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找一些明朝的历史书看
《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很多人在看这两本。
《细说明朝》
《南明史》《国榷》
《明史简述》
《南明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下》《晚明史:1573-1644年》《剑桥中国明代史》《南明史》《国史大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大历史》《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明清战争史略》《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18.《正说明朝十六帝》《正说明朝十六臣》《话说中国《简明中国历史》《中国经济通史》
明史专家毛佩琦给明史入门者的建议:
最近陆陆续续出了一些关于明朝的书,20年以前有一套书,我仍然建议大家读,很好读,文字也很漂亮,即使很多册都不在万历十五年以下,但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出了一套明朝皇帝的大传,包括所有的皇帝,每个人都20—30万字,每一本书都要比万历十五年大。最后北京华立出版社这套书重新出,我建议大家关注一下。为什么读皇帝的书呢?不是说我们就看皇帝,不看老百姓,因为皇帝是集中反映,你把这个东西看清楚了,你了解明朝也就差不多了。如果大家真的要读一点文言文的话,或者是半文言文的话,也不妨读一本我认为经久不衰的书,是当代明清书开山,蒙森写的《明清史讲义》,这部书的文言文多一点,但是我认为现在没有多少超过它,有两个版本,一种是中华书局版本的,一种是上海出版社出版的,这都可以买的到,也很容易看。如果再看文言一点,明史太大不要看,有一部可以看,叫《明史记事本末》,这个书也很好看。剑桥的明史是美国人当时联络了很多海内外的学者共同编的。这部明史也引入了我的文章,这个是可以看的,但是国内对他们的意见有不同,但是也可以看的,并不是政治上对立,但是在学术上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在文字上,对整体把握上这个书还是可以读的。
2. 明朝历史已经被清朝篡改的面目全非了,在哪才能看到真正的明史
历史都是为胜利者书写的,作为篡权者来说。肯定是会黑化前朝的统治。来证明自内己得来的地位是容正统的。要想真正了解明朝的历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
一,通过考古发现的明朝当时的文献记载,这还是可以相对真是了解当时的情况。
二,可以通过野史或者笔记小说,如张岱的陶庵梦忆。还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其实是借宋朝写明朝万历年间的事情。
三,清朝修的明史,也不能说他完全都是胡编乱造。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事实,这需要我们读者有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辨别是非。
3. 想了解明朝历史,看什么书
正史(通俗类)读明朝:
《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
《明史讲义》(孟森)
《龙版床:明权六帝纪(修订版)》 (李洁非)
《南明史:1644—1662》(司徒琳)
《晚明史(1573-1644)(上下)(第二版)》(樊树志)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黄仁宇)
札记式(记述类)读明朝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当年明月
《大明王朝1566(全2册)》 刘和平
《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
《细说明朝》黎东方
《正说明朝十六帝》 许文继
《朱元璋传》 吴晗
《张居正(套装4卷)》 熊召政
《明朝一哥王阳明》 吕峥
《传习录》 王阳明
4. 我想看明朝历史书。
《明朝那些事》,《细说明朝十六帝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
5. 要了解明朝的历史看什么书
第一,通史专著不谈,关于明史的断代史专著推荐以下几种: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 明史》 《晚明史》(2册)樊树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关于南明史的资料与论著,有以下几种: 《南明史》(14册) 钱海岳 (中华书局) 《南明史略》 谢国桢 (上海人民), 此书未见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书店) 《南明史》 顾诚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三,关于清朝前期的史料暂不谈,说一下有关论著: 最著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 比较早的专著有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两部著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没有阅读过。 第四,关于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求采纳
6. 想了解明朝历史,看什么史书比较好
明史有明史和新明史两部 原因是旧明史是官修史书 却修的十分差劲 错误百出 就有人写了新明史。倒不是被政府篡改的
明朝那些事我没看过 我看的是 万历十五年 这是一部成名已久的书 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7. 手机用什么软件可以查明朝历史
你说这个要说清楚一点我还不知道
8. 研究明朝历史看哪些书比较全面
第一,通史专著不谈,关于明史的断代史专著推荐以下几种: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
明史》
《晚明史》(2册)樊树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关于南明史的资料与论著,有以下几种:
《南明史》(14册)
钱海岳
(中华书局)
《南明史略》
谢国桢
(上海人民),
此书未见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书店)
《南明史》
顾诚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三,关于清朝前期的史料暂不谈,说一下有关论著:
最著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
比较早的专著有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两部著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没有阅读过。
第四,关于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9. 明朝历史
明太祖高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牛。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此次外出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时值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红巾风暴席卷江淮平原。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濠州郭子兴的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军。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就很轻易的取得了对整个军队的控制权。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应天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363至1367年间,朱元璋先在鄱阳湖彻底击溃比自己势力强大的陈友谅,自称吴王。后又消灭浙江的张士诚,灭韩林儿,雄据长江中下游,奄有大江南北。派大将徐达、常遇春以主力北伐中原。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蒙古大漠,元朝灭亡。此后,明太祖朱元璋又用十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
朱元璋出身贫民,因此对百姓的疾苦记忆犹新。他在位期间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普查户口,清丈土地,建鱼鳞图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奖励农耕,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使疲惫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有利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得国家的租税额比元朝时增加了三倍之多。
明太祖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元末政治腐败、官贪吏残的情形。深恨贪官污吏蠢政害民。在建国之后,他大力整顿吏治,制定严刑峻法,对贪官污吏的惩治采取了空前绝后的严酷手段。当时法令规定,凡是发现有贪赃害民的官吏,百姓可以直接擒拿送至京师。若是有敢阻挡者,即行灭家灭族。凡是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者,若赃至六十两银子以上者,一律斩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他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又在官府公座的两侧各悬挂一个塞满草的人皮袋,使办公的官员随时提心吊胆,不敢再犯法。朱元璋称帝三十余年间,先后惩办了不少贪官污吏。仅在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将有罪官吏发往明中都安微凤阳屯田者,即至万余人。在其所处理的一系列贪污案件中,最为突出的是郭桓案。郭桓官至户部侍郎,征收浙西秋粮贪赃枉法,大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事发,结果被追赃粮七百万石,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均被处死,供词牵连到各布政司的官吏,被杀者又有数万人,追赃还牵连到全国许多富户,以致中产之家大抵皆破产。像这样地使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和如此大规模地诛杀贪官污吏,可以说从古以来所未有。明太祖朱元璋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重惩贪吏,这对于杀减贪风,改良吏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朱明王朝世代永继,明太祖朱元璋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大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民、刑、兵之权;大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都察院监察百官,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一方面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又实行与之相矛盾的政策,即分封诸皇子为王,使其“屏藩皇室”。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一是在于加强对北方蒙古的防御,一是为了防止朝中奸臣篡夺皇位。朱元璋规定诸王可以“移文取奸臣,举兵清君侧”。同时为防止诸王跋扈难制,朱元璋又允许以后皇帝在必要时可以下令“削藩”。从而为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祸根。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困,称帝后的生活还是较为朴素、节检,不喜欢饮酒。江南行省的长官将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送给他,他发怒说:“这和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命人砸碎。他要求臣下写折子要文字简洁。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朱元璋叫人念了6370字后还未听到具体的建议,全是空话,顿时大怒,叫人把茹太素叫来痛打了一顿。第二天晚上,他再叫人继续读下去,读到16500字以后才涉及本题,提出了五项建议,其中有四项他认为是可取的,便马上命令施行。同时指出这折子只要写500多字就够了,却写得这么冗长,但又承认自己厌听冗文而打了茹太素不对,并赞扬茹太素是忠臣。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前期不立太子造成多次宫廷政变的教训,在称吴王时,就立了长子朱标为世子,称帝后立为太子,聘用著名文人和朝廷重臣教导他。太子成年后,就让他处理政事,学习治国,还常常教训他要仁、明、勤、断,这样才能保住天下。但是,朱标却温文尔雅,俨然是个儒生。他生性忠厚,不赞同父亲杀功臣。每当朱元璋要杀功臣时,他总是要加以劝阻,要求父亲以仁慈为本,顾及亲戚情谊和兄弟友爱。为此父子经常发生争执。据说一次朱元璋要惩处太子的老师宋濂,朱标哭着求情。朱元璋发怒说等你做了皇帝赦他,皇太子听后惶恐不安,竟投水自杀而被左右救起。又有一次,朱标劝谏父亲。朱元璋不言语,第二天故意将一条棘条扔在地上,叫朱标拿起来。朱标因为杖上有刺,不敢去拿,朱元璋说:“你是怕有刺而不敢拿,我把刺拔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朱标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上有仁君,下才有良民。朱元璋听后大怒,抓起一把椅子朝他扔了过去,吓得朱标逃入内室,从此惊吓成病,抑抑而终。
由于整日忙于国政,朱元璋五十岁以后就感体力不支,心动过速,又常发高热,作怪梦,有时喜怒无常。太子一死。他又伤心过度,身体愈益衰弱,发须全变白了。他立朱标次子(朱标长子早亡),十六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又怕皇太孙驾驭不了重臣宿将,便再次诛杀功臣,将傅友德、冯胜等几位开国元勋借故杀了。他又怕儿子们与太孙争夺皇位,特地编了《皇明祖训》,要子孙们遵守宗法制,并规定谁更改祖制,就以奸臣论处,格杀匆论,希望以此使大家都服从小皇帝,保持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心力交瘁,终于病倒。病势转危,便立遗诏说他称帝31年来“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这写出了他辛劳的一生,也写出了他处于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之中的心境。遗诏中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诸子各自镇守藩国,不必赴京奔丧,以防变乱。不久病崩于南京西宫。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卒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大明嘉靖年间改谥开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10. 想看看明朝历史电视剧
个人推荐,朱元璋胡军演的战争场面效果不好,类似于老版的三国演义。但回人物刻画得相当到位。答把朱元璋霸气果断演的淋漓尽致再有就是大明王朝1566主要描写宫廷中阁臣之间争权夺利,还穿查了李时珍在里面。是比较难得的好片。万历首辅张居正也挺好的。再有就是电影大明劫拍的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