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认识包括哪些方面

历史认识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1-03-06 01:24:17

㈠ 谈谈中国近代史两大历史任务的认识”该怎么着手写从哪几个方面举些什么例子整篇论文要1500字左右…

中国近代史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内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容裕。
这个是很笼统的书本上的概论,其他的回答都论述得很详细了。
认识可以从对这两个任务分别的认识写,以及对它们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入手。其实这就是谈一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从现代化进程入手分析,宏观分析这两个任务对中国近代史所造成的影响。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近代化。一个方面可以是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另外一个方面可以从中国近代的被侵略史和反侵略史切入。这个任务是已经完成了的。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工业化,现代化。可以通过对中国近代史长期以来在各政权下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以及阶段经济状况进行数据分析。

是历史专业的吗?如果是的话注意不要把那些,要注意回归历史客观现实去谈,切勿单纯泛泛而谈,歌功颂德。避免完全使用阶级分析法讨论。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㈡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广义
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
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众说纷纭
对于历史的含义和性质,有很多中不同的诠释,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毛主席说:“读史可以明智,这是先人早就说过的。”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梁启超:“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大英网络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苏联大网络全书》:“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1)历史学
广义: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即以历史为认识对象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
(2)历史学家
历史学家:研究和记录历史的人。
(3)正史
即经过官方编修的历史,一般较为权威可信。
(4)野史
正史之外带有传说性质的历史。
(5)史书
史书共分为四种:
(1)编年体:以时间为顺序编撰和记述历史 ;
(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叙历史 ;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记起止,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重复。把人物在历史上活动的年代和所起的具体作用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叙述,使读者既详其事件的原委,又了解人物在事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政书体: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体例,起源于“三礼”。按时间分为贯通历代和断代的;按体例分为典志体和会要体。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叠,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现在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现在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

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

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

㈢ 请结合已有的知识,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历史的认识,历史在哪里跟我们有什么关

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它是对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的记录

㈣ 遇到历史中题目上的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认识‘’,该如何去回答

对历史问题的总体掌握,也即对教材知识、所给材料进行概括;
对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一谈历史问题给出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㈤ 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第一:学习历史可以启发智能。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学习历史能审时度势。这个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历史学正是为了培养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而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这也就是古人会把历史学当成是领袖必备教育的原因。
第三:学习历史会感动人心。历史是追求真实之道的学问,只有从真实出发才能提炼出真实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动人心,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的过去,发生的各种事情;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谈资都是很有用的。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认同,但历史是考试必考的,这个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够了,你必须学习、学好。

1、历史等文综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㈥ 历史与阶级意识主要有哪些内容

《历史与阶级意识》内容精要:该书由八章组成,但重点是第四章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卢卡奇在这里首先以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的论述为依据,阐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社会特有的“物化”现象。

马克思的这一论述,阐明了物化的本质现象,而这里所确认的是:人的独立活动(劳动),如何作为某种客体的东西,作为独立于人的东西,作为通过人的异化的固有的规律性而成为统治人的东西,并从而与人相对立。在以商品这一形态来生产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关系)作为物与物的关系(商品及商品在市场上的运动)而出现。这个物的世界的规律,对于人来说是难以控制的独立的力量,与人相对立。此外,人的活动(劳动)被客体化而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遵循社会性规律,独立于人而运动。

因此,一旦商品形态普遍化,就产生“人的劳动的抽象化”。其具体内容是:(1)不同质的生产物,作为商品得以以量的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在那里有同质的东西,它就是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的人的劳动”;(2)劳动者的质的特殊性被排除,劳动过程被分解为抽象的合理的局部作业,劳动者和生产物整体的关系被分割,劳动成为机械式的反复重复的专业性机能。总之,贯彻于劳动过程中的是“以计算或计算可能性为目的的合理化原则”。

这就是说,卢卡奇把劳动过程的“合理化”以及与随之而来的“异化”视为“抽象化”,并把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质(生产商品价值的抽象的人的劳动)结合起来。

那么,这个“物化”使人们的意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卢卡奇分析说:在资产阶级思想上物化的意识结构,在认识原则、实践原则、艺术原则的三个领域中,都带来了二律背反的问题,他认为,意识物象化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有如下三点:(1)承认被抽象化、数量化了的现象形态为给定的前提,但无法脱离其直接性;(2)承认局部体系是独立的东西,其相互关系只能委之于偶然;(3)意识只能停留在主体和客体。

卢卡奇大致如此阐明了“物化”不仅停留在商品世界中,也贯穿于人这个主体之中,还贯穿于其内在世界的意识之中。

卢卡奇指出物化贯穿于资产阶级思想中,而且承认它也深深渗透于无产阶级的意识之中。从而问题在于,无产阶级的意识虽受这种物化的影响,但是否还能够克服物化,向作为商品生产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根本改革前进呢如果能够,原因何在

我们来归纳一下卢卡奇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

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过程,一方面把人分解为商品的独立运动的要素,另一方面,又使人成为这一运动的静观的无所作为的旁观者。可是,在资产阶级的意识中存在着把自己看作是存在于这个过程外部的自由的主体,由于这种表面上的幻想,资产阶级把这个过程本身作为自己的命运来接受,并不在这一过程之中去认识自己本身的存在。

与此相反,无产阶级则不得不把这个过程作为自己的存在本身来接受,不能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从自己分离作为商品出售,使自己本身被纳入合理化、机械化了的劳动过程,变为抽象的还原为量的号码,变为机器的一部分。也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本身就是劳动力这种商品,所以,不得不全面接受商品的运动和性质。这样劳动者在其全部人格上就被迫卷入生产过程之中,正是在这个时候,劳动者在本身的存在上,撕破这个过程的量化的面纱,从质的方面去体验这一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体验了作为商品的自己(客体)和作为人的自己(主体)的分裂,脱却直接的存在,通过对自己这种商品的状态的认识,达到对商品生产社会的整体状态的认识。

特别是,劳动者只有在意识到自己本身即是商品时,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也就是说,劳动者在商品中自己认识自己本身,认识资本和劳动者本身的关系。

劳动者这样看透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基本结构,但因为劳动者本身处于商品生产的中心位置,这个认识便具有了实践的意义。总之,劳动者如果自觉到自己的社会存在,就能撕破物化的面纱,把剩余价值的生产——剥削这种现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而,无产阶级的团结和革命的实践这个历史的辩证法就将大显身手。

㈦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我们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去游览名圣古迹。从中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㈧ 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有哪些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2.
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3.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4.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

㈨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中的“知道、了解、初步理解、理解、认识”是什么意思”理解

知道 是了来解程度比较浅,你知道有自这个历史事件即可
了解:一、是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二、要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三、能够依据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感知历史,再认、再现历史
理解:一、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说明史实之间的联系
二、能够众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中获取并处理有效信息,能够初步运用综合概括比较等方法解释历史问题
运用:一、运用历史证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判断
二、结合具体情况,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历史事物
三、合理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㈩ 认识历史变化的途径有哪些

看旧照片、游历、阅读文学作品、查阅史料记载啊都可以

阅读全文

与历史认识包括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