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建广东是侨乡,跟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因为历史战乱原因中原人口流动,中原移民由闽入潮汕,主要有三次,即两内晋时期,隋唐时容期和南宋末年。因为福建地少人满,不少先民继续往南迁徙到潮汕地区。可以说,每一次中原移民潮,都会大大增加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口。
可以说潮汕和闽南本身处于同一个文化圈内,二者的紧密程度可以用兄弟关系形容,而二者并无太大的差异,无非是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省份,闽南属福建,潮汕属广东,一个是哥,一个是弟的关系罢了。
❷ 福建历史上有哪些战争
福建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是都有载入福建历史吗?
还有楼上的,不是马江海战。是清朝中法之战的马尾海战。
❸ 我是福建省的,家乡伟人的历史事迹有哪些呢、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云谷老人,别号紫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远古有孔子,近古有朱熹,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东亚乃至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伟人.
杨时 (1053-1135)大武夷南平人. 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杨时之后,有
、
、朱熹相继承传。至朱熹时,发展为与“濂学”、“洛学”、“关学”并称的“
”。
(1053-1123)大武夷
市麻沙镇长坪村人,是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1083进士,精于吏事,政绩显著。历官太学博士、教授、
、知州等职。1072,游酢赴河南洛阳,师从理学家
、程颐,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1093年,游酢、杨时冒著大风雪来到程家,正好程颐在打旽,游定夫与杨时不敢打扰程夫子,只得毕恭毕敬站在旁边守候,等程夫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厚了,这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尊师重道之佳话。游酢九世孙游以正于元代在村里建“御史游定夫祠”。著作有《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
李侗(1093~1163),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剑浦(今福建大武夷)人。从罗公彦学。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馀四十年。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四),朱熹受业於门。三十二年,又迎谒於建安。孝宗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谥文靖。有《延平问答》及《语录》行世。清
辑《延平先生文集》四卷,收于《正谊堂全书》。事见《晦庵集》卷九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文定集》卷二二《延平李先生墓志铭》、清毛念恃《延平四先生年谱》,
卷四二八有传。
(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南宋理学家、易学家,
建阳(今属福建大武夷)人。发子。孝宗乾道间从朱熹学,熹扣其学,以为不当在弟子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尤袤、杨万里荐於朝,以病辞。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
专政,开伪学之禁。二年,以布衣谪道州。四年,卒於贬所,年六十四。有《律吕新书》等,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西山公集》一卷。事见《云庄刘文简公文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
卷六二有传。
刘勉之(1092——1149年),字致中,号草堂,时称聘君,学界称之为白水先生。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五夫白水(今属武夷山上梅乡)人。以乡贡入太学。当时
严禁元佑书,伊洛之学不传。刘勉之和
秘藏和传抄程氏之书,并潜心研读,后来辞离太学,拜理学家杨时为师,筑草堂于故乡,耕耘自给,淡泊功名,与胡宪、刘子军讲学论道,研究理学.
(1074-1138) 北宋理学家。字康侯,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父。入太学,以
、靳裁之为师,明经史大义,绍圣四年进士,为太学博士。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学者称豫章先生,罗源(今属福建)人。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始从杨时学。朱熹谓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
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廖德明(生卒不详),理学家.字子晦,别号槎溪先生
人。他少时攻读宋学者杨时的理学著作,后随朱熹学习。宋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出任
知县。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建州崇安(今福建
)五夫里(今
)府前村人。秉赋刚毅。10岁精通经史。11岁随父亲、北宋名将刘韦过军旅生活。战乱频仍,他弃文习武,“盛暑严寒,必清晨著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青年时代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
❹ 福建重大历史事件
·
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
·
1280年,改福建路为福建、泉州、隆兴三个行中书省,后来全部撤消。1321年,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
南宋时泉州与广州并称为全国两大商港。元代掌握泉州军政大权的蒲寿庚弃宋降元,使泉州港非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许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在泉州修建了多座清真寺,由于伊斯兰教过于兴盛,以至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伊斯兰教。当时不仅泉州,闽中、闽北也出现许多伊斯兰教徒。天主教于元代传入泉州,元代中国天主教仅有两个教区,一个在泉州,另一个在北京。
·
1357年,亦思法杭人赛甫丁凭其所拥有的武装和市舶的财源,伙同阿米里丁割据泉州,伺机北略兴化、福州,妄图建立"亦思法杭国"。1366年福建行省参政陈友定奉命讨伐番寇,收复兴化,攻克泉州,收复漳州,长达九年之久的亦思法杭兵乱遂告平息。
·
1367年,朱元璋在东南一带击败方国珍,决定分水陆两路向福建进军。其中水路则由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廖永忠率舟由明州(今宁波)浮海取福州。不数日,汤和取得福州,派人招谕兴化、漳州、泉州等地。1376年,明廷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以掌行政、司法、军事大权,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
福建历史事件
太长了,自己看
http://www.china.com.cn/city/zhuanti/hxlnx/2008-06/11/content_15747242_3.htm
❺ 福州古代大事件
福州历史大事
1.东冶港兴起
【东冶港兴起】东汉、三国时期,东冶港逐渐兴起。东冶港在闽江口福州湾内,系天然良港。闽越王无诸创立闽越国,建都于东冶(今福州市),故名。它不仅与台湾、琉球有联系,而且开辟了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的海上贸易航线,成为中国最早的贸易港口之一。
❻ 谁知道福建有那些历史名人和事迹
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回《两个家答庭》,此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你们都不知道什么情况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我要睡觉啊,我就觉得这个世界你不懂啊啊啊吧
❼ 福州有什么历史故事
故事一:"三山"由来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故事二:五次定都---无诸定冶城、闽国定都福州、南宋赵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临时王都、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
故事三:六次建城---无诸建冶城、严高建子城、唐建罗城、梁建夹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历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寓居于今平潭县壳丘头。随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青铜时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闽江下游沿岸的昙石山、黄土仑等地长期定居。其土著居民为"闽人"。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国所败,王族南奔,进入福建与闽族人结合,史称"闽越人"。又传七代至无诸,自立为闽越王;秦时将其降为君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助汉灭楚有功,复封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都东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带创"冶城",至今2200周年。经过晋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唐末五代"十八姓从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与闽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城池不断扩大。晋代修"子城",唐末五代连续筑"罗城"和"夹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这前后6城,奠定了福州城区"三山鼎立、两塔对峙"的传统格局。其次,福州从秦代设闽中郡,而后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晋代起屡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确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别是先后5度建过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闽越国都,闽王王审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两次临时京都;1933年"福建事变"中,又定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国都。第三,福州从汉代起即有海外贸易。三国吴开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这里与泉州并成为国际贸易港。宋代为全国造船中心。明朝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这里候风、补给、增员,然后扬帆远航。戚继光抗倭,在这里创下光辉业迹。近代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港口。
❽ 福建的历史名人与其相关历史事件
董奉:与南抄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王审知:五代闽国创建者
朱熹:儒学大师
李纲:宋代抗金名臣
蔡襄: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
林则徐:虎门禁烟
萨镇冰: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以前就传说中国第一艘航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
文学家:冰心、邓拓、林语堂、郑振铎、林徽因
数学家:陈景润
我只知道这么多,不好意思
❾ 福建历史上有几次重大的地震
历史上福建境内只发生过四次大地震,都集中在福建东南海域:
第一次:最早的一次是1600年9月29日,南澳—诏安海外7级地震;
第二次: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月九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泉州地震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邻区遭受严重破坏。据史料记载,主震前一天即发生前震,29日夜发生大震,山石海水皆动;
泉州城内外楼房店铺全都倾倒;开元寺东塔顶盖南部的椽石有两条毁 坏,东南角有8条毁坏;洛阳桥被破坏;多处出现地裂缝;在清源山,裂开的地缝中还涌出砂、水,气若硫磺。泉州沿海覆舟甚多。蒲田城墙崩塌数处,城中高大建筑多倾塌,乡间房屋倾倒无数。
田地皆裂,并冒黑砂还带硫磺臭味,池水亦因地裂而干涸。漳浦南门外的田陷一穴,宽五丈余,深约二丈,水涌出,中有黑砂泥。南安民居坠坏甚多。同安庐舍多有倾颓者。安溪山川崩裂。福宁大震时听到如雷的响声等等。
由于地震发生在傍晚,所以闽南沿海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畜伤亡。福建、江西、浙江3省22个县(市)记载了不同程度的震害。此次地震破坏较重,分布范围广,最远距震中达220公里;有感范围最远达1000公里,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等省区的124个县均有记载。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震带,在地震活跃期的1445-1609年中,泉州-汕头地震带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
第三次:1607年10月18日泉州强地震,震级不明,多座古建筑倒塌;关于1607年强震的综合性史料记载,似乎1607年只有正月间一次“门户动摇有声”的地震,其它各项古建筑物的被破坏,则是八月间的飓风所致,与地震无关。
但我们再详细考察现存文物的碑刻及翻阅其他文献,发现这两段资料的记述既太简略,又不完整,容易使人误解。事实上,1607年八月间发生了一次强地震,飓风、大雨、海潮一起齐来。主要是地震,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第四次: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
尽管福建历史上和现今都有地震发生,但经过相关地震专家们分析后认为,福建陆域不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福建陆域的地震构造与四川地区完全不同。
(9)福建有哪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扩展阅读: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建省志·地震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莆田大地震
❿ 福建三明的革命遗迹和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啊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版。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权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红军长征在福建的集结出发地有长汀、宁化这两个地方。
长汀: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二十四师约2万多人守卫在这里。红一军团于广昌战役后,奉命东进福建建宁、泰宁,尔后抵达长汀;红九军团参加广昌战役后,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而留在长汀;红二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地方武装组建成立的红十二军,1934年春在瑞金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直属总部独立第二十四师,在保卫连城战斗后到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