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几次
9次。
历史上金融危机有: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1)历史上全球金融危机有哪些扩展阅读:
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世界经济历史上最著名的九次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危机 (金融学术语)
『贰』 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金融危机
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危机1.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1922年至年是美国经济繁荣的7年,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极大地激发了华尔街投机商的野心,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1920年至1929年,美国股市的平均股价升幅达5倍,股价呈抛物线式的上升,股票市场急剧升温。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当纽约证券市场开市钟声响过之后,令大多数股民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交易场内显示的几乎全是卖盘,刹那间,股票呈价跌量增的背离之势,各个技术支撑点均无力抵抗先后被逐一击穿。至当天收盘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交股票近130万股,是平时成交量的4至5倍。在第二个交易周,股价仍然毫无反弹之意,连创新低。至1930年,25种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价格由1929年平均每股最后成交价格的366. 29美元降为96. 63美元。这次股灾引发了美国前所未有的金融、经济危机。2.80年代美国金融信贷危机80年代的银行危机是美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危机引起了美国立法当局对一些金融监管问题的深刻反思,加快了美国有关金融改革法案的出台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改革与调整。1980年至1994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和储贷机构破产倒闭数量急剧上升,共有2912家银行和储贷机构被迫关闭或接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援助,其中银行1617家,储贷机构1295家,约占同期银行和储贷机构总数的14%,平均每两天就有1家被迫关闭或接受援助。倒闭机构资产总额9236亿美元,占银行和储贷机构资产的20.5%,银行平均每天要处置资产1.68亿美元。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危机接近尾声,该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台币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此后,香港恒生指数大跌,并于28日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了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叁』 世界著名的金融危机有那几次情况是怎样的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一、当代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它 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使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成为二战策源地,是二战爆发的原因。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世界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世界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战争,直至 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至1939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干预还不够发展、市场的自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它充分证明了市场的局限性,传统“自由放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已不适用。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干预获得了重大发展。由于2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的发展包含着局限性和不稳固性,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发生后,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致命危机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坏性。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并给世界经济发展留下深刻的教训。
『肆』 历史上有过的金融危机
1929全球经济大萧条,很多人破产或者饿死。过半数的资本商将牛奶倾倒入海,这就专是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属出现的倒退现象,也是他丑恶的一面。
1987美国大崩盘 ,那个时候的纽约市,连开电梯的服务人员都是硕士毕业生。
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另一个丑恶面,当他的社会经济走到尽头时会出现一些例如资源浪费,人才浪费,通货膨胀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 这场灾难起源于股市,席卷了整个亚洲。过半数的亚洲位列前线的富豪身家陡然缩水,更有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不胜枚举。东京股市崩盘的那一天,短短20分钟内,跳楼自杀的有47人。(具体数据已经无从考证,但确有其事)
2008~如今一场席卷全球的由银行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危机,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样蔓延至世界的每一角落!至于更深的危害,还在延续。有经济学家评论,目前才是这场经济危机真正开始的时候,在未来的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我们要和这场风暴做好持久战!
『伍』 世界上一共出现过几次金融危机
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危机
1.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
1922年至1929年是美国经济繁荣的7年,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极大地激发了华尔街投机商的野心,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1920年至1929年,美国股市的平均股价升幅达5倍,股价呈抛物线式的上升,股票市场急剧升温。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当纽约证券市场开市钟声响过之后,令大多数股民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交易场内显示的几乎全是卖盘,刹那间,股票呈价跌量增的背离之势,各个技术支撑点均无力抵抗先后被逐一击穿。至当天收盘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交股票近130万股,是平时成交量的4至5倍。在第二个交易周,股价仍然毫无反弹之意,连创新低。至1930年,25种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价格由1929年平均每股最后成交价格的366. 29美元降为96. 63美元。这次股灾引发了美国前所未有的金融、经济危机。
2.80年代美国金融信贷危机
80年代的银行危机是美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危机引起了美国立法当局对一些金融监管问题的深刻反思,加快了美国有关金融改革法案的出台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改革与调整。
1980年至1994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和储贷机构破产倒闭数量急剧上升,共有2912家银行和储贷机构被迫关闭或接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援助,其中银行1617家,储贷机构1295家,约占同期银行和储贷机构总数的14%,平均每两天就有1家被迫关闭或接受援助。倒闭机构资产总额9236亿美元,占银行和储贷机构资产的20.5%,银行平均每天要处置资产1.68亿美元。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危机接近尾声,该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台币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此后,香港恒生指数大跌,并于28日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了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以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陆』 全球有几次金融危机
从年来共有13次金融危机(大的有小的也有)
美美国的金融海啸引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从1922年到2009年,全球经济有三次大的...50年以来我们也有几次小的经济波动,我们称为“三次经济紧缩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 "可控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 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 25%。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
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目前较为客观的预测是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远低于2007年年底 3.1%的预测值。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并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经济整体走势。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期美国失业率也陡然上升,成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的最直接征兆。2007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5%,为两年来新高;而新增就业人口仅1.8万人,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劳动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为4.8%,仍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两次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看,在衰退发生之前,失业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2007年3月份触底以来,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了60%;从50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一年之内出现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经济衰退的征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公布的3月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后2月份转而下降至48.3,为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还伴随其他一些不利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曾在2001年预示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
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可能还未到来。按照美国次贷放贷时间推算,拖欠还贷的高峰期应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可能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威胁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它将改变全球政策目标结构并带来各国经济周期的错配,使得偶然的"优质博弈均衡"无法继续维系,如果没有深度的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各自为政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带来全球经济滞胀的"劣质博弈均衡"。
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 GDP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
资本"乱流"
次贷危机会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为了弥补亏损,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全球市场抽回投资;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加大了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是从其他国家流入美国。
从中期来看,美国金融机构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联储继续降息和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将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套利,从而助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
从长期来看,一旦次贷危机尘埃落定,美国经济触底反弹,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币值转跌为升,国际短期资本将会重新由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最后这种情景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历次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美元加息和美元升值之后。
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
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预测报告看,虽然对世界经济是否陷入衰退还存在疑问,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已成为定局。
2007年,主要工业国家增长减速,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是否出现衰退主要看新兴市场经济的表现。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下,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部分亚洲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做法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诱因。比如,亚洲国家当前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增强了抵御金融市场动荡的能力,但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亚洲国家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相对安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雷曼兄弟公司等权威机构报告指出,最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的危险有所显现,再次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东亚经济体(除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以外)内部储蓄和投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降至30%和25%以下,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认为,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可能" 刺破"全球的资产泡沫,而土耳其等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可能首当其冲。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其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其三,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其四,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
全球性通胀
当前,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由高及低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周期持续上扬的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处于降息通道的美国,还是按兵不动的欧盟和日本,甚至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中国,通货膨胀随处可见。不难断言,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总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全球性通胀。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7年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2007年11月美国CPI 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4.3%,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而11月PPI更是上升3.2%,单月升幅达到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份又上涨1%,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0.4%。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
同时,次贷危机后的应对政策也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产生的信贷紧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货币当局沿用了应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 事件后的救市操作,采用了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办法。比如,2007年12月20日欧洲央行采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动,其向市场输入的3486亿欧元两周期贷款创下了单次"输血"的最高纪录。美联储则在次级信贷危机之后连续性降息,仅今年头两个月内就连续降低200个基点。美联储等西方主要经济体5家中央银行 3月11日宣布,决定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这是西方央行在过去3个月里第二次联手应对信贷紧缩问题。这种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紧缩的问题,却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势头。
滞胀--全球经济的隐忧
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可能同时出现的局面引发了对于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本轮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流动性泛滥引发商品价格高企所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主要表现为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言,经济衰退导致的有效需求下降将会使物价水平下调,从而使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增长之间权衡;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言,衰退产生的需求下降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滞胀的产生。
接下来的几年内,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进一步上升。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美元汇率仍然可能支撑价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许多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格局将会延续,从而加大滞胀的可能性。
『柒』 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分别是
1、美国金融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2、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3、国际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
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
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
4、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5、环球金融危机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捌』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爆发过几次各是什么时间
影响全球的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有六次,分别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6、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拓展资料:
1、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2、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
3、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全球“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玖』 历史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有那些
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於1825年、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发现,1857年和1929-33年美国也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它们对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帮助很大。
1、1857年经济危机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於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随著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尤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引人瞩目。美国的经济高涨虽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间性危机中断过,但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这一时期,共和党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对垄断资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业的税负很轻,对垄断组织的发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实际上已不执行。这些政策,刺激了技术发明和新兴工业的发展。2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辆汽车,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也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钢和生铁的产量分别达到5700万吨和430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如电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家用电气产品总值在1921年还只有1060万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亿美元。在战争期间,民用建筑几乎停止,住房十分紧张,房租高昂;战后大兴土木,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从1919至1929年,汽油产量也从8600万桶激增至4.39亿桶。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国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为1929年的878亿美元。1929年,美国拥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9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1900-1934年的市场表现
当时购买证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证金,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都靠借款来购买大量的证券,2∕3的证券交易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证券市场投机犹如一股潮流,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报纸上的议论资料。证券的投机狂热助长了繁荣的幻景。
在投机活动上,堪与证券市场等量齐观的还有狂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断增加,这对於钢铁、木材、采矿等基本建设有关的工业部门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这狂热的年代里,舆论大肆宣扬『永久繁荣』和『美国例外论』,似乎美国已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之外,再也不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了。就连美国总统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职演说中,也高唱要消灭贫困。
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和汽车、奢侈品等新工业的扩张,还使得整个『繁荣』时期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在1927年,美国全国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占有全国公司总收益的近70%,其馀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润。
由此可见,美国以至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犹如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有一触即爆的危险。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终於爆发了。
危机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爆发。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茅盾在其小说《子夜》中所描述的资本家跳楼自杀的事情在美国频频发生。
证券交易所破产的浪涛波及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交易所也相继破产。1929年秋季证券交易所的破产是其生产过剩危机加深的信号。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持续下降,商业继续萎缩,失业不断增加。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才开始从危机转为萧条。
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危机的极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次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一战』前的各次危机通常使生产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况极少。而1929-1933年的危机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
这次危机不仅限於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生产过剩危机中商品价格下跌,使工业资本家、手工业者、农民等债务人难以支持,从而使许多公司和企业主遭到破产。美国、德国和法国有几万个股份公司因此倒闭。不仅资本家破产,而且实际上某些资产阶级国家也破产了。
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英联邦以及许多同英镑联系的欧洲国家的金本位制都跟著垮台了。1933年3月间,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假』,随即关闭纽约金融中心,并放弃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於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乾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企图利用加强『国家乾预』经济的人为措施来克服危机,消除失业和防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