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上同进士出身的有哪些人

历史上同进士出身的有哪些人

发布时间:2021-03-05 13:03:47

⑴ 同样是进士,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有哪些不同

科举考试可以算是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发明不仅给广发人才带来了希望,还给每个时代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科举制度最早产生于隋朝,广泛应用于唐朝,它经过许多个朝代才出现完善起来的。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也就是明清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选拔主要是文科类的进士,但这些人才都是经过重重选拔,最终参加殿试之后才能获得功名。殿试是由皇帝主持进行的,在殿试之后,其中成绩名列前茅的人,就会依次获得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以及同进士出身等功名,那么同样是进士,这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进士及第比较同进士出身好在哪里呢?

⑵ 请问古代的同进士出身是个什么意思和进士有什么区别

直接网络呀

⑶ 古代同进士出身有用吗

1、非常有用
2、进士考试第三等,赐同进士出身。要知道,平均7~8万个读书人才专出一个进士。属就算是第三等级的进士,也是就牛人。举例:进士出身是“哈佛的博士”,同进士出身是“清华博士”。
3、一般来说,同进士出身,授官时候都去地方任职,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到达的最高职位是一省巡抚,几乎不能进朝廷最顶级的决策机构。但是能到省部级也已经很好了。
4、有些“同进士出身”一样是有机会逆袭的。这就要看殿试结束后“朝考”。这一场考试,将在新科进士中选拔出“翰林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进修三年,散馆后就能进入中央六部,将来有机会进入最高决策机构。其中杰出人物就是“曾国藩”,他就是同进士出身。

⑷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回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答”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进士:通过殿试之后可以被授予官职的人。

2、待遇不同

进士本身没有什么待遇,但会根据实际派人官职,再根据官职大小拿俸禄,一般来说最初授予的官职都很低,第一名状元一般实授韩林编修(六品),其它人就更低的,通常情况进士出身比进士及第授予的官职要大,位置也重要一些,以后提升的机会也更多。

3、做官方面不同

古代有遇缺先补的原则。实际上,科举考试虽然并不如现代的高考那么频繁,但是这种选拔人才的速度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还是显得太快。因此就常常出现,虽然是堂堂的的两榜进士,却赋闲在家的现象。

此时,“进士出身”的优势就凸显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遇缺先补”,只要有空缺的职位,“进士出身”比“进士及第出身”要有优势。

⑸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清朝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三十一岁考中
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著有《四库全书》。

刘庸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刘春霖是光绪甲辰科状元,正式名称应为“一甲一名进士及第”。这年是清末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便彻底结束。刘春霖不但是清代的末科状元,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清朝可能是离现在比较近,出名的进士有记载的很多,像晚清的军政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以及很多抗击侵略的朝廷官员人物中很多都是进士出身。

明朝

袁崇焕 (1584~1630年) 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本人认为是名将]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 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元朝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

金朝

王鹗(公元1191-1274年),字百一。金朝状元,元初大臣。《金史》的编撰者之一。著有《应物集》(已佚)、《汝南遗事》等。

宋朝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35岁,中进士。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此外,王安石,范仲淹,刘禹锡,陆游,等等

唐朝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科举进士制度起源于隋朝,隋朝太短,不好找。自唐朝起,进士有考中的,有皇帝赐予的,我只能找了一部分,仅供参考。

⑹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哪些

宋朝最多了,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

⑺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而且是进士出生的

自宋以后,有名的文官几乎都是科举进士出身。尤其是明清,不但都是科举出生,而且都是名次比较靠前的。

⑻ 皇帝赐同进士出身与科考得同进士出身等级有区别吗

未经过会试,皇帝直接“赐同进士出身”的情况在历史上非常少见,但凤内毛麟角不等于完全容没有,我所知道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晚清名臣左宗棠了,这位老左考中举人之后就遇上了瓶颈,此后三次参加会试全部落榜,后来虽然位高权重,但出身始终是个举人,这也成了老左的一块心病,同治十三年,已经六十二岁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出征在即,却突然向朝廷告假,要求参加当年的会试,整个朝廷上下莫名其妙,不知道这老左唱的是哪一出,但诺大的朝廷毕竟还是有不少聪明人的,很快慈禧太后就明白了左宗棠的意思,于是以同治帝的名义下诏特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连考试都省了,这下老左欢天喜地的带兵打仗去了。由于可以看出:皇帝御赐的同进士和殿试考取的正牌第三甲同进士是有同等效力的,不然皇帝赐的这个同进士就毫无意义,从同进士个人来说,皇帝御赐的同进士甚至比科考取得的同进士含金量更高,因为能够让皇帝御赐同进士的人,那就不是一般的人了,如果不是皇帝极其宠幸的人,那就一定是有大功于江山社稷的重臣,其它的那是连想都不要想,而此时科考正取的同进士,有的还连官都不是,还在候缺呢!

⑼ 同进士出身的副榜

乡试的正式录取红榜外还有一张副榜,上列备取人名。副榜上的人也可以进入国子监,叫副贡。当了贡生就可通过其他途径入仕。副榜的人得不到补正,还可以参加下次的乡试。由于先人的功劳,也可以进入国子监肄业,这叫荫贡。经皇帝特准,或皇室大典,或先贤功臣后裔恩准而入监叫恩贡。只要是生员,即是没有先人的功劳,援例捐纳(出钱)同样可以进国子监,这叫例贡,但是这不算正途。
乡试中举可以参加次年由中央政府礼部主持的会试。明清规定会试考生为五百人,录一百人,后增加到百五十人。会试三场,三场后要试骑射书算。会试中的称进士,可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又称廷试,是给进士划分名次的考试。
宋制进士分五甲,元制为三甲,明清从元制。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二甲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正七品。三甲八十名(后增到百三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正八品。
同进士出身意思是不是进士出身而按进士出身对待。类似的还有如夫人,如夫人意思就是如同夫人,但是并不是夫人,其实是小妾。所以同进士出身的人比较忌讳别人提起。当年曾国藩就曾经因为别人当面以“如夫人”作为下联对上联的“同进士”而大发雷霆,因为曾国藩本人就是同进士出身。

⑽ 有人说同进士出身是进士,这个对吗

1、“同进士出身”当然是进士。
2、历史上,大多数的进士,都是同回进士。
科举考试答中,一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人数只有3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人数只有10%~20%;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人数占80%。
3、历朝的职官志中记载官员磨勘制度中,也都是把“同进士出身”作为“进士”看待的。
4、曾经有些文人曾经用“同进士”与“如夫人”来调侃,使得后世人对“同进士”有误解。这就像是一个千万富翁面对比尔盖茨、王健林、马云,自嘲自己像个乞丐一样。难道我们也真当他是乞丐?
5、毕竟平均60万个读书人,才出一个进士。就算是三甲“同进士”,也足以骄傲,让后世子孙荣光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同进士出身的有哪些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