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这两部连续剧中与真正的历史有一些差别,请找出它们的失实之处。
《康熙王朝》:
1.该剧把李自成起义灭明说成清兵攻破明宫,错的有点离谱
2.董鄂妃其实是旗人 《康熙帝国》第二集,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患天花,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晕八素的。其实,董鄂妃是汉女(董小宛)这种民间传言早就被史学界否定。二月河的原著都没敢采用这种说法,虽然在第一部里没有点明董鄂妃的身世,但在第四部第十章《懦太子避祸推责任勇胤祥御前受皇帝封》里清清楚楚有一句“满汉不能通婚”。
3.孝庄太后不能自称谥号
孝庄太后知道顺治出家心思已定不可挽回后的一段独白,其中说到“我孝庄……”。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十三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康熙二十六年12月25日病逝,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是这位太后死后的谥号,谥号是死者的哀荣,也是对她一生的评价,孝庄太后自己不可能用谥号来自称。
4.某集里,康熙说:“前面这条道500年前铁木真从此攻进北京城,使大宋王朝只剩半壁江山……”铁木真?灭北宋?或者说金被编剧给忽略不计了?北宋是金给灭的!
汉武大帝的失实之处:
1.最大的笑话:司马迁的胡子!有关人员搪塞说那是司马迁还没受宫刑前,但是,最后一集老司马迁觐见刘彻他那一撮山羊胡子啊~比刘彻的还长~
2.汉武大帝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刘彻的庙号是"世宗",谥号是"孝武",不是"武大"! 正确的是"汉-武-帝",而不是"汉-武大-帝". 如果用"大帝"这个词,一般是,前面加一个名词.比如:"康熙-大帝".
大帝这个称呼中国一般不用,除了一个人,那就是孙权。但他的谥号就叫“大帝”,所以“大帝”这个称呼只用来称呼孙权。至于康熙大帝,则是外国人给起的,这也说明康熙帝在欧洲还是有点名声的。
3.剧组在横店秦王宫取景也是一个极大的错误。那个宫殿一看就不是汉朝的,汉朝的宫殿,殿顶通天柱下方会有刻有龙尾鱼或者鸱吻,可是汉武大帝中,宫殿房顶却十分的平坦。无非在原来的四海归一殿上挂上块匾额,就成了未央宫了。最标准的汉代宫殿是涿州的铜雀台,虽然殿厅面积显小
4.电视剧里的有些用语是不太合时代的。比如“贵妃”(当时的后宫没有这个称呼)
5.第三集中,袁盎去见窦婴,和他讨论削去吴国豫章会稽两郡不可行之事,居然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来,真是震得我肝胆俱裂,要知道这句话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说的话,真实不知道为何汉朝的人居然会说出一千七八百年后的才有的话来,真是不可思议。
6.第三集中,西柳营的故事,明明是汉文帝视察细柳营的故事为何变成了他儿子汉景帝?!汉文帝视察细柳营后第二年,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后来的景帝)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❷ 《汉武大帝》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合
“《汉武大帝》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但它不是历史教科书”,以往影视作品以历史正剧方式表述这段历史的记录是空白的,中国现代的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比较淡薄。而在《汉武大帝》播出后,多种媒体、观众以空前的热情不厌其烦地追究其细节是否与史实相符,单就吸引人们眼球这一点而言,显然是达到预期的效果了。《汉武大帝》精致的画面和环环紧扣的有趣情节,也引起观众对早就耳熟能详的许多历史人物的记忆。《汉武大帝》中的一段段故事,哪些是缘于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哪些只是编剧的戏剧化处理呢? 汉朝有纸吗? 解释:《汉武大帝》中,无论是诏书、奏折,还是军机快报都采用竹简和绵帛,其实汉武帝时代的中国是有纸可用的。人们都知道东汉宦者蔡伦发明“纸”,但很少人知道上世纪中国考古发现使纸的发明已可以远溯到西汉。例如著名的西汉灞桥纸,内蒙古居延出土的西汉金关纸,年代均在西汉初。“精钢”是从西域传 来的吗?《汉武大帝》中,刘彻看见大行令王恢出使匈奴前敬献的削铁如泥的匈奴宝刀“径路”很震惊,派张骞出使月氏国,带回炼精钢技术。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真的是与汉武帝想引入精钢技术有关吗? 解释:中国的“剑”本来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径路”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宝刀的称呼,其合音就是“剑”。中国铁器时代发生较晚,战国兵器仍以青铜为主,西汉时期中国方进入大规模应用铁器时代,钢铁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应是与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引进西域(包括波斯印度)钢铁技术有关。但是,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并非只为引进精钢技术,根本原因是汉武帝要为攻打匈奴寻求盟友的战略规划。 “月氏”该读何音?有人提出《汉武大帝》中,“月氏”国的读音不对,应当读“肉支”。 解释:过去有一种旧读将“月氏”读作“肉支”,这是以讹传讹的误读,把“月”字误作为“肉”。在《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查一下新版《辞海》和《中华上下五千年》,已经将“月氏”读音修正为“月支”。《汉武大帝》有 多少出自司马迁? 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对武帝一代历史记载比较详尽。但是因为汉武帝对司马迁施了宫刑,司马迁出于个人情感,很难客观公正评价汉武帝。这也是历代史学家早有定论的,所以《史记》有“谤书”之称。《汉书》则比较公平,试图纠正司马迁的偏失。本剧编剧既参考《史记》,也参考了班固的《汉书》。南宫公主是与匈奴 和亲的真公主吗? 南宫公主是否真的如剧中所说,是一个汉朝送往匈奴和亲的真公主?《史记》、《汉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吗? 解释:南宫公主被派出和亲,《史记》、《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由于这一则史料出自宋代,所以通常很少被引用,但我们认为十分珍贵。本剧编剧正是据此编创了刘彻因亲姐远嫁匈奴感情受到重创决心复仇的故事。 刘陵是风流公主吗?《汉武大帝》第14集汉武帝和淮南王的刘陵公主在皇后大婚宴上发生私情,事后汉武帝对刘陵公主异常冷漠,刘陵公主帮父亲淮南王算计刘彻,谋取帝位,是为情所伤,报复汉武帝吗? 解释:刘陵公主和汉武帝的私情完全是本剧编剧的戏剧化处理,包括刘陵和田蚡、郭解等的私情也都是为剧情发展而设计的。但是刘陵公主在历史上则是确有其人的。汉代贵族之间男女关系比较开放和混乱,这也是见诸明确历史记载的。 刘荣是否被逼自杀?《汉武大帝》第14集中原太子刘荣在被郅都审讯关押期间自杀。窦太后死前告诉刘彻,是刘彻的母亲逼死刘荣。史上是否确有郅都其人?郅都是否真的因调查太子刘荣惹来仇怨,被窦皇后所害?汉景帝是否为辅佐刘彻顺利继位斩除荆棘,而逼死原太子刘荣? 解释:郅都确有其人,以上基本是史实。刘荣自杀也确实是汉景帝为刘彻顺利继位所作的政治安排。但是,剧中暗示刘荣之死与刘彻之母王美人的阴谋有关。太皇太后窦氏死前将此事告知刘彻,以提醒刘彻控制王家势力的膨胀,为王太后日后与汉武帝的权力之争埋下伏笔,这都是为剧情发展需要而作的戏剧化处理。假扮武士接见匈奴 是否移花接木?《汉武大帝》第27集刘彻与韩嫣换装,命韩嫣假扮皇帝,自己扮武士,会见匈奴使者。王恢为使者送行,问使者对皇帝印象。匈奴使者说,那个按刀武士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一情节是真实的吗? 解释:这段故事取自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个脚注。在历史上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节的故事。因曹操个子矮小,匈奴使节身材雄健,曹操耽心被匈奴人看不起,就命身边身材高大的侍从冒充自己接受匈奴来使晋见。这则史料,《汉武大帝》编剧巧妙地结合汉剧剧情作了“移花接木”的处理。伊稚斜射死父亲 是否虚构的?《汉武大帝》第27集伊稚斜回到匈奴与大单于围猎,射死父亲,自己当上大单于。这个故事是否也是出于虚构? 解释:这个匈奴王子弑父的故事,确实是真实的。只是故事本来发生在匈奴冒顿大单于时代,冒顿做王子时,训练骑射手射死了其父亲头曼大单于而篡位。本剧编剧为了强化作为刘彻主要战争对手的伊稚斜大单于的凶悍性格,将这个故事作了巧妙的移植。贵妇化妆是哈日吗?《汉武大帝》剧中的妇女化妆引起争议。特别是贵妇口唇所涂的“一点红”,有人认为是模仿日剧的“哈日”。 解释:古人评论美女称“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明杂剧中形容美女是“口点樱桃”,宋词的词牌中有“点绛唇”,都是指这种口唇一点樱桃红(戏装中称“一点红”)的美人妆。故宫藏唐朝名家周眆画的仕女图,正是眉点墨漆如柳叶,口点丹红如樱桃。汉唐以前以女人小口为审美标准。汉代已有胭脂。《汉书》中记载,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的焉然山后,匈奴人悲唱:“失我焉然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因为此山产胭脂。所以,并不是我们的戏“哈日”,而是日韩古装哈汉哈唐。马镫子汉代有吗?《汉》剧中出现了马镫子,据说马镫是晋朝以后才发明的,汉朝有马镫子吗? 解释:关于马镫子的发明时间,学术界至今尚未定论,根据西安新近出土的汉代宫廷壁画,有文物学者认为画中贵妇和猎手脚下已出现马镫子。
❸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13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前),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04—前87)。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6、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朝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丼渠法、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至此,西边直达里海,都成为了汉朝的疆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
❹ 《汉武大帝》电视剧中有哪些情节是与历史不相符合的
南宫公抄主被派出和亲,《史记》、《袭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由于这一则史料出自宋代,所以通常很少被引用,但我们认为十分珍贵。
❺ 汉武帝晚年做了哪些错事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一生成就卓著,在军事、内政、文化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在他数十年励精图治下,大汉王朝迈入了鼎盛阶段,史称“汉武盛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开创空前丰功伟绩的帝王,却在自己的时候昏招频频,接连犯错。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汉武帝晚年做了哪些错事?
四、逼走李广利
李广利是汉武帝后期的汉军主要将领,同时也是汉武帝第五子、昌邑王刘髆的舅舅。太子刘据死后,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李广利和刘屈氂是儿女亲家)商议想拥立刘髆为太子。“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本是人之常情,可是汉武帝知道此事后却极为震怒。他下令将刘屈氂腰斩于东市,同时还将李广利的家人也都抓入大牢。当时李广利正带着大军与匈奴交战,虽说李广利的军事才能平平,可将在外,皇帝在后方将他家人全打入天牢这算是怎么一回事,最起码也要先把李广利召回朝廷再下手也不晚。
李广利自知处境不妙后就下定决心要马上找匈奴火拼,希望立下不世之功给自己及家人抵罪。打胜仗本来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一系列条件,李广利急于求成,孤注一掷,结局自然是灾难性的。他带着七万人深入敌境,结果遭匈奴大军突袭,七万汉军将士就这样葬送在李广利的“豪赌”之中,而李广利本人则在兵败后投降了匈奴。
虽然此事结果是李广利兵败叛逃,但究其根源却是汉武帝不能忍一时之气,急于对李广利的家人下手。也许皇帝当久了真以为天下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可事实却是“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❻ 电视剧《汉武大帝》有哪些是不符合历史的
伊稚斜单于用带哨的箭射自己的妻子,实际上是他祖先冒顿单于做的;版汉武帝接见匈奴权使者时假冒武士让韩嫣假冒皇帝,是曹操做的;南宫公主没有嫁到匈奴;霍去病死因未考证。。。还有不少,但是n年以前看的,只记得这么多了
❼ 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与史实的符合程度是多少 哪些与史实相差较远
符合程度比较高,是一部不错的剧南宫公主未和亲 也有一定错误。1南宫公主未和亲《史记 卷四十九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元朔六年(注:前123年),侯申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国除。 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对这一段的注释为:“南宫公主,景帝女。初,南宫侯张坐尚之,有罪,后张侯耏申尚之也。”说明南宫公主先嫁给南宫侯张坐,后嫁给耏申。 这里史记说的很清楚,时间人物都很确切,而编剧撰写的剧情的根据却是宋朝的史料,相隔千年之久,与今人猜度何异?实在是有欠说服力。 2隆虑公主未和亲 电视中隆虑公主是个宫女,封她为隆虑公主的去和亲,这是错的,历史上隆虑公主是汉景帝的女儿,她并没有和亲 隆虑公主生长在距今两千一百年的西汉王朝。她是汉景帝的三女儿,汉武帝的三姐或三妹。她的大姐先嫁给曹参之孙平阳侯曹寿,世人称平阳公主,又称阳信公主。二姐嫁给南宫侯张坐,世人称南宫公主。 出于政治联姻的需要,其姑姑馆陶长公主刘嫖和其生母定下两桩婚约,一为刘彻和长公主的女儿(即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氏,志怪小说《汉武故事》称其小名阿娇,后因行巫蛊和无子被废),一为隆虑公主和长公主的二儿子隆虑侯陈蟜(音同娇)。 汉时,世人往往根据公主或其丈夫的封邑称呼公主,如隆虑公主的大姐封邑是阳信,丈夫的封邑是平阳,所以才称为平阳公主,又称阳信公主。“隆虑”公主的称呼,正是来自自己的丈夫,隆虑侯陈蟜。 隆虑公主成婚后便随丈夫来到封邑隆虑,直到年纪很大之后才生了一个儿子昭平君。后来,昭平君与汉武帝刘彻的女儿夷安公主成婚。 元鼎元年,即公元前116年,隆虑公主的丈夫陈蟜因在为母亲馆陶长公主服丧其间“奸,禽兽行(乱伦),当死”,事发自杀,陈蟜的隆虑侯便被“国除”。 做为母亲,隆虑公主对于顽劣的儿子昭平君,是深感忧虑的。后来隆虑公主身体越发病弱,她到长安去探望哥哥汉武帝,将黄金千斤和钱千万上缴国家,请求汉武帝能在儿子犯罪时给他一条生路,汉武帝答应了。可惜她的这一举动,仍然没有保住自己的独子。 林州在战国时韩国叫临虑邑,(虑应读lú,庐),庐是茅舍、房子的意思,临庐即临着高大的山庐。到汉初改为隆庐(虑),是说林虑山是隆起的高大山庐。后来南方有了庐山。到东汉隆虑改林虑。而虑有两个读音,在说“考虑”词时念lǜ;而在说地名时读lú(庐)。由于人们说“考虑”一词较多,所以林庐山读成了林虑山,实际当时林虑被称为北方的庐山。 隆虑公主的大姐平阳公主在其丈夫平阳侯曹寿死后,依朝臣议,下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由于卫青在平匈奴时的卓著战功,夫妻二人陪葬茂陵,按汉制,夫妻合葬不同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墓“起冢象卢山(即阴山)”以示其赫赫军功。而对隆虑公主则在北庐山即林虑山桃源谷建坟墓。现桃源村西有公主坟遗址。民国初年,桃园村人有叫侯兆贤的在石庵坪犁地,无意中发现隆虑公主墓葬,一时暴发,成为林县首富,人们说“谁有地,莫章山;谁有钱,侯兆贤”。可惜如此重要的历史文物却湮没了。 《史记·外戚世家》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十三男,一男为帝,十二男皆为王。而儿姁早卒,其四子皆为王。王 太后长女号曰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次为林虑公主。
❽ 汉武大帝剧情中有哪些与历史不符
电视剧《大汉天子》共三部129集。《大汉天子》是讲述的是汉武帝年青回时的故事,为历史传奇剧答。《汉武大帝》以刘彻的幼年开篇,以景帝的政治保护下刘彻的成长为主线展开,通过刘彻的风险继位,掌握大权;用贤变法,尊王攘夷;大战匈奴,出使西域;巫蛊为乱,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围绕和与战、治与乱、忠与叛、生与死、得与失、情与恨的矛盾,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汉武帝刘彻纵横跌宕的一生和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是历史正剧。所以,《汉武大帝》要更符合历史。
❾ 《汉武大帝》影片与历史的失真处
z只知道一点,一开始的时候有个宴会,宴会上其实是景帝自己提出:死后传位梁王。而不是象影片中那样由窦太后先提出。
❿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13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前104),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04—前87)。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6、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朝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丼渠法、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至此,西边直达里海,都成为了汉朝的疆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