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钱塘江是怎么形成的
约6000年前,冰后期海侵,钱塘江河口成为沉溺谷,其后海面下降,经不断沉积,北岸为长江三角洲的南翼。
近2000年来,杭州湾南涨北坍,变化剧烈,南岸由绍兴、上虞、浒山一线外伸,乍浦、金山岸外大片陆地坍失,王盘山沦入湾中。
由于潮水势力远比河水大,泥沙被带入乍浦与闻家堰间堆积成长130公里,滩顶高出基线10米,体积达425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坎。
在历史上,钱塘江在注入杭州湾时,江道流路曾有多次变化。从春秋时代到南北朝时期,江水一直靠着南岸出海。因此为抵御潮水冲击,修筑海塘向来是宁绍平原沿岸地区的重点水利工程。自宋代起,江道开始发生变化。
1219年,江流突然偏北,海宁盐官一带的平原沃野受到潮水侵袭,纵深达30余里。此后,虽然江道主流主要偏在南岸,但已经不再稳定,经常出现忽南忽北的变化。到明末清初,江道主流开始稳定地偏向北岸。
钱塘江出口稳定在北岸后,南岸故道就逐渐淤积,岸线也随之外涨。从明朝开始,大古塘以外岸线不断向北涨。为了开垦利用新增加的海涂沙地,人们一再向北增筑海塘,现在慈溪、余姚一带的三北平原由此形成。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 ,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 ,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钱塘江干流各段随地异名。从发源地始,为大源河。再然后,叫做率水。在屯溪,新安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横江流入了率水。从屯溪的率口往下,一直到浦口,这条河流称为渐江。在浦口,渐江与新安江的二级支流练江交汇。
在练江这一段当中,有几条重要的三级支流汇入,分别是丰乐河、富资水、扬之水。练江在浦口与渐江交汇后,注入千岛湖,一直往下流。然后,跌出大坝到达浙江境内,到了建德,先是叫做新安江,进入桐庐县后名富春江。到了杭州闻家堰,这条河流又改叫钱塘江。之后汇入东海。
钱塘江主源出自休宁县大尖山岭北麓的板仓,往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入东海。澉浦以上河长约500公里,流域面积50100平方公里。流域来水丰沛,河流中含泥沙量小。根据潮区界芦茨埠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91亿立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00万吨。
径流系数稳定,天然径流存在有11年和14年的准周期变化。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天然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4、5、6月份梅汛期水量约占年总量的50%,最大洪峰流量达29000立米/秒(1955年);枯季最小流量为15.4立米/秒(1934年);7~9月为台风雨季节,但产生较大洪水的机会不多。
❷ 西湖文化和钱塘江文化是什么
都是汉族居住地,所以是汉族文化
❸ 钱塘江是怎样形成的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在,杭州湾口从北岸的南汇咀至南岸的镇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上游132公里至盐官,江面竟缩小到2.5公里宽,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结构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汇入杭州湾,推动湾口附近沉积的泥沙向湾内移动,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坝,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一个个沙坝的阻碍,前锋变陡,涌出水面,不断涌来的后浪又推动着受阻的前浪滚滚向前。与此相同,由于受喇叭口形状的约束,河口越往里缩,潮
水与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长驱直入的潮水至达海宁盐官附近时,潮头最高可达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钱塘江涨潮的一种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八月半是最佳观潮时间。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❹ 关于钱塘江的资料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钱塘江干流各段随地异名。从发源地始,为大源河。再然后,叫做率水。在屯溪,新安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横江流入了率水。从屯溪的率口往下,一直到浦口,这条河流称为渐江。在浦口,渐江与新安江的二级支流练江交汇。在练江这一段当中,有几条重要的三级支流汇入,分别是丰乐河、富资水、扬之水。练江在浦口与渐江交汇后,注入千岛湖,一直往下流。然后,跌出大坝到达浙江境内,到了建德,先是叫做新安江,进入桐庐县后名富春江。到了杭州闻家堰,这条河流又改叫钱塘江。之后汇入东海。
钱塘江主源出自休宁县大尖山岭北麓的板仓,往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入东海。澉浦以上河长约500公里,流域面积50100平方公里。流域来水丰沛,河流中含泥沙量小。根据潮区界芦茨埠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91亿立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00万吨。径流系数稳定,天然径流存在有11年和14年的准周期变化。有丰富的水能资源。[7] 天然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4、5、6月份梅汛期水量约占年总量的50%,最大洪峰流量达29000立米/秒(1955年);枯季最小流量为15.4立米/秒(1934年);7~9月为台风雨季节,但产生较大洪水的机会不多。[8]
钱塘江径流变幅大,来水和来沙季节性变化大,3~6月水量占全年的57%,10月至翌年1月水量仅为全年的15.6%。多年平均流量1468立方米/秒,芦茨埠站实测最大流量29000立方米/秒(1955年6月),最小流量27立方米/秒。全流域年径流总量 46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2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703万吨。潮汐为半日潮。由于杭州湾宽度自口外向口内急剧收缩,潮差沿程递增。湾口南岸镇海的平均潮差为1.69米,湾顶澉浦平均潮差为5.45米,最大潮差8.93米。进出澉浦断面的平均流量为14万立方米/秒,远较流域来水为大。北岸的潮差比南岸大,芦潮港比镇海大1.49米,澉浦以西,河床急剧缩狭抬高,潮波变形剧烈,在尖山附近产生举世闻名的钱江涌潮。涌潮在盐官(过去称海宁)一带最高,潮头通常为1~2米,实测最高达3米,潮波传播速度8~10米/秒。涌潮破坏力很强。曾实测到涌潮压力达7吨/平方米,安放在丁坝头重达25吨的混凝土块体有时也被冲走。尖山、盐官一带最大垂线平均流速高达4~5米/秒。盐官以上河段, 涨潮流速比落潮流速约大一倍。潮流中挟带的泥沙量随流速大小发生变化。尖山、盐官一带含沙量最大,实测最大含沙量高达51千克/立方米,澉浦平均含沙量一般为3~4千克/立方米,平均每潮进出的沙量约为1000万吨。
长江冲淡水对杭州湾水体含盐量分布有明显影响。金山以东水域,盐度横向分布南高北低。由于潮流强,钱唐江河口的盐淡水混合属垂向均匀混合型,盐水入侵界随钱塘江径流大小而上下移动,枯季盐水可上溯到杭州市以上,影响杭州市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河口段河床既宽又浅,低潮水深1~3米,潮间带十分宽广。在强劲的、流路分岐的涨落潮流作用下,随着径流与潮流对比势力的消长,河床变形剧烈。在径流弱,潮水强的秋季,主槽顺着涨潮流顶冲的方向摆动,在径流多的季节,主槽顺落潮主流方向摆动。随着丰水年和枯水年的交替,主槽摆动还有多年的变化。如1962年至1969年,尖山附近主槽摆动幅度近20公里。在主槽摆动过程中,受主流顶冲一侧的滩地迅速崩坍后退,曾测到高滩一天崩坍 245米的纪录。河床纵向冲淤变化也很强烈,盐官以上河段洪季冲、枯季淤,以下河段则反之。河床平均冲淤幅度可达5米。
❺ 钱塘江地域文化简介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流域,也就是江南部分,和环太湖流域,南版京部分,上海部权分,共同组成了长江三角州流域文化,创造了中国长三角的发达经济。钱塘江流域,文化发达,建筑风格小家碧玉,精巧细致,与北方的厚重素穆形成现明对比,绍兴自古酒韵柔香绵酸,与北方的泼辣,人更是内韵知礼,心细自强,与北方的粗广豪放,不拘小节,又是各有风彩。
❻ 钱塘江的来历
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20世纪50年代,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查勘队,对钱塘江进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资源的查勘,确定了钱塘江源出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1979年版的《辞海》有这样的记载:钱塘江,旧称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见,认为钱塘江源头,应该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即龙田河),即青芝埭尖。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l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入海口位置是浙江省海盐县的澉浦至对岸余姚市的西三闸一线,全长605公里。
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公里。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应当使用该数据。
❼ 钱塘江流域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4]20世纪50年代,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查勘队,对钱塘江进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资源的查勘,确定了钱塘江源出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4]1979年版的《辞海》有这样的记载:钱塘江,旧称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见,认为钱塘江源头,应该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即龙田河),即青芝埭尖。[4]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l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入海口位置是浙江省海盐县的澉浦至对岸余姚市的西三闸一线,全长605公里。[4]
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公里。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应当使用该数据。
❽ 钱塘江的来历
最早提出钱塘江抄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❾ 钱塘江流域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1959年,新中国为了补给华东地区的供电,配置新安江水电站,为此吞没了淳安县贺城、狮城等古城以及浩繁村镇良田,监禁下来的碧波漫上了一个个山尖,形成了1078个大小各别、形状不一的岛屿。
1984年,新安江水库风景区正式改名为千岛湖。
千岛湖属于常年山溪性河道,流域内雨量丰沛,一千多座岛屿植被繁盛,封山育林,水土流失很少,致使江水含沙量极小,属国度一级水源,可直接饮用。
新安江养育了本地浩繁渔民,这一群体汗青长远,相传元末大将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后,他部下的九名大将及其家属被贬至新安江,他们不准登陆、不准穿鞋更不准和岸上的人通婚,被称为九姓渔民。
几百年已往,朱元璋的禁令早已不复存在,但渔家的传统还是被完备的生存了下来。
千岛湖现虽已驰名海表里,但当年构筑水库时被吞没的古城却鲜有人提及。此中最著名的“狮城”和“贺城”,始建于汉唐年间。
当年新安江水库蓄水前,曾要求两县当局对民房举行推平烧毁。
狮城虽离大坝很远,却没想到水位上涨的速率高出人们预期,来不及搬离,以是城镇被较为完备的生存了下来。狮城曾为当时紧张的水陆关键,是浙西重镇,城内现有生存齐备的名胜古迹和历代墓葬
富春江段
▼
跟随着安稳的江流绕过建德梅城镇,新安江与自南向北的兰江会合,成为富春江。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其山川小品《与朱元思书》中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富春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由此可见一斑。
元代画家黄公望年过八旬作画《富春山居图》,是堪称山川画界最高地步的长卷,它以长卷的情势,刻画了富春江两岸层峦叠嶂、松石坚劲,把江南山川的碧水波涛和山川浑厚表现的极尽形貌。
钱塘江段
▼
顺着《富春山居图》往东北方流淌,富春江携裹着两岸的俏丽奇景过了萧山闻家堰后才真正称之为钱塘江。
北宋墨客柳永在《望海潮》中说到“东南形胜,三吴都市,钱塘自古繁华”。但很早的时间钱塘江两岸并不是繁华的都市,而是大片的沼泽地,钱塘江大潮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波涛壮阔。
对付古时间的劳动人民来说,大潮很多时间倒是大水猛兽,以是古时的钱塘江也叫“罗刹江”。
钱塘江边的杭州城自隋朝创建后废郡为州,初次以“杭州”之名出如今汗青的视线里。
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迁都洛阳,为了与富庶的江南地区接洽,使南边粮食品资提供北方,也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门阀氏族的统治,历时数年在年龄时期邗沟的底子上又构筑永济渠、通济渠和江南运河,至此,洛阳和杭州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直通船舶,加强了南北接洽。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宋都城南迁杭州,改临安府,杭州城开始进入壮盛时期。
作为一都城城,临安城的人口也在短时间内敏捷积聚,堪称当时天下上的顶级都市。
而农业社会都市化的背后,必要更多的农业产出来支持。这得益于农业生产东西的长足进步。南宋当局南迁后亦鼓励兴修水利,大力大举生长农业生产。
在此底子上,手产业和贸易不绝生长,货币金融业也得到快速生长,除此之外,矿业、制瓷业、造船业和海上贸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韶光超过八百年,到了世纪瓜代的2000年,杭州要实行“都市东扩,旅游西进”的战略。着力于办理杭州生长空间的限定题目,将杭州市中间从武林门战略性转移到钱江新城。
都市区进一步扩大,杭州也变成了大杭州。而这背后是江浙沪地区的经济上风,足以在新的期间支持这个准一线都市的再度崛起。
▼
自河姆渡人的独木舟穿行在钱塘江,汗青走过了7千年;南宋定都临安,已是800年前的故事;千岛湖无中生有,又已往了半个世纪。
钱塘江哺养了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的期间弄潮儿,也滋养了如诗如画的山川江南,早上,钱塘江正孕育着新的生命,谱写一个陈腐民族的巨大再起。
❿ 钱塘江是怎样来的
钱塘江的由来
钱塘江旧称折江,又名之江,三国时,因其流过钱唐县,称其为钱唐江,民国时期方作全称"钱塘江"。
钱塘江源头有南、北源两说,北源在安徽休宁县六股尖东坡,左纳右江各条支流,形成了新安江。南源在安徽休宁县青芝埭尖北坡,以羽状水系,接纳众多溪流,形成兰江。
兰江北流与东南流的新安江,在建德梅城汇合称为富春江,富春江下行至浦阳江口东江嘴,东江嘴以下称钱塘江。自萧山闻堰南侧的小砾山,至杭州九溪(闸口),河道形若反"之"字,故又称作"之江",迤逦流经江干区,经杭州湾(河口湾)东流入海。
钱塘江自北源源头至河口,全长688公里,流域面积5.55万平方公里,浙江省4.8万平方公里。
钱塘江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名人荟萃,人杰地灵,兼有航运、物产、旅游多项资源,是浙江省的母亲河。
钱塘江历史悠久,孕育了人类五千年文明,建德寿昌乌龟洞发现的一枚"柳江人"上犬齿化石,距今约10万年,由此可知,更新纪晚期已有智人依山傍水,在新安江支流寿昌定居生活。
一百多年前,人们放排钱江,飞流而下,在南星桥一带集结,以此带动了候潮门、草桥门外的繁荣,各式原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于是,就有了钱塘江畔金江干的美誉。
物产丰富,掌故恢宏,钱塘江文化的底蕴,犹如钱塘江水,浩浩奔流,取之不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
随着水文化的展示,不仅对文化是重要的推动,并将促进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开发,为江干再展新姿,形成新的经济、文化增长点。
弘扬钱塘江文化,将为我们开掘钱塘江的渊源、沿革、物产、人文、掌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探究江干的昨天,珍惜江干的今天,展望江干的明天。
早期人类的繁衍离不开水,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工业生产尚处初创阶段,资本主义还在萌芽时期。因而,人事天定,躬耕为生,是绝大多数人群的选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不带或少有风险的田园生活,依江而生,生生不息。
由于靠天吃饭,人们无法控制水患,钱塘江既为躬耕赐利,同时水患也无情地吞噬着两岸生灵,在这样的境遇下,踏江行走,自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
勤劳、勇敢的江干人,正是在人们无法制服水魔,一枝长篙,一腔豪气,就敢于溯江而上,撑排、捕鱼,不畏艰险地唱响"山再高没有人高,浪再高没有船(排)高"。
流传民间的踏江歌"若要发,沿江踏"。"云过东、一阵风,云过西、穿蓑衣,云过北、好晒谷,云过南、好撑排"。
很显然,在当时条件下撑排比躬耕要危险得多,艰苦得多,但我们的祖辈没有畏缩,勇敢地接受挑战,与天共存,与江奋斗,唱彻一曲曲浪遏飞舟的壮行曲。
先行者的壮举为我们今天,江干区各项事业的开拓作了最好的注脚。
在潮涌浪尖处,有座明清时期的镇海铁牛,长约3米,重约1.5吨,虽曾被潮涌掀起,离开原地10米之遥,仍是当时人民图腾的象征,人们不仅信奉铁牛的如神,神能镇海,人们还崇尚铁牛精神,不屈不挠,顽强英武。水文化为我们寻觅的昨天,着实令人惊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流域曾是文坛精英,名人荟萃,这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创作素材。弘扬钱塘江文化,必将吸引八方高手,为繁荣江干区文化事业提供难得的契机。
江南才子甲天下。钱塘江上曾出现过夏衍、郁达夫、叶浅予、(元)画家黄公望、(汉)科学家王充,以及历史人物孙权、陈硕真(唐朝女农民领袖)等。
处在杭州闸口的白塔,作为涌潮末端,镇潮的标志。自五代至今已逾千年,北宋范仲淹曾赋过余杭白塔寺,五言诗一首: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山欲无际,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画家黄公望的富春江上图,自台湾来富阳合壁,轰动一时,成为文坛盛事。
杰出的革命文艺家夏衍,1900年10月出生在杭州江干区彭埠镇严家弄,95年2月驾鹤仙逝,临终前,嘱告家人,他要从钱塘江来,还回钱塘江去,遵从夏公遗愿,将其骨灰撒放钱塘江,体现了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平实风骨。
当代画家叶浅予、作家郁达夫,也都是依钱塘江盛名远播,名垂青史。
这一切说明了钱塘江流域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江干区为弘扬钱塘江文化,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已经作了大量工作,以南宋(元宵灯会)文化、菜乡文化、自娱自乐文化为龙头的特色文化,已在省市区取得了相当的影响,并已创作出一批获国家、省市肯定的文艺精品。
在进一步提升钱塘江文化的命题下,拟在征文、书画、音乐、电视剧、汇集成册五个系列上达到新的突破,必将使江干区群众文化得到新的升华,成为我区的文化品牌。
弘扬钱塘江文化,对钱塘江资源的利用、开发,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旅游事业的促进,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钱塘江地处三江(钱塘、富春、新安)、两湖(西湖、千岛湖)的枢纽,是黄金旅游线的干线,这里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物产、水质都是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
闻名天下的钱江潮,蔚为壮观,引动了天下千万看客。世界上除亚马逊河河口,尚有五米的潮涌之外,已难找更多的潮涌记录,这与"天排云阵千雷阵,地卷银山万马奔"、"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的钱江大潮相比,可谓是"大巫见小巫"。1953年海宁盐官的涌潮,竟把一块长约4.6米,重约30吨的浇砌石块掀起,冲离原地7-8米之遥。
人们在欣赏、惊叹雷霆万钧的涌潮时,往往忽略了潮讯的肆虐,曾使多少百姓深受其苦,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为了抵御大潮,破解涌潮之谜,东汉时期的王充就辞官回乡,潜心著述,论证潮汐,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是我国最早从天文、地理两方面来解释涌潮现象的记录。
公元九世纪,吴越王钱镠,因军功卓著,被授镇海节度使,时因潮势过猛,毁塘成灾,难以抵御,民不聊生,视有神怪作乱,募集弓箭手500余,用强弩射潮,"捍海唐志中",尚留有钱镠射潮图。
自元、明、清各代,相继从海宁、海盐、仁和(杭州)一带,建筑诸多的海神庙、潮神庙、镇海塔、著名的杭州六和塔、白塔,也是为镇江潮而建。
所有这些著述、塔庙,都包含了古代人民对潮神的敬畏,也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抗争,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迹,与潮涌共生共荣,并连媲美的景观,也是十分珍贵的旅游资源,缘何坐视不问哩。
钱塘江源头是一个水光山色、锦峰秀岭、鹰飞兔奔的处女地,是一片松涛林莽,风声鹤唳的原生态,是一个寻根、探险、科考、野趣的极好去处,一个未开发的旅游景点。非常切合当代人回归自然的心态,其旅游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钱塘江鲥鱼,当然还有其他物产,曾经是席上珍馐,名甲天下,以其肉细、味鲜声名遐尔,近年来由于水系变化,几近绝迹,但鲥鱼的芳香,仍以其特有的魅力令人垂涎。既如此,我们的养殖部门、科研部门,何不如对大黄鱼一样地进行开发、人工养殖,或者是类似黄鱼的米鱼、黄花鱼般,研制仿真鲥鱼,并辅以传统烹制手法,让这一传统名菜,再飘芳香,重振珍贵。
为纪念夏衍百年寿诞,即将落成的夏衍旧居,将集旧居、纪念馆、人文景观为一体,为杭州东部增添难得的一处景色,也是拓展钱塘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杭州创文化名城增加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