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如何评价历史试卷

如何评价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21-03-08 04:50:08

1. 如何评价一份历史试卷

是评价出题还是题答?

如果是评价答题
一、答案准确性
二、答题是否整洁美观
三、回专答内容是否有独到属见解...

如果是评出题
一、出题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二、题目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三、题目是否合理、有价值
四、题目能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

以上是我的观点....

2. 历史题目如何分析

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它的设计是在试题中引出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要求应试者在读懂试题材料的前提下,依据课文所体现的历史知识网络,从提供的种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材料题的出现有助于发挥其他题型难以具备的功能,这种题型它能有力引导考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狭小天地,能提高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种题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成为目前历史高考中的第二大主力题型。

(一)材料解析题的特点

(1)、材料来源广泛,取材典型。

众多的历史典籍、历史文件、名人论著、统计资料、图表等都可以成为试题的来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远远地超脱了教材。在引用的大量材料中,为了达到对考生信息处理能力考查,因而材料是粗精并存,真伪难辩。所以,材料解析过程,也就是考生对材料进行甄另,提取信息的处理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及论点。

(2)、材料解析题突出特点是:“新”。

每一道材料解析题,都具有引用新材料,创置新情景,设计新问题的特点。突出了对考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

(3)、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层次化。

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文献之间,联系密切,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因而在题的设问方面,环环紧扣,奇巧百出。考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文字表达准确、言简意赅。

材料解析题按其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型、数字材料型、图形材料型、混合材料型(即前面三种材料的结合型)。这里,我们根据命题者给予材料提示的显著程度,将材料解析题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 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

这类材料解析题,命题者不给考生任何有关材料背景的说明,完全依赖于考生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背景,考生根据已有知识首先要判断出材料属于哪部分历史范畴,这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判断这一步走对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回答命题者所给出的有关问题。

第二类 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

这类材料中,命题者在给出材料前,往往在题首给出关于材料的背景说明,或引用提示明显的材料,考生据此可立即发现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历史范畴。这种题型以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为主。

例:阅读以下材料:

上海机器造纸厂(伦章造纸厂)名义资本为15万两,分为1500股。每股100两,但只有1100股认购并缴足了。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1人,中国职工约100人。此厂每月能产纸60吨,实际上1891年全年产纸共600吨。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过股息。因为这个原故,同时又由于原材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 ——— 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优待的章程。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回答:根据材料,把伦章造纸厂的基本情况概括为若干要点列出来;并指出这个厂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什么重要的道理。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材料后边的时间(1882-1891年)信息可判断该题谈的是19世纪80、9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工业的发展状况。本题的答案如下:

基本情况:

(1) 是一家股份制的私人企业;

(2) 经济效益差;

(3) 受到日本纸的竞争;

(4) 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5) 经营困难,濒于停业。

道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受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非常困难。伦章造纸厂的遭遇是一个缩影。

本题第一部分答案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二部分体现了命题中的高层意图

(二)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有人认为材料解析题变化多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因而也就不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只要认真去观察、总结、实践,就会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过阅读来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条件。这一步骤大约需要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间、人物、事件。第二遍细读,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第三遍结合设问重点读,答每一句,都到材料中去找你用符号标出的关键语句,重新阅读、理解。然后加以概括作为答案。

根据你所感觉的难易,可以灵活掌握,最好第一遍就把材料和设问全部读完,第二遍就带问题去阅读、理解,将问题逐个解决。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阅读、理解过程中应该注意:

(1)、第一遍阅读全部文字,再决定取舍,如题号后是“阅读下列材料”,则一眼掠过,第二遍就不必去管了。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须重视。

(2)、注意每段材料后面的材料出处(有的包括时间、国别和作者)。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称都很生疏,第二遍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如“古巴导弹危机”材料题,该题在材料前特别提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使人会想到它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关系的冲突:“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1962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此题实质上就是想通过新材料考查教材中的以上认识,因此提示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见,放在材料开头的材料出处一定有用,是必读的;放在材料后面的出处,有的对解题有用,有的未必有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取舍。

(3)、第一遍阅读时要分出扣本内容和超本内容,以便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材料解析题引用的材料,既能反映课本内容,又高于课本内容,第一遍阅读时就应将材料中反映课本的内容与课本对号入座,确定材料反映的是课本哪一章节哪一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理解超本内容。理解扣本内容是解题的基础,理解超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如“关于东京商业繁华重要表现”的材料题,读后,可以看出关于反映东京商业繁华的有两点:一是瓦肆,二是夜市。经过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又可找到两点:一是东京是商品中转点,二是商品贸易交易规模大,答案到此才基本完整。此题充分说明理解超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2、领会命题意图。

命题者在设计材料题时,根据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进行设计,那么考生要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领会命题是想通过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应该达到怎样的高度等。

3、组织答案

对材料已阅读、理解了,对命题者的意图也揣摸了八九分,那么下边就该动笔组织答案了,应注意以下“规则”:

(1)、按问按分列点。依据设问的分数分布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原则,按分列点,分多则多写,分少则简写。另外可以评分的操作可能性推断答案的条目数量。比如设问的分值是2分,则参考答案一般情况为1点或2点;分值是3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分值是6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

(2)、语言要方简意赅。材料题不是问答题。一般设问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过多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防止随意性。即论从史(材料)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

(3)、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如1992年普通高考第47题,要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评价法国1791年宪法。做为考虑答案来讲,首先要肯定它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进步性,又要从材料中看到限制公民选举的虚伪性。

(4)、要实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观点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的认识,不要以朴素的阶级感情去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认为“农民阶级一切都好,地主阶级一切都坏”,一看见“资产阶级”就痛加批判,一看见材料出自中共某一文件就认为完全正确。实际上这还是“左”倾思想的影响。因为任何一个阶级在上升时期都起过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曾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中共的文件中也有反映“左”倾或“右”倾思想。

4、认真检查。

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地检查,检查一下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

5、重视平时训练,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

对平时解答材料解析题出现的失误,一定要找出原因,不一定要去记住这一问怎样答才正确,应当考虑“我为什么没有答对”,只有平时注意总结失误,才能避免考场上的失误。

关于历史的复习,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巩固基础知识点
1. 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
2. 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 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
2. 完整归纳概念内容。
3. 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4. 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
三、高密度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点。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四、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
备考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1. 相对完整的叙述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2. 宏观分析和微观考查。
3. 显性联系与隐性联系。“显性联系”是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明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知识之间。换言之,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
4. 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
五、多角度比较人物事件
在历史测试的四种题型中,无一不涉及到比较能力,因此,学会科学的比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较技能,尤为必要。
1. 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
2. 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
3. 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
4. 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
六、科学评价人物、事件
要想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掌握评价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立场正确。要站在正确的阶级立场(人民的、爱国的立场)和社会立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国际主义和改革探索等)上看问题。
2.观点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造英雄”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基本观点。
3.方法得当、客观公正。要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和评价,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区分不同的阶段,要运用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切忌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局部和全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七、简要概括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浩瀚庞杂,只有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
1. 抽取要点。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关键字词或章、节、目标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知识要点。
2. 时间作序。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知识。
3. 逻辑划块。即按照有关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
八、灵活化运用历史理论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只有坚持运用史学理论分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平时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训练。有目的、经常性的练习,必然会促使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

3. 历史卷子评价怎么写

再接再励,继续努力。(满分)付出终有回报,再接再励。(满分)

这次考的还可以专,再接再励属。(97)你的成绩有进步,……(73.5)

教师点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孩子有了成绩及时的鼓励,真好!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激励中变得更加自信。

4. 历史的评价题怎样做啊

思路分析]
所谓评价,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思想观点做出的相应结论,以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解题过程]

正确进行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辩证法。(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要把评价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首先找准时间和空间范围,使评价的对象在历史上“定格”、“定位”。其次要把评价的对象与相应的历史发展线索、时代特征相联系,但其特定的性质则因具体对象而异。(2)坚持辩证法,就是要一分为二的评价,并注意坚持两点论的重点论。

解评价题的具体思维操作。(1)审题要明确评价的对象。读懂材料明确评价的对象,是解好题的第一步。(2)解题时必做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或是基本正确,需要有明确结论。(3)评价时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返回相应的历史中去,上溯原因,下连结果,援引因果,充分说明。

[例题]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认为:“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价赵尔巽的这一观点。
[评析]这一道观点论证题,对能力要求的层次很高,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较高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品质。赵尔巽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危亡,是因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引起的,此题的关键字眼是“兆”即发端的意思,只要对中国危亡的原因及太平天国运动所起的作用有所了解,此题就不难作答。
[参考答案]赵尔巽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危亡的出现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的,洪秀全领导革命以前,中国的大门已被英国用炮舰打开,开始出现危机,赵氏的观点显然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它在反封建的同时,从实际上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赵尔巽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否定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5. 如何评析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都是平时复内习过的重点话题、基础话题。容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要求。

今年的历史试题加大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可能是将来命题的一个变化趋势。

6. 怎么评讲历史试卷

先统计下你班同学各题型错误率,选择那些容易错的讲解,历史最主要的就是书本知识,可以在讲解的时候叫他们翻书,养成有不懂就找书本的习惯。

7. 试卷分析怎么写历史

方法如下: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历内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容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材料分析题目;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8. 浅谈如何评讲历史试卷的

评讲历史试卷的原则和技巧
评讲历史试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不是仅仅把答案简单地交给学生,也不像上一节课文那样有资料可查,有教案可参考,完全凭着历史教师的丰富经验,帮助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避免下一次考试重蹈覆辙,提高应试能力。特别在高三备考阶段,更应该重视科学评讲,既要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又要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本文试从对高三历史试卷的评讲作一些探讨。
一、试卷评讲必须讲够及时性原则,不能拖太久。
一般而言,高三的考试试卷必须在考后的一天或二天内就要评讲,如果拖得越久学生对考试时思考情况的印象越模糊就越不有利于评讲,评讲的效果就越差。
二、历史教师必须在评讲前对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好数据分析。
在评讲前教师必须对每一份试卷进行统计,计算每道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尽管这一过程比较麻烦,但却是我们评讲中最关键一步,必须坚持做好。不然,没有数据分析,就会拿着试卷泛泛而讲,讲不到要害,讲不到重点。在统计成绩时,我们可以制订一个表格,来对试卷进行统计。

根据以上表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第3、5题得分为0,因此就是我们评讲分析的重点。第1、2题仅有一位学生答对,因而是评讲的次要地方。而第4、6、7题得分为满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公布答案即可。这样通过统计后,我们对学生的考试得分情况就做到一目了然,在评讲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既有重点地讲,又能节约时间,提高评讲效率。
三、历史教师必须在评讲前必须写出评讲教案。
一般而言,很多教师是不太喜欢写出评讲教案,因为无资料可查,要写出这样的评讲教案要花一些时间,所以干脆直接对学生进行评讲,这样,导致讲课的随意性很强,想到哪就讲到哪,一节课零零碎碎,完全没有系统性。
那么我们在写评讲教案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要有评讲目的,包括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采取的对策。考试结果的数据分析。第二,要有评讲方法。每一道大题都有特定的的评讲方法。比如第一道单项选择题,一般采用讨论法,由学生讨论确立正确答案。而第二道材料题由应采用启发式,让学生分析材料,找出关键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第三道问答题要注意启发学生总结出做题的思路,怎样对应课本找出相关史实来组织答案。第三,要有评讲重难点。根据前面的表格分析的数据,我们明确了考试存在的问题后,必须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尽可能的挖掘,全面分析学生失分的情况。第四,要有对重点讲解的题目正确答案作详细分析,让学生明白他的选择与标准答案的差距。第五,要有评讲小结,总结出这一次考试与前几次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原因在哪里,以后努力方向是什么,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
四、评讲历史试卷必须讲究知识的延伸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总结答题的思路。
在评讲中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一份试卷的知识,应该在评讲过程中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方法如下:
例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C.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D. 萨拉热窝事件
给定的答案是“B”。但如果把其中的“根本原因”修改为“导火线”,那么就应该选“D”;如果把“根本原因”改为“主要原因”,则应该选“B”、“C”、“D”等三个选项;如果把这一道选择题改为问答题则变为“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必须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导致他们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美国上升为第一名,德国上升为第二名,英国下降为第三名,法国下降为第四,这样的实力与他们的殖民地的情况是很不相称的,这样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更加激烈。在争夺中产生了三对主要矛盾,即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争夺巴尔干。加上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针对上一道题,我们要启发学生掌握这一类题的规律,由此题联想到其他历史事件。如
例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对势力联合镇压
答案:A
例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外反对势力联合绞杀 B、缺乏统一指挥和配合
C、没有科学的斗争纲领 D、农民阶级本身局限性
答案:D
例4、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失败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勾结 B、资产阶级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C、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答案:D
在上述的题目来看,在分析到革命运动失败原因时,我们必须启发学生,领导者的局限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内因,而内因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是根本原因。
例5、叙述康乾盛世局面出现及消失的原因。
在审题时,启发学生应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来思考,因为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我们知道,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文化;文化又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即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同时它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其中政治方面包括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等。考察某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时,善于从这几方面去思考,学生就会感到豁然开朗,明确审题的方向。再引导学生从相应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史实,写好答题的提纲,一道问答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评讲时,教师一定要把这种答题的规律慢慢地传授给学生。
除了在对原有题目进行深挖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如例5中的题目,可以将其联系到古代的各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对这些盛世出现的表现、原因、影响、评价等进行纵向比较。
由于考题答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应充分利用一次评讲机会,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想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活动。但是,作为评讲课对知识的延伸也不能漫无边际,应有一个度的问题。所以,延伸知识必须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延伸的问题要有新颖性,尽可能跳出以前历史习题的窠臼,根据高考的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这样的延伸对学生才有吸引力。
2、延伸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必须有相容性或是交叉性,两者之间必须有可比点。
3、延伸的知识的量要适度,不能处处出击,不能冲淡评讲课的主题。
五、评讲历史试卷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以往的评讲往往容易造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照答案,这种评讲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
在评讲单项选择题时,我们可以先提问几个学生,他们选择答案的理由是什么以及在考试时当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在总结这几位学生的答案后指出一般出错的原因,有的是记忆不牢,基础知识混乱;有的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正确;有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掌握不好等。
在评讲材料题时,先让学生找出能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语在哪里,和问题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概括起来。然后再公布答案,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有什么差距,以后应怎么改进。
在评讲问答题时,先让学生说说当时怎样审题,怎样在脑海里寻找相关的历史事实作依据,怎样迁移课本上的知识,怎样组织答案。通过提问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阐述自已当时的思维变化情况,学生就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在哪里,知道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也能够给学生的一个信心,让他感受到自己前进的步伐,从而对历史考试产生兴趣。
六、评讲历史试卷要注意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地评讲。
在课堂上教师对试卷的评讲只是针对考试的一般情况,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这要求教师在课后必须与个别学生面对面来分析试卷,帮助学生找出失分的题目及出错的原因。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由于碍于面子,不敢向老师请教。教师应该多和他们分析试卷,看看哪些题目本来是可以得分的,但由于粗心大意或记忆不牢而丢分。这样的失分总共又有多少分。如果这次考试能避免这些问题,那么成绩能提高多少分。通过这样分析,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对下次的考试充满信心。
七、评讲历史试卷必须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
在改卷的过程中,特别是问答题,每次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本上不知道怎样审题,不知道怎样利用课本上相关史实进行迁移。所以在评讲中必须训练学生答题规范化的习惯。
例三 2001年1月1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日本右翼势力举行了“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的彻底验证”集会,否认南京大屠杀罪行。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原因。为什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质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在看到上面的试题时,有的学生一看这题这么长(材料问答题)并且又是一个热点问题,就有点心虚了,不知道该怎样入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评讲中就要帮且学生分析题目。
首先指出这道题的要回答的问题总共有四个,一、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原因”;二是“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出现日本右冀势力否认侵华罪行的原因”;三是“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四是“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通过这样分析,学生就不会漏掉问题。
其次,在分析好问题后,引导学生从我们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寻找有关的史实。这点是学生感觉最难的。因为在浩潮无边的历史里,到底哪一个知识点才是我们要找的史实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迁移能力差,找不到相关的史实,只能乱说一通,显得苍白无力。 下面以第一问为例进行说明。
在这一道题里面,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与这一道题有关的史实是①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采取了明治维新的改革不彻底有关。②与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因为这一宪法加强了天皇的专制统治。天皇与军部的特殊地位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③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得到的巨大侵略利益有关。把上述三点让学生排列出来,为后面的回答搭好一个框架。
再次,找到史实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样表达。我们要求学生在正式答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答题必须分点,标上序号①②③等。二是在序号前写出简单的提示性的词语。三是论述必须文章化,切忌语言生硬或太过简单,并且要善于用历史科特有的语言来作答,避免散文化或诗歌化。四是答题必须有正确的史实作依据。这就是答题的规范化。但在每一次考试中都有很多学生没办法做到这点。在后来问及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是因为太紧张,所以忘记了。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良好思维习惯。
八、评讲历史试卷必须坚持鼓励性原则,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
在分析成绩时,我们在对优秀学生进行勉励进,应更多注意成绩不好但在某一次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只要他们在某一道题取得一些进步都应及时表扬,力争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成绩。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历史课的评讲必须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找出出错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不断提高历史成绩,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9. 历史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历史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10. 如何评价历史试卷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回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答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以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历史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