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文学各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有哪些
一、中世纪文学
古英语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5世纪时,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 的特点。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二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的全部作品包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8部(一说39部)戏剧。莎士比亚的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哈姆莱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传奇剧《暴风雨》(The Tempest)等。莎士比亚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交替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宣扬了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他的剧作思想内容深刻,艺术表现手法精湛,历经几个世纪,长演不衰。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娴熟地运用英语,将英语的丰富表现力推向极致。与莎士比亚同时或稍后还有一批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本·琼森(Ben Johnson, 1572-1637)是其中最主要的作家,莎士比亚曾在他的喜剧《人人高兴》(Every Man in His Humor)中扮演角色。琼森的讽刺喜剧《狐狸》(Volpone)、《练金术士》(The Alchemist)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追逐金钱的风气,喜剧性很强。
三、17世纪文学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矛盾日趋激烈,政局动荡。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积极投入资产阶级革命,曾任共和国政府拉丁秘书,写了不少文章捍卫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复辟,弥尔顿一度被捕入狱,在朋友帮助下才得免一死,获释回家。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他完成了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诗剧《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这些作品反映了王政复辟后弥尔顿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始终不渝的态度,文体雄伟庄严。17世纪英国诗歌另外的一支是玄学派诗歌,代表诗人有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631)和安德鲁·马韦尔(Andrew Marvell, 1621-1678)。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是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具匠心的比喻,揉细腻的感情与深邃的思辩于一体。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对现代主义诗风产生很大影响。王政复辟时期最受人欢迎的作家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他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采用梦幻的形式讲述宗教寓言,但揭开梦幻的面纱,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7世纪英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图景。查理二世复辟后,被清教徒关闭的剧院重新开放,英国戏剧获得新生。这一时期出现的风俗喜剧是当时戏剧的最高成就,威廉·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 1670-1729)的《以爱还爱》(Love for Love)、《如此世道》(The Way of the World)等剧作是风俗喜剧的代表作品。17世纪下半叶,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 1631-1700)驰骋文坛,集桂冠诗人、散文家、剧作家于一身。德莱顿关于戏剧创作和舞台艺术的论述构成英国戏剧史上第一组有分量的戏剧评论,他那简洁明朗的散文文体影响了18世纪许多作家的文风。
四、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英国从此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18世纪英国散文出现繁荣,散文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理查德·斯梯尔(Richard Steele, 1672-1729)与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创办《闲谈者》(Tatler)与《观察者》(Spectator)刊物,发表了许多以当时社会风俗、日常生活、文学趣味等为题材的文章,他们清新秀雅、轻捷流畅的文体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散文作家,他的文风纯朴平易而有力。斯威夫特的杰作《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儿童故事,同时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等虚构国度的描写,以理性为尺度,极其尖锐地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社会各领域的黑暗和罪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巨擘,《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和《诗人传》(Lives of the Poets)是他对文学批评作出的突出贡献。他从常识出发,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的框框,不乏真知灼见。约翰逊的散文风格自成一家,集拉丁散文的典雅、气势与英语散文的雄健、朴素于一体。约翰逊在英语词典编纂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他克服重重困难,一人独自编纂《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历时七年得以完成,这是英语史上第一部也是随后一百年间英国唯一的标准辞书。约翰逊青史留名,也得益于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 1740-1795)为他写的传记《约翰逊传》(The Life of Samuel Johson),该书逼真地再现了约翰逊的神态容貌及人格力量,标志着现代传记的开端。
18世纪被称为"散文世纪"的另一个原因是小说的兴起。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采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在孤岛上的生活,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形象,具有时代精神。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为笛福赢得"英国小说之父"的称号。笛福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叙述女主人公摩尔在英国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和小偷的经历。现实主义小说在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54)的笔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汤姆·琼斯》(Tom Jones)故事在乡村、路途及伦敦三个不同背景下展开,向读者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风貌的全景图。小说以代表自然本性的汤姆与代表理智、智慧的索菲娅终成眷属结尾,表达了感情要受理性节制的思想。全书共十八卷,每卷都以作者对小说艺术的讨论开始,表现出菲尔丁对小说创作的一种理论上的自觉意识。与菲尔丁同时代的塞缪尔 ·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采用书信体创作了《帕米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他将视角投入年轻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心理刻画淋漓尽致,令读者潸然泪下。托比亚斯·斯摩莱特(Tobias Smollett, 1721-1771)是18世纪中叶颇具特色的小说家。他的《蓝登传》(The Adventures of Roderick Random)继承欧洲流浪汉小说传统,布局松散,是一连串发展迅速、好恶交替、变化急剧的冒险经历的组合。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 1713-1768)的《项狄传》(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打破传统小说叙述模式,写法奇特。小说各章长短不一,有的甚至是空白。书中充满长篇议论和插话,并出现乐谱、星号、省略号等。斯特恩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引起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注意,《项狄传》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评论家指出20世纪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可以追溯到这部奇异的小说。
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许多作家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给大自然和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带来的破坏发出悲哀的感叹,以大自然和情感为主题的感伤主义作品一度流行。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 1730-1774)的长诗《荒村》(The Deserted Village)是感伤主义诗歌的杰作。他的《世界公民》(The Citizen of the World)原名为《中国人信札》(Chinese Letters),虚构了一个在伦敦游历的中国河南人李安济(Lien Chi Altangi),把他在伦敦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信寄回北京礼部官员,以中国人的眼光对英国的政治、司法、宗教、道德、社会风尚进行批评。詹姆斯·汤姆逊(James Thomson, 1700-1748)的《四季歌》(The Seasons)、威廉·柯林斯(William Collins, 1721-1759)的《黄昏颂》(Ode to Evening)、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1716-1771)的《墓园哀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表达诗人对时代纷乱状态的厌恶和对"自然简朴安排"的向往,吐露了他们的内心感受。英国诗歌开始逐渐摆脱新古典主义的束缚,理性的优势地位为感情或感受所代替。
五、浪漫主义时期文学(1798-1832)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诗风大变。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给英国诗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他的抒情诗自然生动、感情真挚,讽刺诗尖锐锋利、妙趣横生。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是版画家兼诗人,想象奇特,极富个性。他的短诗意象鲜明,语言清新,后期的长诗内容比较晦涩。他在诗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独特的神话体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布莱克的革命性、独创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1798年,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其中大部分诗歌出自华兹华斯之手,用简朴的语言描写简朴的生活。《抒情歌谣集》的问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崛起。华兹华斯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的反拨:诗歌内容不再是对现实的反映或道德说教,而是诗人内心涌出的真实感情;诗歌语言不是模仿经典作家去追求高雅精致,而是要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用语。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主张返朴归真。浪漫主义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每个诗人各有其特征。同样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疗效作用,使人的心灵净化和升华,柯勒律治则赋予自然神奇色彩,擅长描绘瑰丽的超自然幻景。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和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属于革命诗人,但拜伦自我表现意识强烈,而雪莱深受柏拉图哲学影响,憧憬美丽的理想和理念。约翰·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一生追求美,是创造艺术美的天才诗人。19世纪20年代初,济慈、雪莱和拜伦相继英年早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由强转弱,风势渐衰。
六、现实主义时期文学(19世纪30年代-1918)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 1819-1901)登基。在她统治时期,英国一度取得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垄断地位,科学、文化、艺术出现繁荣的局面。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歌表现出与浪漫主义截然不同的诗风,诗人们不再沉湎于主观感情的发泄,而是注重形式的典雅,对诗艺精益求精。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 1812-1889)早年从事过戏剧创作,后来专门写戏剧独白。戏剧独白是一种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或议论来抒发情感的无韵体诗。在《皮帕走过了》(Pippa Passes)、《指环与书》(The Ring and the Book)等作品中,诗人带上"面具",进入戏剧人物内心世界,以其口吻娓娓而谈,语言极为生动,说话者跃然纸上。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诗,诗风凝重、典雅。丁尼生的剑桥挚友哈勒姆溺水而死,对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诗人在挽诗《悼念》(In Memoriam A. H. H)中表达了真切的伤感和悲痛,同时反映了对生活本质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忧虑,成为时代的心声。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丰富,国力昌盛。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基督教受到科学思想的挑战,日益衰微,在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着焦虑不安的暗流。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在《写于雄伟的卡尔特寺院的诗章》(Stanzas from the Grande Chartreuse)中揭示了人们的处境:"彷徨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已经死去,另一个无力诞生。"阿诺德是19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杰出代表,他有关文学与文化的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
七、现代主义文学时期(1918-1945)
20世纪初,本涅特、威尔斯、高尔斯华绥坚持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传统进行创作,用写实的方法记载社会转型时期资产阶级社会和家庭发生的变化。但他们很快就受到来自现代主义文学的挑战。按照弗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的说法,1910年是英国小说从传统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变化的重要年份。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加速了这一变化。战争中,大批无辜青年充当炮灰,白白丧生。一战之后,不少英国人对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有关人性、人类前途的基本观念乃至基督教文化传统的信念发生了动摇。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促使现代主义文学蓬勃发展,英国小说也面目一新。D.H.劳伦斯(D. H. Lawrence)是煤矿工人的儿子,他将视线投向两性关系,对西方文明的缺陷进行反思。《查特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曾因为大胆的性爱描写而在英美两国被查禁。他的《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 Rainbow)、《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等小说将社会批评与性心理探索巧妙结合起来,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作为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拨,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心理真实,注重直接观察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在内心世界这面镜子上折射出丰富多彩的外部现实。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伍尔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识流小说。她的《达罗卫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将意识流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还体现出女作家对于女性存在的历史及现状的独特反思。来自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后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的旷世之作《尤利西斯》(Ulysses)给英国传统小说带来一场革命。《尤利西斯》情节简单,主要记载迪达勒斯、布卢姆和布卢姆的妻子莫莉三个人物的日常琐事。小说实际上只写了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一天里的事情。这一天是1904年6月16日,乔伊斯与他未来的妻子娜拉曾在这一天首次幽会,除此以外,它是都柏林历史上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日子。乔伊斯在小说中力图展现的是生活的本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尤利西斯》因此被有的评论家誉为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史".《尤利西斯》的成功在于意识流描写表面上纷纷扬扬,漫无边际,实际上结构齐整,周密严谨。
八、当代文学(1945-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从多年的战时状态转入和平时期,但国力已严重削弱,对现实的忧虑和不满浮现在战后初期的英国小说中。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Animal Farm)和《一九八四年》(Nineteen Eighty Four)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极权主义威胁的忧虑,独树一帜。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1911-1993)于1954年发表《蝇王》(Lord of the Flies),深入探讨人性的善恶,使他一举成名。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戈尔丁对人性恶的描写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性。
5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新作家。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 1922- )和约翰·韦恩(John Wain, 1925-1994)等人被称为"愤怒的青年",因为他们在小说中抒发了对英国社会等级森严、贫富不均现状的愤怒和不满。金斯利·艾米斯在《幸运儿吉姆》(Lucky Jim)中编织的"不幸者意想不到地得到幸运"的情节深受读者的喜爱,是"愤怒的青年"一派的代表作。
"愤怒的青年"的特点在于表现新的内容,而不是创造新的文学形式,他们在艺术上并没有突破。英国文坛直到60年代实验主义小说的出现,才让人们看到艺术创新的方向。与欧洲大陆和美国相比,英国实验主义小说姗姗来迟,并且和现实主义传统交相融合。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1926- )是实验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长篇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于1969年问世。这是他在技巧革新和观念表达方面最成功的小说。福尔斯为故事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并运用了许多实验性因素,包括戏仿、元小说和小说叙述角度的变换及其对读者的开放性。
战后英国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妇女作家的崛起,她们的创作不仅有从女性视角去表现当代妇女在男权社会所受的压抑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面,还有回避女性自我意识,以非性别化的作家身份去观察世界、表现生活一面。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 1919- )是战后英国最杰出的妇女作家,她的小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立足于人和社会,反思当代政治和文化思潮,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和社会的真实状况。穆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 1918- )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作家,她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她对现代罪人的关切。另一位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曾在牛津大学讲授哲学,是一位在哲学上有很深造诣的小说家。她的小说以各种方式探讨自由、责任、爱的意义,带有很强的哲理性。《在网下》(Under the Net)、《沙堡》(The Sandcastle)、《钟》(The Bell)等小说将深邃的哲学理念、冷静的道德探索和独特的叙述方法结合起来,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索,给人以启迪。
㈡ 英国文学选集 张剑 电子版全文
书名:英国文学选集(北京外国大学外国文学选集丛书)
ISBN:756002644
作者:何其莘 张剑 侯毅凌 编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定价:49.9
页数:0
出版日期:2004-10-1
版次:
开本:大32开
包装:平装
简介:《英国文学选集》收录了英国文学史上各重要阶段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其中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主要文学体裁。
选集各部分包括简要的作者简介、代表作品节选、脚注,以及供学生讨论的思考题等内容,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领略大师风范。
目录:
I. The Middle Ages (to ca. 1485) Beowulf The Fight with Grendel 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 From Canterbury Tales The General Prologue A Portrait of the Wife of Bath The Wife of Bath''s Prologue The Wife of Bath''s Tale II. The Sixteenth Century (1485-1603) Sir Philip Sidney (1554-1586) From Astrophel and Stella Edmund Spenser (1552-1599) From The Faerie Queene A Letter of the Author''s Book I, Canto 10 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 From 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tus Act I, Prologue Act I, Scene 1 Faustus'' Study Act I, Scene 3 A Grove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Sonnets From Hamlet Act I, Scene 2 Act I, Scene 4 Act I, Scene 5 Act III, Scene 1 Act III, Scene 2 Act III, Scene 3 III. The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 (1603-1660) Ben (jamin) Jonson (1572-1637) Song: To Celia From Volpone, OR The Fox The Argument Prologue Act I, Scene 1 Act I, Scene 3 Act I, Scene 4 Act I, Scene 5 John Donne (1573-1631) Song The Flea The Good-Morrow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A Valediction: Of Weeping From Holy Sonnets Andrew Marvell (1621-1678) To His Coy Mistress The Garden The Definition of Love Francis Bacon (1561-1626)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 Of Great Place Of Studies [1597 version] Of Studies [1625 version] John Milton (1608-1674) From Paradise Lost Book I The Argument Book IX The Argument IV. The restoration and the Eighteenth Century (1660-1798) John Dryden (1631-1700) Mac Flecknoe John Bunyan (1628-1688) From The Pilgrim''s Progress Jonathan Swift (1667-1745) From Gulliver''s Travels Part IV. A Voyage to the Country of the Houyhnhnms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7 Chapter 8 Chapter 10 Alexander Pope (1688-1744) From An Essay on Man Samuel Johnson (1709-1784) 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1751-1816) From The School for Scandal Act IV, Scene 3 Thomas Gray (1716-1771)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The Epitaph Oliver Goldsmith (1730-1774) The Deserted Village V. The Romantic Period (1798-1832) William Blake (1757-1827) The Lamb The Chimney Sweeper The Tyger The Chimney Sweeper The Book of Thel Robert Burns (1759-1796) Scots, Wha Hae For A'' That and A'' That A Red, Red Rose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We Are Seven 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 Lines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Ode It Is a Beauteous Evening The World Is Too Much with Us From The Prelude, OR Growth of a Poet''s Mi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6 Part 7 Kubla Khan George Gordon, Lord Byron (1788-1824) From Don Juan From Canto I 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 England in 1819 Ode to the West Wind From Prometheus Unbound From Act I From Act II From Act III To a Sky-Lark To - [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When the Lamp Is Shattered John Keats (1795-1821) Ode to Psyche Ode to a Nightingale Ode on a Grecian Urn Ode on Melancholy VI. The Victorian Age (1832-1901) Alfred, Lord Tennyson (1809-1892) Ulysses Break, Break, Breadk Tears, Idle Tears From In Memoriam A. H. H. Robert Browning (1812-1889) Soliloquy of the Spanish Cloister My Last Duchess Matthew Arnold (1822-1888) The Scholar Gypsy Dover Beach Emily Bronte (1818-1848) From Wuthering Heights Chapter VII Chapter XIV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From David Copperfield Chaptr IV Gerard Manley Hopkins (1844-1889) The Starlight Night The Windhover The Lantern out of Doors Spring and Fall Oscar Wilde (1854-1900) From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VII.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01-2000) Thomas Hardy (1840-1928) Hap The Impercipient Neutral Tones The Darkling Thrush She Hears the Storm Channel Firing Joseph Conrad (1857-1924) From Heart of Darkness A. E. Housman (1859-1936) Loveliest of Trees When I Was One-and-Twenty Terence, This Is Stupid Stuff The Chestnut Casts His Flambeaux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When You Are Old Easter 1916 The Second Coming Sailing to Byzantium Byzantium E. M . Forster (1879-1970) From A Passage to India Chapter XXIV Virginia Woolf (1882-1941) The Mark on the Wall D. H. Lawrence (1885-1930) The Rocking-Horse Winner James Joyce (1882-1941) The Dead T. S. Eliot (1888-1965)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W. H. Auden (1907-1973) Petition On This Island Musee des Beaux Arts In Memory of W. B. Yeats Dylan Thomas (1914-1953) The Force That Through the Green Fuse Drives the Flower This Bread I Break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ris Lessing (1919-) To Room Nineteen Harold Pinter (1930-) The Dumb Waiter Philip Larkin (1922-1985) Church Going MCMXIV Toads Revisited Kingsley Amis (1922-1995) From Lucky Jim Ted Hughes (1930-1998) The Thought-Fox Wind Relic Seamus Heaney (1939-) Digging Personal Helicon Punishment
㈢ 英国文学主要分为哪六个时期
英国文学7个时期
英国文学发端于中世纪,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 、20 世纪文学 7 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古英语文学 英国在10世纪以前属于古英语时期 ,早期的凯尔特等部族及 5 世纪入侵的 盎 格 鲁 、撒克逊和朱特人,起初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6世纪末到7世纪末,由于肯特国王阿瑟尔伯特皈依基督教,该教僧侣开始以拉丁文著书写诗,其中以比德 所著《 英国人民宗教史 》最 有历史和文学价值。9世纪 ,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为振兴文化 ,组织人力将各种拉丁文著作译成英语 ,并倡导以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其中包括有关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和《朱迪斯》,以及一些抒情诗、方言诗、谜语和宗教诗、宗教记述文、布道词。
中古英语文学 11世纪,随着诺曼人入侵 ,古英语渐渐演化为中古英语,文学上开始流行模仿法国的韵文体骑士传奇,其中以《高文骑士与绿衣骑士》最有艺术价值。14世纪后半叶是中古英语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似受古英语诗影响的口头韵体诗,最有名的长诗《农夫彼尔斯的幻想》,一般认为是教会人员朗兰德所写,以中世纪梦幻故事的形式探讨人间善恶,讽刺社会丑行,表达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此时期国王查理第二当政 ,宫廷开始用盎格鲁-诺曼法语 ,王室贵族兴起赞助文人之风。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乔叟以其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长短诗集成为英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15世纪,有民间歌谣抄本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关于绿林好汉罗宾汉的传说;马洛礼的散文小说《亚瑟王之死》为英国小说的雏形。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 法 国学术 、文 学 名著 并 自行著 述 ,以托马斯 · 莫尔(1477~1535)的《乌托邦》最有价值 。英国文艺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 。西 德 尼( 1554~1586 )的十四行诗、斯宾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剧本中运用重韵体诗的文体,促使诗歌和戏剧两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亚将这种诗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还擅写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稍晚的本·琼森(1572~1637)擅写社会讽刺诗剧。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渐趋尾声,所谓骑士派的贵族有闲者的爱情诗流行一时;同时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以善于表达活跃躁动的思绪和蕴含哲理而独树一帜。
17世纪文学 17世纪40~80年代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式政权。大诗人弥尔顿先以书写政论文参加斗争,晚年所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以炽烈的感情、壮丽的想象、优美的语言使17世纪英国无韵体诗歌达到一个新的美学高度。之后,德莱顿 (1631~ 1700 ) 的讽刺诗 、颂诗和剧作都卓有成就 ,其文学论著《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以及对一些前辈文学家的评论,使英国文学评论成为一个独立门类。代表下层 社 会 的班 扬 (1628~1688) 及其 讽 喻 性 梦 幻 寓 言小说 《天路历程》,被视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发端。
18世纪文学 18世纪社会的相对稳定和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使英国文学出现新的盛况,写实小说的兴起,相继涌现一批作家和作品:笛福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记》、理查森和他的《帕米拉》、菲尔丁和他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斯特恩和他的《项狄传 》 、斯摩莱特和他的《 兰登传 》、哥尔德斯密斯和他的《威克菲尔德的牧师》等,其中以菲尔丁和他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为最杰出。这个世纪的末期,出现以神秘、恐怖、暴力为特征的哥特小说,以其娱乐性和对读者所产生的心理效果而影响深远。期刊文学是此时期文学的又一重要成就。出现大批期刊,许多知名作家及诗人、剧作家担任编辑和撰稿人,所发表的随笔,短小精悍,题材广泛,生动幽默,使英国散文形成独具本国特色的一种体裁。其他形式的散文作品,也出现不少佳作。
19世纪文学 19世纪初 ,继 18 世纪以来蒲柏 、格雷(1716~1771)和彭斯等诗人优雅含蓄的抒情诗作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浪潮冲击下,出现了以布莱克(1757~1827)为先导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其前期代表诗人是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的湖畔派。二人的诗歌合集《抒情歌谣集》或寄情山水 ,或神游异域、远古和梦境,开一代诗歌之新风,并以理论著述奠定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础 。19世纪2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拜伦、雪莱、济慈三大浪漫派诗人。这个世纪中后期,先后出现了布朗宁夫妇、阿诺德、罗塞蒂、斯温伯恩等重要诗人,他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接近20世纪现代意识的意境成为19世纪英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世纪初开始,散文创作更上一层楼。哈兹里特的文论《时代精神》、兰姆的散文集《伊利亚随笔》、德·昆西的长篇自述《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卡莱尔的《法兰西革命》、罗斯金的美学著作《威尼斯之石》等,都是名作。散文小说在整个19世纪更是盛况空前。首先,苏格兰作家司各特以他的27部作品开创了历史小说这一新领域;同时,女作家J.奥斯丁以6部作品开创了风俗小说的天地 。40至60年代,正值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前期,以狄更斯为首,相继出现了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特罗洛普、勃朗特姐妹、G.艾略特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70年代至20世纪初,又相继出现了以哈代为首的重要小说家包括梅瑞狄斯、莫里斯、勃特勒、斯蒂文森、王尔德、康拉德、柯南道尔、吉卜林等,都具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个性和探索精神。
20世纪文学 20世纪以后,英国文学出现了小说、诗歌、戏剧多元化发展的走向。20世纪初,爱尔兰人萧伯纳在伦敦对戏剧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爱尔兰本土文艺复兴运动在戏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英国戏剧大为振兴。原小说家哈代转事诗歌创作,完成诗剧《列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诗歌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动,文学上,导至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艾略特的长诗《荒原》的发表,成为现代派诗歌的起点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和 吴尔夫的《海浪》等,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劳伦斯则以一系列富有时代色彩的作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生活见解和艺术独创性。与此同时,一些战前和甚至19世纪即已崭露头角的小说家如威尔斯、本涅特、高尔斯华绥、毛姆、福斯特等,仍旧沿循现实主义的航道行进。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小说家奥·赫胥黎、奥威尔、伊·沃、衣修午德、格·格林、戈尔丁、福尔斯等,大都在传统与现代的合流上继续前进。两次世界大战使妇女生活思想发生巨大变化,英国文坛也随之出现一批优秀女小说家,如鲍恩、斯帕克、默多克、莱辛、德拉布尔、希尔等。50年代集中出现的愤怒的青年,也是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潮流,除小说作品外,还有优秀剧作。爱尔兰人贝克特和伦敦人品特则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在诗歌领域,托·斯·艾略特的组诗《四个四重奏》是40年代的杰作;50至70年代,最优秀的诗人是拉金和休斯;爱尔兰人希内是继二人之后最有影响的诗人。
㈣ 中译英英国早期的文学作品
Britain's early literary works mainly historical records, prepared by senior officials from the palace, English Literature in its infancy.
Renaissance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nnets, drama and other emerging genre emerged and emerged in a series of dramatic poetry writers such as Shakespeare. To which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in 1640, the British record of literature continue to develop, reports from literature The birth of a press that is, at this time of the British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reached a peak.
After 200 years,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iterature, a slump. Only the United States ring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mall amount of work.
The first instrial revolution, as Mary Shelley • the first published science fiction,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novels in other types of English Literature to the second peak, this period has, such as Charlotte Bronte • Writers.
To the capitalist economic crisis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British satirical novel of social reality.
㈤ 跪求诺顿英国文学选集和诺美国文学选集和诺顿理论与批评选集的PDF
有,不免,
㈥ 英国文学简史中的作品哪些比较重要
《坎特伯雷故事集》《乌托邦》 ——————伊丽莎白时代以前
《哈姆雷特》(等4大悲剧回) 《仙后》答 《阿斯特洛和斯苔拉》——————伊丽莎白时代
《一切为了爱》 《天路历程》——————————复辟时代
《格列佛游记》 《鲁宾孙漂流记》 《汤姆 琼斯》《纯真之歌》——————18世纪
《双城记》 《德伯家的苔丝》 《傲慢与偏见》 《简爱》 《唐璜》——————19世纪
㈦ 英国文学各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有哪些
古英语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回5世纪时答,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
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
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
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㈧ 有哪些关于英国的文学作品
傲慢与偏见,十分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