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租界当时中国的租界有哪些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各国在华租界数目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
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国 6处:
天津英租界
汉口英租界
广州英租界
九江英租界
厦门英租界
镇江英租界
日本 5处:
天津日租界
汉口日租界
苏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重庆日租界
法国 4处:
上海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汉口法租界
广州法租界
德国 2处: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俄国 2处:
天津俄租界
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 1处:
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 1处:
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 1处:
天津比租界
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处: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上海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上海法租界,La concession française de Changhaï
天津租界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
汉口租界
汉口租界的数目仅次于天津(5个租界)。
厦门租界
广州租界
镇江租界
九江租界
⑵ 中国第一个租界在哪里
中国第一个租界在上海。
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进驻上海,成内立了英国领事馆,其根据《南京容条约》的规定,胁迫当时的政府通过了《上海租界章程规定》,把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约55万平方米的地方划给了英国人作为居留地。这就是各国列强在中国占有的第一个租界。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租界分布:
英国有7处: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 5处: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
法国4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
俄罗斯3处:哈尔滨俄租界、天津俄租界、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1处: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 1处: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1处: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处: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⑶ 关于租界的历史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块租界。
中国天津法租界一隅历史上中国租界内的商务活动为拉动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发展,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传播近代民主、科学文化,提供宗教信仰和政治宣传起到了很大作用,部分租界内共公设施完善,治安相对平稳,为部分政治流亡者提供庇护,如鲁迅就曾在租界生活过,并影响了他的政治观念。其《且介亭杂文》的“且介”二字就来自于“租界”两字。租界繁荣的经济发展,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中国上游阶层,在那里定居,消费。上海正因其繁荣的租界,被时人称为“十里洋场”,并很快成为中国各地租界的代名词。清末租界
租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是发展迟滞的中国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租界由于其不受中国法律管制,烟馆、妓院等大量不符和中国人传统思维的事物租界中随处可见。尤其是鸦片馆,在当时很多中国人看来,租界许可这种摧毁中国人意识的毒瘤可以公开在租界中出现,是外国人对中国的蔑视和敌对的最好写照。因而在租界烟馆门外,时有暴发冲突。 在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允许中国人前往国外做工后,出现大量外国人通过非法手段通过租界将中国人带往国外做苦工的事件。在西方,奴隶贸易早已被法律所禁止,而实际上中国劳工是被这些外国人所买卖,用于开发海外殖民地。 对于劳工出国协定,一般的华工根本不知其含义。在寻找出国华工的时候,广东、福建甚至发生了外国人利用武力强制中国人签约出国,导致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华工出国一事噤若寒蝉。曾任美国驻华公使的伯驾就曾指出:“(中国的)苦力贸易原来同奴隶贸易是一模一样的。”随着华工出国现象产生了对这些工人的蔑称“猪仔”。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 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国 6处: 天津英租界 汉口英租界 广州英租界 九江英租界 厦门英租界 镇江英租界 日本 5处: 天津日租界 汉口日租界 苏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重庆日租界 法国 4处: 上海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汉口法租界 广州法租界 德国 2处: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俄国 2处: 天津俄租界 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 1处: 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 1处: 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 1处: 天津比租界 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处: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
⑷ 中国租界历史
近代,美、英、法等列强在中国十多个城市设立了30块租界,在青岛等5个城市划定租借地。租界和租借地的设置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主要表现,自设置之日起,中国人民为了收复领土就开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直到民国时期。这个目标才得以逐步实现。本文即对民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的历史作一考察,并从中总结历史经验和启示。
清朝政府是中国划界租地的始作俑者,由于其腐朽无能,因而在恢复国家领土完整方面毫无作为。
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一个全新的政府登上历史舞台,这为收复租界和租借地提供了历史的机遇。按照一般惯例一个革命性的新政府成立之后将对前任政府所签不平等条约采取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的原则,来向国人表明新政府的革命性,树立新政府的良好形象。然而,南京临时政府基于政局稳定考虑,向西方列强作出妥协。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阐述政府对外方针时强调:“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①南京临时政府这种策略上的考虑,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收回租界和租借地问题上的作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对阵,使中国外交第一次获得较大的回旋余地.为收回租界和租借地提供了历史契机。1917年大战将近尾声,北京政府在美国支持卜决定参加协约国参战.3月14日,总统黎元洪宣布,自即日起断绝与德奥的外交关系。自此,民国政府拉开了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的序幕。北京政府宣布与德奥断交的当日,下令有关地方政府派员进驻德国在汉口、天津租界。3月15日,湖北督军王占元派军警进人汉口德租界.接管租界的警察权。在天津,德、奥租界以相同方式被中国政府收回。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津汉两市德奥租界的收回并不表明中国国力增强‘也非中国自身力量上升的体现.主要是北京政府抓住了历史的机遇。
北京政府初尝外交胜果,欲利用“一战”契机,实现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的目标。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废除势力范围,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等七项希望条件,希望大会讨论。但和会却以此问题与战争无关.和会不能作任何决定来进行搪塞。②不仅如此,在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时.又遭到了日本的竭力阻挠。日本政府向参加和会的靖和大使下命令:“要求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省的各种权益及财产,并领有原德国占领的赤道以北的南洋群岛”。③为此,日本代表向和会提出将德国在山东权益无条件让予日木的无理要求,并以若得不到满足,将退出和会相要挟。中国代表坚决反对.并向和会提交了山东问题的说帖,列举了中国何以要求日本归还的七条理由。无奈列强袒日压华,最后大会作出决定:“德国前在胶州及山东省所有各项权利,一概放弃,交于日本”。①其实,早在和会召开之前,英法意三国己与日本有约。1914年大战开始后,英法意为了拉日参战.借以牵制德国在远东势力,便以将来德国在山东权益归日本为诱饵,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同日本签订秘密协议,结果便出现了中国代表在和会上受蔑视的场面。
巴黎和会上诸列强流涤一气,践踏公理的行经,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不满,国内反帝浪潮席卷全国。在民族主义情绪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未敢在和约上签字,日本企图从法理上确认对青岛占有的图谋落空。
为了收回青岛和山东权益,北京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进行了又一次努力。中日双方就山东悬案再次展开激烈争论。日本仍坚持其在巴黎和会上的立场,中国代表坚决反对。美国基于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利益均沽”的原则,反对他国在中国“营谋特别权利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有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⑤,从中进行调解。中日双方经过30多轮谈判.终于在1922年2月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答应在条约实施后6个月内将胶澳租界和攫取的山东权益交还中国。至此,鲁案交涉基本结束。根据协议,1922年12月10日,“鲁案善后事宜督办公署”督办王正廷代表中国政府接收青岛,阔别2。多年的青岛回到了祖国怀抱。
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另一个收获是与英国协商了威海卫归还间题。威海卫是清政府在1898年租借给英国的,租期25年.应于1923年到期。中国代表在会上要求与英国谈判归还事宜。1921年12月3日英国代表白尔福表示“若鲁案能得妥协,则英国愿归还威海卫,以为普通归还之先导。”。⑥会后,中英双方共派代表组成中英委员会,商谈接收的具体事宜。经过多次磋商,中英双方于1923年5月拟就了《接受威海卫中英委员协商意见书》。《意见书》规定英国将威海卫归还中国,但又规定将刘公岛续租英国,允许外侨参与市政管理,雇佣英国人为刘公岛顾问委员会成员和威海卫道路委员会代表等。《意见书》所体现的英国强权意识昭然若揭,全国舆论一片责难。吉林省议会在致北京政府的信中写道:《意见书》“似不音以威海卫一隅割与英国,主权丧失无过于斯”,呼吁“全国人民群起力争,领土存亡在此一举’,⑦北京政府在舆论压力下要求修改,英国政府认为《意见书》“文字及形式上尚可修正,实质上不能再行更改”,并以“中国政府对于原案欲求实质上变更,英政府宁作为悬案延期交还”相威胁。⑧中国政府不为所屈,双方迭经谈判,把《意见书》中极苛刻条件或废除或修订,但仍使英国保留了一些特权。后由于中国政局动荡,收复事宜暂行搁置。
正当中国在收复租界和租借地过程中步履蹄珊之时,新生的苏俄政府公开表示愿意废除沙俄与中国所订的一切条约,放弃沙俄掠夺的中国一切占领区、庚子赔款和其它特权。很据苏俄声明和中苏达成的《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国政府将天津、汉口的俄国租界收回。到1925年为止,北京政府利用一战的有利契机及局部有利的国际环境,共收回了5块租界和一块租借地。
近代中国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的进程是与国内革命相协调的。1924-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激荡起伏时期。在南方,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广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新高涨。这股由南而北的革命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军阀和帝国主义旧势力。
1925年6月11日,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主持召开了有20万人参加的市民大会,通过了五排交涉案十七项条件.其主要内容为“永远撤退驻沪之英、日海陆军”,“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绝对自由”,“取消领事裁判权’,等。⑧以上海为中心的五册运动席卷全国,“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的呼声响遍神州。推动这场运动的广东革命政府面对西方列强.采取正确的外交政策。6月23日,广州沙基惨案发生后,广东革命政府迅速派员交涉,明确提出“将沙面租界交回广东政府接管",7月23日,外长胡汉民照会北京公使团,再次要求英法“交还沙面租界与广东政府’,⑩。在革命势力的冲击下.各租界惶恐不安,上海公共租界,汉日、九江英租界纷纷宣布戒严,来抵抗革命势力。
在这股由南而北的革命洪流激荡下,武汉和九江人民威武不屈,于1927年1月成功地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为近代反帝斗争谱写了光辉篇章。
北伐军所到之处,无不对租界当局施加空前的压力。在镇江,当北伐军于27年3月占领该城后,中方即应英领事怀雅特的邀请,接收了英租界的巡捕岗位,巡捕头目克利沮丧地办理了移交手续。在厦门,当地群众奋起.迫使英国交出海后滩租界的警察权,并撤销工部局。在庐山枯岭,外国人设在该地的行政机构—枯岭公事房.也被中国收回。
在1924-1927年的收回租界斗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战斗力。同时,南方国民政府面对殖民者,不卑不亢,依靠国共合作的强大威力,为近代中国收回租界斗争,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1927年4月国共分裂后,国民党在南京另建政府。南京政府把国家独立统一作为追求的政治目标。8月13日,外交部长伍朝枢发表《关于满期条约之宣言》,表示“凡从前北京政府与各国所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现今再无存在之理,当由国民政府以正当之手续概予废除。至此等条约中规定修改期限,而现已期满者,更应即予终止。由国民政府与关系各国,分别改订新约,事后任何条约协定,非经国民政府缔结,概不发生效力”。南京政府对待不平等条约的态度,反应了其在租界和租借地问题上的立场,即租界和租借地作为不平等条约的产物,再无存在之理。南京政府企图以“新姿态”来赢得民心。然而,租界和租借地是列强在华的特殊基地,使之放弃绝非易事。何况此时中国无论从政治力、经济力上,都还难以改变
列强在华的强势地位。南京政府废约宣言发表后,并未得到各国的响应和赞同。面对这种窘势,外交部不得不改变态度,宣布了对待旧约的三条原则:“一、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之已届满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二、其尚未期满者,国民政府应即以相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其旧约业已期而新约尚未订定者,应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南京政府将旧约分为届期已满与届期未满两种情况分别处理,通过改订新约来达到废除旧约目的。
改订新约运动于1928年7月全面铺开。这一阶段收回租界和租借地主要是通过解决前任政府的遗留问题实现的。天津的比利时租界是其中遗留问题之一。1926年10月,由于《中比通商条约》期满,北京政府外交部宣布废止该约,要求比国交还天津租界。但由于当时内战正酣,北京政府财政困难.无力购买近10万两的比国财产,只得暂时搁置。南京政府在完成国家政权统一后,于1929年1月向比国政府提起交涉,后双方政府派员组成天津租界接收委员会,协商巾国收回程序。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了《关于比国交还天津比国租界协定》.协定规定比利时将天津租界行政权移交中国政府,该区域此后“完全受中国法律、章程之支配、保护”。协定于1931年1月双方互换批准书并正式实施。
此间,中英双方就英国设在镇江、威海卫和厦门三地租界进了谈判。镇江、厦门英租界虽在1927年已由中国接管,但尚未在法理上得以确认。1929年至193。年,外交部长王正廷与英国驻华大使蓝普森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最后从法理上完成了中国政府对镇江和厦门两租界的收复。
威海卫是中英交涉时间较长的一块租借地。1924年双方虽达成了协议,但由于英国利用强权政治,在协议中保留了很多特权,遭到中国民众愤慨而搁置。中英重开谈判是在1929年6月,英方代表主张根据1924年达成的协议草案,履行签字手续,中方代表反对协议草案承认英国在刘公岛有继续驻兵权等规定,致使交涉迟迟未能取得进展。直到1930年2月双方始改定新的草案。协议规定英国废弃1898年7月1日中英间所签订的租借威海卫条约,中国政府自10月1日起,对威海卫及刘公岛行使权利与义务。但作为条约的附件,双方在往来照会中确认了英国可以获得的好处:①中国承认将刘公岛租借给英国,作为英远东舰队避署地,租期10年;②刘公岛之英方官用建筑物及其他地域面积120余亩在此期间内由英方保留;③英人在威海卫之私有土地及家屋,由中方约定永久租借给英国;①在英国管理时代所有外人向英国租借威海卫官地,悉照原地条件办理。⑩对威海卫收复的不彻底反应了南京政府外交上的妥协性。
镇江、威海卫、厦门、天津租界和租借地的收回是南京政府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的主要成绩之一。不过,此时距离它所追求的政治上完全统一尚有不小差距,中国此时尚有23块租界和租借地被列强占据。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弱国外交,南京政府虽有完成领土统一之心,却无强大的政治和军事、经济之力,故此,不得不以灵活政策,将租界权益进行分割,在可能的条件下,将某些权益逐步收回。上海会审公癣权的收回便是典型例子。
会审公廖是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专门审判机构。按照1868年《上海洋径洪设官会审章程》的规定,它实际上是中国与外国领事共管的机关。会审公廖是租界的衍生物,民国历届政府为了废除这项特权进行了多次斗争。北京政府时期,曾达成《收回上海会审公麻暂行章程》。章程有相当妥协色彩,引起中国民众的反对。南京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后,就此同英美法等国公使进行了20多次谈判,双方争执颇为激烈,直到1930年2月才签订《关于上海公共租界内中国法院之协定》。新协定取消了暂行章程保留的租界当局的特权,使中国收回公共租界权益取得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
正当中国在收回租界和租借地斗争中有所成就时旧本先是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引发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民族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民心所向,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的进程暂时被抗日浪潮打断。
四
八年杭战,是一场空前的民族大博斗,也是中国摆脱殖民枷锁的一个契机,因为中国向日本及德意法西斯国家宣战,按照国际惯例,三国在华租界自然废止;中国加入盟国抗击法西斯,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加快了中国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的步伐。
抗战爆发后的最初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政府迟迟未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即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才随英美之后宣布对日作战.同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这样.通过宣战,中国单方面宣布一批不平等条约作废,日、意在华租界失去存在根据。中国这种作法是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按照国际惯例,战后通过双边法得到了确认。
与收回日、意在华租界相比,美英在华租界和租借地的收回较为曲折。早在改订新约运动中,国民政府曾明确表示要收回租界和租借地,但美英等国反应冷淡。七七事变发生后.美英为了把日本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企图以牺牲中国及其在华利益为代价。然而,美英的绥靖政策最终自吞苦果。日本在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后,打着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旗号,对美英在亚洲及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发动疯狂进攻,美英自身的安全利益也受到威胁。在此背景卜,美英对抗击法西斯的国家趋于同情,对中国在军事上提供援助,在政治上发出对中国友好的声音。1939年1月,英国向中国表示“准备于战争结束之后,根据互惠平等原则,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交还租界及修改条约”。1941年美国政府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此时表态虽属空文,但对中国军民以精神上鼓舞。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远东国际关系的重大改变。美英等国在战争开始后,在战场上节节失利,而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南下,有力地配合了美英太平洋战场作战,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骤然上升。对此,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在与其子谈话中说:“保持中国作战”是重要的,“没有中国,如果中国不行了,你想能有多少个师的日军腾出手来,他们去干什么?拿下澳大利亚,拿下印度,而那是像捡熟果子一样垂手可得。并直接攻向中东”,‘旧军将和纳粹在近东某些地带会师,把俄国完全切断,把埃及切掉,把所有通过地中海的通讯系统切断”。⑩中国战略地位的上升.为改变中国的不平等地位创造了条件,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和租借地成为中国战时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抓住有利的国际形势,国民政府各要员频繁活动,力图最快订立新约。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印度之父”甘地对中国未获得平等地位而深感不平.甘地的这个态度被美英舆论报道。3月,外长宋子文访问美国,向美国政府表达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的意愿。4月,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如是我观》一文,呼吁有关国家尽快废止在华特权。外交部长郭泰祺、驻美大使魏道明等也频繁活动。所有这些努力无疑加快了中国废除旧约、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的步伐。
美国内对是否应废除在华旧约存在分歧。反对者认为等战争结束,中国国内政治稳定后废除旧约、归还在华租界较为妥贴;主张立即废除者认为在华特权的存在一与时代不合,也有悖联合国家作战的宗旨,中国政府正在对外关系中采取主动,可能目前是废除在华条约的最好时机。美英政府为此频繁磋商,最后达成立即废除在华特权,以在政治上增强中国对日作战效率的意见。1942年10月,美英联合发表声明宣布了这一消息。之后,中美、中英经过谈判,于1943年1月11日分别签订条约,完成了有关国际法程序。
《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规定:北平使馆界以及上海与厦门公共租界之权利与义务移交给中国政府。《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规定:英国将北平使馆界以及天津、广州、上海、厦门租界的权利与义务放弃移交于中国。关于九龙租借地问题,中英在谈判中分歧较大,未列入条约,中国政府以照会形式提出保留,中国政府“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
在美英带动下,法国、比利时、挪威等国先后同中国签订新约,宣布放弃在华租界和租借地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它各项特权。
至此,除九龙租借地外,西方列强在华租界和租借地全部由中国收回。这是中国在追求领土完整的道路上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尽管此时中国大片领土已被日军占领,收回已无实际意义,但从法权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体现。
⑸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租界在哪里
1845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中国第一个租界
⑹ 曾经有哪些国家在旧中国设立过租界,都在
在上海、广州、厦门、天津、镇江、九江、汉口、重庆、杭州、苏州、福州、沙版市、厦门鼓浪权屿等13个城市,共划有租界27处。在划有租界的城市中,以天津的租界为最多,共有八国租界;以上海的租界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为最大。
⑺ 中国曾经有过外国租界的有哪些城市
中国曾经有过外国租界的城市有:上海、广州、厦门、天津、镇江、九江、汉口、重庆、苏州、杭州、沙市、福州、鼓浪屿、北京。
⑻ 中国有哪些地方成了外国的租界地
历史上曾经有过外国“租界”的城市是:
天津、汉口、广州、九江、厦门、镇江、苏州、杭州、重庆、上海。
另外中国还有很多被外国强行租借的“租借地”:
威海、青岛、新界、旅顺、胶州湾等等。
⑼ 中国哪些城市有租界
继英租界后,法国、美国等国也争先恐后地在中国设立租界。到1902年奥匈帝国回在天津开辟租界为止答,列强已先后在中国建立了27个租界,仅天津一地就有八处之多。直到1943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才通过谈判收回了租界,结束了这段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近代几个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口岸 大抵都有租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