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历史上其他重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黄河决堤,汶川地震,九八年洪水
B. 肥城发生过那些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我在肥城待了18年,没听说过肥城有大的灾害发生。顶多也就是矿难多点会死人,再一个孙伯水库那发过水,淹死过几个人。
C. 近期以来肥城市自然灾害有哪些
没听说
D. 山东肥城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肥城有泰山娘娘保护,没有自然灾害,只有人为灾害。
E. 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欧洲的重大自然灾害,怎可不提黑死病。数百万人死于瘟疫。并由此催生了欧洲人民对于艺术,医学,工艺技术的重新认识,所谓的文艺复兴。欧洲地盘大如中华。但是长期处于各种小国割据的形态。国小而民寡,一般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就不会太多。割据的政权会照看好自己不多的臣民,而且宗教也会在灾害发生时投入一部分财富稳定自己的长期饭票。欧洲的战争较之中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早期欧洲极不重视教育,所以人民愚钝,当权者则更加愚钝。崇信宗教,十字军时期针对阿拉伯世界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一场由教会牵头,各国家的国王大力支持的典型的宗教战争。这种类型的战争在中国是很少见的,而且应该说是不会存在的。因为古代的中国政权提倡的是人制。而对于宗教蛊惑人心的那套东西有着相当高的警觉性。早期代表欧洲的有希腊,罗马。这些是古代欧洲最典型的代表国家。这些国家都曾一统整个欧洲,甚至跨到了亚洲和非洲。古代欧洲的作战采取的是与部落战争相对传承性更强的作战体系。与中国的作战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基本沿袭着部落氏族作战的模式,欧洲的作战部队对于军队成员的血统要求,早期是非常重视的。这种对于血统的重视,使部队在人数虽然无法拓展的同时但是对于成员的纪律性和团结性都大幅度增强。早期希腊人所能排出的马其顿方阵如果没有血统和超强的纪律性是无法排出的。许多军事学者都认为在马镫和火药尚未投入到战场之前,希腊方针在平原地带就是无敌的战阵。它虽然看上去极其简单,但是能做到步调一致的前进,并配合全方位的防守,威力之大不可想象。相关战争的话题是很多的,主要要看你想谈哪个时期,以及哪个方面了。
F. 中国历史上其他重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华州大地震
华州是古地名,在今陕西华县一带,嘉靖三十四年(公元年)十二月这里发生一场八级大地震,史称“华州大地震”。
公元1556年1月23日,华州发生8.0级强烈地震。全国101个州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83万人。
据华阴县志记载:1556年1月23日午夜(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华岳山鸣,天摇地动,四处塌陷,地面涌水,房倒屋塌,同(现大荔县)、华(现华阴市)之民死者十数有六。重灾面积28万平方公里。有名者死83万,未名者不可计。西岳庙毁,华阴所有庙寺尽倾,自古灾伤无此惨也,为世界震灾之最。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
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
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径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降县。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喷水、冒砂等。历史文献记载地震裂缝“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于穴而复出者。有附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
华州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损失,还与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人们没有丝毫准备有关;加之地震前两年关中地区大旱,岁荒粮歉,地震后完全丧失了抗御能力。
G. 人类历史上的严重自然灾害有那些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洪涝 它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涝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国家要花大量的资金于防洪措施。近30年来,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75年8月5~7日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3天最大降雨量达1605毫米(该地区年均降水总量为800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的土坝漫水溃决,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公里,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干旱 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在其出现初期,人们并不能感到它的到来,但时间愈长受旱面积扩大,严重程度与日俱增。在我国,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旱灾,大部分地区春旱发生机会多、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干旱发生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热带气旋 是一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四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其以上为台风。在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个台风生成(占全球 38%),7~8月是台风活动盛期,在热带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动,每年平均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15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80%是台风造成的)、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前面所说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就是由于7503号台风登陆,深人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维持不消而带来的特大暴雨。台风登陆先后在台、浙。闽、粤、湘愕、赣、冀、豫等10省出现暴雨。其中河南最为严重,暴雨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最大降雨量1/小时为189.5毫米,24/小时1061.8毫米,造成了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
所谓潮灾 是指在强风暴作用下,引起近海风暴潮和巨浪叠加于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摧毁防御设施,导致洪水泛滥,形成潮灾。我国潮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寒潮引起的。东南沿海倍受台风袭击,是潮灾多发重发区。渤海和黄北部,冬春季节寒潮冷锋过境,造成渤海7级以上东北大风导致渤海南岸的潮灾。
低温冷害 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强寒潮引起急剧降温。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过低,南方冬季的冻雨和寒露季节前后的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秋季晚稻抽穗扬花,遇上这种天气造成稻谷空壳、瘪粒而减产。1969年1月26日至30比寒潮到达长江流域,降温14~20℃,冬小麦、油菜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1977年10月25~29民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地震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一般分为构造地震(占 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嘉靖实录》)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之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地震,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是本世纪全球10次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预报尚属世界难题。我国在中、长期预测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能作准确预报的还只占少数,对这个具高难度的临震预报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滑坡 它是斜坡上大量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造成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的破坏或被掩埋以及人员伤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不同影响,滑坡类型是多样的。我国是多山和多地震国家,有史以来暴雨和地震引起的滑坡频繁发生,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又不断出现水库。矿山、路堑和山城等的滑坡。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汶县迭溪地震时,周围30里山陵崩、滑,迭溪城与龙池山二个巨型高速滑坡相对而下,堵塞涡江,形成堰坝高160多米;45天后壅塞之水泛溢溃决,沿江数百公里皆受重灾。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由于地下采空,山体开裂,雨后位移骤增,1980年6月3日凌晨,100多万立方米的山体突然崩滑,坑口建筑物被毁,办公楼、宿舍、大量矿山机械和280多名员工瞬间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泥石流 常在雨季突然暴发,山谷雷鸣、挟带泥砂石块的浑浩洪流席卷而下,扫荡着前进途中的一切。泥石流灾害波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影响山区城镇工矿、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农田村寨、水利和各种设施。据铁路部门资料,我国山区铁路
有1386条泥石流沟,威胁着3000多公里线路的安全运行。
森林火灾 它是由或自然或因人员不慎引发的火灾现象。特大森林火灾多因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所引起,又往往因估计不足而失控,一旦形成大火又非人力所能及时遏制。我国森林火灾损失率随科技进步和林火管理的加强在不断降低。但对于林地覆盖率仅为 13%和人均森林蓄积量不及10立方米的我国,减少损失与提高覆盖率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森林火灾不仅造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给生态和自然景观带来严重的破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过火林地 114万公顷,占全国林地的1%。
农林病虫虫草鼠害 它是指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恶性杂草以及鼠害。就农作物而言,病、虫、草、鼠会从全国每个人的口中,每年夺走50公斤的粮食和其他食物。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还有猖撅的鼠害和恶性杂草,如果病虫大发生并成灾的话,对我国的基础产业一农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H. 山西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的自然灾害 它们与山西的地形地貌有关系吗
山西的重大的自然灾害历史上还是比较少的,一般都与山西的地形地貌有关系。不过主要是旱灾,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2000万人受灾,死难人数达50万1556年1月,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受灾,死难者83万以上.*1876-1879年,晋豫陕冀鲁北方5省发生特大旱灾,时称“丁戊奇荒”,死难者1000万以上.
I.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的自然灾害
早在公元前世纪,中国古人的开始了对地震的记载。《竹书纪年》写道:“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载,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国已开始详细描述地震。当年陕西发生一次大地震,《诗经》上作了详尽的描述,其大意是:闪闪的电光,轰轰的雷鸣,这种不祥的描象,多么叫人不能安宁。千百条河流在沸腾,巍峨的山顶在塌崩,高岸变成了低谷,深谷变成了丘陵。《春秋》、《国语》和《左传》等先秦古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记录。从汉代开始,地震就作为灾异记入各断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后地方志发达起来,地震也被作为灾异记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这些官修的正史,方志外,许多私人写的笔记、杂录、小说和诗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记载,而且往往附有生动的描述。历代的一些“类书”,如宋代编的《太平御览》、清代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等,还按分类收集了不少地震资料。此外,碑文中也有历史地震的记载。
没有完,你自己看吧
http://blog.tom.com/wencaifeng/article/3158.html
在我国3000多年的历史资料中,记载的地震至少有近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近3000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约18次。这些记载的时间之久远,内容之详尽,都是举世无双的,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完整的地震历史资料。但是就是这么多的震灾也给古代人们带了巨大的损失。在这里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地震进行分析,以明我国古代的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破坏和人们在抗震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两汉的震灾——天灾与人祸交织的腰斩王朝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群发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两汉宇宙期”。其重要表征就是地震频率明显增多。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说:“秦汉四百四十年中,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共发生两次地震,分别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因此,邓云特所统计的68次地震皆在两汉时期。另据王会安、闻黎明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中的统计数字,两汉时期共发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发生一次,足见两汉时期地震之频繁。
在这些众多的地震中,较为严重的是以下几次。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东的诸城昌乐一带发生了7级的大地震,当时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邪坏祖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143年10月后,在甘肃甘谷西发生了7级的地震,伤亡惨重,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饬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180年秋,甘肃高台西发生了7.5级的地震,损害极大,根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两汉时期的地震发生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地震的次数东汉较西汉大为增加,区域以长江以北为主。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汉(含新莽天凤三年)17次,占地震总数的1/4;东汉51次,占总数的3/4,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和帝、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地震更为频繁。从地震发生的区域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是在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长安、洛阳作为两汉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大,对地震的记载自然就十分详细。在68次地震中,其中京师地区就达42次,占总数的61%以上,有些年份中记载只有地震两字,并未指出具体地点,但一般来说,凡此“往往为国都之事”。而江南及其他地区记载极少,但并不说明这些地区在这一时期就未发生过地震,只不过是没有被人记载下来而起。
叠溪海子--1933年地震遗址
再者,伴随地震这一主灾害,还连锁发生着一系列次生灾害。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往往具有群发性的特征。两汉时期地震后主要的次生灾害有以下几种:(1)地震引起山崩。这是伴随地震产生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如高后二年,“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文帝元年,“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2)地震引起地表水激荡。因“地震震动破坏了地震现场的地下水水平面,使一些地方地下水上升涌出地面,多则泛滥成灾”。如文帝元年,“大水溃出”。安帝元初六年,“京都、郡国四十二地震”,“涌水”。汉顺帝建康元年,“京师及太原、雁北地震,三郡水涌地裂”。汉桓帝建和四年,“夏四月,京师地震。郡国六地裂,水涌井溢。”汉灵帝光和三年秋至四年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3)地震引起河道壅塞。如汉成帝河平三年,“犍为地震。雍江水,水逆流。”(4)地震引起海啸。汉灵帝建宁四年,“地震,海水溢”。熹平二年,“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5)地震引起疫病爆发。景帝后元二年,“地震。民大疫死,棺贵,至秋止。”地震之后的疫病流行,使民众大量死亡,以至棺材也为之涨价。这些伴随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其危害程度有时甚至超过地震本身,尤其是几种灾害相互作用,其破坏性更大。汉元帝时的京房曾说:“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螽,民人饥疫。”
最后,地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条件都造成巨大的损失。首先是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其中伤亡人数比较多的地震有:高后二年地震,“杀七百六十人”。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杀六千余人”。成帝绥和二年地震,“杀四百一十五人”。其次,对人民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地震及伴随而来的山崩地裂、水灾泛滥等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如汉元帝建昭四年,“蓝田地震,山崩,拥灞水。安阳(陵)岸崩。壅泾水,泾水逆流”。汉灵帝光和三年秋至四年春,酒泉表氏一带多次发生地震,导致地表水涌出,泛滥成灾,使城中的官衙和民房全部倒塌,以致不得不“县易处,更筑城郭”。再次是对人民的家庭私有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两汉时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居民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抗震能力极差,一旦稍有震动,就房倒屋塌,人民流离失所。如汉惠帝二年,“地震陇西,压四百余家。”汉成帝绥和二年,“地震,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廓”。汉安帝元初六年,“京都、郡国四十二地震……坏败城郭、民室屋”。汉顺帝永和三年,“京师及金城、陇西地震……室屋多坏”。损失都十分惨重。
康熙罪己诏——英明皇帝震灾后的补救措施
康熙十八年的北京大地震,首先是地域的特殊性,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问黄中心,人口众多,各种建筑物也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地区里面发生地震造成的伤害必然是非常的惨重,再者这次地震是该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最后处于康乾盛世的时代,面对着这样的一次大地震,作为统治者和百姓是怎么进行震后救灾的,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的震级为 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震中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带,“东至辽宁之沈阳,西至河南之安阳,凡数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惨”。地震所及范围至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共计 200 多个县市, 最远记录达 700 百多公里。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庚申巳时,从京城的东方的地下发出响声,顷刻之间,只见尘沙飞扬,黑雾弥漫,不见天日。而地面上的人们也被震得东倒西歪,如同坐在船上一半,随后,私下里巨声响起,地面上的所有的东西都在震动,动物到处的乱窜,人们更是无头脑的乱跑,但是已经迈不开步了,这场爆发力极强的地震给京师及周围的州县带来深重劫难。蓟州地区,根据史料记载“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地裂深沟,缝涌黑水甚臭,日夜之间频震,人不敢家居”。宛平县城也没有逃过此劫,“一响摧塌五城门,城中裂碎万间屋。万七千人屋下死,骨肉泥糊知是谁?……西门向北有劈面酸风乱滚之黄沙,东门至南有扑鼻膻水泛滥之黑沟”。良乡县倒塌瓦房10余间,土房40余间;损伤土房、瓦房近百间;街道震裂,水涌高三四尺。二十九日、三十日复大震,良乡、通县等城俱陷,裂地成渠,黄黑水溢出,黑气蔽天。作为震中之一的三河县的惨状更是无法描述,当时的县令对此作了详细的记录,“四远有声,俨如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有骑驴道中者,随裂而堕,了无形影”,“扶伤出抚循,茫然不得街巷故道,但见土砾成丘, 尸骸枕籍,……号哭呻吟,耳不忍闻,目不忍睹。”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使得北京地区顿时陷入生存危机的严 重深渊。地震强烈的破坏力使地表建筑遭到极大损毁,“城垣坍 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据统计,仅仅京城即倒房一万二千七百九十二间,坏房一万八千二十二间,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
京城也是震中之一,很多的建筑物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据统 计,仅仅京城即倒房一万二千七百九十二间,坏房一万八千二十二间,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京城的各宫殿、城 楼、寺院、庙宇、会馆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宫殿类如养 心殿、永寿宫、乾清宫、慈宁宫、武英殿、保和殿等;寺院、庙宇、塔阁类如长椿寺、文昌阁、善果庙、广济寺、白塔等;会馆类如京师芜湖会馆、都门南陵会馆、都门云龙会馆、襄 陵会馆、中州会馆、华州会馆等。除了为数众多的老百姓在这次地震中死去外,还有很多的官员也死在了这次地震中,包括内阁学士王敷政、大学士勒得宏、掌春坊右庶子翰林侍读庄炯生、原任总理河道工部尚书王光裕。
康熙十八年地震记载
面对着如此严重的灾情,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正确的救灾措施,这显示了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首先,他发了“罪己诏”,言道:“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 他还遣官告祭天坛,并数次率诸王、 文武官员诣天坛亲行祈祷。这些形式在客观上也促使了整个统治阶级关心民情。接着,康熙又令户部和工部拨款震灾,由于 地震房屋倾倒而无力修葺者,旗人每间给银四两,民间房屋则每间给银二两。地震中有死亡人口的家庭,不能棺殓者,每人给银二两。还有,对于受灾地区的百姓,减免赋税,以利赈灾,并且发放粮食,解决灾后饥荒问题。最后,除了官方的赈灾之外,民间也是互相帮助,成为重要的补充手段了。
参考资料: http://blog.tom.com/wencaifeng/article/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