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如何出高中历史试卷

如何出高中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21-02-05 11:31:11

❶ 怎样分析高中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试卷无非就是选择题需要分析(主观题说实在的你要是能分版析出来那你主观题权就直接标答了),而选择题最重要的是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和对题干的正确解答,即抓住关键点(时间,地点,人,描述,出处基本就可以确立一个大背景)。你选择题错了,是理解不到位,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还是没有抓到关键点?都是分析时的重点。

❷ 高中历史应该怎么学为什么试卷上很多选择题课本里都没有交代

1卷子上考的大部分是课本上有的,但考察的角度或者提法与课本有一定差异,这就要专求你在学习的时候属要活学活用,你对课本吃透了,才具备透过无数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如果你对教材做到两点,你的看法应该会大为改观:一是熟练;二是理解 2记基本史实,记线索记主干,记一些结论或者认识性的东西(原因条件影响评价等)

❸ 什么样的高中历史试卷好

直接去书店买《五三》或者《天利三十八套》 就行了

❹ 如何做高中历史大题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
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试题结构。
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
示语、限定语。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由专用历史名词构成(材料问答题的主干语一般以历史材料的形式出现)。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这是问题的主体,是试题的核心,试题的其余各成分都围绕它展开。只有正确理解中心语的内涵,才能把握住审题的大方向。不然,准确审题则无从谈起。找出主干语应作为审题的起点。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是审题的最终落脚点。找准答项语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就明确了思维的方向、找到了解题的着力点,收集材料、组织答案就有了目标。审定答项语是审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这些词语能够清楚地告诉我们试题的类型,提示我们应对的方法。把握准提示语,就能够确定答案的基本结构,确定试题的基本解答方式。
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个别试题的限定语融合在主干语之中)。如:"简要评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活动。"一题中带着重号的词语就属于限定语。其中"简要"是对提示语从程度方面进行的限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对主干语从时间范围上进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对答项语从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准确理解了限定语就可以少做许多无用功,从而保证把非常宝贵的考试时间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并且还可以减少阅卷老师的劳动量,避免惹老师讨厌。
当然,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有的是一题多问。有的虽然是只有一问,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却不是一目了然。如98年高考试题第49题:"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题中的主干语是"这种现象"即"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答项语是"原因",提示语是"说明",限定语是"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虽然这几种成分的分布不是那么清楚,但只要稍做深入分析,并不难找出。一题多问的,则需要逐个找出它们的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和限定语。把一个题目看作是几个题目分别解答。
第二,推敲关键词语。
弄清试题结构,找出试题的四个组成部分,只是为准确审题创造了便利条件。理解了上述四部分的内涵才能算得上明确了题目要求。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都是由若干词或词组组成的,能否正确认识上述各成分,取决于对这些词语,特别是关键词语的理解。由此看来,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是审题的基础,推敲关键词语便成为审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
审题中最易于出错的是限定语。对组成限定语的各词语的推敲,往往决定着考生能否按照命题者限定的范围答题。如果把题审"小",就会导致答案要点不全。如果把题审"大",就会多做许多无用功,浪费大量宝贵的考试时间,并且还会冲淡问题的主题,影响考试的得分。因此,我们在考试中应不惜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这项重要工作。
在有多个问项的问答题中,审清每一问的主干语并非易事。除第一问以外的各个问项的主干语大多是代词,如:"其"、"此"等等。这些代词的含义都是由它前面的一句或几句话决定的,有些语句往往还相当复杂。在审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导致不能正确认识这些代词的含义。这样,就必然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自然也就得不到本来应得的分数。
第三,推测命题意图。
要做到真正准确地理解题义,完全按照试题的要求解答问答题,仅仅能把题目的结构弄清,把握住关键词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了试题,是不能够完全满足要求的。只有认识到了命题者的意图,审题才能算是真正"到位"。考生弄清了命题者要考查哪些方面的能力、考查哪些基础知识,考查哪些方面的政治思想认识?就能够按照命题者的意图,顺着命题者的思路去解答问题。这样,考生对问题的解答,就会最大限度地接近试题的"参考答案"。

二、找齐材料
在"审清题目"之后,考生的思维应立即转向对答题所需材料的收集上来。找齐材料是解好问答题的关键。只有找齐了材料,才能保证回答问题时不漏要点。换言之,就是不漏得分点。由此我们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对答题所需材料搜集的齐全与否,将决定着问答题的最后得分。
"材料"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收集"当然是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
对材料的收集要"全面",不漏过与题目有关的任何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解决时间紧与内容多的矛盾,做到"简明",对材料的搜寻只能是纲要性的,框架式的。

三、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是规范答题的必要条件。
1.理清答案的基本结构,筛选要点。
完成前面所述两个步骤以后,考生的主要精力应立即转到对答案的总体规划上。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次对试题要求仔细推敲,然后从前面选定的材料中精选出与题目关系最密切的部分,组成答案要点。
2.研究试题的分值分布,确定答题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分值较高的问项,理所当然是解答的重点。
3.理清试题本身并未明确指出思考方向的问项的解答思路,突破难点。这些问题虽然难以把握,但它们往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原因"、"评价"、"体会"等等。下面探讨一下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①"原因"。分析原因无论从什么角度入手,都必须明确找出历史的承担者--题中所述历史现象所涉及的社会团体(或个人)。逐个分析它们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它们的政治、经济要求,它们与题目中所涉及的事物的联系。由此,就不难找出它们对题中所述历史现象的发生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是上述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②"评价"。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等几个角度思考。
积极方面,通常又称之为"意义"。往往分成以下三部分来回答:第一,用简练的语言(一般是一句话)概括所考查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第二,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产生的直接的、近期的、较小范围的作用和影响。第三,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深刻的、长期的、大范围的影响。
③"体会"(启发、启示、反映出什么、想到了什么?等等)。这类问题,考生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许多同学在考试时,干脆放弃这些题目。
其实,这种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它们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题中现象所反映出的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第二,题中现象所反映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第三,题中所述现象验证了哪些现行政策的正确性或者是验证了哪些事物的危害性。第四,我们能从题中现象中得出哪些经验教训。第五,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后,我们的工作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按照上述思路思考,我们就不难得出"体会"类试题的答案。再加上此类问题的评分标准一般比较宽泛。这类"难题"反倒能够成为易于得分的题目。
4.打破思维定式,严格按照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问题。
引进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改变教材和社会造成的思维定式,是高考检测考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历史,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命题方式。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的特点,往往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同时,也都有着相当高的难度,是考生易于失分的试题。如:1995年高考第38题第3、4问:"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答案为:"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而许多考生却基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勤劳的中国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的灿烂辉煌文化成就为全世界所注目,我们为自己的祖先的成就而自豪"等思维定式,不能客观地分析中国古代的社会条件,对在封建制度下科技被视为"奇技淫巧"等现象视而不见。结果他们的思维方向与试题要求南辕北辙,考取高分自然就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考生在确定解题思路时,一定不能先回顾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不能机械照搬教材上相关内容的表述。应是坚定地依照审题的结果,果断地从教材相应内容中提取与试题有关的一些方面的信息,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就能有效地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保证把审题的成果转化成答题的正确思路。
5.编制提纲。
大家普遍认为,编制提纲是保证答案的完整、条理、规范、整洁的必要手段,应该是应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许多考生在应试中为了节省时间,往往省略这一步骤。这主要是由于考试时间紧与试卷题量大的矛盾所致。综合利弊,较为恰当的做法是:提纲一定要列,但必需简明扼要。
提纲应包括两大方面内容,第一,明确列出共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分几段,每一段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使用哪些关键词语。第二,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布局,安排好每一小问、每一层次在卷面上位置,为下一步的规范作答奠定基础。
提纲字数不易过多,自己能明白即可。

四、规范作答
规范作答是解答好问答题的最终保证。
1.答题格式规范。解答问题要严格对应试题的提问方式,采用历史教学界通常使用的格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这样组织出的答案就能与历史阅卷教师的一般思路保持一致,为老师顺利地阅读、评判试题创造出便利条件。按照规范化的格式答题,能有效地减轻评卷老师负担。同时,也在无形中为考生创造了更多得分机会。
2.语言规范。组织答案必须注意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这样做的优点主要在于:能用最简捷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考生的思想。同时,还能充分地显示出考生的历史学功底,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3.书写规范。书写规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字体规范、用字规范。答题一般应使用楷书,字体虽然不要求有多高的艺术水平,但必须要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答卷时用字也必须注意规范,不能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更不能自己随便造字。第二,布局规范。答卷时要尽可能按照"编制提纲"时设计的版面书写,考生书写的答案以占试卷所留空格的五分之四左右为易。做到了以上两点,考生的答案就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样,就能保证考生书写的答案的所有要点,不因辨识不清(或者是因为书写的杂乱无章,阅卷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找出所需要点)而不能转化成得分点。

❺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命制试卷的能力,更要能够上好试卷讲评课。上好试卷讲评课意义重大:对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查漏补缺,纠正错误、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为下一阶段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对我们老师而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由于对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历史试卷评析教学并不尽如人意,满堂灌、重讲解、轻参与、批评多、鼓励少、蜻蜓点水似的题题讲评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认真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
很多老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很好上,不用备课,不用设计,讲到哪里算哪里。这种错误观念是导致讲评课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想上好试卷讲评课,必须提前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及时认真批阅试卷,二是做好试卷分析,这是上好讲评课的两大必备前提。
现行高中历史试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客观题和主观题。相对而言,客观题的答案比较唯一,不易产生分歧,容易批阅。但批阅主观题时,要相当慎重。首先要尽可能统一评分标准,给分客观,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其产生委屈感,认为老师不公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其次因为目前高考对主观题的批阅是踩点给分,所以批阅时不能简单地打“勾”“叉”,或直接打个分数,而应该把学生的得分点用红笔划下来,并给出分值;同时对学生做错的题目,尽可能地在每个同学的试卷上写下批语,如“没有读懂题目,答非所问”、 “思维定势,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答案过于白话,请用历史专业术语”等,这样既有利于老师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讲评,同时又利于学生拿到试卷后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反思自己的解题情况和解答时存在的缺陷,从而使师生达到共识。
试卷批阅完成后,接下来就要认真分析试卷。首先要分析试卷本身,如命题者的立意、试卷的结构、试题的分布等,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明白考试一般都会考哪些内容,从什么角度去考,主要的题型有哪些,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抓好哪些主干知识,联系哪些生活情境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的答卷情况,如每道题的正答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学生答题中的常见错误、失分较多的题型等,只有这样,老师讲评时才知道重点应该讲哪些题目,哪些题目可以不用讲,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应该再巩固。
二、及时讲评、突出重点、对症下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在考试结束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比较深刻,心理上他们也迫切地想知道试卷的答案及考试的结果。这个时候,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纯,求知欲望最强烈,对老师讲评试卷最感兴趣,上课时最容易集中注意力。俗话说:“趁热打铁”,此时的教师有效讲评,可以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集团化、解题思路最优化、思维角度发散化,既可起到归纳、整理、升华知识的作用,又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系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相反,如果教师迟迟不讲评,冷了铁锤再打铁,那学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事倍而功半。因此,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抓紧时间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及时讲评,越快越好。
一套试卷中各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是不一致的。为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评时不能面面面俱到,逐一讲评,而要有所选择。一般来说,根据学生答题出错的情况,一套试卷中的题目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题目;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题目;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题目。对第一类题目,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题目往往属于具有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应重点讲评。
另外,大家都知道:高明的医生之所以深得病人的喜爱,是因为他们能对症下药,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同样的道理,一个优秀的教师也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检查、诊断、反馈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切中要害,对症下药,避免学生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如在对试题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历史原因分析”类的题目失分比较严重,那就要具体讲、重点讲,并开出避免失分或少失分的药方。
三、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方法指引
讲评试卷时,教师还应该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建立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纵横捭阖的知识框架,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如讲到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相关的题目时,老师讲评时可以按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民国初期三个阶段列出不同时期创办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企业名称,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列出每个阶段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深层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虽然遭受到各种压迫,但毕竟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并改变着中国人民的政治追求、文化生活、思想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巩固了与这道题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技术和方法的重要性。因此,评讲试卷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学生正确答案的层面,更应该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如近年来高考选择题大多采用情境式命题法,即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这一类题目学生容易失分,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一是提取有效信息:对文字、数字、图表等各类新材料认真阅读,捕捉关键信息,理解新情境的主题,摒弃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二是转换信息:将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和选项要求与相应的课本知识相链接,思考该题目需要联系和调动的知识点,这是解答情境式选择题的关键和中心环节。三是整合信息:把材料信息、书本知识、选项理解、主题立意等有机结合起来,逐个筛选备选的选项,找出正确的答案。教师结合考试中的典型例题,将情境式选择题的整个思维过程揭示出来,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从中悟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技巧,遵循答题规范,找到解题的窍门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一次的试卷讲评变成学生进步的阶梯。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欣赏和鼓励为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调查结果也发现“对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好。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因此,即使是试卷讲评课,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一言堂。我认为可采取如下做法:如果某道题学生做得不够理想,可让他们重做一次,然后再讲;如果自己累了,那就放下架子,让学生当回老师,换位教学;如果题目有缺陷,那就让学生尝试着修改,使其完美;如果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案有道理,那就给其机会尽情表达,并充分肯定;……。总的来讲,
即使是讲评课,只要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照样会灵动而高效。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数,也希望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讲评时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欲望,使表扬和鼓励贯穿整个讲评课的始终。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在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答卷上的优点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等要大加推崇,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教室内的类似“学习园地”的地方,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分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添其成功感。总之,讲评课应以欣赏和鼓励为主,切忌讽刺、挖苦学生,应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总的来讲,认真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及时讲评、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方法指引是上好讲评课的关键,以欣赏和鼓励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会使讲评课锦上添花。当然,教无定法,讲评课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我们期待更优质、更高效的历史试卷讲评课!

❻ 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记得我在上高中时,历史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学好历史,一定得把课本看“厚”。当时不懂,后来方才明白:书看得多了,自然就厚了。
一 、“坐标式”与具体事件
这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或专题而使用的方法。以坐标原点为一历史事件,以坐标纵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的前因与后果,以坐标横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色人物之态度观点及行为等,以这样的直观方式把某一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都考虑进来,有助于我们对此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中,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场运动中,洋务派、顽固派最高当权者各持何态度又各自采取了什么行动。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把握重点。
二、“提纲式”与总体复习
我在临近考试复习历史时往往采用这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这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前提下,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教材知识内容重现出来,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能把教材目录默写出来。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可以帮你以快速的时间把课本从头到尾复习一遍,当然在画这种知识结构图时要尽量多地回想具体的细节和思考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家在学习累的时候,不妨这样在纸上画一画,忆一忆,既休息了大脑,有复习了知识。
三 、“点线面结合”与人物评价
学习历史,免不了涉及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我认为作为高中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把握以下基本的三点即可:“点”即出发点,立场,是历史人物言论行为的初衷;“线”即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这条“总线”;“面”是指结合其功过得失综合对其作出的全面评价。比如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既要看到他作为封建官员所持的立场,从而理解其镇压起义军时的残酷凶狠,又要看到他作为洋务派所具有的求强御侮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综合这两方面我们再对其做出客观总体的评价。
四 、“先同后异,同中再求异”与事件比较
比较题也是在学习历史中经常遇到的,无外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我想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应该先看其相同点,因为不相干的两事物是无法做出比较的,相同点往往是较明显的,这样在作题时就会容易些。比如,比较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既然同称鸦片战争,我们很自然想到二者的关系,后者应是前者的继续和扩大,进而想到二者发动的目的和当时的国际背景都是相同的。再如,中日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异同,同样在字面上我们可看到两次战争都是与外国列强进行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都是对中国的掠夺。所以对那些碰到比较题无从下手的同学,应该学会合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五、“扩展+关键词”与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是我们在考试中必然会遇到的,也是感到比较棘手的。如何做,我想最基本的要抓住这两点。“扩展”是说在看材料时不应仅仅局限在材料本身,而应把思维进行延伸,把这段材料放到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当中,考察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这样就会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轮廓,便于在更大范围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关键词”是指材料中不起眼的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的信息,看似无用的往往却是重要的,比如材料的出处,时间或者某个人物等,这些都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所以说,难的不是题目,而是我们的眼睛能否看到这些细节。

❼ 如何原创高中历史试题

对不同时期的同一类似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比如对改革,出题人可以同专时将美国罗属斯福“新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及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三者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从“产生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对我们的启示”等方面出题。同时,出题人也可以在第一问问一些具体的史实。最后切记,一道解析题的每一小问要连贯,以考生的角度出题,能让考生在答题时渐渐有思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体系。这样,就能出好题了。
绝对原创,望采纳~~

❽ 如何命制高中历史试题和评估试题难度

高中历史试题主要分为两部分:选择和材料解析。
一般是343的比例。就是容易的版题目占三成,中等四成权,难度四成。
如果是月考试卷,100分为满分,最好25道选择题50分,两道大题。
高考类型的话是12道选择,3道大题,包括一道选修。
命题可以阅览之前的题目有,自己命题的话可以去看一些历史著作,都是对历史有全新的诠释,包括《剑桥中华民国史》、《重说中国近代史》、《近代历史的新陈代谢》等。需要命题者自身的阅读水平和命制试卷的独特视角。
希望能帮到你。

❾ 如何做高中历史材料题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如“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只答出掠夺印第安人或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的,给2分;答出两方面并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是主导方面的,给3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势。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通过每年的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是不难看出这一点的。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❿ 高中历史题怎么答启示类的题

对于平时做练习: 1.选择题。平时做历史选择题,是开卷有益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在某个知识点不会时去查书。做选择题,要一个一个题的一个一个选项,整个句子各个历史名词细细的抠,细细思考。遇到模棱两可的或者不熟,忘了的题中的关键词时务必去查书。学历史,做历史题需要的不是做题量而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做题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你做这些题的目的就是巩固课本知识。要注意细节,一点都不能含糊。做题的过程,遇到拿不准的名词,你上课本上查的过程就是巩固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做的历史题很多,却拿不了好成绩,平时一个劲的背知识点。正确的做法是在做题的过程中随时查书,你查书的过程就是巩固记忆。历史学习需要零碎时间。而做题过程好好利用,像我以上说的,你就不用在课外再花时间背了。
必须注意的是,1.做题要注意细节,每个题的每个细节都别放过。其实老师讲课时也是这样。遇到不懂的,课上如果你来不及,就把疑问记下来,课下务必弄懂。
2.遇到不懂的去查书。不到万不得已别去问别人或问老师。你自己在课本上搜索的过程可以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同时自己查书记得牢,你在查某某题某个知识点的同时在课本上查,你同时可以发现课本其他知识点和这个知识点的联系。
3.坚持“钻牛角尖”。钻牛角尖你可以锻炼思维缜密度,即使花费时间大你也能提高严谨度,思维判断能力,辨析能力,而历史卷子选择题很大程度上是一堆差不多的选项。钻牛角尖很多时候你最后是能得到正确解释的。其实大多数时候人们把追求严谨叫做‘钻牛角尖”是不合理的。严谨是有用的。
4.平时听到和自己历史课有关的内容注意聆听,多加思考。
5.上历史课时要大胆思考,大胆疑问,自己寻求解释,实在想不通可以问老师。(不过如果你想些太“课外”的,太和课内无关的,就是浪费时间了。你要思考各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历史题主要就是考他们各知识点的联系。
6.务必坚持思考。坚持做到:如果自己不理解书中某些内容,坚持不背,直到搞明白。其实,你思考这书上内容的过程就是巩固记忆。你这个思维过程是活的,而死记硬背是死的,2者哪个记得牢,不言自明。
2.笔答题。笔答题是不需要什么技巧的。在平时不用做笔答题。因为这些题考的范围很大,一道题要答多个点,即使历史很好的学生也很难保证满分。所以你平时对于这些大题,你先看它题干然后抄答案。也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像做选择题一样,不放过细节。这样起到巩固记忆作用。

平时做题不要追求量。学校老师带着大家做题够量了。你需要的是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追求数量。它和数学不一样。数学需要技巧,历史不一样,历史需要精准度。死抠透了之后你会发现历史就那么点玩意。我说的做题方法,别以为轻松。比普通学生做一套题的速度慢不少。因为你即使历史好,你也会常遇到拿不准的。需要常思考,常查课本。
这样做题虽然慢,但是掌握知识牢固,不用像普通同学那样题海战术加死记硬背。学历史需要理解,这你应该明白,历史考试注重精准和分析能力。平时对题中各知识点间联系的思考是锻炼分析能力,巩固知识的根本方式。
3.必不可少的是你需要记忆。不可能有光靠做题就记住所有知识点的。不过,不要死记硬背而是以看历史课本的形式巩固。以看故事书的态度看,别想着背。你必须放下对历史的排斥,不要想到令人紧张的背诵。以享受的态度看课本,就当看着玩,即使你不喜欢历史,你也要装喜欢,这样才能认同历史课。
4.其实学生讨厌历史是因为繁琐的细节,大量的背诵。我教你的方法能让你摆脱这些困扰。切记,你做我让你做得这些事时不要想着非得背下来,这样你会发现你不知不觉记住了。等你历史成绩提高了后你可以考虑背下来。
我这些都是亲身经历。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你的思维能力还会提高。等你历史提高到新高度后你可以不做老师留的历史作业了。我现在老师发的题让做,我不做而是等到老师第二天讲时他讲第一题我做第2题,第三题的同时听第一题。这个是比较累的,还得给自己不熟的知识点做记号,还得思考题目。不过我现在能做到。因为我思维锻炼到这程度了。不过最好还是谦虚,做一个虚心的人,认真听课是对于初级阶段(刚采用此方法的人)还是谦虚,注意细节。

对于历史考试。你做选择题时用排除法,务必要节省时间,这时候不能钻牛角尖。
做大题,你尽量多写点。写多了不扣分。

我的历史学习方法是经过我实践的了,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地理。需要注意的是你做我告诉你的这些事时,把查到的知识点,自己的思考心得写到题边。多动笔。
我在课下没有用时间看那些我做题时记到旁边的内容。做的题够多,来回做,我不用复习。你如果觉得你需要的话,你平时翻翻你做过的题也行,整理个错题本也行。

阅读全文

与如何出高中历史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