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1-03-06 02:48:00

1. 怎样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实现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样,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领导核心.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历史地位:
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重要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2. 2.必答[简答题]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它的历史地位就是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论断表明了两层含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般考选择题)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 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你好!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论断表明了两层含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

  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简答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能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6. 怎么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注意本质的问题。
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进一步系统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里的发展要求。
第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辨证关系。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保证。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和条件。
代表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进一步回答了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该怎样执政,为谁执政的问题。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的问题。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成败得失的衡量标准,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
第三章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内容的基本精神。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为什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首先,用“与时俱进”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一个崭新的哲学命题,它科学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特征。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与时俱进。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要求与时俱进。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求与时俱进。
其次用“与时俱进”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真实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涵一致,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解放思想侧重于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侧重于客观实在性,与时俱进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发展性,从而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论,冲破了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误区。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改变了以往人们单纯以制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统一。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论,克服了静止的看待社会主义的简单倾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统一。
第四,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3.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只有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只有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发展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关键。
4.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期阶段。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脚踏实地干社会主义的指明灯。
5.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可以简明的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4.怎样科教兴国战略
第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紧紧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提供的机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还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5.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面临问题:一是,人口问题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三是,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我国生态环境还在恶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全社会都要树立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观念。第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第三,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第四,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指市场调节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资源主要由市场来配置的经济形式或经济运行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那些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突破了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来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根本上解决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细想困扰,加深了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二,为改革明确了目标,指明了道路,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发展,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备哪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三,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4.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主要是规范的公司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以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层级管理制度为主要支撑,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5.为什么说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离开公有制为主体,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6.公有制经济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7.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哪些重要作用?(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是,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为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四是,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增加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
六是,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8.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
9.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0.现阶段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是由哪几方面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现阶段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是由多方面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一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必然有多种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经营方式的多种选择,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多种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四是,为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西药有多种分配方式于只相适应。
11.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或占有者,根据其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在产品生成中贡献的大小,从经营的收益中获得相应报酬或收入的分配方式。
12.共同富裕为什么不是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其实现要有一个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的同步富裕。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强制推行必然会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结果只能是共同贫穷。这己为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实。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前提和手段,共同富裕是“部分先富”的根本目的,二者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13.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邓小平指出:“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现代化”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传的经济范畴,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那种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是片面的。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民主政治建设并不是附加上去的,而是它应有的内容,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民主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条件。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言简意赅的说:“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的制定,也必须发扬民主,以确保各项重要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原因是?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革除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第四,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5.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简单的讲,就是依照法律管理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使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6.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就是运用一定的思想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治理社会或国家,以德治国讲的“德”不仅仅指道德规范,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经济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作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条件。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光辉目标。
第十章 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国两制“理论的核心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第二,“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质是一个国家。
第三,“一国两制“的主题是社会主义。
第四,“一国两制“的实现形式是设立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
第五,“用法律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两种制度长期和平共存。
第六,力争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2.“一国两制”理论的重大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第二,“一国两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学说的新发展。
第三,“一国两制”理论是和平共处原则创造性的运动和发展。
第四,“一国两制”理论提供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
第五,“一国两制”理论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经验,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战略
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二,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三,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事务,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世界党际关系的原则。
2.强权政治
强权政治是指少数大国依靠自己占优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运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对其它主权国家进行控制、干涉,谋求对某一地区或全世界进行统治的政策和行为。
3.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是党对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它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以及党的领导、执政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党的领导方式是否正确、恰当,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的巩固,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发展。党的执政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政治任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改善。邓小平理论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切实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4.改善党的领导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第二,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要求: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新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用新的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人为本,社会公正,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正在从过分强调GDP转向更均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综合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
3.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调整。最广泛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因。以人为本是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们所需要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简直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关于发展(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部理论最后都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更强调了发展是亿万人民的发展,意味着共同富裕,社会公正,平等民主,尊重人权。
4.科学发展战略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我们党就能更好的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5.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靠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7. 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做出了科学判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能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论断表明了两层含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般考选择题)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9. 如何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回持把马克思答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