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

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1-03-05 15:41:49

Ⅰ 中国古代有一个中山国出现吗

春秋战国时期,在河北中部一带有中山国,白狄人所建,还是比较强悍的,曾今参与北狄进行的伐邢灭卫的战争,长期于晋国打仗。前506年,始建国,但是在晋国的军事压力下,沦为附庸。战国时期,在地理上被赵国、燕国和齐国包围,前414年,战国初期,由于三晋分家,晋国灭亡,中山国复国,定都于顾(今天河北定州)。前407年,复国不久的中山,被正处于新兴时期的魏国灭掉,遗族退入太行山。前380年,中山国桓公,励精图治,中山第二次复国,定都于灵寿(今天河北平山)。前377、376年,赵国两次伐中山,均失败。因为中山的地理位置,正好将赵国分为南北两部,所以赵国一直要灭掉中山。如果说赵国当时的疆域想弯月一样,那中山就正好位于弯月中部,对赵国威胁极大。 中山国自桓公后,内部军事经济都逐步强大,外有齐国暗中支持(因为齐国与赵国在黄河下游一带是接壤的,为了掣肘赵国对齐国的威胁,所以齐国暗中支持中山的存在),桓公的后继者就日益自大起来。前323年,竟然参与“五国相王”,当时秦国楚国齐国已经彻底的从周王朝独立出来了,自称王。但是赵魏韩燕四国都还没有称王,四国觉得低人一等,就决定四国相互之间也称王。赵国为了消灭中山,就蹿腾中山国也称王,结果昏了头的中山国君自以为得意的同意了。中山称王遭到了齐国的反对,你是齐国的小弟,怎么能与大哥在一个水平线上坐着呢?结果中山不听,齐国就结束了对中山的支持,赵国成功的用一个虚名就离间了齐国与中山的关系。前314年,燕国“子之之乱”爆发,趁着齐国灭燕国,也出兵攻打燕国,打下了燕国的大片土地。后来齐军被迫撤退,复兴的燕国很快就收复了中山国所占领的土地。自此中山国周边的赵国和燕国都对中山有了极大的仇恨,而齐国也不再支持中山,中山国陷入了彻底的孤立。前305年,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国,在雄才大略赵武灵王领导下,再次攻打中山国,内耗过甚、失去外援的中山国终于无法抵御了,就割地求和,中山实际上就成了赵国的嘴边肉了。前303年,赵国第四次攻打中山。前296年,赵军在遭到强烈抵抗的情况下,凭借着强大的兵力,攻陷中山国都灵寿,扶持了傀儡中山王胜。前295年,赵国废掉中山王胜,把他迁移到肤施(今天陕西榆林),彻底让中山失去了根基,人家原来是在河北中部的。中山国自此正式灭亡。中山国先后延续了211年,其中两度灭国,又两度复国,军事力量逐步强大,有战国第八强之称,其不屈不挠、顽强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见,在战争频繁,灭国无数的春秋战国时代更是仅见。

Ⅱ 历史上的中山国有没有修筑长城有多长现存有没有在哪里

《史记抄•赵世家》记载:“赵袭成候六年(公元前369年),中山筑长城。”考古工作者曾在顺平、唐县等地发现了土石混筑的战国中山长城,长城高处约有3米,宽0.5-2.5米,做法是两侧挖地基,砌石块做边墙,中间用土和碎石填充。另据专家推测,中山长城可能在中山国西北边界,沿今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石家庄西南的太行山南下,止于邢台西北。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20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Ⅲ 中山国的中山国 - 历史沿革

中山国都城遗--中山王墓
中山国的前身是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后来转移到太行山区。
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
春秋时的鲜虞部落联盟,由鲜虞、肥、鼓、仇由几个部落组成,逐渐开始扩张势力。前652年春,鲜虞攻击邢国,前651年,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挫败了鲜虞。春秋中后期,晋国先后消灭了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鲜虞也展开反击,于前507年出兵晋国的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灭其属国之仇。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即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前505年、前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 前459年至前457年间,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取得穷鱼之丘(今河北易县)。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今河北唐县),“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了打击。而晋后来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在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魏国则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消灭了中山,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即魏武侯。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中山亡国后,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在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国,并定都于灵寿。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成为了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前377年、前376年两次进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桓公去世后,中山成公即位,继承先祖遗风,继续学习中原社会制度,发展国力,使国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山国都城遗址--随葬器物
伐燕胜利后不久,中山王去世,内政外交均开始走了下坡路,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到了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挂帅,使用刚刚训练好的骑兵部队配合战车部队和步兵,分三路向中山国发动大规模攻击。这次战役,使中山国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丹丘、华阳、邸、鄗、石邑、封龙和东垣诸邑尽入赵军手中。从公元前300年开始,赵国出动20万大军连续进行了五年的残酷战争,至前296年,赵军终于攻破灵寿,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山国就此灭亡。

Ⅳ 古中山国是现今的哪个范围都城在现今哪个地方

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

按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上所标的长度比例推算,中山国疆土合战国时中山国长度单位为南北距离606中山国里,东西距离454中山国里。

都城是今定州,定州市,是保定市的4个县级市之一,是河北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省辖市级社会经济管理权限。

定州是中山古都,拥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三大主要历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传承地。

定州市地处东经114°48ˊ-115°15ˊ,北纬38°14ˊ-38°40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

(4)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扩展阅读:

中山国的重大事件:

1、中山复国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中山武公统治时期,中山国统治腐败,魏文侯乘机命大将乐羊率军越过赵国攻灭中山。魏文侯派太子击驻守中山,并曾一度命李悝(kui)治理中山国事。

后来,太子击返魏,魏文侯又以其弟挚为中山君。在这个时期,中山国地区的居民安居乐业,经过魏国的治理,中山和中原各国加强了交往,促进了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但是,中山和魏之间有赵国相隔,魏国不能有力控制。

公元前380年,乘魏与诸侯混战之机,中山复国,中山桓公把都城迁到了灵寿(今河北平山)。

2、赵灭中山之战

赵灭中山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

赵武灵王实行军事改革,加强骑兵训练,史称“胡服骑射”,是战国时中原各国建立独立骑兵部队之始,战斗力有所增强。

他利用中原大国混战之机,从武灵王二十五年起多次进攻中山(国都灵寿在河北灵寿西),先后占领丹丘(河北曲阳西北)、曲阳(河北曲阳)等地。

惠文王三年赵主父(即赵武灵王)亲自率军二十万从曲阳出发大举进攻中山,占领灵寿,俘中山王, 迁之于肤施(陕西延安),兼并中山全部领土,中山国亡。

赵军乘胜进攻林胡(古族名,分布于山西宁武、岢岚等地)迫使他们北迁,占领其一部领土。将中山故地及所占林胡楼烦土地,建立云中、雁门两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山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定州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山复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灭中山之战

Ⅳ 战国时好象有个中山国范围在哪一块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活动在石家庄一带的鲜虞人创立了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始建于顾(今石家庄晋州东),公元前381年迁都灵寿(今平山三汲),在8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5代君主,疆域“方五百里”,拥有百座城池,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中山国乘机出兵夺取燕国大片土地,名声大振。赵国面对中山国的强势,推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连年发兵进攻中山,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灭亡。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平山三汲乡发现中山故城遗址,城垣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4千米。城垣呈不规则三角形,依地势修筑。城内文化内涵丰富,分为东西两城。东城为宫殿建筑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住区;西城为王陵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农业区。王宫建筑规模宏大, 手工业作坊按照制陶、铜、铁、骨器、玉器、铸币划分,反映出当时的繁荣景象。
在中山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珍贵的文物:铁足铜鼎和夔龙铜方壶是目前发现铭文字数最多的战国青铜器;错金银龙凤铜方案、错金银双冀神兽、虎噬鹿屏风架及巨型铸铁方盆等金属器物都是中国罕见的文物精品;青铜“兆舆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使用比例尺的建筑图;两壶古酒在地下尘封了2300多年仍然散发着香气,是世界上发现保存年代最久的古酒实物。
在故城遗址附近发现了中山守丘石刻和中山王池囿遗址。石刻成于公元前378年,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碑碣实物;池囿则是石家庄一带发现最早的古园林遗址。由于历史久远,中山国的许多情况并不为人们所知,它连同它的神秘给石家庄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Ⅵ 历史上是否有中山国

有,中抄国春秋战国时期袭的一个小诸侯国叫中山国。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中山国包括今河北石家庄地区,是嵌在燕赵之内的一个小蛮夷之国,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同样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魏灭中山和赵灭中山的阶段

Ⅶ 古中山国遗址在哪儿

20世纪30年代,当那块在平山县三汲乡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大河光石”,被当地农民刨出地面时,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古老王国被惊醒了。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活动在石家庄一带的鲜虞人创立了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始建于顾(今石家庄晋州东),公元前381年迁都灵寿(今平山三汲),在8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5代君主,疆域“方五百里”,拥有百座城池,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中山国乘机出兵夺取燕国大片土地,名声大振。赵国面对中山国的强势,推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连年发兵进攻中山,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灭亡。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平山三汲乡发现中山故城遗址,城垣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4千米。城垣呈不规则三角形,依地势修筑。城内文化内涵丰富,分为东西两城。东城为宫殿建筑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住区;西城为王陵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农业区。王宫建筑规模宏大, 手工业作坊按照制陶、铜、铁、骨器、玉器、铸币划分,反映出当时的繁荣景象。
在中山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珍贵的文物:铁足铜鼎和夔龙铜方壶是目前发现铭文字数最多的战国青铜器;错金银龙凤铜方案、错金银双冀神兽、虎噬鹿屏风架及巨型铸铁方盆等金属器物都是中国罕见的文物精品;青铜“兆舆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使用比例尺的建筑图;两壶古酒在地下尘封了2300多年仍然散发着香气,是世界上发现保存年代最久的古酒实物。
在故城遗址附近发现了中山守丘石刻和中山王池囿遗址。石刻成于公元前378年,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碑碣实物;池囿则是石家庄一带发现最早的古园林遗址。由于历史久远,中山国的许多情况并不为人们所知,它连同它的神秘给石家庄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Ⅷ 中山国的历史

1.1 中山国国名演变
历史上的中山国也叫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隋书》中即有《琉求传》。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了吧。
1.2 正式改称琉球
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1.3 琉球国与大明国的关系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人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朝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改穿唐服。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如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
1.4 日本兼并琉球国
清朝入主中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贸易和文化交流还更为扩大了。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原来萨摩对琉球的侵略掠夺,还只是日本西南某个岛藩的强盗行为;现在,日本则要进行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了。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了要侵占琉球。明治五年(1872),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明治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而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但每次均遭拒绝。如1875年8月5日琉球王尚泰答复日方的信中,便说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还提到所谓“两属”之事,“以往对中国隐匿,恳请对中国说明,采取明确处置”,并表示“愿对两国奉公,永久勤勉”。但日本还是不肯罢休。
面对日本政府的百般逼迫,琉球国在不断向日本“请愿”要求保持中琉关系、不变琉球国体政体的同时,还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外交求援信。日本恼羞成怒,1879年1月10日日本《朝野新闻》竟称“琉奴蔑视我日本帝国甚哉”!于是,日本决定不顾国际公法,不顾琉球国臣民的意愿,加快吞并琉球。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军警人员,采取突然行动,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权。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即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随即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和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企图销毁和隐匿历史见证。并强迫尚泰王等前去日本。这时,琉球王国仍拼死反抗,发出血泪抗议,并曾秘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清政府也据理与日本力争过,但终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这当然也是与清朝政府腐败、实力衰落有关的。当时,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死请求中国出兵。然而“自为一国”的琉球还是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但反抗运动继续进行,大概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才渐息。
直到1919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组织人辑集清诗总集《晚晴移诗汇》(1929年编成)时,仍然将琉球诗人的诗作为“属国”的作品收在最后一卷中。1925年,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七子之歌》,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地,比作离开了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在“台湾”一节里他也写到了琉球:“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流球灭国一百二十年后,日本政府别出心裁地把2000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放在冲绳召开。日本还特意新印了面值2000日元的纸币,上面的图影是当年琉球王国的遗迹。真不知那些世界首富国家的首脑,坐在当年琉球国的土地上,会不会回想起历史并不十分久远的那一幕灭人社稷的暴行?会有什么感想?

Ⅸ 古代的中山是哪里

中山国,前身为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姬姓,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版诸侯国。定都权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被魏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从此一蹶不振,为赵彻底击溃。

春秋末至战国初年,中山国开始扩张领土。战国中期,中山桓公复国后,领土进一步扩张。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按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上所标的长度比例推算,中山国疆土合战国时长度单位为南北距离606里,东西距离454里,总面积与《战国策.秦策》中“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之说吻合。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