种盲目地属崇拜 如果长期这样将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导致历史的停止不前 甚至会后退 落后其他国家

❹ 初三中考模拟历史题 急!!

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CivilWar),是在美国本土进行的制止南部分裂、维护联邦统一的国内战争。这是一次关乎美国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隔140年后,它所引发的很多问题,如联邦制和联邦宪法地位问题、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联邦政府处理重大事件的权限与运行机制问题以及黑人权利问题等,
仍被世人广泛关注。

本文无意对南北战争及其学术研究作详细介绍与评论,仅选取几个与内战起因有关的重大原则性问题作一梳理。

内战是南部和北部矛盾冲突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国南北矛盾的根源在于南部千方百计庇护奴隶制。这种矛盾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已存在。美国独立后,北、南双方分别走上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两种不同体制在一个国度里共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在奴隶、关税、西部土地和国会代表比例等方面都有突出反映。

在关税问题上,北部为保护民族工商业,希望提高关税,反对自由贸易;南部则因其产品大量出口,交换制成品,对本国市场依赖较少,因此与北部的主张恰恰相反。在争夺西部土地问题上,一方面是由于奴隶种植园经营方式原始落后,种植棉花又非常消耗地力,需要不断购置新的土地;另一方面在于西部新开发地区以自由州还是以蓄奴州地位加入联邦,直接关系到南北双方在参议院内席位的多少,与争夺联邦权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西部土地自然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关税、土地和国会代表比例问题是相互交织的,但都是由奴隶制问题派生而来的。这些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必然归结到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上——争夺联邦权力。在这种形势下,奴隶制问题已紧紧地与联邦制的政治前途连在一起。

当南北双方发生争执时,南部屡屡以退出联邦相威胁;而北部则以联邦统一的大局为重,一再退让,力图保全联邦。从下面几次重大的南北交锋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战争的线索:

1823年密苏里妥协案:美国建国后,由于交替接纳自由州和蓄奴州加入联邦,至1819年亚拉巴马加入联邦后,南北双方各有11个州,在参议院内实力相当,但在以选民人数推选议员的众议院里,北部有105席,南部仅有81席。南部不甘劣势,竭力与北部争夺参议院席位。密苏里问题的出现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密苏里地区是1803年美国从法国购买的路易斯安娜购入地的一部分。1819年,密苏里地区人口达6.6万,向国会申请辟为新州,加入联邦。但是,对于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联邦政府没有关于奴隶制存废问题的明确规定。围绕密苏里以何种地位加入联邦的问题,南北双方蓄积已久的矛盾迅速激化。最后于1823年通过密苏里妥协案,规定密苏里以蓄奴州方式加入联邦,同时在北部划出缅因州以自由州地位加入联邦,以保持南北双方在参议院人数上的平衡。但是,在其余的路易斯安娜购入地上,北纬36度30分以北永远禁止奴隶制存在。这个妥协案是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冲突明朗化、尖锐化,奴隶制问题引起全国关注的第一件大事。当然,密苏里妥协案并没有根本解决危机,而只是将危机推迟。此后,南部在与北部争夺路易斯安娜购入地其他地区的同时,也把目标瞄向北纬36度30分以南的古巴和中美州,试图建立加勒比海奴隶大帝国。

1850年妥协案:到1848年,南北双方恰好各有15个州。当时在美墨战争中美国获得的土地上,先后发展起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犹他等几个领地,要求加入联邦。南北两方经过激烈争夺,最后通过系列性法案,统称为1850年妥协案。其内容为:1、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2、新墨西哥和犹他加入联邦时,由居民自行决定是否废奴,实施“平民主权”(PopularSovereignty,也可译为“住民自决”);3、在哥伦比亚特区禁止奴隶制;4、联邦政府应协助通缉追捕逃奴。可以看出,第一、三条有利于北部,第四条则袒护南部。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民主权”原则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从此,是否存废奴隶制,可由当地住民决定,而不必通过联邦立法机构。这样,一旦新州居民选择奴隶制,联邦政府就不能干预,这等于放任奴隶制从南部的地方性体制摇身一变为全国性体制。

1854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内布拉斯加领地,位于路易斯安娜购入地北纬36度30分以北,理应建为自由州。但在民主党参议员道格拉斯提出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中,再次确认了“平民主权”原则。这等于否定了密苏里妥协案。

内战前的几次妥协,延缓了南北之间矛盾的总爆发,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60年代初,矛盾冲突几乎达到白热化。南部试图脱离联邦的企图已成公开的秘密,并征募军队,进入内战的实质性准备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北部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已不仅仅是奴隶制问题了,更重要的是南部分裂联邦的现实威胁。

南部维护州权的实质是否定联邦的最高权威

南部在与北部摊牌的过程中,每每打出维护州权的旗号。换句话说,州权是南部脱离联邦、发动内战的理论依据。

在美国历史上,州权观念根深蒂固。州权观念往往与地方自治互为表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在二元制联邦框架内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形式之一。但在南部分离主义者那里,州权却成为他们分裂联邦的护身符。其理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1787年宪法本身就是州权派与中央集权派妥协的产物,它在联邦权力与州权的关系和界限等问题上,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含糊措辞,给日后带来隐患。早在1798年,就曾有肯塔基和弗吉尼亚两个州的议会起草了决议案,并由两个州议会通过,宣布当时的国会无权通过关于“外侨和叛乱法”的四项法律,其内容也是违反美国宪法的,因此它们无效。这其中有一定政见不同的因素,却开了一个州可以解释联邦宪法、用州权来否定联邦立法的先例。30年后,南卡罗来纳州的著名政治家约翰·卡尔霍恩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论,正式提出了“联邦法令废止权”(Nullification),以抗议国会通过的所谓“可恶税率”的《1828年关税法》。他宣称,任何一州都有权宣布联邦国会的某项法律法案无效,并禁止在本州内执行,理由是联邦制下主权在州。对此,当时的杰克逊总统毫不示弱。他恩威并用,一方面布告全国,抨击南卡罗来纳州的作法;另一方面签署《动用军队法》,迫使南卡罗来纳州重开代表大会,撤销了废止联邦法律的公告。他在向南卡罗来纳州的人民所发出的忠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拙劣伎俩的实质。又过了30年后,还是由南卡罗来纳州带头,分离主义者们再次祭起州权的旗帜。这三次州权对联邦宪法的挑战有内在递进的继承关系,同时也有程度和性质上的区别。第一次只是口头表示联邦法律违宪;第二次则发展为中止执行违宪的联邦法律;第三次进一步发展到可以退出联邦。南卡罗来纳分裂主义者的逻辑是,既然州权本身是得到宪法认可的,“分离权”本属州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分离也顺理成章地符合宪法。但是,联邦宪法毕竟是全国的根本大法。联邦宪法承认各州保留某些权力,并且联邦政府不能任意干涉这些权力,但这些权力是非主权性的。联邦从全体人民获得权力,而非某一州。南部分离主义者重申“联邦法令废止权”的主张,把州权扩大为主权加以行使,从根本上违背了联邦宪法。

今天,在谈到南部脱离联邦的理论依据时,仍有少数学者振振有词地宣称,在内战前,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独立宣言中所确认的原则,即:政府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所以,强迫南部留在联邦之中就是专制的、不道德的。这实际上是变相地为南部的州权至上原则进行开脱和辩解,以此否定南北战争的合法性和正义性。事实上,南部所标榜的州权已发生了质变,变成挑战联邦最高权威、发动内战的工具。

林肯政府把维护联邦统一作为内战的首要目标

1860年总统大选是内战的导火索。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亚伯拉罕·林肯个性温和但柔中有刚,他的政治态度非常明朗,维护联邦统一和最高权威的立场毫不含糊。

林肯的当选使南部分裂主义分子如坐针毡。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发难,于1860年12月20日迫不及待地宣布退出联邦,狂妄地宣称:“南卡罗来纳将恢复它在世界各国的位置。”紧接着密西西比、阿拉巴马、佐治亚、佛罗里达、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萨斯等南部6州也于1861年1月上旬相继退出,并于2月4日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ConfederateStatesofAmerica,简称“南部同盟”,也译为“美利坚邦联”),推举临时总统和副总统,并通过一部仓促草就的临时宪法。后来,又有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和北卡罗来纳4个州在内战打响后加入。这样,当时南部的15个州,有11个州脱离联邦,加入“南部同盟”,与联邦分庭抗礼,只有位于南北交界的肯塔基、马里兰、特拉华、密苏里(西弗吉尼亚于1863年从弗吉尼亚独立出来辟为新州)等4个边界州未脱离联邦,处于观望之中。

南部不惜铤而走险,分裂其前辈和北部同胞共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联邦国家,当然是由奴隶制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个误解,以为北部不会轻易动用武力。因为在当时,棉花是南部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并且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7%。在某种意义上,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北部纺织工业立即停摆。事实上,林肯政府也确实作了退让。在就任演说中,林肯就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和克制。但这种态度,被南方视为委曲求全,所以他们悍然于1861年4月12日,对准联邦在南卡罗来纳的萨姆特要塞,打响了内战的第一炮。

历史证明,南方分离势力低估了林肯为维护联邦完整不惜一战的决心。面对南北分裂的现实,林肯做出了用战争维护联邦的最后决定。

林肯虽然旗帜鲜明地抨击奴隶制的道德基础,但在实际行动中,却非常谨慎。内战爆发初期,他一直未采取行动解放黑奴。林肯认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联邦,而不是消灭奴隶制。奴隶制应予废除,但应当在宪政的框架内进行。奴隶制只是一种地方性的制度,不应无限制地向联邦领地和新州扩张。但是,联邦应当维护南方州奴隶主的私有产权,以民主和法治的手段,对奴隶主实行渐进性的赎买政策,有偿地逐步废除奴隶制。之所以如此,从当时的形势看,林肯是有所顾忌的:第一,美国宪法严禁政府在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的条件下剥夺公民财产。对于黑奴这种当时法律定义的南部奴隶主拥有的所谓“财产”,林肯无意也无权干预。北方大规模用兵的初衷,就是维护国家统一,镇压南部叛乱,与解放奴隶无关,这是林肯政府反复申明的。其次,尽管北部一些人仇恨不人道的奴隶制,但并未认真考虑解放黑奴、更不情愿为之付出很大代价。至于北部有些与南部经济联系密切的人,态度就更暧昧了。第三,干预奴隶制会使北方的政治同盟分化。共和党是北部各种反对奴隶制政治力量的暂时性政治联盟。虽然这些力量都反对奴隶制的蔓延,但并不要求立即废除奴隶制。第四,尚未退出联邦的4个边界州的态度也很重要,林肯当然不希望它们倒向南部同盟。

但林肯审时度势,依据国会有权通过一切“必要和适当”(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这一弹性条款,履行宪法中“战争权力”的责任,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动员和团结了绝大多数美国人民,使这场正义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并以北部的胜利而结束。这其中包括以总统战时措施的形式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叛乱州的400万黑奴,使这场维护联邦统一的战争具有了更高尚的革命性内容和意义。

从当时的形势和林肯政府的举措看,美国内战主要是一场统一与分裂的政治较量,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奴隶制问题,是要服从于这一总目标的。1865年5月26日结束的美国内战,重新确认了联邦主权的最高权威,刺激了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相应地,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的公民的原则。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而强盛的国家。美国内战同时解决了自1776年以来一直困扰全国的奴隶制问题。内战期间解放了黑奴,并于战后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奴隶制。战后的南部重建,用法律手段确认战争期间用刀与剑砍倒的东西,南部各州通过新的州宪法,确认联邦的最高权威,之后方得以重新被接纳,回到联邦。内战还考验了美国联邦政府在非常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体制的能力,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影响。

但是,这场历时4年余的战争是空前惨烈的。南北双方同室操戈,共有62万人死于疆场,其数量超过美国历届战争的总和。南部在战争中受到重创:四分之一白人青壮年阵亡,家畜死亡五分之二,农业机械、工厂、铁路损坏一半,财产损失近三分之二,总计50亿美元。至于战争导致的政治代价和心理代价,就很难准确衡量了。美国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一意孤行所引发的这场分裂联邦的战争,不仅在美国留下了深深的、至今仍难以痊愈的创伤,而且留给全人类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复制粘贴来的。。。

❺ 初三历史期末卷

初三历史期末测试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人类出现的时间是
A.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B.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
C.距今约四五百万年前 D. 距今约一二百万年前
2. 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A.胡夫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 D.太阳历
3.欧洲最早的文明源于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法兰西 D.英吉利
4.雅典奴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时的执政官是
A.伯利克里 B.汉谟拉比 C. 腓力二世 D.亚历山大二世
5.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 古代埃及人 D.古代希腊人
6.推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重大历史事件是
A.日本统一 B.宫廷政变 C.大化改新 D.孝德执政
7.但丁的《神曲》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揭露了教会的腐败 B.取材于宗教故事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反映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8. 最先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迦马 D.麦哲伦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德俄英法卷入战争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凡尔登战役开始
10. 假如你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你不可能享受到的生活是
A.坐飞机旅行 B.乘汽车上班 C.用电脑上网 D.在电灯下读书
11. 每年的7月4日,是美国人民欢度国庆的日子。下列哪一事件与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
A. 来克星顿枪声 B. 波士顿战役 C. 萨拉托加大捷 D.《独立宣言》发表
12.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是
A、人文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理想主义 D、 教权主义
13.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B、三级会议召开 C、攻占巴士底狱 D、建立共和国
14.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
①美国独立战争②日本明治维新③俄国农奴制改革④美国南北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1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英国宪章运动 B.国际歌的诞生 C. 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发表
16.被誉为 “南美解放者”的是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伊达尔哥 D.杜桑•卢维杜尔
17.以“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作为人生理想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 B.格拉姆 C.爱迪生 D.西门子
18.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
A.巴赫 B.柴科夫斯基 C.贝多芬 D.莫扎特
19.“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国际歌》创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纪念
A. 宪章运动 B.德国工人运动 C. 巴黎公社 D.马克思主义诞生
20.奠定近代物理学基础的是
A. 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 爱因斯坦 D.达尔文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21.《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都是阿拉伯的著名文学作品。 ( )
22.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 )
23.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
24. 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 )
25. 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
26.殖民掠夺是大量财富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这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 )
2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 )
28.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帝国主义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 )
29.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观点。 ( )
30.孟德斯鸠和卢梭都反对君主制度,主张采用共和政体,全部政权归人民所有。(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32题12分,第33小题8分。共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拥有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得到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订本宪法。……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英国和美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献?(4分)
②根据这两部法律文献,英国和美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4分)

③根据材料二法律文献,选举的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为瓦特和他发明的机器。 材料二: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2分)它把人们带进什么时代?(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4分)(只要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3.填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中英文字母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图在初三历史期末模拟中第48题)
A. B.
C. D.
四、信息提炼(10分)
34.阅读下列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占有大量土地,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地的印第安人不能提供足够子用运奴船将廉价的商品和枪支弹药,从西欧港口出发运到西非海岸,称为出程的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开始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16世纪初,欧洲的奴隶贩;在西非,用货物换取黑人作为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这是中程;在美洲,卖掉黑奴后,把得来的金银和生产原料运回欧洲,称为归程。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一次三角航程约6个月,奴隶贩子从中获利几倍甚至十几倍。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年时间,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精壮人口。
(1)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奴隶贸易的原因是什么?

(2)将下列内容按号入座(只填序号即可)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黄金及原料 E、廉价商品和武器 F、黑人

(3)依据信息内容,任意提出一个问题(不用回答)

五、问答题(10分)
35.美国的历史上有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问:
(1)你知道是哪两次吗?这两次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这两次革命对美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初三历史期末测试A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A B C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D D B C C C B
二、判断。
21.×22.√23.√24.√25.√26.√27.√28.√29.√30.×
三、材料解读
31.(1)《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 4分
(2)君主立宪制、联邦制。 4分
(3)华盛顿。 2分
32.(1)蒸汽机。 2分 蒸汽时代。 2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分
(3)环境污染问题。 2分
(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4分(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33.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匈帝国 4分
四、信息提炼
34.(1)为种植园补充劳动力;有利可图。 3分
(2)5分

(3)提出的问题只要与材料有关,且有合理性即可得分。 2分
五、简答题
35. (1)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
(2)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6分

❻ 初中历史会考模拟题

网上的题都是千篇一律的,我建议你上书店去买一套题做!

❼ 初三历史上册模拟试题,可以进行答题然后检测.

如果在网上的话,你可以去网上专门测验。
只不过没有解答题,全都是选择题回部分。
毕竟电脑答不是智能。不像人一样来帮你批改试卷。
如果非电脑的,你可以去网上下载历届中考试卷等等,然后打印下来,再做,给你的历史老师批改就行了。
初三开始历史后面的题目有许多开放性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的。

❽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结业考试模拟试题(初三历史)

这个事情要问你老师才知道
因为有时候是老师自己出的题目、这里没答案的

❾ 我现在初三,想学好历史,但学校考的题难度都是高考题级别的,老师推荐让我们课外做高考题,求推荐一本书

你们老师的做法来有点过分自了,我是初三的历史老师,正常来说,初一初二是培养兴趣阶段,初三是形成世界观历史观阶段,你们老师的行为是在揠苗助长,就我个人来说不认同。但是你们老师的出发点很可能因为你们中考题是高中老师出的(我们就是这样),而且有基础的同学学习高中知识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的学生中就有类似的,他们对历史很感兴趣,迫切的需要吸取更多的知识,我十分欣赏他们,也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进修,只是我不认同学校规模的学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公平。
推荐的书籍楼下也推了,就是五三,虽然五三是人教版的,但是知识点比较全面,知识体系也很有逻辑性。建议你在做的时候,先把买本五三中考的来做,然后再做五三高中各年级的,这样能尽量避免知识混乱的情况出现。五三每单元都有一个知识点检查,这个很不错着重学习。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慢慢来,打好初中基础再学高中的,保持好初中水准就是最大的胜利啊。
加油啊!

阅读全文

与哪里有各校的初三历史模拟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