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小学描写历史遗迹的课文有哪些

小学描写历史遗迹的课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3-05 19:37:47

㈠ 二年级的课本中描写名胜古迹的古诗有哪些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回九天。

释义答: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㈡ 小学语文课文中以历史为题材的课文有哪些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翻译: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回去。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意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典故】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成语出处
①《庄子·天运》里说: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②《红楼梦》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
【读 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 义】效:效仿;颦(步+页+卑):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亦步亦趋。
注释:
西施: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暨南)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 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东施:越国的丑女。 西施:越国的美女。 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 颦:皱眉。 归:返回。 去:躲开,避开。 里:乡里。 之:的。 坚:紧紧的。 挈:带领。 彼:这个。 效:模仿。 病:毛病。 病心:心口疼。
文章赏析 :
文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是: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道理
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启示
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客观条件。如果一味的模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楚王好细腰
概述
典故总是起源于一个原始故事。当原始故事众所周知以后,一个简单的短语即能引起人们对整个故事的回忆。这个短语用于写作或对话,就是典故。
典故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较详细,比较像一个原始的故事。 《战国策》楚一《威王问於莫敖子华》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材断层,那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 于是莫敖子华讲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翻释成白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先帝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因此,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於车轼。谁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莫敖子华接着发挥道,臣子们总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睐的,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墨子》兼爱(中)篇讲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晋文公好恶衣”和 “越王好勇士”两个故事,强调说明同样的道理: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翻译成白话就是: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细腰”的陈述明显地浓缩自《威王》篇或《兼爱》篇。如《韩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轻死。楚灵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细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都类同于《兼爱》篇。已经不再叙述 “楚王好细腰”故事的细节,而是一句话轻轻带过,不愁读者不能理解。可见在写作这些章节时,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无须多费笔墨,就是说,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们见到 “楚士约食”,而在《兼爱》篇里,则是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都明白点出一个 “士”字。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说“男士”,也可以说“女士”。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男性群体的专用称呼,女人没有资格称士。阎步克先生考据了 “士”字的字形、词义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号”也。顾颉刚先生则更加详细地说明了士的定义,“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为低级之贵族,居于国中(即都城中),有统驭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细腰无疑。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细腰的楚王写成为楚庄王。遍查古籍,没有庄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据。下面本文要引经据典,说明楚灵王有同性恋倾向,起码是个双性恋者,喜爱男士的细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决定的。此 “庄”字应为 “灵”字之误。 和其他没有性内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在其演变定型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性取向异化现象。在《晏子春秋》、《韩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语中,“士”这个专指男性的关键字消失了,即细腰的主体中性化了。往后的演变是进一步女性化。这是在异性恋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最早出自东汉初期名将马援的长子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灵王死后第六百零六年,马廖在《上长乐宫以劝成德政疏》里,比喻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时,使用了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的句子。他的《疏》被收入东汉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和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中。这两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读之书,其影响力可想而知。马廖在《疏》里选用 “宫中”这个词汇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写给亲妹妹马太后看的。当时的皇帝汉章帝由马太后从小养育长大,但不是马太后的亲生骨肉。也许是考虑到这种微妙的亲疏关系,马太后一生行事惶诚惶恐,非常小心。她对三位国舅的要求也特别严格,生怕他们逾越礼仪制度,招致不测之祸。如果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国中”等词汇, 就会使人联想到汉哀帝断袖的故事。根据非礼勿言的儒家礼仪,这是对太后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的嫌疑。用 “宫中”一词则政治正确,因为在汉宫中,除了皇帝和太监外,没有其他男人,其余的都是女人。马廖的微言大义,使得 “楚王好细腰”的性取向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弯,也投合社会上大多数人们对这个典故的理解。由于细腰的主体异化成女性,从 “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又衍生出一个子典故:楚腰。汉以后的诗词使用 “楚腰”这个子典故时,不再含有 “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的比喻意义,而仅用来形容女性细小的腰身。
原文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注释
昔者: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 好(hào):喜欢。 士:臣子。 要(yāo):通“腰”。 皆:都。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ī)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 主人公简介 楚灵王 楚灵王,本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 楚灵王 偏爱细腰美女,“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指他。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灵王率兵攻吴,捉住了庆封。有一次齐国晏婴来访,要他钻门洞进来,晏子笑嘻嘻的说:“反正出使到狗国,就应该从狗洞进去嘛!”,另外“橘逾淮为枳”也是两人斗智的故事。 楚灵王穷奢极欲,楚灵王六年,造章华宫,又称细腰宫;对外穷兵黩武,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此时史书载:“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4张)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汉制为七尺或周制为八尺 1.61.8米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折杨柳>>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词牌概述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学弈》 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 (现在的山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 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详细原文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fu)若与(yú)?,曰:“非然也。”
编辑本段读法
/=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学得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他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他想拉弓射箭的去射它。虽然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但不专心学习的人学得却不如前一个。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
(01)弈:下棋。 (02)弈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全 通国:全国。 (04)善:擅长,善于。 (05)弗若:不如。 (06)诲:教诲。 (07)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08)之:代词,指代弈秋的教导。 (09)鸿鹄:代词,指代天鹅。 (10)援:引,拉。 (11)缴:指古时带有丝绸的箭。 (12)之:代词,指代专心致志的人 (13)俱:一起。 (14)弗:不。 (15)矣:了。 (16)为:认为 (17)其:代词,指代三心二意的人 (18)虽:虽然 (19)将至:即将到来
编辑本段感悟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做事要一心一意,方可成功! 或(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像弈秋那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学习,老师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现代足球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观赏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战国策》中曾记载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开展足球运动的情况。当时足球被称为“鞠”。鞠用皮革做外壳,中间塞满鬃毛之类的东西。西汉时,刘邦曾在宫廷内修建“鞠城”,专供比赛使用。汉武帝还在军队中推广足球运动,使足球运动兼有强健士兵体魄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
唐代是足球运动的昌盛时期。当时已经用灌气的球代替了用鬃毛填充的球,而且有了球门和规则的球场,设备器材方面也逐渐完善。不但男子踢球,女子足球游戏也盛行起来,并且传到了日本。宋朝时,出现了称为“香云社”的球会组织。可以说,我国是最早发明足球和进行足球比赛的国家。
总之还有很多,不知您需要哪一个,请说清哪一课
如还有问题,请及时告诉我。
O(∩_∩)O谢谢!

㈢ 小学一年级课本都涉及到哪些名胜古迹

答--您想要问什么?所有的公立小学一年级的教科书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来编制的,所以您所说的小学的教科书也是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做的。

㈣ 谁有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要300字,快,急用!

天空之上 天空之下

2001年秋天我在西夏王陵。琥珀色的黄昏笼罩着无边无际的旷野,和一座不知名的土冢,还有我。
土冢高大如塔,但更像只哀伤而孤寂的马匹立在旷野,四面八方没有一棵树,一间房屋,不见一缕炊烟。风行向东,七里、七里、七里,才在贺兰山下突然停住。泣血的贺兰山,无言而庄重。我的背包里有两幅贺兰山岩画,是拓片,一只只奔跑的羊,和原始人的面孔,这张面孔抽离了写实的样式充满图腾般的神秘与崇拜。它打破了突然停顿的力量,让风回归。回到这座人迹罕至无人知晓的土冢脚下。
“就这样,我的生命/在最黑暗的时刻与你相逢/凄凉的一个王朝的背影/荒芜的没有子孙祭拜的金字塔。”我当时的记录。
是的,没有子孙祭拜。西夏王陵,没有子孙。史书的记载是:“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最后西夏在强大的蒙古军队的打击下灭亡。最叫我萦绕于怀的,不仅仅是一个威振四方的王朝的灭亡,而是一个民族的被斩尽杀绝。1227年,成吉思汗之子率军杀进西夏都城中兴府,烧毁宫殿,刀起刀落之间,中兴府兵民全部被杀。与这之前的几次杀戮情形十分一致,“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族中有幸存活者,也四处逃散以致于后来的世代迁徙,最终融入华夏各族之中。党项族――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从此消失。银川西郊,贺兰山东麓,在一大片开阔地里,这个王朝只留下了一座座土筑的陵墓,幅员五十平方公里内,西夏各代帝王的陵墓和皇亲贵戚陪葬墓星罗棋布。近千年前的一百九十年间,这些陵墓曾宏伟辉煌,张扬着一个王朝的气势和声威,这像烟花一样绚烂夺目,最终还是从夜空中落下,凝固成可以触摸的事物,并以土冢――这一最具有凭吊形态的方式出现。
我无数次一颗颗抚摸着土冢坚硬的土粒。我是异族人的子孙,在这远离帝王陵墓陵区最边缘处,砾石如铁,人烟罕至,是什么叫我穿州越省与你相遇?粗糙的泥土,细瘦苍白的手指,还有什么比这轻轻的碰触更令人疼楚?顺着耸入云霄的土冢,我仰起日间被太阳烤灸得发烫的脸,徐徐晚风中,我感到了巍峨。土冢身上均匀地分布着数十个洞穴,这些洞穴的形成跟风有关,跟蚀有关,跟岁月有关。一句话,土冢的木架为风和时间所蚀。一根根木头飞走了,给土冢留下一只只眼睛。

那么这些
是谁的
眼睛,
眼睛和
愿望的舞蹈
纳贡的舞蹈?

我该怎样告诉你,我多么爱休斯这沉郁又优美的诗句。
这些眼睛放射出巨大的虚无,这虚无足以将一个人推向绝望。死亡的蝙蝠飞走了,时间的蝙蝠飞走了,故土与异乡的蝙蝠飞走了,那些话题太巨大,我不能去想。一个王朝,一个民族,辉煌的岁月,盛大的节日,全部消失得无踪无影,那么有谁能够将一粒草芥般的生命握在手里?将爱情和命运握在手里?在没有神的日子里,一切都没有可逆性,生命甚至不比风更忠诚。风会回来,一年一度,吹绿江南。在没有神的日子里,我不相信救赎。“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就是海子,想想都叫人心痛。一个朋友曾再三地跟我说,你说海子,他怎么能够活下去。海子在他的遗言中声明“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那么跟谁有关?“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眼泪”。
这个秋天,在我的生命里撕开了伤口。十几年来养成的习惯,让我再次跑到西部,让大漠和荒野的风卷起一个失魂落魄的身躯,如鸟飞翔。其实活下去不是没有办法,十余年前,在北大校园的网球场旁,一个男生叫着我的名字告诉我,你要再俗一点,再俗一点。天空之下,他冲着我微笑,这样一个不藏心机的人,一瞬间叫我看清了我的“痛脚”。其实,我完全有能力对付俗世生活,只是我常常不知道,我的心在哪里。我常常将我的心放低,比草更低。简单的一个事例:在办公楼前走过,我会再三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跟迎面而来的人打招呼,别忘了跟他说句话,我心里这样说。但我还是不可避免地跟人家擦肩而过,仿佛路太长,仿佛所有的准备都坚持不了十步,都气若游丝,我的心从而得到挣脱,不觉间飞离了身体,我却不知道它飞到了哪里。
世间上有些人,是懂得告诫的。大学时一个同窗挚友,她常常大声对自己说话,她说,鲁讯说过,人是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这种告诫的背后,是对自己无比澄彻而清明的了解,她知道她的双脚很难踏踏实实地踩在这地球上,因此告诫十分令人疼痛。就像海子,“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其实他知道,就算是今夜,人类也没有与他有过须臾的分离;他要自己从今以后劈材,喂马,只过问粮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的告诫又怎能不带有伤入骨髓的疼痛?这种疼痛如此巨大,虚无已不在话下,由此海子,他怎么能够活下去呢。我要将我的心放低,比草更低。这种告诫,在天空之上,在天空之下。
我无法跟人解释,我的心在哪里。除了诗歌,再没有任何什么,可以让心开口说话。但谁又关心诗歌?这世上,与诗歌无缘的人,数不胜数。而诗歌的引领,有时甚至叫我害怕落到地上,眼前真实的事物,有时看起来有种狰狞的面目,有时人性该有多么地泥泞,我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它们。我甚至一直害怕去给女儿开家长会,怕我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气息;后来我学会了些很搞笑的话语,有时不肯服输地跟人贫嘴,这样地虚张声势,掩盖我内心的胆怯。多数时候,就连我自己也无法知道,我到底在惧怕些什么。
其实,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这样一个充满伤痛的秋天里,在茫茫的戈壁,我从一遍遍的回忆中嗅到了尘世唯独给予我的芳香。童年时我第一次睁大眼睛见到的雪夜,一个宁静沉寂的雪夜,远处浸润着昏黄而温暖的灯光,母亲攥住我的手,一言不发地拉着我在雪地走;她的沉默给了我空间,给了我未来,使我在之后的岁月里经常陷入一种似曾相识的寻找中。我也俗不可耐地追星,不可救药地喜欢上陈凯歌和陈道明,YQ说这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啊。想想也是啊,我能够说,我喜欢陈凯歌身上弥漫的诗人气质,我想很少有谁像他这样能够记住细节,并有能力让这些细节在你的生命里撞出泪水和感动,他是纯粹的天空之上天空之下的人;但是陈道明,我不知道他是什么,他太深,我喜欢他,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我的初恋男友就是这样,我一直不知道他是什么。十余年后同学会,我们分手后第一次见面,我还是这样的感觉。他坐在我的对面,两指间夹着根香烟。那是只神经质的手,手指纤长,指节柔和,那手里面,流动着我所不知道的血液,带着河流的狂野和忧伤,带着隐秘的激情,掠过我的心底。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我内心充满了惧怕。女儿的第一次家长会,叫我怕得要死,我却没有能力来解释这种怕,只好说了声,我不去。YQ不要求我多说些什么,他只是拍了拍我的头,出门给女儿开会去了。我怎么能够忘记?我怎么能说我跟俗世的生活无关?天空之下,就是大地。我是大地的孩子,我一直在承受着大地的恩泽。
黄昏遁去,黑夜垂下它巨大的羽翼,静无声息地四处盘踞。土冢也无声地消失。我喜欢黑夜,喜欢舒服地伸展开我的四肢,这个姿态告诉我,黑夜来临的时候,我才是我,我才嗅到安宁的气息,才听到我一声凄长的嚎叫,我的面孔才发出光泽,眼睛才露出哀愁――我是一匹属于黑暗的狼。黑暗将神明唤回到眼前,救赎随之而来。一切都在巨大的黑暗中寂静地燃烧,我在巨大黑暗中寂静地燃烧。寂静,燃烧。在那一刻,我想我已经找到了我自己。
但是你该看到,我空手而来,没有证据。
我多么想躺下来,变成黑暗。
夜凉如水。一只不知名的小虫,正声声鸣叫……

㈤ 小学语文课文中出现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课文 景点所在地 《长城》 北京

《人民大会堂》 北京

《苏州园林》 苏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浙江绍兴

《五彩池》 四川黄龙

《鸟的天堂》 广东

《挑山工》 山东泰山

《桂林山水》 广西桂林

《威尼斯的小艇》 水城威尼斯

《观潮》 浙江钱塘潮。

㈥ 让小学生了解抗日历史的课文有哪些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㈦ 小学课文中有哪些写景的文章景点分别在哪些地方

白洋淀:在河北保定
黄山:安徽黄山
钱塘江潮:浙江海宁

㈧ 小学课本中有哪些课文是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

语文:《赵州桥》《清明上河图》《桂林山水》《女娲补天》《盘古造人》《孔子拜师》《晏子使楚》还有好多耶
思想品德:有讲唐朝的、汉朝的、姓氏的,我忘了好多.

㈨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学过的名胜古迹

赵州桥 长城 颐和园 秦兵马俑 金华的双龙洞 黄河 圆明园 狼牙山 丝绸之路
天山

㈩ 小学生写的历史遗迹的考察报告

福建泉州有一条洛阳江,江上有一座洛阳桥。桥在泉州城东二十里处,一条一里半长的跨海梁式浅灰色花岗岩桥体在阳光下遍体鳞光,远望如一条银龙横卧碧波,如一条银练飘向大海。宋元时期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它就是起点。
主持修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1012-1067),汉族,字君谟,原籍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桥头有蔡襄亲自撰书的《万安桥》记,刻在两方石碑上,每方高约三米,宽一点五米,文字精美,笔体苍劲。书法艺术和桥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互作注释。
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说过,我国的古桥,他最欣赏者有二,一是北方的赵州桥,一是南方的洛阳桥,“闽中多名桥,洛阳是状元”。他的着眼点是建筑学上的价值。我故乡的赵州桥建于隋代,大单拱上加上两个肩拱,分散了压力。洛阳桥建于公元一○五三年。洛阳江自古以来多次建桥都被狂潮急流卷去,是蔡襄创造了流线形舟筏式桥墩,共四十五个,解决了困难。之后他又发明了“固基法”,在桥墩和基石上大量养殖牡蛎,让其分泌物把石块粘连在一起。牡蛎外壳形成一层坚硬的甲胄,耐得风吹浪打和海水腐蚀。从此洛阳桥变成了一座颠扑不破的“长城”。一六○四年泉州发生了八级地震,山崩城倾,一片瓦砾,而洛阳桥安然无恙。洛阳桥成为世界建桥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洛阳桥建成后,泉州成为东南巨镇。马可·波罗描绘这座“宏伟秀丽的刺桐城”时,还特别提到这座美丽的洛阳桥。 我就出生在这座美丽的洛阳桥边,我为我有这样的福气而自豪。 10000%非本人写

阅读全文

与小学描写历史遗迹的课文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