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松滋县的历史名人
原为江沛县人,后以侯入籍松兹,子孙世居于此,是宿松进入正史的第一个名人。公元前208年,他以舍人身份,从刘邦在沛县起义,逐鹿中原,成为汉高祖手下一名侍卫官员,入关后,封为“郎中”之职。天下平定后,徐厉为常山郡国丞相。公元前184年,高后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免去徐厉丞相职务,封为松兹侯,当时松兹国驻地叫仙田铺,地处庐江郡西部,寻阳东北,皖县西南。徐厉到封地后,励精图治,把境内治理很好,民歌富庶,国号升平。公元前174年,偃武修文的夷侯病逝于松兹,其侯爵由其长子徐卓承袭,绵延三代之久。徐厉的业绩,载入司马迁的《史记·年表》,为松兹人民众口皆碑。
张何丹,原为四川人,后定居松兹。西汉末年,曾在朝廷担任散大夫(谏官)之职,因秉性忠直,多次上疏弹劾王莽,被贬为松兹县令。张何丹至松兹后,爱民如子,十分重视农业,培育出一种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优良稻种?仙田瑞谷。后来他把县治从仙田铺迁至今县城。张何丹为官期间,日夜操劳,讲究法治,体恤民情,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其中“斗米斤鸡”奇案,一直传诵至今。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公元176年,出生于今宿松县陈汉沟。汉献帝兴平元年,陈武被孙策拜为别部司马。建安四年,陈武组建新军。公元前208年赤壁大战中,陈武为第四队领兵军官,军功卓著,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八月,陈武从孙权击合肥,为救孙权,奋命战死,时年四十岁。武有两子,长子陈修,封都亭侯;次子陈表,封都乡侯。父子三人的业绩,均载入《三国志》,饶有名将家风。
周本,系南郡太守周瑜长子后裔,公元860年生于舒州宿松县原梅墩乡。少孤贫,有勇力,曾遇猛虎于严恭山上,徒手格杀之,从而闻名遐尔。适值五代十国,干戈纷起,群雄割据,本自26岁时即在池州节度使赵?帐下为将。由于屡建奇功,在杨行密进入杨州受封为淮南节度使时,遂授周本淮南马步使之职,协助掌管兵权。907年,吴帝嘉其能,升本为信州刺史。923年,唐庄宗封本为雄武将军、德胜节度使、安西大将军、西平王。周本虽受唐封,守地仍在吴国境内,悉心辅佐杨浦。937年10月,周本愤恨成疾,忧郁而死,谥恭烈,归葬与故乡且寄冲潘家冲凤形山。周本是宿松进入正史袭封王爵的唯一名人。周本长子周邺,少骁勇,常随父出征,屡建战功,遂在信州擢为吴国部将。后随本驻守寿州、庐州、庐江等地,凡军政要事,多有效劳。后周本去世,南唐授周邺为庐江节度使。其弟弘祚,亦仕南唐为舒州刺,史。父子三人,皆载入国史,祥于邑乘,其丰功伟绩,劲节英风,在十国春秋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郝杰,字元英,宿松人。少孤,家贫,立志于学,攻读经史,才名远播。宋高宗南渡后,金人不断入侵,杰怀着抗金热忱,奉檄从军,来到舒州郡里,由于朝廷苟且偷安,地方官员庸碌无为,报国之志,久不得遂。后敬谒朱?于道中(今新安岭),被朱?收为学生。郝杰从朱子至白鹿书院后,质疑问难,深得宋代理学要领,进步很快,每言学,以有济于人物为实际,不尚空谈,弦诵中尝有匡复社稷之志,著策百篇,阐明政见,惜未问世而失传。杰的草书流利而有工力,人们用“善草如斗”、“纵横皆有趣”来形容,可惜天不假之年,未满三十而离世,但留下了不朽之名。 (1319?1394),号松颜,系南宋都统辖石兴宗之孙,宿松县杜溪庄人。自幼秉承祖教,家居习武,略读经史诸书,洞悉时势。1361年,率兵赴九江归顺明太祖,授良为统兵元帅,镇守宿松。次年将粮草运至鄱阳湖,救朱元璋于陈友谅的围困之中。1363年参加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立下大功。1369年被太祖敕封为武德将军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充任指挥,镇守亳州。1377年,被封为武节将军。石良大约是在洪武十九年致仕回家主修石氏首届宗谱的,由长子石镜袭其封爵,明太祖封赏石良回家可造座宰相府,良还乡就造了座一进九重的官厅,石宰相屋的名称由此而生。
金忠士(1556?1618),字元卿,号丽阳,宿松城关人。幼聪颖,家贫而不辍学,1591年,一跃举于乡, (1915?2006),宿松县五里乡牌楼村人,安徽省著名红军书法家。1935年,黎结束私塾学习到南京谋业,寻机就读安徽公学,萌发报国志向;次年北上京都,参加清华大学校内读书活动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7年,他奔赴山西太原,考入抗日军政训练班。全国抗战爆发,他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时,他走村串户,写标语、画漫画,动员群众抗日。尔后,相继刻写油印《行军日报》、《野火报》。抗战胜利后,主编《前进》报。1958年转业,任安徽省新闻图片社社长。黎自幼聪敏好学,喜诗文,酷爱书法,博采众长,独具风格。曾在黄山桃花溪旁创立“黄山画店”,在合肥创办黄山书画院。其书法作品多次在京、沪、庐等地展出,出版《黎光祖离休书课》、《采熔轩书法集》及《黄山百咏》和《离休呤》诗集。黎光祖离休后仍任天下名人交流研究会顾问,中国王羲之研究会顾问、中国洞庭书画院高级书画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安徽老年书画联谊会、太白书画院的顾问;安徽书协名誉理事,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松园竹雨艺术家学社社长。
李实秋1923年考入宿松县第二高等小学。1925年在黄花镇陈道士湾以教私塾为名,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党。6月,任四区(独山)区委书记。建立了独山、潘铺、宿松等地党的支部;积极组织独山、上沿、下新等地农民协会。1927年1月,调县农协会任组织部长。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转入地下斗争。1928年1月,转移到安徽省望江县,与当地党的组织接上关系,以当船工为名,继续坚持地下斗争。5月被捕,押回黄梅,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临刑前挥笔自挽:“坐望江牢,戴九江镣,归到黄梅终一死;国民党坏,-党好,奉行赤化祝千秋。”横额:“痛哉快哉!”还写了“中国-党党员李实秋之墓”的碑题。在“农民兄弟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从容就义。 安徽宿松人,1953年1月生,1968--1972年 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刘屋生产队指导员,金坝村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1972--1974年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74--1977年 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工作,1977--1980年 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秘书,1980--1982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82--1983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83--1985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其间:1984--1985年挂职任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85--1993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其间:1991--1993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1993--1994年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94--1997年 国务院副秘书长,1997--2000年 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000--200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06-- 2007年12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07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2月28日辞去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2008年1月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2006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补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叶尚志 男,1919年9月出生,安徽宿松人坝头人,中共党员。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建国前从事军事、政治和干部教育工作。建国后长期从事统战、民族、教育、组织等领导工作。是上海市副市级离休干部。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安徽经济文化技术促进会会长、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等。近著《静悟遐思录》《世纪留笔》姐妹篇文集两本和《叶尚志诗书画集》。
『贰』 松滋有哪些近代的名胜古迹
http://www.hbsz.gov.cn/Web/TravelList.aspx?SecID=16
『叁』 湖北荆州松滋邹姓的历史:从哪里来,宗谱,分布情况及其祠堂
我是湖北松滋姓覃的,哈哈哈 俣哈哈哈哈
『肆』 松滋市的来历
松滋古属来荆州,战国属楚自,秦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
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1996年5月18日撤县建设市。
『伍』 历史上湖北松滋还有哪些称谓
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隋朝大业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回, 名高成。东汉建答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治于今涴市镇)。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另外也有别名成为:酒城、金松滋。
『陆』 松滋县沙道观的历史
哪个告诉你松滋没历史的..
松滋一千多年了你晓得不?
不懂请你闭肛!
松滋地域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之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部分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至今。
历史上曾经有160多年,南北两地远隔千里有两个松滋,一个是老家,一个是客家。隋朝统一十八年后,原庐江郡“松滋”改为“宿松”,意为松滋的源头。
“高成”这个名字是汉高祖刘邦时候给取的,但是这个县级建置只存在了232年,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了孱陵(今公安县)。
还有一个名字“言程”, 比如现如今的“言程中学”、“言程公园”是一个什么出处呢?西汉中间夹着一个王莽的新朝,这个王莽过了十四年的皇帝瘾。王莽对改名有种特别的癖好,一上台,就大改地名。他在位十四年,郡国改名者75个,占全国郡国总数的73%,县、道、侯国改名者730个,占46%,“岁复变更,一郡至五易名”,以至他任命的地方官都找不到任所。“言程”这个名字就是他的“杰作”,可惜太短命,仅存在了十几年就又被刘家人改回了“高成”。
松滋境内,有一点墨水的文人皆以“古乐乡人”自居。史书记载:“松滋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但具体的古乐乡位置在哪里?《水经注》云:乐乡者……,其城陆抗所筑,乐乡城在今江陵府松滋县东。乐乡城北,江中有沙碛,对岸踏浅可渡,江津要害之地也。这样说来,古乐乡的治所就是松滋东北部长江边的一个要害码头了。而查松滋的历史,东北的长江边,成型的码头与集镇只有一个涴市,而在民国三十五年行政区划中,这一地区的乡名就叫古乐乡。由此而知,裁高成并入了孱陵后,设乐乡督治的治所就是在现在松滋的涴市镇了。
松滋有一个镇叫老城镇,老城就是老县城的意思。老城在“松滋”侨民客居之前,已经做过了232年的县城,那时候的名字叫“上明城”,后来改称松滋城。松滋县历属荆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湖北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二年八月县长被杀,县治由松滋城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民国二十九年七月,因日机轰炸,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坪。日本投降后,于三十四年九月(1945年)迁新江口。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
“新江口”原名“划子嘴”,因青峰山下松滋河涨水时,多有渔舟出没其间,松滋称小渔舟为“划划子”,故将位于青峰山嘴几户渔家聚集之地称“划子嘴”。清末明初,镇内经营棉花行业甚多。当时,枝江县江口镇因经营百里洲棉花“江口棉”闻名于世。因划子嘴经营“八宝棉”堪与“江口棉”媲美,故划子嘴花商遂将运销沙市、汉口等地的棉花称“新江口棉”,故得名新江口。
松滋人的来源,除了东晋咸康3年安徽庐江郡流民,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的江西移民,只有一少部分的土著人。西汉开国后封皇族,定王刘发分在长沙,他的后裔有位叫刘梁,得封高城候,治所就在今天的松滋老城,其后代至今仍在老城南门外,小地名叫黑石溪,松滋地域的土著居民也都曾经是汉高城侯的臣民。
1996年松滋撤县建市之时,也有正如一千多年前的王莽一样热衷改名的官员准备美其名曰:“白云市”,幸亏广东有个叫“白云”的县级建置,替松滋挡了一刀,延续了“松滋”这个名字的千年历史。
『柒』 请教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的历史沿革
湖北省荆州来市松滋市源历史沿革 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 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1996年5月18日撤县建设市。
『捌』 松滋历史上的酒有酒名哪些
“白云边”,酿造地湖北松滋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
『玖』 松滋市为什么叫松滋而不叫别的名字
松滋以前不叫松滋,叫乐乡,不是还有个乐乡大道么,如果你在古书上看见乐乡回这个地名那就是我答们松滋了,叫松滋是因为安徽的难民逃难到这里而改的,也就是说我们松滋人的大部分祖先都是安徽人。。。。。详见如下。。。。
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 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1996年5月18日撤县建设市。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