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重大战争
世界上有很多重大的战争。比如说第1次世界大战,第2次世界大战,这都是比较严重的战争。因为当科技水平的发达或者是武力水平的提升,就会产生想要侵略别的国家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会导致战争的出现。
㈡ 历史上有名的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㈢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
. 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这场战争所以被称为鸦片战争,主要是其起因是由于中国实行禁绝鸦片的政策,并委派林则除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执行禁烟使命。利益受到损害的英国人开始叫嚣战争,1840年2月,派出了一支仅有4000人的远征军,后虽兵力不断增加,最多时也仅有20000人。这样一支“远征军”远涉重洋在完全没有后方(尽管当时印度是其殖民地)的情况下,想征服一个拥有几亿人口常备军80万的国家,几乎是一种海盗式的投机行为。然而在经历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的清政府其腐败程度已不足形容,战争开始的时候,朝廷内从皇帝到大臣,几乎没人能说清英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当然也就无法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应付这样一种侵略。面对着拥有坚船利炮的英军连克厦门、定海、镇海,继而又攻陷宁波,外强中干的道光皇帝在和战之间几经摇摆后,终于选择投降,19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自锁的国策,自此列强纷至沓来,开始了一百多年内忧外患战乱频扔的历史;同时也打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自以为尊的心态,在极度的自尊遭打击后而变为极度的自卑,从而在当时中国人心中谈洋色变。
这场战争中值得关注的是林则除通过号召和组织民众,成功地抵御了英军的进攻,另外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抗英战斗,给英军以沉重打击。由此可以看出人民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力量。
2.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8月-1895年4月)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朝鲜。1894年(按中国干支纪年为甲午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出了一支2500人的军队进驻牙山,根据《中日天津条约》规定(……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知照了日本外务省,而意图吞并朝鲜的日本政府立即派兵入朝,并占据了汉城附近的军事要地。而此时朝鲜政府与东学党人达成协议,双方已休战,朝鲜政府要求中日两国军队撤回国内。清军准备撤兵的同时清政府要求日本军队撤离朝鲜,然而心怀鬼胎的日本政府不仅不撤兵反而增兵朝鲜,并于7月23日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李应为首的傀儡政府。7月25日,日本军队假借朝鲜政府“授权”,驱逐中国军队,开始向中国军队进攻。8月1日,中国向日本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电影《甲午风云》所描绘的海战是甲午战争开始不久的一次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抗,事实上此时的日本海军力量并不比中国北洋水师具有明显的优势,虽重创北洋水师,却未能实现“聚歼清舰于黄海”的计划。而至二战时,日本海军力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几乎与美海军不相上下。
在经历了海上陆上的几场战役失败后,清政府中主降派战据上风,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再次出场,与伊藤博文签署了《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全鸟、澎湖列鸟被割让;战争赔款达2亿两白银;并要求中国政府不得惩治间谍和汉奸……前面所提日本海军的发展难道不是用这2亿两白银中的一部分养壮的吗?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开始了半个世纪中日两国侵略与反侵略的纠缠。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与中国相似也遭受了西方列强侵略,然而经过明治维新,这个从苦难中发展起来的民族却把这种苦难转移给其他国家,尤以朝鲜、中国为甚。由于巨额的战争赔款,其综合国力及军事实力迅速发展起来,并继西方列强之后,在进入二十世纪,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1905年在中国东三省,与俄国为强占中国领土发生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东北三省;1932年发动一二八上海战争;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的侵华战争,已使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达到高潮。
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胜利,其后的历史会是怎样的呢?
3.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
这其实算不上一次完全意义的战争,只是在某个时间某个点上,一次偶然的事件引发了历史的变革,在这之后的不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帝退出了历史舞台。从秦始皇赢政开始到清宣统溥仪止,无论朝代更替,无论外臣宦官专权,皇帝始终是封建政体的主要组成。然而在那一刻由一群下级军官发动的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却为推翻帝制吹响了号角。这既是清王朝腐朽没落到极限,也是孙中山数十年致力革命的必然结果。这之后虽有人费尽心机恢复帝制,只不过昙花一现,成为历史的笑柄。
4.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所以不将蒋介石的北伐战争列出,是因为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分裂以后北伐战争成为新兴军阀与旧军阀的一场内战。蒋介石虽在北伐战争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党内汪精卫分庭抗礼,国内派系林立,张学良盘踞东北;阎锡山坐镇山西;西北冯玉祥、桂系李白黄;更小的有粤系、滇系……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却维系着表面上的统一,也继续着内战不断的传统。
然而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领导者不是过去的农民或者小资产阶级,而是中国共产党。
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两支起义失败后的只有数千人的队伍,22年后夺取政权。这其中的曲折、艰苦、磨难、牺牲是何其巨大。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坚韧的意志,如何能在这样的斗争中坚持下来。
5.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8月)
开始的时间真的没法定出,不是1937年7月,也不是1931年9月,更不是1894年7月,日本从它开始变得强大就始终不忘侵略中国,即使当权者定出不抵抗政策,蕴藏于民众之中的抗日情绪却愈来愈烈,终成燎原之势。从台湾“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到东北的抗日民主联军,从一二八上海第十九路军到七七事变的第29军,从坚持敌后的共产党八路军到下面战场上浴血的国民党军队,中国与日本半个多世纪的侵略与反侵略的对抗,终以中国的全胜而结束。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宣布中国人民历经百年的反帝斗争的全胜。
可以想象1945年8月中旬的那个夜晚,中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彻夜狂欢,歌声、笑声、哭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渲泄着一种情绪,一种被压抑了一百年的情绪。
㈣ 历史上有哪些战争可以被称为十大最惨烈战争
和平有多可贵,战争就有多可怕,历史上每一次战争无不造成生灵涂炭。回顾战争,因为我们更珍爱和平。铭记战争,才不会让悲剧重演。那么,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造成的人口大幅锐减,以及探讨背后导致这一切惨剧的原因。
一、秦末农民战争。时间跨度10年,人口由2000多万锐减到6、7百万,原先的居民达1万户以上的大型城镇人口到战后仅剩下两三千户,人口损失在70%以上。农村状况更加凋敝,大量村落完全消失,或者凋敝不堪人迹罕至,总体来说,几乎处处城乡破败,土地荒芜,一副末世景象。
㈤ 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有哪些呢?
笔者认为,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第2次世界大战无疑是至今最大的一场战争,而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当中,又以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最为激烈,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两场战争的一些情况吧。
众所周知的是,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规模最为庞大,战况最为激烈,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场之一。 1941年6月22日开始至1945年5月9日结束,前后共经历了1414个昼夜。其作战区域之广、参战人数之多、破坏力之大,都是堪称是人类战争史之最。德国当时为了这场战争前后共征招了近1800万人参战,打到战争结束时,仅剩下了不到760万人,也就是说,这场战争至少消耗了1000万兵力。
虽然美军成功的拿下了这两个地方,但美军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10多万日军被彻底消灭,而冲绳岛上数10万平民也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牺牲品。打到战争尾声时,美军开始对日本进行全面的海空封锁,同时向日本本土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仅在1945年3~5月期间,美军先后向日本本土投放了1万多吨燃烧弹,当然,这场战争最终还是以美军向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之后才最终结束。
㈥ 历史上的十大战争
一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统治,点燃起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一时间,"天下从者如流水"。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帝,也称作楚怀王,定都于盱眙。张耳、陈余参加了起义,立赵歇为王,在信都(即邢台市附近)定都,建赵国。秦朝统治者对农民起义进行残酷镇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北上击赵,军于邯郸。赵军不支,退保巨鹿,为秦将王离部所围困。当时,在河北攻赵的秦军,不下三十万之众。而这时在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粮草将尽。赵将陈余虽领兵数万屯巨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筑营壁自保。其它援赵的齐、燕诸军,也震慑于秦兵的声势,皆筑垒固守,不敢出战。
巨鹿被围之际,赵使求救于楚。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北上救赵。但宋义为秦军的气焰所吓倒,在妄阳(今山东曹县)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进。项羽愤而杀宋义,楚怀王便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先遣英布和蒲将军率兵二万渡漳攻秦。继而亲率主力渡河,为了表示与秦决一死战的决心,他命令士兵把船只沉没,把饭锅砸破,烧掉营舍,只带三天的干粮。项羽先以雷霆之势包围王离,经过往返九次冲杀,切断秦军通道,获得巨大战果。秦将苏角被打死,王离作了俘虏,涉闻自焚而死。在交战中,楚军"以一当十"、"呼声震天"。而援赵的其它诸军则在营壁上观看,惊恐而不敢出战。之后,项羽又不断击败秦军,章邯不得不竖起降旗,项羽声威从而大振。
巨鹿之战,全歼了秦军主力三十万人。这对最后推翻暴秦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大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详细地描述和记裁了这一巨大战役,成为名传千古的不朽之笔。"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渐渐成为流传极广的两个成语。
二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 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 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撞响了新莽 王朝彻底覆灭的丧钟。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西汉末年,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危机四起。 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上台后“托古改 制”的做法,不仅没有使情况有所起色,反而导致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广大民众在忍无 可忍的情况下,纷纷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新莽的统治。一时间起义烈火燃遍黄河南北 和江汉地区,新莽王朝完全处于众叛亲离、风雨飘摇的境地。
在当时的众多农民起义军队伍中,尤以绿林、赤眉两支声势最为浩大。他们在军事 上不断打击新莽势力,逐渐向王莽统治腹心地区推进。新莽王朝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拚凑力量进行垂死的挣扎,农民起义于是进入了最后进攻阶段。昆阳之战正是这一历史 背景下的产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初,绿林军各部乘王莽主力东攻赤眉,中原空虚之际,挥兵 北上,在沘水(今河南泌阳境)击灭莽王荆州兵甄阜、梁丘赐部。接着又在淯阳(今河 南新野东北)击败严尤、陈茂所部,势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在胜利进军的形势下, 农民军开始萌发了建立政权的要求,于是在二月间,推举汉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 年号更始。 更始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农民起义进入新的阶段,王莽在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日益 趋于被动。
更始政权建立后,即以主力北上围攻战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阳),并开进到滍川 一带。为了阻止王莽军的南下,保障主力展开行动,更始政权另派王凤、王常和刘秀等 人统率部分兵力,乘敌严尤和陈茂军滞留于颍川郡一带之际,迅速攻下昆阳(今河南叶 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北)、郾县(今河南郾城南)等地,与围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 角之势。这为下一步进击洛阳,与赤眉军会师以及经武关西入长安,消灭王莽政权创造 了有利的条件。
王莽政权对更始农民起义军的战略动向十分不安,于是就慌忙改变军事部署,将主 力由对付赤眉转而对付更始军。三月间,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奔赴洛阳,在 那里征发各郡精兵42万,号称百万南进攻打更始军,企图以优势的兵力与农民军进行决 战,一举而胜,以确保宛城,安定荆州,保障长安、洛阳的安全。
五月间,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在那里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并 迫使先期进抵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的更始军刘秀部撤回昆阳。尔后,继续推进,迫 近昆阳。
当42万王莽军逼近昆阳之时,昆阳城中的更始军仅有八九千人。如何对付气势汹汹 的强敌,更始农民军意见开始时并不统一。有的将领认为敌我兵力众寡悬殊,不易取胜, 因而主张避免决战,化整为零,先回根据地,再图后举。但刘秀则反对这种消极做法, 主张集中兵力,坚守昆阳,迟滞、消耗王邑军的兵力,掩护主力攻取宛城,然后伺机破 敌。这时王邑的先头部队已逼近昆阳城北,在这紧急关头,诸将同意了刘秀的建议。决 定由王凤、王常等率众坚守城邑,另派刘秀、李轶等率13骑乘夜出城,赶赴郾县、定陵 一带调集援兵。
王邑、王寻等人统率新莽军蜂涌抵至昆阳城下,将其团团围困。这时曾与绿林军交 过手,深知其厉害的严尤向王邑建议说:昆阳城易守难攻,而且更始农民军主力正在宛 城一带,我军应当绕过昆阳,迅速赶往宛城,先击败更始军在那里的主力,届时昆阳城 即可不战而下。然而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根本听不进这一适宜的意见,坚持先攻下 昆阳,再进击更始农民军主力。于是动用全部兵力列营百余座,猛攻昆阳不已。并傲慢 地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
40余万王邑军轮番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企图强攻取胜。昆 阳守军别无退路,遂依靠城内人民的支持,合力抵抗,坚守危城,多次击退王邑军的进 攻,予敌人以很大的消耗和挫折。
严尤眼见昆阳城屡攻不下,己军日趋被动,遂再次向王邑建议:“围城必须网开一 面,使城中守军逃出一部分到宛阳城下,去散布恐怖情绪,以动摇敌军的军心,瓦解敌 军的士气。”可是刚愎自用的王邑依然未能采纳。
刘秀等人抵定陵、郾县后,说服不愿出兵的诸营守将,于六月初一率领步骑万余人 驰援昆阳。此时王邑军久战疲惫,锐气早已丧失殆尽,这就为更始军击破它提供了机遇。 刘秀亲率千余援军步骑为前锋,在距王邑军二、三公里处列成阵势,准备接战。王 邑、王寻等人自恃兵力雄厚,骄妄轻敌,只派出数千人迎战。刘秀率众奋勇进攻,反复 猛冲,当场斩杀王邑军数十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大大振奋了士气。
这时候,更始起义军主力已攻占宛城三日,但捷报还未传到昆阳。刘秀为了鼓舞全 军士气,动摇敌人军心,便制造了攻克宛城的战报,用箭射入昆阳城中;又故意将战报 遗失,让王邑军拾去传播。这一消息一经散布,昆阳城中的守军士气更为高涨,守城更 为坚决;而王邑军则由于顿兵昆阳坚城,久攻不下,且闻宛城失陷,士气更为沮丧。胜 利的天平开始向起义军这一边倾斜了。
刘秀在取得初战胜利后,又善于捕捉战机,乘敌人士气沮丧和主帅妄狂轻敌的弱点, 精选勇士三千人,出敌不意地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偷地涉过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 向王邑大本营发起极其猛烈的攻击。在此时王邑等人依旧轻视汉军,未把刘秀放在眼里, 同时又担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准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寻率 领万人迎战刘秀的冲杀。然而,王邑这一做法造成严重的恶果:在刘秀所率的精兵的猛 烈进攻下,王邑手下的万余人马很快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阵势大乱。可诸将却又因王 邑有令在先,谁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军败溃,王寻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阳城内的守 军见敌军主帅已脱离部队,敌军阵势已乱,也乘势及时出击,内外夹攻,杀声震天动地, 打得王邑全军一败涂地。王邑军的将卒们见大势已去,遂纷纷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 野。这时又恰遇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剧涨,王邑军涉水逃跑而被淹死的不计其数, 使得滍水为之不流,只有王邑、严尤等少数人狼狈逃脱,窜入洛阳。至北,昆阳之战就 在更始起义军歼灭王莽军主力,并尽获其全部装备和辎重的辉煌胜利中结束了。
昆阳之战,是绿林、赤眉起义中的决定性一战。它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 主力,为起义军胜利进军洛阳、长安,最终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昆阳之战中,王莽军的兵力有42万人,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 起也不过2万人。然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 胜利,这决不是偶然的。归结其要旨,大约有这么几条: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统治,符 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昆阳之战中起义军取胜的 深厚政治根源。军事上,起义军实施了坚守昆阳,牵制敌人,调集兵力,积极反攻的正 确做法,严重迟滞了王邑军的行动,消耗了它的实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攻守的主动权。 在作战指导的具体运用方面,起义军敢于拼杀,士气高昂,又善于利用敌军的弱点,攻 心打击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积小胜为大胜;并且能够把握战机, 选择敌军指挥部为首要进攻目标,将其一举捣掉,使得敌军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最终 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
三 官渡大战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1万骑兵,以黎阳为大本营;命令颜良为先锋,渡河进攻白马。曹操用荀攸之计,扬言渡河抄袭袁绍后路,袁绍命令颜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击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自己亲自领主力直扑白马,与东郡太守刘延夹击颜良,颜良遂阵亡。
袁绍大怒,命令全军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将文丑与刘备为先锋,直扑白马。曹操放弃白马,向延津撤退,并亲自帅精锐殿后,并故意放辎重;文丑、刘备带6000多骑兵追击,四散抢辎重;曹操乘机命令攻击,袁军大乱,文丑本人也被杀;曹操为诱敌深入,退回官渡。袁绍又不听田丰的计谋,并将他押送到邺城。袁绍摆开联营,步步进逼;曹操作出反应,命令于禁、乐进攻击两翼,大胜。袁绍为赢得胜利,在南方向李通、刘辟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领兵消灭暗通袁绍的地方豪强;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带领骑兵星夜前往镇压刘辟、刘备。
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写书让江东孙策北上偷袭许昌;曹操谋士郭嘉认为孙策过于轻佻,必死于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孙策受到仇人阻击,伤重而亡(一说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杀孙策)。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军粮不足,意欲退回许昌,荀文若力劝曹操坚守,并最大限度支援前线。公元200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袭袁绍大将韩猛,烧毁韩猛押运的几千车粮草。袁绍谋士许攸建议袁绍派偏师偷袭许昌,抢走汉帝,遭到拒绝后又因为家属被审配收监,许攸无奈投靠曹操,并建议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堆放地乌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营,自己领夏侯渊、张辽、曹仁等直扑乌巢,同时命令徐晃偷袭袁军另外一粮草堆放地故市;曹军假装袁军,骗过袁军的盘查,偷袭乌巢。
消息传到袁绍耳中,袁绍不听从大将张合应重兵救乌巢的建议;却听从谋士郭图意见命张合、高览率重兵强攻曹军大营,只派出少量骑兵救乌巢。救兵到达乌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乌巢袁军营,擒守将淳于琼,烧毁所有物资;再回头击败来救的袁军骑兵;同时徐晃也攻下故市,烧毁所有的物资。消息传到袁军大营,郭图为免获罪,造谣说张合为乌巢之败而幸灾乐祸,同时派人通知张合说袁绍要杀张合,张合无奈投降曹军。曹操遂大举反攻,袁军毫无斗志,大部分投降曹军;袁绍等人仅仅与800亲兵逃走;后7万多投降的士兵被曹操下令活埋,天才谋士沮授为曹操诚意所动而投降,后得知家属在河北安好意欲北逃而被杀;袁绍另一重要谋士田丰被听信谗言的袁绍所杀。
官渡大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精彩的战役,也是战争史上著名的范例;它标志着曹操正式称雄于北方,为北方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㈦ 在人类的历史上,你知道哪些重大的战争列举三个列子。
1、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专于最有实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据记载,此战白起坑杀赵军40余万,威震六国,进而成为战国时代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3、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
落下帷幕,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
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
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㈧ 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有哪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每一次都是屈辱,每一次都是失败、所以称之为屈辱史、但历史往内往容不只仅次一面,一部斗争史和自救史
2、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才画上了句号、在这近八十年间中国大地先后进行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俄新疆之争
3、在这八十年里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反抗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因此它还是一部斗争史和自救史
㈨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的战争呢
一.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包围歼灭战,此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过百万。在战争中,赵王急于求胜,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弃用让秦国头痛不已的名将廉颇,而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弃用了防守战略而组织向秦国发起进攻。白起假装溃败,诱敌深入,并截断敌人的退路,将赵军困在长平使其弹尽粮绝,最后,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活埋。这一战,使原本实力极为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中原大地再无人能抵挡秦军的脚步,大大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