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在哪里找到河北河流变迁历史

在哪里找到河北河流变迁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5 15:33:07

1. 河北清河的历史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面积502平方公里,人口36万。清河县域经版济发达,号称“中权国羊绒之都”,是邢台市的副中心城市,被河北省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县和重点培育的中等城市之一。清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张姓的起源第,也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被国家授予“中国武松文化之乡”称号。
清河之名始于汉代。据《嘉靖广平府志》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清河郡(治在青阳县,即今清河县地),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水经注》记:“清河又迳清阳县故城西”)。东汉时郡治徙于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和河北省临西县地),遂更名甘陵郡。三国、魏时,郡、县(甘陵县)均改名为清河,但其县并非今清河县境(治在今山东省临清市)。北齐时,于今清河县地设武城县,并迁清河郡治此,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改武城县名清河县,自此清河县才名副其实。

2. 河北的历史

河北古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为幽州。《禹贡》亦为冀州。《周礼·职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今邢台市),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130多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封周公之子于邢国,河北成为燕、邢之地。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中山国、赵国和魏国、西北部属代国。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

秦始皇时期这里属于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齐郡、济北郡、上谷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汉时河北属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蓟(今北京市),冀州治广川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并州则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东汉时属幽州、冀州。三国时属幽州、冀州。

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明属北直隶、山西小部分、鞑靼小部分,仍属中央直辖,天津开始设县。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以地在黄河以北,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

(2)在哪里找到河北河流变迁历史扩展阅读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046处,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庙宇、清东陵、清西陵等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项,居全国第二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居全国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0人。

河北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老龙头、山海关、金山岭长城等长城精华均在河北境内。

承德避暑山庄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其周围的外八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赵州桥被誉为“世界拱桥之祖”,是世界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3. 谁知道任丘小白河历史情况.传说和变迁啊

小白河来:起于安国县北张自庄,流经安平县境自庞庄以上0.6公里处入博野县境,经庞庄村南,王庄村东,南堤圈村南穿过顿庄村至杜田庄村北去蠡县刘家佐,经肃宁、河间、高阳、任丘县汇入任文排水干渠,是潴龙河左侧的主要排沥河道。博野县段原系古河道排水沟,于1945年春开挖成河,设计标准是5年一遇,底宽4~5米,上口宽18米,深3米,纵坡为1/3,000,边坡段长1:2。设计流量色为24立方米/秒,基底土壤为粘性土,含僵石,境内段长10.94公里。该河因流经碱地,遍地皆白,河道干涸后也白,故称小白河,县境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 小白河是潴龙河与滹沱河之间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位于保定与沧州的边界地带,其上源可及蠡县、安平境内,北流在任丘西北部入任文干渠。历史上,滹沱河无左堤(北堤),汛期洪水向北自由泛滥,形成东西两条较大的支沟,西支称西支子,东支即小白河。在多年的洪泛过程中,西支被逐渐淤塞变为平地,小白河也仅剩浅平的沟形。新中国成立后,对小白河进行过多次开挖、疏浚,成为目前大清河以南主要的排沥河道。

4. 河北邢台的历史变迁

【历史变迁】
邢台历史悠久,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纪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 ,墨守成规区属赵,因“赵襄子食采于引,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始于此。公元前372年 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置信都县,辖区属邯郸郡(一说 属巨鹿郡)。秦末汉初,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东汉属魏郡,三国时公属广平郡、世鹿郡。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置襄国郡,邢地属之。 隋开皇十六年废襄国郡置邢州。唐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至德二年复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主顺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因明制。中华民国初期废府留县,属直隶省。1914年设大名道,辖区属之。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道废,各县均直隶于省。1936年在邢设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七`七”事变,10月15日日军侵占邢台,设冀南道,不处改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府,辖区公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 政府成立并恢复河北省建制,撤销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威县、南宫、任县、隆尧、柏乡、宁晋等县,撤邢台市为邢台镇。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53年邢镇复升格为邢台市。1958年,邢台专区撤销,宁晋、新河划入石家庄专区。其它各县并入邯郸专区。1961年邢台专区复置。1964年,临西县归属邢台专区,辖区为1市17县。1984年,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辖两面三刀区与邢台地区分设,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辖。1986年、1987年,南宫、沙河先后改建为县级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邢台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所属县工归邢台市管辖。至此,邢台市下辖2区、15县、2个县级市。
邢台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在3000年的文明史中曾四代建国,五次定都〔商祖乙九祀甲辰圮于耿,迁都于邢;周成王四年,周公子姬苴在建邢国;汉高帝元年,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治襄国;东晋咸和五年九月,石勒建都襄国;永和六年三月.后赵新兴王石祗即帝位于襄国;永和七年七月,刘显在襄国称帝〕。商周以来,邢襄大地几曾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活剧,产生了一大批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英贤和事件,地上地下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5. 你了解的河北的地名里有哪些历史和典故

河北省石家庄市有一个小县城,这个小县城有一个传说:以前有一个看风水内的,来到这个小县容城,说这个地方可以出一斗芝麻那么多的官,还可以出一簸箕黄豆那么多的大人物,那个时候出来的名人也确实挺多的,后来有一个南方人发小这里是风水宝地,就去取来了毒沙子,在这个县城的前段两口井里填满了,后来就再没出过名人。据说是因为这个小县城是长条状的,前段有两棵年代久远的梧桐树,再往前有两口井,一边一口,象征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这个南方来的道士把凤凰眼睛毒瞎了,破了风水,后来就没出过名人。

6. 什么是河道的变迁

河道变迁是指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河道变迁,一般有3种原因。①由于升降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河道变迁,使河道向相对下降的方向偏移。如永定河自西山进入北京平原后,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方迁移,就是以构造因素为主的渐进式河流改道。②以水文因素为主的突发式河流改道。当河流下游段流经平原时,如含沙量过高,流速变缓时往往形成大量淤积,久而久之,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当发生特大洪水时,河流决口,沿平原上的低地形成新的河道,而把原下游的故道完全废弃。中国黄河下游,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河流改道。③因河曲的发育,河流袭夺,河道裁弯取直也是河道变迁的一个原因。河道变迁后如引起水系,流域范围等方面的变化则称为水系变迁。河道变迁对工矿、交通、水利、农田等方面都有影响。现以黄河河道的变迁为例说明。

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的北部大地上。它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其中下游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黄河原名为河水。直到西汉初年,才开始有人提到黄河的字样(《史记》“使黄河如带”),虽然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至西汉末年,已经有了“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记载(《汉书·沟洫志》)。到了唐代黄河的含泥沙问题更为严重。

我们知道,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黄土疏松,不耐侵蚀,被侵蚀的黄土,便辗转流入黄河。因为黄土高原紧邻沙漠,所以黄土中多含沙粒,因侵蚀随水流下,增加了黄河水中的含泥沙量。

其实,在远古之时,黄河中上游植被丰富,遇到侵蚀,泥沙不多,有时最多也只是浑浊。但是,后来随着沿岸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开发,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开始变得愈发严重,因而遇到雨水,泥沙俱下,形成黄河泛滥,甚至导致河流改道。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黄河决口泛滥,相当频繁,其中改道也有多次,据有关方面统计,自有记载以来黄河决口泛滥约有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达26次,其范围包括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在26次改道中,大徙改道有6次。其中金以前多在今黄河以北,金朝以后多在今黄河以南。宋代以后的变化最为频繁,大约不到四五百年就已经有改道的事情发生。这自然是由于河流泥沙过多,河水容纳不下的缘故。

黄河之所以决徙改道,除自然原因外,也有社会原因,而洪水量和泥沙量则是造成黄河决徙改道的主要自然因素。

黄河的6次改道为:第一次在春秋中叶,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从河南进入河北由天津入海。这条河道稳定,将近500年,到西汉文帝后开始决口,至西汉末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灾情较为严重,终于在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在河北磁县南决口。主流东决,在今山东境内入海。而分流则漫流在今山东西部、河南东部一带,前后经过70余年的漫流期,到东汉初才结束了这种局面。

第二次改道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由著名的水利工程师王景和王吴主持,对王莽时的河决大势加以疏导,王景领导几十万民工花1年时间,沿黄河修筑堤坝达500余千米。这次改道后黄河稳定长达700余年,直到唐中叶才决口。这次安流时间长的原因除了王景治水之功外,关键在于中游地区植被发生变化。在此期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占领黄河中游地区,建立政权,用畜牧业代替农耕,从而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到唐代末年黄河又开始泛滥。

第三次改道在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宋初70余年中,黄河多次溃决,但屡决屡塞,总能堵住,至景祐元年,澶州(濮阳)决口已无法用人工堵塞。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造成第三次改道。经山东北部入今卫河由天津入海。此后嘉祐五年(1060年)黄河又在大名东决出一段,东北循马颊河入海,导致黄河有东北二流。此后60年中,宋金对峙,中原战乱不定,因而黄河灾情更为严重。

第四次改道是在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今河南原阳县),经延津,入山东至寿张入梁山泊,然后分为2支,北支由北清河(今黄河)入海,南支由南清河(泗水)取道淮河入海。就水量而言,进入淮河者占大多数,夺淮入海者达十之七八。

第五次改道是在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在此之前,元代贾鲁曾治理黄河,使水回归故道。所谓故道也就是自金代以来黄河多次经流的汴泗道,由河南进入安徽北部至徐州入泗水,再循泗入淮。历史上称为贾鲁河。

第六次改道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今河南兰考北),结束了黄河趋向东南、夺淮入海的历史。这也是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导致淮河流域泥沙堆积、地势上升造成的。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侵华日军沿着陇海铁路西行,命令其部队炸开在郑州花园的黄河大堤,使黄河再次趋向东南,历时9年,造成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受灾。这是历史上黄河由于人为决口所造成的最大灾害。

黄河历次改道,造成入海口经常发生变化,其入海口最北在今天津市附近,最南是和淮水一同入海。如果以现在河南孟津县和现在的天津市以及淮水入海的地方为三顶点,作一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是在黄河改道或者泛滥区域内,甚至还有若干地区还不是这个三角形所能包括得到的。

从整个历史时期黄河决徙改道的情况来看,可以公元10世纪为分界线。在此以前的2000年间,大改道共有2次,其他决徙的记载也很少,黄河基本上是安稳的,平静的。这是因为古代黄河上、中游高原地带的森林、草原还比较完整。如山陕峡谷和泾渭北洛上游基本上是畜牧区,原始森林、草原未被破坏。唐代以前的3000多年,大部分时间的平均气温都比现在高2℃,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这种良好的植被状况,足以保持水土;中、下游河谷平原地带,古代人民在黄河两侧挖了无数的灌溉渠道和沟洫,其中著名的如战国时魏引漳水溉邺、秦开郑国渠引泾入洛,汉武帝开白渠引泾入渭等。《史记·河渠书》说,当时的灌溉渠要“以万亿计”,这些渠道沟洫把河水夹带的泥沙引入农田,作为肥料。此外,古代黄河下游有名的济、汴、濮、漯等大川和密如蛛网的支津,以及散布在大河两侧众多的湖泊,也直接或间接相通,为黄河流沙的淤积和洪水的宣泄起了分担作用。因此,千年以前,黄河流域作为我们祖先定居生息的地方,它灌溉了亿万亩农田,它和它的支津有几千里通航路线,那时候的黄河是利多害少。

黄河为患严重只是近千年来的事。公元10世纪以后,也就是从唐末五代开始,黄河的情况发生重大的变化,它已不再是一条安稳平静的大河,而以决徙为常态,安流为变态了。而且决徙的频率和破坏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增加。东汉至唐末的800多年中,黄河仅有40个年份有决溢的记载,唐末至近代的1000多年中,大小决溢达1500余次,清代269年中即达600次,辛亥革命后1912~1933年的22年中,决口达92次。这主要由于人为的原因。首先,从唐代后期开始,黄河上中游的大片原始森林,遭到盲目滥伐,广大牧场被垦为耕地,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唐以后的气温也有了明显而持续的下降,一般平均气温比现在约低1℃,也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再加上五代以后,封建统治中心东移,上中游的渠道逐渐湮废,泥沙毕集于黄河。统治阶级不知治本,只知治标,硬想用堤防来解决一切,于是两岸支津全被堵塞。与这些支津相沟通的天然湖泊也日渐淤废。既无支津湖泊来分泄洪水,堤防尽管逐渐加高,河床填高得更快,洪水一到,终不免溃决。而每次决徙、改道,河水所挟带的泥沙大量淤积。尤其是到了元、明以后,黄、淮两大流域合成一处出口,更易发生壅塞溃决,这也是促使后期黄河决徙愈益严重的原因。

7. 河北的历史沿革

河北古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为幽州。《禹贡》亦为冀州。《周礼·职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今邢台市),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130多年。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封周公之子于邢国,河北成为燕、邢之地。
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中山国、赵国和魏国、西北部属代国。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
秦始皇时期这里属于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齐郡、济北郡、上谷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汉时河北属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蓟(今北京市),冀州治广川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并州则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东汉时属幽州、冀州。三国时属幽州、冀州。
西晋时属幽州、冀州、司州部分,幽州治涿(今北京市),冀治房子(今石家庄市高邑县)。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秦、西燕、北燕、南燕占领。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代时属冀州。辖武阳郡(大名)、清河郡(清河)、武安郡(永年)、恒山郡(正定)、河间郡(河间)、上谷郡(易县)、北平郡(卢龙)、信都郡(冀县)、襄国郡(邢台)、赵郡(赵县)、博陵郡(定州)等。
唐代时属河北道、河东道小部分,河北道幽州范阳郡(北京)、沧州景城郡(沧县)、冀州信都郡(冀州)、瀛州河间郡(河间)、定州博陵郡(定州)、邢州钜鹿郡(邢台)、莫州文安郡(任丘)、易州上谷郡(易县)、深州饶阳郡(深州)、妫州妫川郡(怀来)、魏州魏郡(大名)、恒州常山郡(正定)、贝州清河郡(清河)、洺州广平郡(永年)、平州北平郡(卢龙)、赵州赵郡(赵县)等,河东道蔚州安边郡(蔚县)。
五代后晋时,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周世宗复三关,与契丹以白沟河为界。
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西京道东部、中京道西部,河北东路辖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三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河北西路辖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台),庆源府(赵县)四府。州九: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
金代时属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完颜亮定都于燕(今北京市)改置中都等路。
蒙古初置燕京路。至元四年,定都于北京,改大都路,置中书省。元代河北为中央直属的中书省。河北地区辖有保定路(清苑)、真定路(正定)、顺德路(邢台)、广平路(永年)、大名路(大名)、河间路(河间)、永平路(卢龙)、大都路(北京)、上都路南部、兴和路南部、大宁路部分等。
明属北直隶、山西小部分、鞑靼小部分,仍属中央直辖,天津开始设县。北直隶辖顺天府(大兴、宛平)、永平府(卢龙)、大名府(大名)、顺德府(邢台)、广平府(永年)、保定府(清苑)、真定府(正定)、河间府(河间)、宣化府(宣化)等。
清代属直隶省,辖顺天府(大兴、宛平)、顺德府(邢台)、广平府(永年)、保定府(清苑)、正定府(正定)、天津府(天津)、河间府(河间)、承德府(承德)、大名府(大名)、永平府(卢龙)、宣化府(宣化)等。直隶省省会在保定。雍正八年起,直隶总督驻保定府(今保定市),现存有当时的直隶总督署。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今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河北省。
1952年,撤销察哈尔省,将其原察南、察北两个专区划归河北省;1956年撤销热河省,将其原大部分辖区划归河北省。
1958年,将河北省的顺义、延庆、平谷、通县、房山、密云、怀柔、大兴等县划归北京市。
1968年,文化大革命前期,河北省的省会从保定市迁往石家庄。
1973年,将河北省的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五县划入天津市。形成河北省的现在辖区规模。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保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73号):一、同意撤销保定市北市区、南市区,设立保定市莲池区,以原北市区、南市区的行政区域为莲池区的行政区域,莲池区人民政府驻五四路街道七一中路789号。二、同意撤销满城县,设立保定市满城区,以原满城县的行政区域为满城区的行政区域,满城区人民政府驻满城镇中山西路1号。三、同意撤销清苑县,设立保定市清苑区,以原清苑县的行政区域为清苑区的行政区域,清苑区人民政府驻清苑镇迎宾中街301号。四、同意撤销徐水县,设立保定市徐水区,以原徐水县的行政区域为徐水区的行政区域,徐水区人民政府驻安肃镇永兴中路11号。五、同意保定市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
★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秦皇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1号):一、同意撤销抚宁县,设立秦皇岛市抚宁区,以原抚宁县的行政区域(不含石门寨镇、驻操营镇、杜庄镇、牛头崖镇)为抚宁区的行政区域,抚宁区人民政府驻抚宁镇金山大街2号。二、同意将原抚宁县的石门寨镇、驻操营镇、杜庄镇划归秦皇岛市海港区管辖,将原抚宁县的牛头崖镇划归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管辖。

8. 详细介绍河北历史

河北省因抄位于黄河下游以袭北而得名,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故简称冀。河北地处华北、渤海之滨,首都北京周围,近郊天津。春秋战国时为燕、赵之地,汉、晋时置冀、幽二州,唐属河北道,元属中书省,明属京师,清为直隶,1928年始称河北省。现辖11地级市、23县级市、109县、6自治县。60多个市县对外开放。全省面积19万平方公里。有汉、回、满、朝鲜等族。省会石家庄。

如果想知道更多:http://ke..com/update/id=4675这里面有很多。很不错

9. 河北在古代是哪条河流以外的区域

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是中原地区,算是“河内”。黄河以北就算是黄河以外。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

10. 发生在河北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近代河北

政治篇

明清至民国初年,和被作为京畿重地及北方政治军事中心,成为各种政治军事力量角逐的主要战场。辛亥革命中,直隶的革命志士组成了共和会、铁血会等秘密团体,在清王朝统治的中心腹地进行革命活动。民国成立以后,北洋军阀的重要支派——直系军阀,以河北为大本营,展开了皖系、奉系军阀的政治角逐和军事抗争。

1922年,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河北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唐山诞生。河北组织成立后,立即投入到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

1933年,日本在山海关挑起时便,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何梅协定》是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但中国军队奋起抗击,闻名于世的长城抗战在河北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河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河北以其当时特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成为著名的敌后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将中国推入内战深渊。爱国将领高树勋反对内难,在邯郸毅然率部起义。盘踞在河北的国民党军不断受到毁灭性打击。石家庄的解放、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全中国解放的基石。

1948年,毛泽东等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平山县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经济篇

19世纪70年代,河北开始创办近代工业,主要有开滦矿务局、唐山机车厂,山海关桥梁厂、启新洋灰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长、唐山华新纺织公司、石家庄大兴纺织公司等。近代工业中除耀华玻璃厂有部分民族资本外,其余厂矿的中方资本多为官僚资本,并且是多向外国借款。因此无论是矿山还是工厂,几乎都被外国人把持。在近代工业中,矿业、纺织、建材等较为发达。同一时期,一些地方手工业,如高阳土布、辛集皮毛、固安柳编等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铁路、港口也开始修建。除最早的唐山到胥各庄线外,还有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借外国资本修建的有京山路京汉路石太路津浦路等。

日本亲如何背后,加紧了对河北经济的垄断和掠夺,河北主要的厂矿均被日本控制。为了支持侵华战争,掠夺资源,日本在河北开办和“合办”了峰峰电厂、唐山电厂、唐山制钢厂等。日本还侵占了大片土地,掠夺了大量的农副产品。河北的民族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受了日本经营的主要厂矿。在国统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大批企业生产萧条,濒于停业。农村经济也遭到摧残和破坏。

同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河北各解放区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家庭手工业、副业及生产合作社。同时建立了工厂、商店、银行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公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对夺取政权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篇

20世纪初期,清政府推行新政,停科举、办学堂、广游学,尤其在“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直隶举办新式学校,风起云涌,到民国初年,几为全国之首。当时,除含有初等、中等、高等的普通教育外,师范、职业、军事、留学预备等各类专业教育,官办、私办、教会办的各种性质的学校广布全省,开新式教育之先,在全国影响巨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教育遭逢厄运,以河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宁静的课桌,各种学校几乎全部停办。广大爱国师生在迁徙流离之中。坚持办学。抗日根据地在坚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兴办其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学校以全新的教育内容,成为革命的摇篮。

近代河北培育了大批的文化名人。教育先导王森然、一生向学的杨绳武、育德育人的郝仲青、创办留学班的王国光、文化使者李石曾、开启新地理的白眉出、数学王国明珠张广厚、工程巨匠刘仙洲、大地构造之父张文佑、图书馆学先驱王重民、北图功臣袁同礼、考古学巨匠裴文中、末科状元刘春霖等都出自河北,他们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全文

与在哪里找到河北河流变迁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