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急急,求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思考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人才辈出。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果与此前二十
多年比较,更是大大前进了。从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来看,质量胜于以
往,数量大大超过以往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些论文和著作中,固然有
一些低水平重复研究的情况,但是也应该说确有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著
作。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史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科来
说,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写出更多更好的近代史
著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明确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中国近代史研究,从50年代起,我们就沿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说
法,分为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和中国现代史(1919—1949年)
两个时期。直到现在,大学里还是这样分别设置教研室,分别讲授课
程的。我以为,这样的分法,对历史认识和学科建设,都没有好处。
新中国建立已近半个世纪,对于1949年上溯至1840年那一段中国历史,
我们现在是看得更清楚了,应该有更好的认识和解说。总起来说,我
认为应该将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打通来研究,这不论对中国近代
史还是1949年以后的中国现代史,不论对于中国革命史还是中共党史
的研究,都会有好处。
中国近代史要回答什么?它要回答:中国如何在外国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较之封建中国有什么不同,外国侵略给中国社会怎样的打击,又给中
国社会带来什么新的东西,近代社会怎样形成了区别于封建中国的社
会阶级力量,这样新的社会阶级力量又如何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
展方向,这些新的社会阶级力量怎样同帝国主义、同封建主义作斗争,
去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去准备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条件的,如此等等。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110年历史来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到了本世纪初
(大约在1901—1915年),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到谷底
的时期。1901年是《辛丑条约》的签订,1915年是日本向中国提出二
十一条、袁世凯称帝以及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这些重大事件,大
大刺激了中国社会成长中的新的社会阶级力量,促进了他们的觉醒,
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此以后,中国社会内部的发展开始呈
现上升趋势,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是这一上
升趋势的明确表征。此后,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无产阶级
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迅速成长并终于先后取代旧势力,成为主导社会
发展的力量。加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交流
近代中国历史是自1840年起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
解放的历史。从另一个意义说,是世界主动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
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地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这110年历史变化的
深度、广度、剧烈程度及其给中国未来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恐怕为
中国五千年历史变化所仅见。研究这种变化的历史,研究中国和世界
主要国家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和周边国家间的关系,不仅对于学科建
设有好处,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情,认识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有好
处,对于我们处理当代复杂的现实关系有参考、借鉴意义。处理像近
代中国历史这样复杂的课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积多
年学术研究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要轻易地将学术观点与政治观点等同
起来。解决学术观点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只有靠百家争鸣的办法。必
须指出的是,学术争鸣一要充分占有史料,二要充分了解前人观点,
三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争鸣,就不会无的放矢了。只
有严肃地对待争鸣,才能加深对历史问题的了解与认识。中国近代史
领域已经争论或者正在争论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放在110年的历史过程
里争鸣。如果在争鸣或研究中,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可能更有成就一些。
积极关注学术交流,参加百家争鸣,也要努力在学术争鸣中坚持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正确方向。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方向问题,不仅关乎
近代史研究本身,也直接关乎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中国近代史与中国
现代的政治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对于今天来说,它是我们的昨天。
因此,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要注意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如果不注
意这种结合,孤立地看待某一历史事件,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是近代中国特有的现象,如果只看到外国资本主义
国家给中国带来的多少个“第一”,就可能夸张资本主义列强给中国
带来的进步作用,进一步就可能赞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如果只
从表面上看晚清政府或国民党政府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做的某些事情,
也可以得出那是一个很好的政府的结论。如果收集中共历史上犯“左
倾”错误时所产生的某些阴暗面,也可以把中共形容得一无是处。假
设以上几个方面的看法都能成立,那中国近代史就完全不是人们所知
道的那个样子了。在这些方面,如果我们头脑不清醒,我们的研究工
作就可能远离历史真实,不仅对于学科建设毫无建树,而且可能在政
治上留下不好的影响。拓宽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
四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所扩大,
这是研究工作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现在如果再用三个高潮、八大事
件,就很难概括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范围了。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政
治史、经济史、军事史、中外关系史、社会史、文化思想史、近代史
学理论诸多方面的研究,都有前进。近些年,尤其是中华民国史、抗
日战争史、政党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更有长足进步。学者
们的研究兴趣,大多已向1919年以后的历史转移。一个社会是由诸多
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组成的。经济发展程度是社会前进的尺度,
政治表现在社会前进中起着指标的作用。现在有些青年研究者对思想
文化史研究有兴趣,对政治史的研究缺少热情。加强与加深思想文化
史研究是有意义的,忽视政治史研究却没有理由。政治史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如何,对其他的研究领域起着制约的作用。经济史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如何,对解释社会的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含义。有志于推进中
国近代史研究的年轻朋友,应当投身于政治史和经济史研究,要决心
下大力气,取得成就,同时注意避免目前存在着的大量的低水平重复
研究的情况。
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屈辱与
苦难,奋斗与牺牲,构成了丰富与斑斓的历史画面。中国近代史研究
的任务,是要厘清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探索其发展规律,
在此基础上,重现近代中国丰富与斑斓的历史画面。这样的研究与重
现并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就能够为我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提供有说服力的历史根据,为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及其
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准,加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中国近代史研究,就不只是在书
斋中讨生活,而且是在对社会、对人民贡献心力了。
⑵ 割让香港和香港回归给你留下怎样的思考
割让香港和香港回归给你留下怎样的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思考,香港被人占据,我们国人心在流血,在新中国的领党的领导下,我们香港回归了,我们祖国的怀抱
⑶ 2020年7月到8月新闻记录与评析10条
印象之三: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进行自我挑战
在讲座的末尾,周老师给我们出示了他为这堂课做的一些其他设想。并解释了最终选择使用“胡适创意”的理由。他的经验是,要在不停的试讲中,找到学生最能理解也最有兴趣的方式,据此调整教学设计,寻找上课的感觉。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常常任教多个班级,并非没有不断调整的机会。但要真的做到把每一堂课都当作试讲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仅要有这方面的强烈愿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长久努力与积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文学作品李白的《古风》和杜牧的《阿房宫赋》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2、秦朝统一
(1)过程(加入荆轲刺秦的故事)
(2)条件 ①②③④ (发散思维)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重点)
1、皇帝称号的由来 (阅读材料,分析史料)
2、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帝独尊(结合【历史纵横】)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3、中央官制
(1)设置及职能
“三公” “九卿”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3)评价(作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目的
2、内容:郡、县、乡里
3、作用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分为二)
1、积极
2、消极
五、巩固统一的措施
参见教材P10“历史纵横”,指导学生阅读后再归纳
听课感想:老师合理利用与本课相关的一些史料和图片,培养了学生史料解读和图片分析的能力,并且在讲述本课重难点时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必修一)
(一)导入【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二)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结合相关史料讲述)
三司、胡惟庸案
2、确立内阁制度
奠基——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确立——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参与机务)
发展——明宣宗内阁地位日益提高(票拟权)
全盛——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思考探究: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
清初 康熙 雍正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集权于帝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 背景
2、 措施
3、 特点
(四)小结
1、秦汉以来,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2、君主制度的演变
听课评语:本课的重难点不好突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教师高屋建瓴,从整体上对秦至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进行把握并加以梳理。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必修一)
教学过程:
探究一: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地理条件〈10分钟〉
【结合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和两段材料,说明古代希腊自然地理条件有何特点?请学生回答问题】
探究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15分钟〉
【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从视觉方面直接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探究三: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什么样的影响?〈15分钟〉
【讲解解决这类类似评价的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方法】
【通过几组图片,呈现雅典在哲学、建筑、神话、雕塑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当今世界民主政治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三)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新知识的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策略
巩固练习〈3分钟〉
【提供练习的情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行为。】
听课反思:本课教学以活动探究法为主,兼以史料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最后进行本课知识点巩固练习,效果较好。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必修一)
以图片罗马圆形剧场导入,提出问题,引出罗马法(图片导入法)
一、什么是罗马法
二、罗马法的形成及发展
1、起源:习惯法 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为标志
2、发展:公民法 万民法
3、完善:《民法大全》为标志
三、罗马法的思想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PPT播放一则古罗马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最后教师加以总结。(角色扮演法)
PPT呈现一则有关西塞罗的材料,并提出问题。(史料分析法)
四、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呈现几则材料,进行分析。
听课感想:本课内容多,头绪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主简次,否则定会给人匆忙感而不知所云。把罗马法的广义内容放在了开头并简化。重谈其发展过程与思想精华。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罗马法的现实意义。并用案例的形式贯穿始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小品剧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究问题的乐趣,这种形式应在以后的教学中经常使用。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尾有些草率,少了点创新,倘若能上升一个高度,联系今天的一个法律案例。让学生对法的认识升华,可能会更好一些。
《鸦片战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用设问法导入:
同学们,谁认识这种美丽的花啊,(同学回答后叫罂粟花)。
谁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同学回答全教师总结)
对,它能制成鸦片。鸦片是什么?鸦片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这里改动较大,你思考学习一下)
接下来展示鸦片战争中的部分照片和影像资料,如: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将领的画面、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片断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通过这些资料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明清大帝国的盛世景象的背后,潜伏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封建社会渐渐走向迟暮。由上述情景再现模式带领学生步入本课学习。
(二)学习新课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首先,让学习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作为统治中国的道光帝会采纳什么措施?如果会的话,他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你有何感受?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去采取什么措施?
4.“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过程怎样?结局如何?
5. 中国为什么会战败呢?及失败的教训?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看课文,这样既可以提高了同学的阅读效率,而且还可以强化他们的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其次,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分组讨论的过程 第一步:分组,前后两排共6人为一小组,若有单排的并入前一组,各组推荐一名小组长。
第二步:分工,各小组长到老师那里领取小组探讨的话题,然后 进行内部分工。
第三步:汇总,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将本组学习成果汇总并在班级中展示交流。)
再次,在教师带领下共同总结上述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第一小组回答)
教师引导:(从两国贸易角度分析)
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19世纪上半期,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这里可以展示一些贸易数据)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危害?(第二小组回答)
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出示吸食者图片,直观,有震撼力。从民众和国家两个方面分析)
(1)什么是鸦片?俗称“大烟”,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2)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总结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b.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c.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作为统治中国的道光帝会采纳什么措施?如果会的话,他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你有何感受?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去采取什么措施?(第三组回答)
(设计意图:创设形象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提供一些资料、照片和影像)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 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并采取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④虎门销烟。
感受:林则徐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4.“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过程怎样?结局如何?(第四组回答)
起止时间:1840年——1842年
过程:(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介绍战争的两个阶段及路线图。)(战争的过程略)(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中国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抗争上。)
引导学生把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概括为: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清军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面对英国侵略者的侵略暴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开端;广大爱国将士的浴血抗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值得后人敬仰。
结局: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 中国为什么会战败呢?及失败的教训?(第五组回答)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请同学们开教材,认真阅读教材的内容,划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并结合幻灯片上的图片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填图表。(多媒体展示)
国际(英国) 国内(中国)
政治方面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专制统治 吏治腐败
经济方面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为主,财政困难
军事方面 船坚炮利 军队废弛军队战斗力弱
外交方面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综合方面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危机四伏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能对中国的中国封建社会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而且对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格局有鲜明的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理解。
最后,归纳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主要由学生发言和教师完成。)
鸦片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一条极其深刻的教训,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19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大潮滚滚向前,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而此时的中国却仍在封建社会中徘徊,当时盛行的君主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不断拉大着中西方的差距,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并没有引起统治集团丝毫的警觉,他们继续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不能自拔„„。正是因为落后,中国在19世纪成了列强侵略的目标,正是因为落后,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屡遭惨败。
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了解祖国的过去,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建美好的明天。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你的看法是什么?(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列举一些资料分析)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义律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的一切损失取得的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指是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教师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来总结,要批驳一种认为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错误观点。教师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来总结,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但是必须明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五、课后思考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今天主动开放,和许多国家建立贸易关系,这和当时的对外贸易不同之处在哪里?
六、板书设计(加上内容)
听课反思:
本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由于自己是新面孔,学生对我还有一定的新鲜感。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我的身上转移到课文中来,也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上课时,我通过设计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回答,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随后,让学生带者问题来阅读课文,学生的思路很快转到课本上,课堂教学也顺利地进行。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内容丰富,重点、难点多,可以展开、补充的知识点也很多。在保证教学进度,充分利用课文中文字、图片、小字部分等书本资料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把握。
在讲课过程中,通过采用设置问题、展开讨论、举例、对比等方法,讲解本文重点。
总体来看,各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上课表现都不错,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讨论也很热烈。但是,有些班相对有点沉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别的班级稍有逊色,需要再好好调动一下。
一轮课上完后,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充分准备,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进去,认真备课;课堂语言还要适当简练,减少罗嗦、重复的话;语言的组织和逻辑性还需加强;同时,要和组里老师多讨论、多听课、多学习。
⑷ 祖国的昨天和今天的资料 快!!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⑸ 历史的思考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 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战略上的失误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2)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
(1)资本主义列强间激烈争夺引发了一战,战后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增加;1917,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新的反帝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1919共产国际成立,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亚非拉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
(2)资本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始想全世界扩张,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确制定应对策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2、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
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与广大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主张实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使中国继续走半殖半封的社会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两国中国之命运
继续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或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所唾弃,其反动统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认可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3)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原因:分清敌友,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第二,走群众路线的方法
原因: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动群众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作用: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49年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说明什么?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3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你好,希望采纳!
⑹ 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
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中国的近代是一个最富思辨的时代,前人艰苦思辨的事物,往往是吸引后人论述历史的珍贵内容,也是引以为鉴开创新时代的前基。而近代的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的昨天,与今天的生活如此亲近,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转千回地思之。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动和迅猛发展,经常被这样或那样的思潮所困扰。而“以史为鉴”,就是让历史说话,史是过去,鉴是今人,我们认真的省察历史的态势,从中去思辨事变的由来及其演进,寻找内在的规律,弃其糟粕,吮其精华,便是历史与现实的客观联系。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一定要用心去倾听其巨大的回音,正如歌德所言“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发的热情”。正是这愈燃愈旺的历史的激情,才造就了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次辉煌。这就是历史的价值。
今天我们要缅怀的历史正是发生在100年前的中国唯一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画卷。
辛亥革命的爆发绝非偶然,首先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需要革命)
民族危机的加深,直接激化了国内矛盾,尤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从中浮收勒扣、中饱私囊,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致使民怨沸腾。
在中外反动派的沉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在这些运动中,一颗新星得到了锻炼也受到了鼓舞,逐渐羽翼丰满,冉冉升起,开始成为斗争的主角——资产阶级革命派,这就是革命发生的另一个条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能够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尤其是留学们在国外更多地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深刻的思考。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有了要求革命的客观形势,也有了能够革命的主体条件,是什么催化革命的轰然爆发呢?不是别的,正是清政府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的垂死挣扎,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成为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掘墓人。
3、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催化革命)
事实表明,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且空前孤立的境地。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革命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这一点,连在华外国人也觉察到了。1911年5月,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信中写道:“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
这场无法避免的革命暴风骤雨很快降临,其领袖正是大名鼎鼎的孙中山。
为迎接这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积极行动和艰苦斗争,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学说,勾勒出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为了排除阻力捍卫和推进革命,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激烈论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革命由此蓄势待发。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其成功就在于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首次高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一举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历史真正跨进了近代的门槛,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纪元。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起点,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闸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除了制度性障碍,并做了制度创新的有益尝试。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时起,中国便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世袭制时期。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皇权主义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尽管农民战争频频发生,但对皇权统治的崇拜则根深蒂固:农民起义领袖推翻旧的皇帝,自己又兴冲冲地登上了皇帝宝座,王朝体制依然以巨大的惯性力量在原有轨道上运行。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以前,人们不可能创建代替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将从西方政治制度中找到的民主共和作为革命目标,辛亥革命终于突破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旧轨,掀翻了皇帝宝座;并且在帝制的废墟上,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模式组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临时约法》,建立了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议会制度。作为一场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转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翻天覆地的变革。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为人们接受并逐渐深入人心。从此以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政党、社会团体和报章杂志纷纷涌现,政治生活空前活跃,人们的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参与政治的意识大大增强。南京临时政府还采取一些移风易俗的措施,如剪辫子、易服饰、禁缠足、禁鸦片、废跪拜、改称谓等,这些措施触动了传统社会的神经,有力地荡涤了旧社会的陈规陋俗,使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巨大冲击。觉醒的中国人开始摆脱封建束缚对人性的压抑,而有了鲜明现代性的独立人格,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3.辛亥革命强化了民众的法制观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具有宪法性质的大法。法制观念为民众所接受,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
4.辛亥革命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认同
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宣布:“五族(汉、满、蒙、回、藏)共和”的主张。“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为先决条件的。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而来的是“中华民族”新概念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中国境内备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用中华民族概括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和,最为恰当,没有厚此薄彼之嫌。使用这个称呼,为中国各民族消除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珍贵遗产。
5.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进程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实业发展的新政策,为中国资本主义生长发育提供了新的制度环境,直接推动和促进了“振兴实业”的热潮。不少民族资本家被吸纳进入政府任职,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辛亥革命后兴办厂矿的活动,其规模、声势和范围都是空前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在仰望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之余,我们也应看到,从一定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毛泽东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成败时明确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从赶跑皇帝的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代之而起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所以从只赶跑“一个皇帝”的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新的专制——封建军阀的专制建立起来,所以辛亥革命的最后结局是以一种专制取代了另一种专制,革命后的中国仍然处于专制统治之中,社会依然黑暗,人民更加痛苦。当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并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在探索国家出路的布满荆棘的崎岖道路上,又开始了新的斗争和探索。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几年里,中国社会交织着帝制与共和,独裁与民主,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
但这一切,都只说明中国社会惰性力量的强大与变革的艰难,而不能因此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无论辛亥革命的经验还是教训,都已经化成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导致失败的原因,除客观上的力量对比悬殊以外,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所代表的社会力量还很薄弱.政治上也不成熟,确实存在严重的弱点和错误:
1、他们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政治纲领,许多人在推翻清朝政府以后便以为大功已经告成.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明确方向。
2、他们没有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人民,尤其是反封建的主力广大农民,因而在强大的旧势力面前便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找不到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力量源泉。
3、他们没有形成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作为革命队伍的核心力量,因而难以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中顽强地进行坚韧不拔的斗争。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散”。
在当时还不成熟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要解决这些问题是做不到的。
六、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但却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民主革命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来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打开进步思潮的闸门,就不可能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生;如果中国仍在君主专制的钳制之下,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就不可能得到引进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也就无从登上历史舞台。这绝非言过其实的夸张,而是历史前进必经的阶梯。
我们如果放宽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全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斗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早期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几乎都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如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朱德等人都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也受到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据统计.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其中曾参加同盟会的约占总数的10%。正是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开始产生爱国救亡的意识,投身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而后又吸取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在反思中继续不懈探索.终于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革命目标等方面实现了对辛亥革命的扬弃和超越。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寻找到新的救国方案,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经过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缔造了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并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如果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那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则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为我们昭示的历史发展轨迹!
中国近代史因多舛而壮丽,20世纪中国的主旋律就是革命,而这个主旋律的序曲正是辛亥革命。历史无法告别,正是辛亥革命开启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伟大革命,将中国从亡国灭种的危难之中拯救出来,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历史已经证明,革命是近代中国摆脱屈辱走向富强的唯一手段。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率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一百多年来,这个口号激励着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为之奋斗。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与面对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革命的烽烟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繁荣昌盛的幸福生活受惠于100年前无数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我们理应对他们充满崇敬与感恩之情;那一代革命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爱国情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的担当意识,“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坚强意志,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理应由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不断开创辉煌,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已不再是梦想,积极投身于这一宏伟事业,就是我们对辛亥革命最好的纪念。
怎样看待目前的经济形势,国家有什么对策?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物价的上涨挑动着百姓的神经,也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展开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举措组合拳。
2010年8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剑指蔬菜价格上涨。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十六条具体举措。11月26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将绿色通道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2011年3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完善价格政策,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通知,努力降低蔬菜生产流通成本。6月1日,农业部出台《关于做好当前生猪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六项措施稳定生猪生产。
稳物价、保民生双管齐下,控制物价上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去年CPI涨幅上涨3.3%,基本符合3%的调控目标,今年上半年上涨5.4%,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但调控物价的战斗并未结束。今年6月的CPI涨幅创近三年的新高,其中猪肉价格更是上涨了57.1%。
对此,2011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对困难群众采取有力有效地救助措施。
物价上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影响着老百姓的腰包,左右着全社会生活的幸福感。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必然对早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带来影响。国内复杂的经济局面,或许还将长期存在,物价调控不可能一蹴而就,稳定物价是攻坚战不是闪电战,但也要看到,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在增加,一是,夏粮丰收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二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三是,6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四是,前期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五是,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这为稳定物价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经济条件。
高房价已经让大多数的百姓难以承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一场手持长缨的管理者与市场各方利益形成的高房价之间的博弈,此时的商品房市场已如一列超速行驶的列车,国家密集的调控措施就是为了将它的时速控制在正常、安全的范围内的。
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两地房产税试点的“靴子”在各种猜疑声中同时落地。
备受关注的上海、重庆对个人房产征收房产税的试点方案,今天起实施。这一措施的推出,目的就是要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加以财税约束,很多人都把它看做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杀手锏”。 调控层层加码,让具有楼市风向标意义的北京,投资投机性购房空间被压缩,相当一部分炒房资金撤离,自住型购房比例增大。在2011年的过年前“新国八条”,就是第三次的调控政策再次出台,“新国八条”跟年后的“京十五条”又相继出台,我们也看到这次的调控政策延续了第一次调控政策非常地明显,让商品房价格回到合理区间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虽然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降温迹象,但2011年6月,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4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011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部分城市房价的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强调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限购政策,会议指出已实行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这都充分体现了把调控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在全国大力推进,仅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房就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从目前的7%提高到20%左右。今年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比去年增加72%。中央明确要求,这1000万套保障房11月底要全部开工,主体结构完工的占三分之一以上。截至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超过500万套,超过全年任务的50%,各地正按照中央部署,坚决打好住房保障这场硬仗。应保尽保,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是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划拨方式的特别规定,而这个规定的实施正是国家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阳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方向推进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未来,在实现“居者有其屋”这个目标的路上,只有政府、企业、个人相互理解和配合,共同发挥力量,才能让房地产市场的温度更适宜,让所有人都能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国家,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短短30年里提供如此多的工作机会,无论是解决家庭的温饱还是实现个人的梦想。数以亿计的国人,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上高速运转,把中国推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随着工资待遇的逐年提高,他们开始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如何让人才和岗位实现更好的匹配呢?对于个人来讲,需要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而对于政府来说也需要国家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和支持。创业为经济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优秀的人才也通过创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创业的沃土,无论是任正非带领的华为、马云领衔的阿里巴巴,还是马化腾创办的腾讯,今天都成为了这片沃土上最具感染力的创业英雄。据统计,一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三个人就业,国家希望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有志青年走上创业之路,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
努力减少失业、扩大就业是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纵观世界各国都把解决公民就业问题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政党竞选的重要承诺和施政纲领的重要内容。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政府制定的就业优先的战略值得期待。"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来,"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4500万人以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达到4000万人以上,城镇的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5%以内,应该说要实现这么一个目标任务还是非常繁重,但是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我们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强化我们的就业服务,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就业服务,这样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这样一个目标。工作岗位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依靠它而生存,它还是人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以及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明确自身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各项就业政策,全面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不会再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了。
⑺ 老师叫我们写一篇题目为“学习近代历史的思考”的2000字的文章。。完全写不来啊。。。。救命!!!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 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战略上的失误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2)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
(1)资本主义列强间激烈争夺引发了一战,战后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增加;1917,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新的反帝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1919共产国际成立,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亚非拉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
(2)资本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始想全世界扩张,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确制定应对策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2、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
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与广大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主张实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使中国继续走半殖半封的社会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两国中国之命运
继续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或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所唾弃,其反动统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认可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3)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原因:分清敌友,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第二,走群众路线的方法
原因: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动群众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作用: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49年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说明什么?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3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⑻ "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哪些思考
历史是发生在昨天的事,人们知晓了它就可以用它来指导今天的行为;而今天人们的认知又反过来重新评价昨天的人和事的是是非非。
⑼ 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以史为鉴,避免前人的挫败和失误,但也要平常心的看待人物的成功和失败。历史的车轮在推动,我们得倚仗前人的智慧过好今后的美好生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湮没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未来还得我们自己进行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