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结合史实分析古罗马文明的特征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内处。古罗马在在建立和容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前半期的罗马律法和后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古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
『贰』 你们如何看待古罗马文明
罗马时期,是注重建设管理的时期,这个时候打不列颠用了仅100年,为了其上面的矿产锡,他还建设了哈德良长城,就像中国一样。但是他是海洋文明是类商业文明。
『叁』 罗马文明的特点
1,始终具有民主思想 即使是在帝制确立以后 仍然保留着元老院,并为以后的欧洲大陆保存了民主作风,议员议会等民主制度。
2,罗马是欧洲奴隶制的巅峰,因此其文明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生活中就是生产方式的奴隶主体,还有生产关系的奴隶与奴隶主的从属关系。
3,在罗马帝国存在的数百年里,罗马一直没有停止过征讨和战争,即使有短暂的和平时期也是对于再次战争的力量积蓄,这是因为其奴隶制政权的存在就是建立在对于外族和番邦的无情掠夺和奴役之上的,这也是其国家强盛的源头。
(3)如何评价罗马文明初中历史扩展阅读
罗马文明教育:古罗马教育史可以简化为两个时代,其一就是以罗马固有教育为主的上古时代,其二就是以希腊教育为主的古典时代。古罗马上古时代的教育,是在罗马固有社会组织和固有思想下,以罗马传统英武杀伐精神为教育精神,单纯就是罗马人的教育。
古罗马古典时代的教育,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后,大批希腊学者来到罗马办学,罗马社会吹起一股希腊风,将希腊文化视为一种时尚,尽管受到保守分子的打压与反对,但是仍有许多富家子弟纷纷负笈希腊,到雅典等城市专攻希腊哲学和修辞学。
『肆』 古希腊、罗马文明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000字以上)
古希腊是西方基本的人本思想的奠基时期,古罗马在征服希腊后接受了希腊的思想,并通过罗马治下的广大领土将希腊文明发扬光大。
古罗马的自身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影响在于,罗马种种行政制度奠定了现代西方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和雏形。
古希腊与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两大基石。
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人难以在田地里依靠农耕方式某胜,而是在海上靠经商、做海盗或到海外开辟殖民地来求生存。这种生存环境早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欲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也培育了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生命价值、注重个人地位和个人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古希腊文学和艺术具有丰富多彩、雄大活泼的特征,具有人类社会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特征。
由于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发达,因此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早在古希腊文明诞生之前,在西亚的两河流域的峡谷里就连绵不断的产生了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那里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书写、冶金、纺织等手工艺术,数学、天文学、建筑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地处北非的埃及,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古代罕见的奇迹。这一切都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希腊人从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以滋润自己,希腊文学也具有显著的东方色彩。
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伍』 如何评价罗马文明
罗马来文明是从亚平宁半岛崛起源的民族,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的历史是辉煌的,同样也是被厚重的禁卫军盔甲遮蔽的腐烂,罗马的历史上,角斗士和奴隶是死的最为血腥的低贱人等。关于角斗士的电影很多,这种杀人的方式是一种暴力又绅士的混杂体。罗马民众羡慕的众神,在一些电影里被刻画成一些戴着金色头盔,喊着不明不白的拉丁文祈祷或诅咒一切往领袖心爱的方向上发展的怪人。这都非常好,一个文化的特点就在于没有人去干涉,偏执又古怪。罗马的文明是两个极端的折中点,庞大的帝国无论如何都需要欺骗丑恶来维持。人类也一样,如果有一天全球人类希望自己的文明接近于完美,那么就是这个世界的末日。没人做得到极致,我也没法客观评价罗马,非要的话,美丑参半!
『陆』 评价古罗马政治文明
鄙人在不少BBS上看到许多网友推崇所谓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共和国’,还有雅典共和国的民主制,认为西方的政治文明是有历史源头的,西方文明的确从一开始就是先进的,其实不然.
首先,到了中国汉朝时期,罗马共和国也已经变成了帝国.此时,政治制度上,汉朝与罗马是半斤八两,都是君主专制,谁也不比谁好得了多少!
其次,关于所谓的“古典共和制”,有人拿今天的共和制去想像古代西方的“共和制”,以为也是一种文明的制度,其实不然,古典共和制是建立了野蛮奴隶制基础上的,乃是统治民族为了共同奴役奴隶,而进行的一种协调与团结,可以想像,要是统治民族内部为了君主大权你争我夺的话,还怎么能维持对奴隶的压迫!正是由于奴隶制的兴盛造成了古希腊、罗马的辉煌,而中国呢,从战国时期就完全演变成了以平民为主的安居乐业的社会,即使是在所谓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代,奴隶比例也远远没有希腊罗马那么庞大.希腊罗马具有当时世界上最广大的奴隶规模,被视为“会说话工具”的奴隶其悲惨程度在任何时候都超过最困窘的平民.当东方的我们在为长城脚下千万民工的尸骨而悲怆,为孟姜女失夫哭城而动容时,在西方的罗马,却有远超此数的罗马奴隶丧身于繁重的修建与监工的毒打之中,以生命铺就了罗马贵族奢欲之所,最终草草收尸,成为不令任何人有丝毫怜悯的“不再说话的工具”.成千上万的强壮奴隶互相厮杀,以血液刺激着罗马人变态的兽性.万恶的罗马人点燃了斯巴达克思的烽火.然而,独裁者上台了,帝国建立了,而罗马仍然是罗马,奴隶仍然是奴隶.
这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古典共和制”也是有阶段性区别的,在雅典共和国时期,乃是真正的平民共和国(虽然这些平民只占人口极小比例),所有的平民都有投票权,国家政策由公民大会决定,但是,这种全民会议式的直接民主,却有根本的缺陷,一旦某个政策导致了错误性后果,就需要有人承担责任,但是,一旦决定这个政策的是“人民”本身,那么就没人会为错误承担责任的.当政府不能负执政之责,一个国家也就无法存在了.这种根本缺陷使雅典共和国在150年后灭亡.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人类的漫长历史时期,‘民主’从来就不是什么好词,是很令人厌恶,古希腊伟大学者苏格拉底就是直接被公民大会处死的,他的学生柏拉图著作的《理想国》是对古希腊‘民主’制的公然抨击.直到18世纪,欧洲学者们最推崇的政治也是能够扫除封建割据的强大中央王权.到了后来,缺乏历史感的美国人将起源于北欧的‘代议制’称为‘民主’,这才变成一个好词.
而古希腊之后的罗马共和国呢,却很快连雅典那种所谓的‘民主’也不具备了,平民不再具备参政权,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参政权,组成“元老院”,乃是奴隶主贵族共和国.然而,随着征服区域的扩大,元老院内的争权夺利使罗马动荡不安,在独裁者凯撒时期,元老院权力大减,到了凯撒的侄子屋大维当政后,正式登基称帝,自号“奥古斯都”(“伟大、神圣”的意思,相当于中国人的“圣上”).建立起君主中央集权制统治,元老院不再具备实权.罗马共和国正式变成罗马帝国.
可见,在古代,所谓的共和制并不比君主制更文明,它是奴隶制扩张时期的一个妥协手段,乃是野蛮之中的温情面纱而已.
到了后世,欧洲所谓的‘文艺复兴’也并非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乃是近代人文精神的传播,之所以如此号召,乃是由于中世纪教廷统治的黑暗,以人们对于希腊辉煌文明、罗马强大时代的记忆来取得广告效应而已.简单地说,就是“希腊罗马的皮,近代文明的瓤”.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柒』 如何评价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1、罗马法的复兴不是偶然的,其根据原因在于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极不适应。而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这一法律遗产可以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2、罗马法复兴的过程。
(1)注释法学派与罗马法的复兴。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从此揭开了复兴罗马法的序幕。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学者采用中世纪西欧流行的注释方法研究罗马法,因而得名为“注释法学派”。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他们使对《国法大会》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帮助人们了解和熟悉了罗马法,为运用罗马法奠定了基矗
(2)评论法学派与罗马法研究、适用的新发展。14世纪,在意大利又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意大利复兴以后,很快扩展到西欧各主要国家。
3、罗马法复兴的意义。
其一,罗马法的运用,使商品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市民等级的力量不断加强,同时也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都有利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其二,经过罗马法复兴,以研究《国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下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这就为把罗马法运用于实践准备了条件,从而为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成。
其三,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武器,而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地位平等原则。
『捌』 如何理解古罗马文明在西方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罗马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成为其思想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并且代代相传,最终成为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几乎整个欧洲都曾被罗马统治过,直到现在,有些国家(尤其是地中海一带国家)还是可以找到罗马时代留下的影子
罗马人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保存了希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成果。罗马人在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古代希腊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法律
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便要求他们遵守同样的法律。
罗马人制定出公平且合理的法律,赋予公民以许多权利。罗马人的所有法律后来都被收进《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是拜占廷的一位皇帝。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如今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是以之为基础的。
(二) 公共工程、建筑与艺术
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罗马人需要拥有优良的道路,这样其军队才可迅速地调动布防。这正是罗马人之所以成为古代最伟大筑路师的原因。在他们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罗马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他们建造了许多桥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罗马人是伟大的建筑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凯旋门、长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类的建筑风格。
在罗马人的所有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罗马圆形剧场。在这个巨型的圆形剧场中,角斗士们曾经厮杀不已。该剧场可容纳4.5万人观看表演。这个剧场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在过去诸多世纪中,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曾经模仿过罗马人的建筑风格。
(三)基督教
罗马人还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假如当初罗马人没有接受基督教,那么,基督教可能仍将是中东地区一种无足轻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罗马帝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打上了至为深刻的烙印。
(四)语言
一直到中世纪晚期之前,几乎所有欧洲作家都使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而学者们对拉丁语的使用则一直持续到18世纪。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里,拉丁语一直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使用的唯一一种语言。如今,拉丁字母表仍通用于全世界。在欧洲,有许多种语言都是从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在英语中,每三个单词中就有一个是来源于拉丁语的。
以凯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维吉尔、Q.贺拉斯、P.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以T.李维、C.塔西佗等人为代表的罗马史学,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
(五)科学
最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他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他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在16世纪之前,人们却一直将之奉为真理。
我们今天使用的历法仍然是罗马历。"七月"(July)和"八月"(August)这两个月份的名称则来自罗马两位伟大统治者的名字,即儒略·凯撒和奥古斯都·凯撒。
『玖』 如何评价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其发源地原为罗马——公元前七五三年建成的一个小小城邦,随着罗马国家的形成,反映罗马奴隶主阶级意志、保护奴隶制的剥削关系、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的社会规范体系——罗马法也就相应的形成了。公元四世纪起,日耳曼人开始了民族大迁徙,其直接结果就是西罗马帝国在历史上的消失和一系列日耳曼帝国的建立,但是这并没有造成罗马法的消亡,甚至日耳曼法和罗马法在当时是并存的状态。因为西罗马帝国的故土上建立国家的日耳曼族深知自己那从原始部落习惯脱胎而来的日耳曼法无法适应征服带来的一切矛盾,允许一定条件下对罗马人适用罗马法,由此可见,罗马法强大的生命力。恩格斯也精辟的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政时期。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前期,也随着政治制度的兴替和社会性质的改变,被打上了不同的阶级烙印,其表现形式也有了深刻的变化。然而罗马法为其本质特征所规定,能够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提供了现成了的法律形式,推动了资产阶级统一国家法制的法律进程。恩格斯对罗马法的历史地位也曾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认为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以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他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可见,罗马法是全人类的精辟的文化遗产,是一部珍贵的法律文献,成为后世立法的基础。 通常所说的罗马法仅指罗马私法而言,按盖尤斯《法律阶段》一书的结构,罗马私法的体系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部分。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辞确切、严格、简明和结论清晰的特点,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原则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物权中有关所有权的取得与转让制度以及他物权中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等。概念如人格及其取得和丧失、所有权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各种全能的界定,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术语。对民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多为后世立法继承和发展。 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学说以及罗马法学发展的成果,也成为后世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说汇篆》的著述,成为19世纪世界最发达之德国法学的历史渊源。在罗马法学家的手里,法律第一次完全成为科学的主题,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正如一个西方学者所说,“罗马法学家的力量不仅在于,他们有能力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上创建和操纵这些抽象原则,而且还在于,他们清楚的察觉到社会生活和贸易生活的需要,注意到如何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得所希冀的实际结果。当自己规则体系的逻辑与适宜性所提出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他们乐于摒弃这种逻辑。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理论、占有理论、契约效力理论等,已成为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特别是《查士丁尼学说汇篆》,更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极其珍贵的法学遗产。在中世纪中后期,罗马法的复兴给予整个欧洲以法律概念的共同库藏,并在不断变化的范围内提供了共同的法律规则。罗马法的复兴表明了罗马法的巨大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欧洲中世纪法律的不足,使得新兴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了赖以发展的法律依
据,使欧洲封建割据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为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民族国家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对世界法制发展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西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分野。起源于欧洲的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就是罗马法法系。 总之,我们在研究罗马法历史地位的同时,恰当的提出它对后世主要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影响,肯定它的历史作用。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只能把它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来理解它。透过这个历史事实,我们也可以看到罗马法与资产阶级法律它们赖以产生与发展的私有制基础是相同的,各自反映的经济条件没有本质的区别,尤其在维护私有制统治这一点上。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体系,都程度不同的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在我们的文明史上,罗马法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地位。作为世界古代最发达和最完备的法律,罗马法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它不仅符合了中世纪封建社会各国的需要,推动了西欧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对近代以来的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近代以来的私法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可见,罗马法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一部弥足珍贵的法律文献。
『拾』 请问罗马的历史文化程度如何
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比较
欧洲中世纪的商人曾被神职人员和贵族所歧视,因为他们认为交易会产生欺骗。“大约在十三世纪中叶,一位方济各会修士贝尔托尔多·达·拉蒂斯博纳……对买卖交易活动持不信任和谴责态度,认为这可能是引起其他人害怕受骗的唯一根源。”[1]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重农轻商”的观点颇有些相似。正如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家们的社会经济思想都强调区别‘本’和‘末’,农业生产被认为是立国之本,而商业则被看作是立国之末端。”[2]只是这种歧视商业的行为在欧洲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经济贸易发展所带动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大生产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之改变了商业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而中国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除了文化基因的习惯思维外,地理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中国自古被称之为“中原”,这一方面反映了文化上一种以“我”为中心的自傲态度,另一方面就是反映了中国内陆不邻水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之所以能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而在十五世纪初,中国的郑和曾带领过一只浩浩荡荡的船队,并且“二十八年内七次之多的创世界记录远航,是中国当时生产力水平以及财力物力的集中展示。郑和的远航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八十多年,而舰队规模、舰船形制、航海技术及航行总里程则有过之无不及。”[3]可为什么同样是新航路的开辟,郑和却没有拓宽出一条发展的出路,而仅仅是增强了中国习惯性的优越感呢?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4],如果说勇于在海上开放可能性的欧洲人在水上吃到了甜头,那么我们暂且称他们为“智者”,而作为靠山立业,崇尚“难得糊涂”的我们又明显的具备“仁者”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标准。我想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