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中国曾有哪些“国号”
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很早就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当然这里记载的国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仅仅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是司马迁错误追认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1.来自发迹地
无论是周朝以前由后人追记的国号,还是之后由开创者定的国号,都存在这种情况。如夏部落酋长启建国,以夏为国号。周酋长姬发(即周武王)灭商建国,以周为国号。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遂以秦为国号;后升为诸侯,仍以秦为国号;秦王嬴政灭六国称始皇帝,继续沿用秦为国号。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曾为后周归德军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2.源于封爵名
这种国号直接来自创建者爵名,历史上类似朝代最多。如隋的国号来自杨坚称帝前承袭其父杨忠的随国公之爵,随本为地名,在今湖北随县南。到杨坚称帝时,因随字从走,征兆国家政权不稳定,就改随为隋。而创建者爵位往往与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平定天下后便以“汉”为国号。三国时魏国创建者曹操曾受封为魏王,儿子曹丕承袭爵位后建国,仍以魏为国号。
Ⅱ 被用作国号的汉字都有哪些
1、夏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号,即夏朝的国号。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2、周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他们历尽艰辛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3、汉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刘邦发迹于汉水上流的汉中,建国后称“汉”(历史上的汉朝)。
汉朝因强盛且统治长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了今天的汉族、汉字、汉人、汉家、汉邦等文化概念。
4、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定国号为唐。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唐人。
5、明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 ,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Ⅲ 历史上有哪些国家的国号是四个字(例如:✘✘✘国)
我告诉你:孟加拉国
Ⅳ 历史上没有用过的霸气一字国号
汉以后历代的封国不计,如下:、汉(8次):西汉、东汉、成(汉)、前赵(汉)、汉(侯景)、北汉(刘崇)、南汉(刘隐)、汉(陈友谅).2、魏(8次):战国魏、三国魏(曹氏)、北魏(拓跋氏)、东魏、西魏、魏(十六国时期,冉氏)、魏(十六国时期,翟氏),魏(李密).3、周(6次):西周、东周、后周(郭氏)、周(武则天)、周(张士诚)、周(吴三桂).4、夏(6次):夏朝、夏(匈奴赫连氏)、西夏(党项嵬名氏)、夏(窦建德)、东夏(蒲鲜万奴)、夏(明玉珍).5、凉(6次):前凉(张氏)、后凉(吕氏)、南凉(秃发氏)、西凉(李暠)、北凉(沮渠氏)、凉(李轨).6、梁(6次):南朝梁(萧氏)、西梁(萧詧)、后梁(朱温)、梁(梁师都)、梁(萧铣)、梁(沈法兴).7、燕(6次):战国燕、前燕(慕容氏)、后燕(慕容氏)、南燕(慕容氏)、西燕(慕容氏)、北燕(冯跋).8、宋(6次):春秋战国宋、南朝宋(刘氏)、北宋(赵氏)、南宋、宋(辅公祏)、宋(韩林儿).9、秦(5次):秦朝(嬴氏)、前秦(符氏)、后秦(姚氏)、西秦(乞伏氏)、西秦(薛举).10、齐(5次):春秋战国齐、南朝齐(萧氏)、北齐(高氏)、齐(黄巢)、齐(刘豫).11、楚(5次):春秋战国楚、楚(桓玄)、南楚(马殷)、楚(钟相、杨么)、楚(林士弘).1、商(汤)2、新(王莽)3、隋(杨坚)4、成(李雄)5、清(努尔哈赤)6、吴越(钱鏐)7、闽(王审知)8、荆南(高季兴)9、大顺(李自成)10、大西(张献忠)
Ⅳ 历史上有哪些国家的国号是四个字
有:大秦帝国,大清帝国,太平天国,大明王朝。
Ⅵ 中国历史上国号名称的来由
夏:“夏”为先夏族人的族徽,并以此命名部落名称,并形成了夏古国。大禹打败虞国后,挺进中原,遂成为朝代名称。
商:契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后来成为古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
周:先周部落层建立邰古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遂以周为国名。武王灭殷以后,“周”成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之称。
秦:先秦部落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秦(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一说秦州清水县谷名)。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帝国。
汉: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改国号为“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又有“前汉”和“后汉”之分。至三国时期,汉中山王刘胜之后刘备建国,仍然以“汉”为国号,意味着是汉朝正统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
晋: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其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并逼令魏帝禅让,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因其在洛阳东面,史分为“西晋”和“东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隋代周后,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隋帝杨侑遂建“唐”朝。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Ⅶ “汉”作为历史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为何被这么多皇帝使用
其实我认为汉在刘邦之后被如此频繁的使用,是因为那些人大多数都想和刘邦挂上钩,毕竟如今的汉朝是如此的辉煌,在历史上又是如此的赫赫有名,应该就是想和那时候的汉朝多少扯上一点关系吧。
其实在刘邦之后,国号为汉的国家真的有很多,前前后后多达20几个,但是大多都没有了当初汉朝时期那样的风采。
还有一点,我认为可能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汉族人,对于汉这个字可能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吧,而且中国大部分人都是汉族,对于汉这个字也是非常有好感的,有利于聚拢民心,还有毕竟汉字为国号,可能人们在打仗的时候,往往都会想到当初的辉煌,所以也会给自己一种自信吧。
Ⅷ 请问我国历史朝代国号起的有什么学问吗,汉字常用五千那些适合用来起国号
一、夏来商周都是以民族为国号,自元明清是以吉祥字为国号,宋,因为赵匡胤做过宋州节度使
二、在元以前,起国号大都以君主兴起之地为国号,或者以自己的封地过国号
周人兴起于周原,刘邦的封地在汉中,李渊的祖父被封为唐国公,刘裕被封为宋公,赵匡胤做过宋州节度使
也有以谶语为国号的,像北魏,原来叫代国,因为谶语说魏将大兴,所以拓跋珪改国号为魏
元朝开启了以吉祥字为国号的先例,取大哉乾元
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以大的地区为国号是主流,像夏商周秦汉晋魏吴蜀越唐隋宋楚梁,这些都是代表一个大的地区的地名
Ⅸ 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有哪些个国家
国号 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西汉 前202年—版9年 刘邦权 长安东汉 25年—220年 刘秀 洛阳蜀汉 221年—263年 刘备 成都汉(前赵) 304年—329年 刘渊 平阳(今临汾)成汉 304年—347年 李雄 成都南汉 917年—971年 刘
Ⅹ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以“汉”为国号的王朝
三个汉朝,五个汉国。
汉
朝代名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首都在长安。汉朝延续了许多秦朝的管理体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权。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沿续了200年后,汉朝的统制曾经短暂地终止了(公元9-24年,名叫王莽夺位),尔后重新光复又延续了200年的时间。到公元220年,汉朝灭亡。
西汉: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 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后汉
五代之一。刘知远(即后汉高祖刘知远)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历二帝,前后约四年。
刘知远是沙陀部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 开运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 11日), 契丹陷开封,后晋亡。刘知远亦曾向契丹纳贡, 但当时人民坚决反抗契丹, 有的方镇也拒绝投降。刘知远对契丹的南下先采取观望态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称帝于开封,国号辽。二月,刘知远亦在太原称帝。他下诏诸道禁止为辽搜括钱帛,并诏慰抗击辽之民众,人心归附。三月,辽兵北撤。五月,刘知远出兵占领洛阳、开封,收复后晋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诸州。六月, 改国号大汉,史称后汉。改开运四年(947)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与南唐、吴越、楚、南汉、后蜀、南平等政权并立。
乾佑元年 (948)正月,刘知远死,次子承□(931~ 951)继位,是为隐帝。承□初立,大臣史弘肇、杨□、苏逢吉、郭威等专权,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酷虐滥杀;杨□为枢密使,权势最重。承□疑惧,于乾□三年十一月杀杨 □、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又密令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佑被杀。后汉亡。
国名 [Han state]
(1)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建都成都。
(2)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
(3)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建都成都。
(4)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建都广州。
(5)(公元951—979)五代时十国之一。刘崇所建。国号汉,史称东汉或北汉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共二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