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北固山九层铁塔有哪些历史

北固山九层铁塔有哪些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07:02:36

㈠ 了解北固山的历史、人文、景色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江边,高五十三米,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形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在古代北固山更为游人所乐道,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称。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粱朝粱武帝登临北固山,赞其形胜,改固为顾,更名为北顾山。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中外闻名的甘露寺即建于峰顶。登上山顶,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清晰可见,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乾隆皇帝曾作诗一首:“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以此赞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
甘露寺内的亭台楼阁装扮得十分华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永王东巡歌》的诗中写道:“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既描绘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风光,又道出了北固山形势险要,是我国历代的军事重地。

提起北固人,人们就会联想起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山上大多古迹确实与孙刘联盟的史实有关。北固山的南面就是三国时孙权所建的铁瓮城的城墙,其形势是“控楚负吴,襟山带江”,雄壮险要,因此三国故事就成为历史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吟诗作赋的主要素材。历代不少诗人骚客喜爱在这里聚会游赏,苏东坡、沈括、米芾、陆游、辛弃疾等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诗词。

北固山在近代和现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龙埂是太平天国新城遗址。北固山之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国民党枪杀革命志士的刑场。前峰上建有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还有烈士事迹陈列馆,成为缅怀先烈、进行爱国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北固山形胜曾为陈毅元帅所赞叹,当年他登上多景楼,说:“江山如画,这就是长江万里图卷!”

㈡ 艾菲尔铁塔有哪些历史

关于艾菲来尔铁塔还有一段源来历。1884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决定筹备万国博览会,以庆祝即将到来的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一百周年。政府号召发明家和幻想家们大胆地提出方案,在博览会上能一鸣惊人,为共和国增添光彩。为此,科学家、艺术家和名人匠师争相献策,提出了七百个竞选方案。结果,著名的铁路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艾菲尔提出的建筑铁塔的方案被选中。因此才有了今天一座为世人所知晓的铁塔。

㈢ 镇江三山里北固山的简介由来

北固山地名由来:

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版此得名北固山.

北临长江,权形势险固,故名北固。

北固山坐落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名北固山。高约58米,长约200米。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雄居山巅的甘露寺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刘备招亲的故事为线索去寻找有关胜迹和传说。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明代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扬子江(长江),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名胜古迹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

㈣ 北固山的景点及典故

1、凤凰池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古时他水经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内名叫凤凰亭。容

2、试剑石

在凤凰池右边,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又名恨石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 1.5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石上“试剑石”3字清晰可辨。

3、铁塔

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有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唯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祭江亭

穿过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

5、狠石

多景楼下山向西,有块形似伏羊,大小与真羊相仿,无角的石头,左侧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背上和刘备共商破曹大计,定下了赤壁之战的妙计。从镇江市碌碌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经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弯角伏羊。

㈤ 北固山的历史资料

自清晖亭往北,在甘露寺东侧山坡的墙壁上,嵌有一块条石,上镌“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相传为梁武帝所书。条石对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门上,镌有“南徐净域”题额。东晋时改镇江为徐州,故名“南徐”。
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江滨。高52.5米,长约100米。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名北固。又因梁武帝曾登山顶,北览长江壮丽景色,又名北顾山。在唐以前犹如半岛伸入江中,三面临水,气势极为雄伟。分前峰、中峰和后峰。东吴孙权所建铁瓮城以及晋唐以来的郡治都在前峰下,现名鼓楼岗。明代因倭寇侵入长江,郡守为了守城,将前锋与中峰凿断。现在的北固山即指中峰与后峰。中峰上有气象楼,现为国画馆。中峰与后峰有龙埂相通,太平军守镇江时,曾缘龙埂筑新城至后峰江边。后峰临江,有古甘露寺。寺前有清晖亭和北宋铁塔,寺后有多景楼和祭江亭。当时流传三国时刘备在东吴招亲的故事和遗迹,如狠石、试剑石、走马涧等。临江石壁下有观音洞,石壁上有“云房风窟”、“勒马”等古代石刻。北固山东麓,解放前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烈士的刑场。解放后,在前锋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公墓和烈士事迹陈列室。
【甘露寺】在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废。唐李德裕守镇江时,在山上建寺,不久又毁;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甘露寺僧祖宣又移建山上,以后屡毁屡建,但都建在山上。甘露寺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山顶的凌云亭,康有为曾改名为江山第一亭,讹传为刘备死后孙夫人在此祭他的祭江亭。石帆峰上还有一览亭和光绪年间移来的万孔玲珑大太湖石等。多景楼是甘露寺风景区最佳处,宋书法家米芾《多景楼》诗中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在甘露寺长廊东壁上。相传梁武帝驾幸北固山,见此处风光雄伟,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刻于山门,石毁以后,由宋代淮东总管延陵(今属镇江丹阳市)人吴琚用擘窠书重写上石。至康熙年间又毁,由镇江通判程康庄重摹。碑长约2米,高约90厘米,笔势雄劲,近看凹形,远视凸出石面寸余,引人注目。现“一江山”三字已不存。
【甘露寺铁塔】在北固山上。甘露寺相传为三国刘备招亲的地方。唐李德裕镇润州时,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建石塔,为唐穆宗求冥福。至乾符年间,石塔倒塌。宋元丰年间,甘露寺僧应夫扩建寺院掘得唐李德裕所建石塔下的舍利改建铁塔,重瘗李德裕所埋舍利。铁塔原为九级。明万历十年(1582年)塔被大风刮倒,后经僧人性成、功琪募款重修,降为七级,高约13米。清同治、光绪年间塔屡遭大风和雷电袭击,仅存搭座及一二两层。塔座是须弥宝座式,上镌如意水纹、卷浪等图案,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壶门和佛像。塔身每层皆八面四门,上铸飞天、莲座、坐佛、站佛等。因历代屡遭破坏,塔檐残缺不全,塔的第二层向东南倾斜,塔壁与平座的衔接处大多剥蚀破裂。解放后多次维修,除矫正并加固塔座和一二层外,还将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被雷击倒在甘露寺院内的三四两层塔壁安装复原。

㈥ 关于北固山的历史资料

北固山坐落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雄居山巅的甘露寺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刘备招亲的故事为线索去寻找有关胜迹和传说。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

位于镇江市区东北江边,又名北顾山。高58米,长约200米,有前、中、后三峰。明代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扬子江,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名胜古迹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

从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过气象台,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亭东有一座铁塔,此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原为石塔,后毁。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级铁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为七级,高约13米。后经海啸、雷击、战火等劫难,至1949年仅存塔座两层。现经修整为四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图案,造型别致,生动逼真。

自清晖亭往北,在甘露寺东侧山坡的墙壁上,嵌有一块条石,上镌“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相传为梁武帝所书。条石对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门上,镌有“南徐净域”题额。东晋时改镇江为徐州,故名“南徐”。

穿过拱门,即抵北峰之巅的甘露寺。相传这里是刘备招亲之处,京剧《龙凤呈祥》即以此为背景。其实古甘露寺建于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于山上。寺内有大殿、老君殿、观音殿和江声阁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据说明清时为其全盛时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过行宫,留有御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现在寺后留有刘备、孙权同坐过的“狠石”,其状如无角伏羊:寺西有一条砖砌坡路,传为孙、刘并肩赛马的“溜马涧”。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的最佳处。此楼二层,面对大江,楼名取自唐李德裕诗句“多景悬窗牖”,为古代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米芾所书“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匾额,高悬在楼额之上。宋元以来,历代文人名士,达官显贵,在此诗酒唱和,欧阳修、苏轼、米芾、辛弃疾和陆游等,都曾留下许多著名的诗作。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异姿,尽入眼帘。

多景楼之东的凌云亭,又称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时,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写下了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由于刘备招亲的种种传说,今天的北固山已成为到镇江旅游的朋友们不可不到的一个热门景点。

座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可说是一座“三国山”。但它更是一座充满了英雄豪气的山。因为有孙刘联姻的故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多少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上江滚滚流,年少万兜,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公元1205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

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后峰的顶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说。《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

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得了便宜卖乖,孙权是哑巴吃黄连,二人心照不宣。这一天,二人同游,刘备见水池中有一块巨石,便拔出配剑,仰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石头应声开裂。孙权在旁明知故问。“玄德为何剑劈此石?”刘备自然口是心非。孙权也拔出宝剑,向另一块石头劈去,剑落石开,孙权这一剑问卜的是什么,刘备明知故不问。两人相视,仰天长笑,逐留下了这两块裂开的石头,后人叫它们“试剑石”。

多景楼西侧有一石,形状似羊非羊,腹部镌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巡览铁瓮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们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晚唐诗人罗隐有《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云:“紫髯桑盖此沉吟,狠石犹存事可寻,汗鼎未安聊把盏,楚了虽美肯同心?”这可证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孙刘联合抗曹的故事就以广为流传了。

这条两面山崖夹峙,中通一线的小径,叫溜马涧。相传,一日孙权与刘备在甘露寺中饮酒,江风浩荡,刘备见江面上的一只小船,在波涛中行驶自如,不禁赞叹到“南人善舟,北人善骑,信有之也。”孙权闻言不悦,对刘备说道“谁言南人不善骑”言罢,命左右牵马,孙权离座,飞身上马,沿溜马涧向山下驰骋而去,刘备见状,也不甘落后,飞身打马朝孙权追去,这条岩间小道,因孙刘赛马逞强的故事而得名“溜马涧”。

北固山后峰绝高处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传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诡称母病,骗得孙尚香回吴,一日,孙夫人闻刘备兵败,死于军中,悲痛不已,望西遥哭,投江殉情,后人为纪念孙夫人,亦称北固亭为“祭江亭”。

㈦ 崇觉寺铁塔的历史沿革

崇觉寺铁塔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内的崇觉寺。崇觉寺又名释迦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在寺内建立了铁塔,寺院也由此俗称“铁塔寺”。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原来是八角七层楼阁式塔,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并增建为九层,塔通高23.8米。塔的下部是一砖砌的八角形基座,南面辟门,室内顶部砌作斗八藻井,室内有宋代的石刻千手佛像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塔铭。铁塔塔身呈八角形,内部充填砖体,每层均设塔檐、平座、勾栏等,塔檐和平座都施有斗拱,塔刹是鎏金的宝瓶式。每层塔身四面辟门,其余四面设龛,并放置佛像,在第一、二层塔身上还有“大宋崇宁乙酉(1105年)”的题记。原塔檐四周悬挂风铎,现在保存无几。整个铁塔的构件均为仿木结构形式的雕模铸制,不仅反映了宋代本构建筑的形制,也体现了宋代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崇觉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寺内原无塔。到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徐永安之妻常氏,为还夫愿,独资鸠工,在寺内建铁浮屠塔七级,自此就俗呼为铁塔寺了。当时建塔尚未铸项,因变故停工,后人多在对铁塔的赞誉声中,无不遗憾地说:“塔无顶,伟丈夫剑佩峨然,唯冠冕不饰,谈者往往以为未尽观美”至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济宁道龚勉的倡导下,协力聚财,增建塔身二级,顶为铜质金章,四围垂以风铎,至此塔成。塔身每层由平座、塔壁、塔檐分铸后组装。平座与檐下均饰重昂五铺作和单抄重昂六铺作斗栱。东、南、西、北正面饰长方形盲门,四侧面设龛祀坐佛。顶层八角各悬风铎,上装铜质鎏金仰莲宝瓶塔刹。在一层的外壁铸塔铭:“大宋崇宁乙酉常氏还夫徐永安愿谨铸。”该塔仿木塔,造型挺拔峻秀,铸工精湛,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而无严重腐蚀,是十分珍贵的铸铁文物。抗日战争时期,铁塔遭日军飞机破坏,构件残损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铁塔进行了维护。1973年落架大修时,以砖石材料填实塔心,配补残毁部件,得以延年。

㈧ 历史上九层妖塔是真实存在的吗,里面有什么

鬼吹灯中最让人惊诧的九层妖塔的原型其实是血渭一号大墓。血渭一号大墓是1996年由我国考古学家发现的,他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的东南10公里处的热水乡。由于血渭一号大墓这座古墓在当地藏族人时间是不吉利的象征,被认为是有着妖怪的古墓,并且他有九层,所以被当地人称为九层妖塔。其实血渭一号大墓之中,埋葬的是唐代早期的吐谷浑王室的墓葬。

虽然血渭一号大墓周围的小墓穴都被人挖掘过了,但是这座血渭一号大墓本身并没有遭受到破坏。或许之所以没有盗墓贼去挖掘血渭一号大墓,就是因为当地流传的传说让盗墓者心生畏惧,不敢前去了吧。

㈨ 北固楼的历史文化

综观我国古代建于风景区内的名楼,往往带有纪念、观赏、奉祀或居憩的性质,属民用建筑,但东晋所建的北固楼却不是如此。唐代李延寿《南史·萧正义传》载:“初,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蔡谟起楼其上,以置军实。”可见,东晋北固楼本是用来“置军实”的仓库,属军用建筑。虽然如此,东晋北固楼在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梁书》《南史》 等都曾提到它,1979年版《辞源》也收录了“北顾楼”的词条。
北固楼之所以有名,既是由于它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也是由于它遭遇名人,被写进名篇,内涵丰富。它建筑在形胜之地北固山上,南邻东吴铁瓮城,北临长江,形势险要,景象壮观。所以梁武帝登北固楼后赞叹说:“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北固楼建成于东晋咸康年间(335年-342年)蔡谟领南徐州刺史以后,在国内历史名楼中仅比相传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的黄鹤楼晚一百多年,位居第二。但在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它却是沿江所建最早的一座楼,堪称江东第一楼,可与东吴第一城铁瓮城比美。它前有梁代萧衍父子登临赋诗,后有南宋辛弃疾登亭作词。
据《梁书·武帝本纪》载,梁大同十年(544年)三月,梁武帝萧衍“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萧衍有《登北顾楼》诗叙写了此游情况,并赞美北固形胜。他的儿子萧纲也作了《奉和登北顾楼》诗。而在梁武帝父子600多年以后的南宋著名词人、镇江知府辛弃疾,他登北固亭所作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更使得北固楼和北固亭广为人知。可以说,今天的人们之所以知道北固楼和北固亭,大多数是由于读了辛弃疾的这两首词。如同崔颢和李白的诗歌使得黄鹤楼名扬天下一样,辛弃疾的词作也使得北固楼扬名中外。当然,萧衍父子的诗歌和辛弃疾的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作用,也离不开北固楼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名楼名篇,相得益彰,才能流芳千古。 南宋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开头写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明明是登北固亭(辛弃疾所登是南宋陈天麟重修的北固亭),为什么却说是“满眼风光北固楼”呢?这个问题也可说是“千古之谜”。这个“谜”的谜底,一般学者和注释者往往是从北固亭就是北固楼的角度加以解答,其实这种说法出现在辛弃疾作此词以后。
如果辛弃疾确实也是如此想的,那么我们只能认为他也受了《南史·萧正义传》误说的影响。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他对北固亭与北固楼的正面解释,我们怎能仅凭这两句词,就断定辛弃疾所说“北固楼”就是指题目中的“北固亭”呢?个人以为,辛弃疾词中的“北固楼”,应当从修辞的角度来解释。众所周知,辛弃疾是位爱用并擅用典故的词人。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好几个典故。
从《南乡子》词本身看,它的下片明显用了与京口有关的孙权的典故,它的上片表面看似乎并未用典,所以注释者和解析者都忽略了。其实开头两句并不意味着作者为了押韵而以北固楼代替北固亭,更不意味作者以为北固楼就是北固亭,而是暗用了梁武帝登北固楼的典故。
作者因北固楼与北固亭有关,所以用这个典故来写他登北固亭“北顾”的情况,既赞美“京口壮观”,又写自己北望心情,并借梁武帝之“北顾”反衬南宋统治者的不能“北顾”。所以才有下文“千古兴亡”之感,才有下片赞美孙权之词。不知这样的理解能否有助于解释这一“千古之谜”? 东晋北固楼虽然在梁武帝时仍然存在,但是《南史》成书于唐代初期,既然它在《萧正义传》中叙及北固楼已经崩坏,至少表明这座楼在唐代初期已经不再存在。确实,从初、盛唐诗人的诗作看,尽管有咏写润州芙蓉楼和万岁楼的,却再没有看到咏写北固楼的。这表明当时润州已不存在东晋北固楼。否则,梁武帝曾经登临赋诗的这座北固名楼,初、盛唐诗人怎么竟会无人登临赋诗呢?然而,到了中、晚唐之间,我们在唐人诗中又发现了北固楼,不过它叫做“北固新楼”。这首诗作者为中、晚唐之间的诗人张祜(约789年-约853年),他曾经多次往来于润州,晚年并隐居于丹阳。他写的诗歌题为《题润州李尚书北固新楼》,全诗是:“蹑石攀云一径危,粉廊朱槛眺江湄。青山半在潮来处,碧海先看月满时。树色转烟城斗峻,水光浮草岸遥卑。西楼又起公羊意,坐对寒潮向渺弥。”诗题既称“北固新楼”,而且诗有“蹑石攀云一径危”等语,表明此楼是建于北固山上,在州城之北。楼有“粉廊朱槛”,可以远眺,是座供登临游赏的建筑。
北固新楼的建造者,从张祜诗题看是“润州李尚书”。与张祜同时的“润州李尚书”当是李德裕。按《旧唐书·文宗纪》,李德裕大和八年(834年)十一月“以兵部尚书检校右仆射充镇海军节度、浙江 西道观察等使”(唐代浙西观察使例兼润州刺史),九年四月去任;开成元年(834年)十一月“李德裕检校户部尚书,充浙西观察使”,二年五月迁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对北固山特别有感情,所以他在润州这两任期间完全是有可能建造北固新楼的,根据这样的推定,北固新楼的建造当在大和八年(834年)到开成二年(837年)这几年之中。
李德裕的北固新楼建成以后,从现存材料看,没有看到有方志之类提到它,也没有看到有中晚唐其他诗人写到它,仅见于张祜的这篇诗歌咏写了它。而张祜的这首诗宋代以后的很长时间也不见流传,所以连《全唐诗》也没有搜集到。
直到近世以来南宋刻本《张承吉文集》重现于世,我们才看到了它,知道有“北固新楼”这座建筑。可以说这座楼自建成以后不久就长期湮没无闻了。为什么自晚唐以来,李德裕所建的甘露寺声名日盛,而同在北固山的同为李德裕所建的北固新楼却默默无闻呢?这也可以说是“千古之谜”。相信最终会有博雅之士揭开它的谜底,为北固山再添一段千古佳话。 源于北固楼,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载:“镇江府甘露寺 在北固山上 江山之胜 烟云显晦 萃于目前 旧有多景楼 尤为登览之最 盖取李赞皇(按 即李德裕)题临江(亭)诗有‘多景悬窗牖’之句 以是命名 楼即临江故基也 ”元代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九“甘露寺”载 “多景楼 在山之绝顶 元符后因焚荡再建 然非旧址 唯东面可眺 三隅暗甚 ”并引南宋乾道庚寅 1170年 镇江知府陈天麟所撰多景楼记说 “多景楼不知其所始与所以名。寺兴于唐,由李卫公以后,登北固题咏者皆不及多景楼,当建于本朝无疑。”清代陆蓥《问花楼诗话》卷一载:“北固山多景楼 明时已圮 ”但清代前期洪升尚有《多景楼》诗篇 这些记载清楚表明 多景楼为甘露寺寺楼之一 因李德裕诗得名 当是北宋时期建于唐临江亭旧址 因元佑 1086年-1093年 末火灾焚毁后元符 1098年-1100年 中再建 已非旧址 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再迁至新址(陆游因而作多景楼词) 由此可见 多景楼与北固楼是两座楼 它们之间并无渊源关系。
梁武帝登的
梁武帝父子的诗题清楚表明,他们登的是“北顾楼”即北固楼。而且,《梁书·武帝本纪》等也都说梁武帝是“幸京口城北固楼”,即使《南史·武帝本纪》也是如此说,说明北固楼在当时尚未崩坏,或者虽崩坏但加修缮。但是,《南史·萧正义传》的记载却是:“属武帝幸朱方,正义修解宇,以待舆驾。初,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蔡谟起楼其上,以置军实。是后崩坏,顶犹有小亭,登降甚狭。及上升之,下辇步进。正义乃广其路,傍施栏楯。翌日上幸,遂通小舆。上悦,登望久之,敕曰:‘此岭不足须固守,然京口实乃壮观。’乃改曰‘北顾’。赐正义束帛。”按照这一说法,北固楼早已崩坏,梁武帝登的只是北固山和北固亭而已,根本没有登北固楼之事。这就与梁武帝父子的自述,以及《梁书》《南史》的记载大相径庭。
对于这一情况,不少学者和著述是采取了北固亭就是北固楼的说法给以解释。个人以为,仅从《南史·萧正义传》的记载看,北固楼与北固亭就是两种建筑,不能因为它说北固楼已崩坏,就以为梁武帝登的“北顾楼”是北固亭,进而断定北固楼就是北固亭。事实上,北固亭就是北固楼这一说法出于南宋以后,用这种说法说明梁朝的情况,不符事实,也不能成立。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出在《南史·萧正义传》。《萧正义传》不见于《梁书》,是《南史》新撰的传记。对于《南史》一书,《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正史二》批评说:“盖延寿当日专致力于《北史》,《南史》不过因其旧文,排纂删润,故其减字节句,每失本意。间有所增益,又缘饰为多。如宋《路太后传》……延寿采杂史为实录,又岂可尽信哉?”《萧正义传》作为《南史》新立之传,自然不免要“采杂史为实录”,真真假假间杂在一起,“又岂可尽信”?该传对梁武帝登北固楼的记叙,远比《梁书·武帝本纪》具体详细,颇有“小说”色彩;而且,该传所叙不但与《梁书》的记载,也与《南史》的其他有关记载相矛盾,显然所用材料也是“采杂史”,加上交代不清楚,所以并不可靠。而由于它的记载有问题,给人造成了梁武帝登的是北固亭而不是北固楼这一错误印象,也为后来北固亭即北固楼说奠定基础,从而形成了“千古之谜”。 在“天下第一江山”题刻照壁的辉映中,甘露寺的寺门轻轻开启,二边是清末名书画家苏涧宽用篆书所写的一副楹联:“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既表达了北固山的雄秀气势,又点出了甘露寺的建筑年代,其上的横披则为“南徐净域”,可谓言简意深,寄托无限。甘露寺的建筑特点与金、焦二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凌空飞阁之势,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
在寺中众多的建筑中,最著名的是清晖亭、铁塔、多景楼和祭江亭。
铁塔在清晖亭东。此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原为石塔,约在乾符年间(874—888年)石塔倒坍湮没。至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甘露寺僧主持为了扩充庙宇,掘得李德裕建石塔时埋入塔基的遗物,在旧址兴建九级铁塔,建于宋熙宁九年(1016年),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年)。
在重瘗唐代遗物金馆、银椁及李德裕亲书的碑记石刻等的同时,并又增添舍利子,石函等物。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因海啸、雷击而毁,后仿原式复制为七级铁塔,高约13米,仍有尖顶、相轮,耸峙崇山,成为北固山胜景。
清代乾隆皇帝所写的“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形象地描绘了“京口三山”风光的美妙。至光绪年间“雷坠铁塔四层”。 见到的铁塔为四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塔座为须弥宝座式,上镌如意水纹、卷浪等图案,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壸门和佛像,塔身每层皆八面四门,上铸飞天、莲座、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坐佛、站佛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多景楼在甘露寺的背后,位于北固山后峰顶上,是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古名北固楼,亦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它时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多景楼因米芾题书“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而闻名。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唐朝宰相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牖”诗句,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楼,极目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百年戌马三分国,千古江山一倚楼。”朝东眺望,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飘渺;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愈远愈淡,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楼脚下,使人诗情画意油然而生。陈毅同志当年登临北固山时曾感慨地说:“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最佳之地,宋元以来经常为历代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之所。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科学家沈括,书画家米芾,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陈亮、陆游、刘过,元代的蒙族诗人萨都刺等人和明清无数文人雅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期间,常登楼吟楼,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的壮丽诗篇。除了文首引用的那阙《南乡子》,他又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词,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了忧国忧民的节义肝胆,道出了报国无门的悲怆和愤慨。辛弃疾( 1140 —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是和陆游齐名的南宋爱国诗人,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二十来岁便在家乡拉起两千人马进行抗金,他还曾率数骑闯入金营五万军中,将正在与金将饮酒的叛军首领张安国活捉,并杀出重围。那年他才二十三岁。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中曾对战斗生涯作了描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渡以后,他将《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复国大计献给朝廷,却始终不被理睬,辛弃疾一生以收复故土为己任,可到头来只能栽花种菜,饮酒填词,“倩红巾翠袖,抆英雄泪”。难怪乎他会发出“却将万字平安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把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激昂呼声。
北固亭
多景楼东面,有一座石柱方亭,古称北固亭。另外还有许多别称: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古人有云:“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因而又名凌云亭、摩天亭。传说中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孙夫人随刘备去荆州后,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孙夫人听到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名祭江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之名则是清未康有为的杰作,他在星空月夜,登亭看到北固山“峰峦隐出烟雾,山光月色相吞吐”的胜境,情不自禁,援笔题名为“江山第一亭”。在这许多名称中,家喻户晓的还是北固亭和祭江亭,其中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北固亭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楹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有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 佛门铁塔映古寺。位于北固山的甘露寺由于《三国演义》的传说,佛教文化已被淡化,只是位于北固山后峰东南的铁塔,还在提示着人们这里曾有过的兴盛的佛教文化。铁塔原为石塔,始建于唐朝宝历年间,后经过多次损毁、修复。
现存的塔一、二层是宋代原物,三、四层为明代所铸,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铁塔的结构为平面八角形, 每乘有四门,而且层层都铸有精致的佛像和飞天像,姿态生动,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佛门故事。塔基须弥座上刻有卷浪、莲瓣、二龙等图案,形象生动,确为艺术精品。
清代乾隆皇帝来此,曾写下“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杆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的诗句,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

㈩ 铁塔在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铁塔复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半部制,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阅读全文

与北固山九层铁塔有哪些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