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皇上,刘秀仅仅因为刚愎自用,以致身死国破
因为其本人真的十分喜欢打仗搞事情,还不爱听大臣们的意见。
❷ 曹操一生刚愎自用,那他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有哪些
即使是一代枭雄,这一生也无法避免犯错,曹操一生当中犯过很多错,但是最大的错误是以下三种。
第一贪恋美色,强行抢走了张绣的嫂嫂。曹操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在他征战天下的这些年里身边总少不了美女,而曹操抢过的美女当中带来最大损失的就是邹氏,强占邹氏之后,直接导致投降的张秀暴走,在曹操毫无任何准备之下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给曹操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不仅自己差点命丧于此,同时自己的大将典韦和自己的长子曹昂都死于这场事件当中。
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头风病没有治好,也导致了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曹冲病逝,如果他不杀害华佗的话,说不定还能够留下自己的儿子。
❸ 历史上的诸葛格真的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吗
不是的,历史上每个人物他都不能完全去肯定或否定,因为毕竟我们不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无法去评价他。诸葛格,本来是诸葛亮的亲侄子,他的父亲诸葛瑾,又是一个重要的大臣,而他从小就是文武全才,胆量过人,各方面都很优秀。
骄傲,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的人劝他让他收敛一些,给他提建议,不但没有听,反而觉得是在说他的实力不够,这样的脑回路也实在清奇。不管怎么说,最终他确实是因为他的骄傲害了自己,但用刚愎自用形容,有些过了,毕竟他的各方面能力还是非常人能比的。
❹ 历史上有哪些君主刚愎自用导致灭国的
崇祯皇抄帝,宋徽宗,后袭唐庄宗,南唐后主等等。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❺ 刚愎自用的典故
典故: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因郑国而开战,楚军英勇骁战,将郑国打的快要投降了。晋军将领先内縠容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就自作主张进攻楚国。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军队不团结,可以去出兵消灭晋国”。结果,楚国大败晋国获得胜利。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
其近义词有: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5)历史上有哪些刚愎自用扩展阅读:
“刚愎自用”一词出自于: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白话译文:荀林父的副将先縠刚愎自用,不仁爱士卒,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专断行事,不请示上级。众人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命令,又该听谁的呢?
《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白话译文: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事,一定办不成大事。
❻ 历史上有哪些刚愎自用的将领或人物
明朝魏忠贤、严嵩,清朝:鳌拜、和珅,民国:袁世凯、蒋介石等
❼ 隋炀帝有哪些刚愎自用的故事
隋炀帝,名杨广(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十分称心。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着说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❽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君王是谁,但刚愎自用以致身死国破
那个状元君王名字叫做李遵顼,他在夏襄宗手里夺得了皇位。夏襄宗是一个非常坏的国王,他篡位后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夏、金虽然长期敌对,但在夏襄宗统治时期,两国基本上处于和平状态。他改变了晋国与蒙古作战的政策,把晋国与蒙古联合起来。蒙古人打败晋国后,迅速向西夏进攻。在这种混乱中,秀才李遵顼发动政变,成功篡位。
光绪七年,蒙古再次到西夏征兵失败,随后被蒙古军首都中兴府包围,李尊旭逃走,太子即位,他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1223年,李遵顼宣布他的次子李德望自立为皇帝。三年后,西夏被蒙古蚕食,李遵顼病逝。半年多后,西夏在190年被征服。
❾ 历史上有那些过于自负而最终身败名裂的人
项羽:巨鹿、彭城两战皆神话般的战绩,而垓下之败,只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版谋臣和权百姓的支持,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
韩信: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自此不把东吴吕蒙,陆逊放在眼里,才导致丢失荆州,败走麦城。
符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五胡十六国时,灭前燕,前凉,代国等国,统一北方。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新罗、大宛、康居、天竺等六十二国遣使通好,惟东南一方的东晋未下。苻坚渐骄,急于统一全国,不顾群臣劝阻,不听王猛遗言,倾前秦之力,调集步骑九十余万,分兵三路南下,以图一举消灭东晋。383年大败于淝水,至此前秦走向衰弱。
❿ 历史上有哪些自以为是且失败的人最好有事例说明
1、袁术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不听属下的劝告,非要登上皇位,染指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
2、马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于当时的蜀汉大军而言,从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来看,当务之急就是守好街亭。那么问题来了,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到底应该派谁去守呢?正在诸葛亮沉思之时,马谡向前一步说道:“学生愿往!”
“幼常(马谡字幼常),你虽深知韬略,但无作战经验,而街亭那我军要地,你可知其重要性!”马谡自信地说:“学生在老师身旁耳提面命,聆听教诲已有数年之久,街亭之战略地位怎会不知,还请老师放心,愿领军立状!”
于是号称“蜀中才子”的马谡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实践,在此之前没有他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理论训练,再没有接受任何一次模拟训练之时,就被委以重任。马谡来到街亭,看了一下地形之后,果断放弃诸葛亮的安营布阵方式,没有在道路旁安营扎寨,而是跑到山上去了。
副将王平问:“为何不按诸葛丞相的计划执行?”“丞相千算万算,也算不出这里有着如此大好的地形,如若魏军一来,我军居高临下,便可大获全胜!”副将王平又问:“可是水源在山脚,如若敌军切断水源,我军岂不是不攻自破吗?”
“倘若如此,那我军便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一当十!”随后又是一堆军事理论!司马懿的探得马谡的安营扎寨图,大喜过望,激动得眼泪都快流了下来。他也不客气,带着兵马就把马谡围在山上,切断水源,放火烧山。
马谡及其所率军队,面对着饥渴和熊熊烈火,已经是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街亭失守!结果蜀军就只能撤回汉中,害得诸葛亮不得不含着泪斩了马谡。
3、袁绍
官渡作战,袁绍十万大军而曹操2万余人,二者手下都有大量猛将谋臣。可惜,曹操从善如流,自己谋臣的好建议基本上都采纳了;而袁绍则刚愎自用,手下谋士的一些好建议都没有采纳。结果导致乌巢粮草被烧而兵败。自此曹操称雄北方。 打的袁绍原本七十万大军,还剩不到百骑。
4、项羽
公元前202年冬,项羽兵败垓下。最后自刎于乌江,死时仅30岁。他临终前曾这样悲怆地呼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项羽到死的时候,竟然还认为天要亡他,真是可悲可怜!项羽高傲,疑心,自以为是……赶范增,关钟离昧,犯下种种错误,焉能不败?
5、关羽
关羽的一生,可谓辉煌。正是其性格的狂傲,听不进劝,最终导致败走麦城,失去了蜀汉赖以恢复汉室的根基荆州,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6、杨修
三国的杨修,自以为是,每次都能预知曹操的心思,尤其利用这一点参与曹丕与曹植的继承人之争,威胁曹操的权力,必死无疑。
7、祢衡
击鼓骂曹的祢衡,暂且不论其才华,其狂傲不羁桀骜不驯也是无人出其右,脾气不懂得收敛,攻击性太强,曹操被骂烦了,就把他推给荆州刘表;刘表烦了,就把他推给部将黄祖;最后黄祖也烦了,把他咔嚓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