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发布时间:2021-03-04 12:16:47

1.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一、什么是历史意识
什么是历史意识?历史意识不仅是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它更多的是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思考个人、民族所处的生存状况并形成在现实中生存的智慧,思考作为个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观念和意识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意识就是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思想观念。“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而已,而是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
二、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培养的历史意识有:

首先,历史意识应该是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观念和方法。把一切事物看成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于友西等学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清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进程和潮流,认同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美德,继承革命传统,使学生具有把我国建设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历史责任感,这些都是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可以看出,历史意识中蕴含着学生必须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
其次,历史意识应该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等历史情感,即对自己民族、国家、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历史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1、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历史意识的基础
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形成学科能力与素养,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肩负着三项基本任务,即基础知识的落实、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教育。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地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全面的认识
和处理好三者的地位与关系。历史知识是基础,如果对历史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学生怎能具有检讨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意识呢?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的关联,注意每一节知识内在的联系。

2、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历史意识的内容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的传递历史知识,而是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历史意识起到导航作用,教师要认真关注,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为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采用有关图片和数据说明党和人民对西藏发展做出的贡献,深刻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达赖一伙藏独势力种种破坏国家安定团结,违背藏族人民意愿的罪恶行径和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有序地进所谓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能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
索的体验,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所谓“明智”,可理解为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析评能力,是培养历史意识的落脚点。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能够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理解。”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有正反两个方面,教材主要介绍正面人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正面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获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反面人物,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发展规律。如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历史上的变法改良都存在着共性,通过分析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事理,历史意识得以提高。
总之,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借鉴前人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
确理解现实和思考未来。历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实现真正的回归。

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一.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是历史教学任务之一。学习历史,如果专没有时间属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是应要求学生记忆的。
二.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历史,如果没有空间观念,则无从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确定的地点,也不可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活动地点是要记忆的。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历史课堂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科素养,体现历史课堂的价值取向,可以展示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进而实现历史教育的两大重点——健全人格与公民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 实现
2016年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的改革主题,对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命题的侧重点,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教育,更离不开历史课堂。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有价值引领的不失魂

4.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这些不仅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推进,可以从许多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也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头脑中时空观的形成

5. 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途径

对初中的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途径,就是给他们上历史课,让他们多多参观一些相关的展览。

6.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价值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认清是非、黑白、正义与非正义,并且能够从前人的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给后世以勉励和启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基于此,有效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不可或缺。
一、绘制历史时间链,强化学生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
所谓历史时空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事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析意识。初中生通过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可以在知晓历史发生的具体事件的同时,有效地将事件与时间、地点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目的。而史料实证,则更加强调的是尊重历史的严格、认真态度,即不轻易相信不具权威性的历史资料,而要结合多方的实践考查和史料之间的相互佐证,来确定该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在历史研究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历史研究者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意识,笔者建议首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知晓的历史朝代更替顺序,从炎黄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排出一个时间链条,如此可以让初中生知晓自己对历史哪一时期存在识记上的盲区,比如,有的学生对五代十国的时间掌握不好,因为历史书上对于这部分的知识并没有太多的介绍,加之部分学生又没有参考课外书籍的习惯,这种情况便普遍存在了。而知晓知识漏洞后,及时地查漏补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具有明显的帮助。其次,在排出正确的时间链后,再将各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填充到对应的时间段,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印证,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二、以历史事件为据,激发学生理解表达与解释分析
历史理解所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后,首先能够依靠真实的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史实,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事情,掌握因果关系,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身边问题的态度。而历史解释,则是强调学生以史料为基本,以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上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而并非人云亦云,依照自己喜好偏袒某位历史人物。这两种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
比如,在教学完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这一课后,学生对于本课知识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便可以让他们联系本课具体的史实,包括我国的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和国外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等,来分析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站在国内的角度分析,认为当时的中国地广人多,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如果打开资本主义倾销市场将会对他们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才会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强行发动鸦片战争,借机打开资本倾销市场。而有的学生站在国际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当时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较为落后,腐
朽落后的清王朝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限制了世界贸易的流通和发展,尤其是限制了英国人的利益,以此才挑衅发动战争。如此一来,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课堂的分析和讨论气氛异常活跃,对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汲取经验与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念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对于后人来说,能够起到勉励和借鉴的意义,所以学习历史,其更重要的还能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价值判断,促使学生树立趋于完善的情感价值观念,这便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价值观的要求。良好的历史价值观念,能够助力学生在历史学习和将来的历史研究中走得更远,视野更加开阔,人文素养日益提升,从一定角度来看,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体现。
概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为了落实这一教学改革趋势,还需从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入手,并结合有效的教学尝试,如绘制历史时间链,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以历史事件为据,激发学生理解表达与解释分析,汲取经验与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念等,让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使素质教育改革落实到位。

7.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一、什么是历史意识
什么是历史意识?历史意识不仅是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它更多的是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思考个人、民族所处的生存状况并形成在现实中生存的智慧,思考作为个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观念和意识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意识就是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思想观念。“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而已,而是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
二、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培养的历史意识有:

首先,历史意识应该是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观念和方法。把一切事物看成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于友西等学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清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进程和潮流,认同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美德,继承革命传统,使学生具有把我国建设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历史责任感,这些都是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可以看出,历史意识中蕴含着学生必须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
其次,历史意识应该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等历史情感,即对自己民族、国家、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历史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1、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历史意识的基础
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形成学科能力与素养,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肩负着三项基本任务,即基础知识的落实、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教育。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地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全面的认识
和处理好三者的地位与关系。历史知识是基础,如果对历史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学生怎能具有检讨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意识呢?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的关联,注意每一节知识内在的联系。

2、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历史意识的内容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的传递历史知识,而是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历史意识起到导航作用,教师要认真关注,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为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采用有关图片和数据说明党和人民对西藏发展做出的贡献,深刻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达赖一伙藏独势力种种破坏国家安定团结,违背藏族人民意愿的罪恶行径和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有序地进所谓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能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
索的体验,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所谓“明智”,可理解为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析评能力,是培养历史意识的落脚点。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能够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理解。”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有正反两个方面,教材主要介绍正面人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正面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获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反面人物,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发展规律。如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历史上的变法改良都存在着共性,通过分析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事理,历史意识得以提高。
总之,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借鉴前人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
确理解现实和思考未来。历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实现真正的回归。

8.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本版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权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9. 链接高考 l 历史时空观念养成的几点思考

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指挥棒和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透彻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潜心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要求,将三者相结合,综合考虑。把握好历史时空观念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衡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够落实到位等等。例如,针对“时空观念”这项核心素养,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这课的教学目标时,针对长征和遵义会议,不能简单地设计为“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形成时空观念”,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明确红军长征的出发时间、路线和胜利会师的时间和地点”。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的指向性明确,而且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通过课上的学习便可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二、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基本的历史史事有清晰的了解,这是构建时空观念的基础。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是历史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重历史教材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要紧扣课本知识,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为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教授历史知识。历史知识长河的标志就是时间,只有按照严格的时序传授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历史人物的活动经历,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有时序的历史知识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具体性。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消除及纠正学生在时间观念上产生的错觉。由于现在的教材采用模块形式编制的,时间的连续性不是特别强。比如在讲必修三专题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宋明时期、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为保证时序的严谨,教师给学生补充秦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状况。
三、讲清楚关于历史时间的名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提供给学生一些关于时间概念的名词。比如说世纪、年代、前期、中叶、后期、某时期等关于时间的表达方式。具体如下:
(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
(2)分期方式: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期等。
(3)使用两种以上的时间术语描述某一特定时间(例如,1905 年与 20 世纪初、一次大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又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